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赵母是知道了阿素的来意,阿素也不准备瞒下去,毕竟她这次的目的就是来劝说赵母进京去控告聂觞。
“我不是害他,是他要杀我。”
“赵伯母,你们家对我难道就没有一点歉意吗?我也并非是要恨你们,可是就是因为你的儿子,他险些毁掉了我的人生!”
阿素说得有些哽咽,她深呼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若不是我遇见了江夫人,我现在可就是孤魂野鬼了,赵伯母,我知道你和你儿子并非是一路人,所以你应该能够明白我的苦,因为你也经历过。”
赵母眼里刚才的强势瞬间落差了下去,她看了一眼阿素,话在嘴边却是没能够说出。
“我这次去京城那个见了你的儿子,如今也是四品官了,可惜靠的还是女人。”
“他……有没有孩子了?”赵母终于开口问道。
“有,两个儿子。”阿素说道。
听到这里赵母明显激动了一下,但是看着阿素冷着的目光,立马又冷静了下来。
“有两个儿子……挺好的啊,是…我们赵家对不住你。”
“我去见了聂觞,我这次去京城,本想着就去跟他做个了断,让他知道知道,我没有他一样过得逍遥自在。”
“可惜他卑鄙多疑,怕我会将他的身份抖落出去,就派人来暗杀我!我在悬崖上挂了三天,若非遇见了他,我怕是也没有命坐在你面前了。”阿素侧过头看着狄青,脸上不自觉染上笑意。
赵母一愣,缓缓摇头说道:“你胡说八道,我家真儿从小善良,怎么可能做的出杀人这种勾当!”
“肯定是你想要骗我去害我家真儿,你心里还在记恨他,你……”
“是,我是在记恨他,一个把我逼上死路,后又派人来杀我的人,我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阿素抢过了赵母的话头,她眼里含着泪地看着赵母,让赵母一时间哑口无言。
“如今他坐明月楼,享福尽所有荣华富贵,却留你一个人在这草屋里苟延残喘,你心里……真的只是觉得他过得好就够了嘛!”
赵母听着阿素的话,明显有些慌了,她捏紧了身下的被子,咬咬牙偏过头不去看阿素。
但是阿素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所以继续说道:“我知道赵伯父在赵真四岁那一年就没了,是你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其中的艰辛酸苦,也只有赵伯母自己心里懂。”
“当初赵伯母你告诉我你是养大儿子,等着以后享清福的,而不是现在这样缠绵病榻,你的儿子却在外享尽荣华富贵。”
“你的心里当真甘心,自己吃了多少苦养大的儿子,如今却成了白眼狼,你到现在却还想着让他好,可是他心里你早就死了!”
“闭嘴!咳咳咳……”
阿素的话刺痛了赵母的心,她猛地咳嗽了起来,狄青连忙又给她喂下了一颗药。
可是赵母却是将狄青手里的药给扔了出去,说道:“你们走,你们走,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们,走!”
赵母挣扎着想要起身,可是他身上没有半点力气,挣扎了半天也没有坐起来。
狄青拉了拉阿素的衣袖,说道:“他现在情绪太激动了,不如我们先行离开,明日再来。”
阿素点了点头,随后让狄青将药放在了桌上,两人便转身离开。
离开的时候,阿素还留了一两银子在桌上。
但是阿素知道赵母身体不便,就算拿到了钱也没有用,所以她回了江府以后,便安排了人去给赵母送食。
虽然赵母一开始不要但是那人将食物放在了桌上后,赵母还是忍不住饥饿吃了起来。
第二天阿素照常去了赵母那儿,带了不少吃食和干净的棉被,也不管赵母如何赶她走,阿素就让人将赵母脏乱的屋子收拾了起来。
大概也是知道自己赶人没有用,所以赵母索性安静了下来,静静的看着阿素。
等到阿素带来的那群人,忙活完之后,屋子里只剩下了阿素跟赵母两人。
“赵伯母昨天吃了药之后,脸色都好了许多。”阿素坐在了床边说道。
赵母摸着自己的脸,不自然的偏过了头去,“我可没吃你的药!”
阿素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我知道昨天的话我有些偏激,可是我说的都是事实,我知道赵伯母也将我的话听了进去,而我要说的是,我并不是想要害赵真,而是替你,替我向他讨回一个公道。”
“赵真改名换姓为聂觞,他早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赵真,是一个抛弃自己生母的不孝子!我知道天下最难父母心,你自然希望他能够过的好,可是像这种白眼狼的人,你何必在维护着他!”
赵母这次没有像昨天那般硬要赶走阿素,她深深地看着阿素,随**住了她的手。
“我知道……是赵真对不住你,毁了你的人生,又想要杀你,你自然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可是无论如何,我都是他的母亲,我怎么可能将他往死路上推!”
赵母重重地叹了口气,眼里不禁含着泪水,“若你说将他带到我面前,让我打死他,我都愿意,可你让我去指认他,让他背上死罪,我怎么可能呢!”
阿素反握住了赵母的手,说话间同样也是哽咽,“我虽然不是母亲,也没有做过母亲,但是我能更明白你心里是如何想的,可是就当是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你养育了他十几年,最后换来的却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赵母收回了自己的手,她躺在了床上,摆手说道:“我绝对不可能这个样子,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阿素叹了口气,见赵母如此,也没有再继续逼下去,毕竟这种事情还是要她自己想通才是最好。
想着,阿素离开了草屋。
赵母这边虽然看了也没有进展,实际上赵母的心已经动摇,阿素估计这自己再去个几日,恐怕赵母便要跟随自己进京了。
所以阿素趁着别的时间,就开始忙起了万民书。
如阿素所想的,她挨家挨户去了几家人都是不愿意签下这个万民书,直到后面那几户人家连门都不愿意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