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1章 对眼
    作为周家的长女,周教练的大女儿也曾经背地里询问过自家小妹:到底看中了“小女婿”的哪一点呢?!



    小女儿也实在,掰起手指就能数出一大堆这位对象的优点。比如说,他对她非常值得花钱。



    他俩在“拍拖”过程中花费到的一切费用,大到游乐场几百块钱一张的门票,请大伙吃大餐时的几百上千块的“海鲜”或者“羊肉火锅”,小到衣服鞋子,“吃烧烤”和各式饮料……凡是涉及到“钱”的事情,对方无不争抢着去“结账付款”。



    只要小女儿提到要“出钱”,对方都觉得似乎是对他的一种“羞.辱”啊。



    再一个比较令小女儿“称心满意”的优点,就是他比较的“听话”尤其是肯听她的话。



    有一次小女儿打工的“小作坊”内,有一位小女儿的同事,家住在某乡某屯之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某乡某屯”就相当于“深山老林”之中,离圩上起码有好几十公里的路程。



    同事平常时都在圩上租房子住的,不可能白天做了一整天的工,晚上还能赶几十里路返回老家啊。就算能赶回,第二天一大早又得上班,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赶到“上班的小作坊”去呀。



    还是在圩里租房子比较方便,合乎实际情况。



    但某月某日的深夜,小女儿和同事刚下了“夜班”,同事就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声称家里有紧急事情,要同事连夜赶回家一趟。



    那么晚了,老家又不是什么“交通便利”的“枢纽”,怎么可能还有班车赶回老家呢?



    同事也不是自己做车出圩里“打工”的,也不可能有车自己骑回家。这种情况,咋办呢?



    同事急得六神无主。



    小女儿还是挺仗义的。恰逢那个时候“小女婿”也很殷勤地来接她“下夜班”了。小女儿就问“架子工”:愿不愿帮她把那位家里有急事的“同事”送回老家啊?



    “小女婿”当时真是“勇”得很。开着一辆他老爸开了20年都有的破摩托。但这摩托加满了油,倒也不怕跑不远。“小女婿”于是满口答应送小女儿的“同事”回老家去。



    单程有差不多40公里啊,往返总路程就达到了70多快80公里了。



    “架子工”送小女儿的“同事”返回“老家”,连对方的家门都没进,更别提喝一杯“热茶”什么的。直接是送人到“地点”,客套两、三句,马上又急匆匆返程了。



    按照“架子工”的说法,这跑70、80公里的路程,对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只是没有在几乎可以说是“深更半夜”的时候,跑到“深山老林”去,他感觉冷嗖嗖的。



    他倒也不怕鬼什么的。敢于做“架子工”的人,一般胆量都奇大无比。“小女婿”单纯因为“深山老林”之中,林木茂密,又值深夜,当然气温就相对较低。令人感觉不适。



    当时“架子工”是打算接小女儿“下班”以后,去街上逛夜市,吃烧烤,喝冷饮的。



    既然要吃烧烤,当然考虑到会吃得浑身冒汗。因此“架子工”算是“衣衫单薄”的出了门。



    谁能想到,居然还要上演一出在小女儿面前“逞能”的戏码啊。



    开快车本来就“呼呼生风”,会很冷。出没入深山老林,那也是“温度极低”的环境,越发寒冷侵人。再一个,就是穿的衣服太单薄了……三个因素加一起,“小女婿”往返的一路上,就相当于在受着“严寒”酷.刑似的,难受之极。



    但这家伙似乎是属“骆驼”的,既能耐热(经常在酷署高温下的室外作业,逐渐习惯),又能耐寒,也算是“百忍成钢”的典型了。



    这一路上,他哪怕再怎么冷得牙齿打战,也不“吭声”。只不过把摩托开成了飞机似的,快得要命。



    一心一意想着缩短这段“冰冷之旅”。



    起初一开始的时候,那位小女儿的同事,刚坐上“架子工”摩托车的尾座,逐渐就有了点害怕及后悔之意。但此时此刻,摩托车都已经飙出了一段路程了。想反悔都来不及了。



    她是在害怕“架子工”对她图谋不.轨。回老家途中,必须要路过“深山老林”啊,如果那个时候“架子工”图谋不.轨,在那荒无人烟之地,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咋办呢?为了生存,估计也只能“任人鱼肉”。多么悲惨!



