无论外人对于宁新的评价如何?从宁婷的角度,确实父亲对她产生的影响无比巨大。
尤其是宁俊出了意外以后,宁婷对于家庭的眷念,日益深化。一方面在惋惜父母老来还得遭此“劫波”,伤恸难过。原本应该到了有儿孙承.欢膝下、怡享天年的退休年纪,结果仍得辛辛苦苦照看病人;
另一方面,她也非常感恩父母对她的培养。不仅仅在她读书阶段,倾其所有。在她毕业创业之初,父亲也是她最初最坚定的“投资人”。她的一切成功,都离不开父母的栽培。
宁婷是个懂得感恩的女子,诚如梁腾所料,如果是由其父宁新出面游说,把她的“24小时新闻”网站的总部,设在梁腾的大厦,她肯定没有异议。
毕竟随着网站业务量的扩大,她截止到现在,已经几次招募人才和员工。
原来租用的公司办公场所,已经不够用。本来就想换一处大些的地点充当公司总部。梁腾能提供“现成”的办公地点,又有乃父说项,加之梁腾的“大厦”地理位置什么的,都挺符合她的要求。梁腾给出的条件,又出人意料的优惠……诸多因素,肯定能打动宁婷。
梁腾现在要做的其实就是第一步工作,先打通宁新的关节。
这老头子有什么“弱点”吗?
据梁腾所知,这宁新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写作。
他作为老一辈人,根本就不懂电脑,完全靠手写,在格纸上手写书稿。
这倒也罢。问题是,宁新写作完全不拘体裁,什么小说啊,长诗啊,散文啊,甚至包括针对某个热门的经济议题的长篇理论啊……他什么东西都热衷创作。
但他又有点眼高手低。写小说,基本上都是把以前“胡喝海塞”看的一大堆名着,记忆中比较深刻的“桥段”,在自己写作时,就信手拿过来“融入”自己的小说之中。
写到某个热门议题的长篇理论时,也是把读报时看到各方言论的观点,留有深刻印象的,也拿过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这样的创作,如果肯精心的去反复修改它,或许也可以写成一部部不算新鲜,但也具有一定“可读性”的文章。
可这宁新怎么做的呢?
他写的文章(包括小说及理论文章),基本上都是“一次定稿”。在信纸上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不会改的了。
一来他自认为写得不错,无需改。二来就算要改,他也没经验,不懂得怎么来修改。
干脆就啥都不改了。
这样的创作方式,梁腾头一回听闻时,真有一种“目瞪口呆”之感!
这也行?!
但人家宁新真的就如此行事。而且从中年的四十多岁开始,一直创作到他七十余岁,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写作。
也难怪他写是写有二、三十年了,但写作水平几乎没怎么得到提高的。
只是在信纸上写作的时候,错别字越来越少而已。
梁腾重生之前,据他所了解掌握到的讯息,那个宁新在女儿“宁婷”未发迹之前,挺热衷于“投稿”,一心一意做着“畅销书作家”的美梦。
划重点,写出“畅销书”只是表面的东东,关键的,则是有朝一日他的书真的畅销以后,可以收获巨额“稿费”(或者叫“版税”,都可以)。
然而他退休之前写的东西,只有被“退稿”的命运。别说靠写作赚取大量财富,他的作品就算想出版,甚至是免费出版,都困难重重,没有过任何一次成功的经验。毕竟,就算免费印他的作品,人家“出版公司”也是要投入成本的啊。纸张的费用,印刷的费用,编校人员的费用,都是钱。省下来的,无非只是支付给你的那点稿费而已。那仅占“发行成本”的一小部分。
退休之前,宁新所写的作品,不是在前往“出版公司”的路上,就是在“退稿”的途中。没有任何的意外情况。
开始的时候,出版公司倒也不错。看到宁新邮寄来的是那么大的一大部头(他的稿子都是30万字起跳的。只多不少),虽然审稿时发现极其“惨不忍睹”,但也怜悯“其志可嘉”,加之当时“出版公司”还不像后世那么精打细算的,因而,对于这些长篇来稿,都会附上邮资,寄回去,退稿。
前面说过,宁新遭遇退稿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那可是从他“退休之前”,就一直被退稿到“退休以后”。从一家幸福美满、其乐融融,一直到遭遇到了儿子的不幸事件。
甚至,宁新还从“出版公司”是公费退稿,一直挨到了必须要自己先预先垫付了“邮资”,对方才会“退稿”。这个说起来都是泪啊,充满了各种辛酸及无奈。往往是寄稿出去有好几个时间了,了无音讯。宁新就自己找来“出版公司”的编辑部电话,亲自打电话过去询问。问知了自己的投稿在对方这儿没有“出版可能”了,想要退回稿子。宁新就得另外寄“邮资”过去。
或者赚通过“邮局”给出版公司寄那几十块钱的“邮资”太麻烦,也可以直接寄一封简单的“挂号信”,说明想要回“无法过审”的稿子,就在“挂号信”内附带上几十块钱面值的“邮票”,也可以。
到了时间流驶,时代在发展,“退稿”甚至可以采取“货到付邮资”的方面,宁新就相对省事一些了。不必信来信往的先“预支了邮费”,对方才退稿给他。
宁新的创作之路,就是如此“惨淡”的经营着。
但他自身却是没有太大的感触。因为他属于那种“质量”上不去,但数量却惊人之极的“高产”写手。
按照他的创作速度,宁新几乎在以每个月一到两部“长篇小说”,或者“长篇论文”的速度,在不断的制造着“文字.垃圾”。因此,宁新投稿的作品数量,也是惊人之极。他选择投递稿件的出版公司,也达到了数十家之多(有些稿子只“一稿一投”,有些小说稿,宁新本尊特别满意的,就多投几家权威的出版公司。一开始他还抱着哪家“出价高”就给哪一家的念头呢。后来“退稿”多了,没有这种奢望了,多投几家,只为了缩少等待“审稿”的时间。毕竟一家出版单位,审你一部作品,快也要两、三个月。宁新自认为不错的作品,不多投几家,那逐家审稿下来,岂不得一年多时间才知道有没有人赏识吗?等不起)。
一年宁新可以创作出大约20部左右的长篇(包括小说及报告文学及长篇理论),这种“创作生涯”,宁新足足持续了20几快30个年头了。因此所以,这么多年下来,累积的稿子,那也有差不多500部了。
如此之多的“长篇”,不断的“信心满满”的涌入数十家“出版公司”,又不断的从出版单位“黯然神伤”的返家……宁新在自己的作品突破“两位数”之后,便开始了背后悄悄在“日记”里作好记录了。
比如说,某年某月某日,邮寄哪部作品到哪家“出版公司”,预计什么时间(一般是三个月半以后),打电话去询问“审稿”结果?