    也是她一开始急于想回家的心理,让她忽略掉了坐一个“陌生人”的车,在深夜里疾驰的危险。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寄希望于“架子工”的良心,以及他不敢得罪周家小女儿的这点“约束力”吧!!!



    但很快的,同事就不担心自己会被“架子工”圈圈.叉叉的了。反而开始关注起另外一个更迫切而现实的“危机”。



    “架子工”这家伙开车的速度,实在是超乎正常人想象的快啊!!!



    说得直接一些,感觉就像是要赶着“去投胎”似的。那种玩命般的“飙.车”速度,小女儿的同事真想叫他“停车”,让她痛快淋漓的狂吐一番。



    感觉坐“架子工”的车,一路颠簸受罪还是其次,因为全部的心神,都被“转移”到了行车速度上来了。



    实在太快了。快得令同事一路上都在提心吊胆的,生怕“意外”就发生在下一刻,自己就在一场意外中殒落,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这时候,才更深刻体验到了“某名人”总结的名言——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更早到来!



    幸好一路平安。



    但正由于担忧着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同事都没再考虑“架子工”的人品问题了。感觉相对于“生命”的份量而言,其它的,都是些小意思而已。



    经此一事,“架子工”的人品倒是成了“众**誉”的优点了。



    尤其是周家小女儿,事后听了同事对“架子工”的人品(还有他的乐于助人的品德),真是不吝其辞的赞叹着……小女儿顿时觉得倍感光荣。



    也特别有面子啊。



    对于自己的男友,可以对她“言听计从”到如此地步,小女儿的虚荣心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对他的满意度、好感值,都直线上升,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这种好感值,已经强大到了可以让周家小女儿,突破了她父亲周教练的极力反对,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嫁给那个敢于深夜冒着严寒穿行近80公里的男人。



    周教练充分体验到了“女大不由爹”的滋味。



    周教练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年轻时候也没太觉得“养儿”或“养女”有什么太大区别。按照他两公婆豁达乐观的个性,就算养了两个女儿,以后老了,自己两个有“退休金”的,只要有病有痛之时,女儿和女婿可以来照顾一下,其它倒没有太高要求。



    在大城市,养一个小孩子,医疗啊教育啊,方方面面的花销都极其巨大,周教练两公婆尝试要了两个小孩子了,都生的女儿,这就预示着他俩公婆命中“无子”的吧,那就不必再强求了。强求的话,再生第3个第4个,依然是女娃呢?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好吧?



    得认命。



    当然,在农村也有挺多的家庭,如果一直生不到男孩,那就继续“拼”下去吧。生4个5个6个又如何?那就一直拼到有男娃为止吧。



    反正生的“娃”一多起来,多养一个,那也就做饭的时候多放一把米。总不愁会饿死吧?!



    养三、两个是养,养五、六个也是养!反正不养出一个儿子,感觉就是不甘心!



    但周教练两公婆却不属于那类人。他俩的观念是这样的:宁可要质量,不要数量!



    跟农村大多数的家庭“宁可要数量,不要质量”的观念,刚好是截然相反的!



    所谓的“要数量不要质量”,那就涉及到农村中的“放养”模式。



    养了头两个孩子稍大了,就可以自己跑出去到处找伙伴玩,或者有时候家长太忙了,就叫大的孩子“带一带”小的娃。等到小的孩子逐渐也长大了,也可以任由他自己到处玩耍,只要到吃饭时候回家,就可以了。而当母亲的,始终只需要把精力放在仍不懂事的“娃”身上……这样的一种“放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农村的家庭多要孩子。



    反正,孩子只要生出来,总可以把他拉扯大的。



    持这样观念的农妇,你想她会在自己的某一个孩子身上投入多少的“教育资源”?