某年某月某日,从哪家出版单位接到退稿。
某月某日,得意之作“某某某”(书名),同时分寄哪几家出版.机.构。邮费一共多少。
总之,各种琐碎的投稿相关事宜的记录,必不可少。否则,隔久一些时间,投稿的数量一多,宁新再好的记性,也不可能什么都记得一清二楚。
匆匆的20余载,就这样度过。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觉得宁新这样“劳而无功”的去从事着一个事情,真是吃力不讨好。但从宁新自己的个人角度,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苦不苦,悲不悲的——他几乎完全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有的没的事儿。他每天很自.律的,必须要完成这么多文字的创造。
他虽然不怎么修改作品,但他得构思人物和情节啊。因此,构思和写作,都占去了他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
是的!
别忘了,宁新可不是专职写作的。如果是专职,饿都快要饿死了,估计也不可能坚持这么久的时间的。他是业余的,本职工作既轻松,又能有收入维持家庭的固定开支,业余时间搞创作,当成一种“创收的副业”,压力不大,文章很水,质量不高,但也奇迹的近30年时间没有断了创作之路。
这样的人生,能说宁新可悲可叹吗?
宁新一心投入到“写稿”的副业中,既不沾染那四大“害”,甚至就连喝酒吸烟的毛病都没有,能说他的人生很废吗?
很废的人生,是那种“啃.老族”,但宁新却是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不仅自己能养活自己,甚至,他还可以养活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该由他负起的责任,他可一点没有逃避,没有责任缺失。
但宁新如此日复一日的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也给家里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比如说,他的儿子宁俊,女儿宁婷,印象里,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就没有得父亲带着他们去过旅游。
女儿宁婷长大了,有出息了(其实就是赚到大钱了),这种情况下,她能带着父母去作长途旅行,甚至跑到国外去“周游列国”,也完全没问题。
只有他们家里的宁俊,在那场意外中成为了“植物人”之后,父母再想带着他去旅行,弥补一下小时候没有实现的“一家人出游”的梦想,那也是再也没有可能了。
别提什么报道中发生过的“植物人若干年后奇迹般苏醒”的新闻。那是“万中无一”的特例。说句不好听的,指望宁俊奇迹般从“植物状态”中突然苏醒,还不如指望宁新这几十年创作的500部“文字.垃圾”一夕之间变成了畅销书。
后者的可能性,还比前者大。
在漫长的业余创作期间,妻子对宁新最大的怨言,不是他不带家人去游玩。妻子从骨子里,也属于那种“勤俭节约”惯了之辈,从来不主张乱花钱,乱享.乐。
她是粗人,不旅游就不旅游吧,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或者对儿子又“亏欠”了什么的。她没有这么的多愁善感。妻子反倒比较的心痛,这近30年间,宁新花费在寄稿上面的“邮费”。
妻子也是退休后的某一天,闲来无事,就拿老公的“日记”本里关于“邮费”的笔记,来逐一计算。
最终得出了一个令她大为震惊的数据:就以一部书稿的邮费需要40元计算(这算得是平均数,前15年的邮费没这么贵,但后15年的邮费又不止这么便宜。宁新寄的都是“挂号”件,邮费在当时都比普通件要贵得多)。
每部书稿的邮费在40元左右,他总共创作了500部长篇,都有过三次以上的“投稿记录”。这“投稿次数”也取个中间数,每部投稿4次吧,一去一回,投稿和退稿的邮费,都由他来负担,那就相当于一部作品,他至少得出8次邮费啊。这负担何其沉重!!!
500部作品,每部算8次邮费,那就得出了4000次的邮费了。
就算开始那10个年头,出版公司“退稿”不需要作者“自垫邮费”,但开始那10载,宁新也并没有进入到“创作的巅峰时期”啊,那就减掉他800次“邮费”吧。如此一来,就算他这30年间,一共出了3200次邮费了。
每次邮费的“平均数”为40元,乘以3200次,那就得12万8千块的邮费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这么多年下来,宁新那可是完全不含水份的,真真切切花费了将近13万的邮费啊。
这样的一笔邮费,现在回过头来,仔细算总账,当然觉得它挺多的。但细细的分析一下,宁新可是足足创作了30载啊,相当于每年4千多块的邮费而已。
这很多吗?
是不少了,每年在邮费方面的支出就大大几千块。但要说这个数字大到了何种程度,那倒也未必!
比如说,有些男人每天一到两包烟,10块钱一包的“红塔山”,每个月的烟钱就在300块到600块之间。一年下来,烟钱就得3600元到7200块之间。
宁新只不过相当于拿人家吸烟的钱,来投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