    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动辄要涉及到“钱”字。说得直白一些,绝大多数的孩子其实都不会是“天生绝顶聪明”,统统只能靠后天努力,多上“补习班”来把成绩推上去——直白说,就是用“钱”把学习成绩推上去!



    农村的家庭,家长未必就不重视自家孩子的“读书问题”。当父母的,没有哪个是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但现实是,孩子一多起来,自幼就顾不过来了。在强.制孩子们“遵守规律”,要特别强调“自律”之时,却没有那个大环境去要求和约束孩子。他们自幼就“散漫”惯了,这种情况下,如何还有心思去学习?去读书?去考试?



    都一门心思想着“玩耍”的了。



    城里人家的孩子,往往读书有出息的居多,就在于城里家庭不会要太多的孩子,只要一胎的也不在少数,要两个的也有。但要到第3个的就很少了。



    孩子不多,城里家庭掌握的资源,可以更好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可以督促孩子更好更认真的学习。



    反之,农村家庭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约束。散漫到大,突然要他“自律刻苦”的读书,又怎么办得到?!



    必须得承认,读书,并且要读出成绩,那确实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学习要吃苦,没有一定的强.制力,孩子可能天生就老老实实去读书吗?



    农村里也有许多读书出众的所谓“寒门学子”,能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惊叹的好成绩。这些“寒门学子”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热衷于读书的呀。他们是家境不好,自幼就吃了太多的苦,所以懂得一个道理:想要改造现实中的命运,读书是最有效有管用的一条途径。这才促使“寒门学子”以加倍的努力及毅力,去读书学习。



    总之,周教练夫妻,自幼就无比重视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可惜小女儿天生就厌恶读书,白白浪费了家庭给予她的如此良好的资源。结果大了以后,自己不读书也罢了,居然“找老公”找个文化程度比她还要低的——嗯,直白说,就找了个“文.盲”得了。



    另外,不仅仅小女儿两夫妻自己“没文化”,就连在生养孩子方面,观念居然也跟父辈产生巨大的“鸿沟”。



    父辈都可以接受“养儿养女”一个样的观念。倒了小女儿这一代,小女儿两夫妻居然“以无子为人生最大遗憾”。夫妻俩花了8年时间,生了4胎了,居然都只生的女儿。



    真是“天不遂人愿”啊。照这样的情况,生了4个都没生到男娃,看小女儿夫妻的意思,仍然打算继续的生的。



    只不过,已经生了4个了,小女儿两夫妻也舍不得像普通农村家庭那样,见是些女娃,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就给她们读些收费最便宜的“幼儿园”得了。小女儿夫妻倒是舍得出钱让自己这些女儿读圩里学费最贵、办园面积最大的幼儿园。



    如此一来,单单是每年下来供4个女儿读“幼儿园”的费用,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这样的巨额负担压下来,小女儿因为要照顾4个娃,也无法分身去找工作赚钱,只靠“架子工”一个人赚钱养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饶是如此,这两夫妻仍然没有放弃过要继续生娃的念头。



    不养出一个男娃来,如何能够甘心呢?



    如果真的认为要男娃女娃都一样的话,周家小女儿早就像她父亲那般,生了两胎都是女儿,就放弃再生第3个了。



    现在都生到第4个女儿了,就是为了拼个儿子。既然大的负担已经形成了,中途放弃,等于“前功尽弃”,小女儿两夫妻如何能够甘心的呢?



    只不过,暂时处在艰难时期,生娃的进度,就暂时的放缓一下而已。



    反正周家小女儿还年轻嘛。缓缓再要孩子,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