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文工团很快腾出来了,大院粉刷一新,家具也是从唐志这儿搬过去的,崔家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搬进去,乔迁之日摆了一个家宴,唐志和父亲登门拜访,见到自己的岳父岳母大人,还有崔家一大帮亲戚。慧君的父亲崔滨是个中年儒生,约莫40余岁年纪,颏下蓄了一束短须,相貌甚是儒雅,母亲郑怡来自荥阳郑家,也是山东士族。来的人不少,大舅哥崔绰、崔衡,加上几十个崔家的堂兄表弟,都是准备在新手村发展的。
崔绰是慧君的堂哥,长得丰神挺秀,神仪内莹,英姿外现,这次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崔衡是慧君的亲哥,二目神光炯炯,言词爽朗,举动大方,喜欢骑射,这次准备参加御林军。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山东世家对军事也是非常重视的,一般都是强调上马能安邦,下马能治国。
除了博陵崔家,山东其他世家都带着自己的弟子来道贺,整个大厅都挤得满满的。唐志名气在外,世家弟子都陪着客气,也知道他对经史子集不甚精通,所以都小心地避开这个话题。至于《国富论》,他们接触的比较少,谈不了很深,不过唐志在得月楼舌战群儒的事情已经传开,因为关系到今年科举,大家都问得比较仔细,崔衡还几个准备从军的人则问起御林军的事情。
“御林军要考兵书战策,你们要准备一下。”唐志提醒道。
众人面面相觑,这御林军不是考校骑射力气吗,怎么还要整兵书策论?不过不要紧,咱们山东世家弟子都识字,也不缺书。
“妹夫,”崔衡的嘴很甜,“孙子曰;‘兵家之胜,不可轻传。’又曰:‘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又曰:‘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於无穷。’这些都是说真正的兵法是不可以传授的,传下来的都是最肤浅的皮毛的东西。很多人也说,善于用兵的人,不把兵法的法则看作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把兵法灵活运用,常能依据兵法而创造出自己的兵法,离开兵法却能契合兵法。但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唐志击掌道:“这个一个很好的问题啊。用兵讲究天赋,讲究‘悟’,你没有天赋,兵书没有学通透,是得不到兵法的精髓的。有道是‘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排兵布阵谁都会,但是要巧妙运用战场的势态取胜,却不是兵书上能学会的。
比如‘归师勿追’的原则,曹操用它打败了张绣,皇埔嵩违反它却打败了王国;‘穷寇勿迫’,赵充国用它打败了先零,太宗皇帝违反了它,却降服了薛仁杲;‘百里争利者蹶上将’,孙膑用它杀死了庞涓,赵奢违反了它大败秦军,贾羽违反了它,也大败叛羌。这些事例很多,都不是兵法上固有的,也不是兵书所能教授的。”
说到这里,唐志突然问道:“韩信背水一战名垂史册,但是后来有很多人背水陈兵,结果却败了,你们说说为什么?”
呃……众人无言以对。背水一战的《史记》里有记载,大家都看过,历史上依样画葫芦的战例不少,大多死的很难看。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击败刘邦,本来看汉军势大投靠刘邦的诸侯,看到刘邦战败纷纷脱离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选择中立,严重威胁汉军侧翼,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策略。
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关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并因此得名。那个关口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此以井名之。《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最初汉朝在此口置关,称石研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因与上党郡连界)。
由井陉往西登太行,就到了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此关坐落在桃河瀑布峡谷和高山之间的井陉西口要隘上,乃形胜之地,地势险要,与山下的井陉关遥相呼应,控制着这条晋冀通道咽喉。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韩信的三万汉兵暂屯于“井陉”西口军城(即娘子关)。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馀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
安排妥当,于是传令,“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
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
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亡。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
韩信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
背水之战闻名遐迩,韩信之后,有不少人都用过背水一战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汉水的时候,徐晃跟样学样来了一个背水一战的战例。
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晃曰:“汝可引步军拒敌,看我引马军破之。”
徐晃引军渡汉水,王平苦谏不听,渡过汉水扎营。
黄忠、赵云告玄德曰:“某等各引本部兵去迎曹兵。”玄德应允。二人引兵而行。忠谓云曰:“今徐晃恃勇而来,且休与敌;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两路击之可也。”云然之,各引一军据住寨栅。徐晃引兵从辰时搦战,直至申时,蜀兵不动。晃尽教弓弩手向前,望蜀营射去。黄忠谓赵云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军必将退也,可乘时击之。”言未已,忽报曹兵后队果然退动。于是蜀营鼓声大震,黄忠领兵左出,赵云领兵右出。两下夹攻,徐晃大败,军士逼入汉水,死者无数。
还有一个就是马谡街亭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变成“置之死地而万劫不复。”
南北朝时期,有人用背水一战“催生”了一个新的王朝。当时,南齐十万余精兵在宦官王宝孙的指挥下背水列阵,和叛臣萧衍决一死战,结果被人数处于劣势的萧衍军打得大败,无数士兵跳到水里淹死,后来的人踏着战友的尸体才逃过河去。此后,南齐军队土崩瓦解,萧衍很快建立了南梁。
北宋末年,又有人用它“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新记录。这次是金朝大举伐宋,一万宋兵背水列阵以迎敌,500名金朝骑兵来打前锋,往来冲杀了一阵,就把这一万人统统赶进了河里。1比20这样的数据,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来得还要华丽。
当然韩信背水一战之所以成功有很多原因。比如偷偷派两千轻骑上山,作为奇兵,这就是a军;违背兵法原则,让b军摆出弱智的背水阵给赵军欣赏,以为骄敌之计;自己率剩下的c军去攻打赵军营垒,假装溃败,沿途抛弃旗鼓。赵军既已轻视汉军,必定出营争抢战利品;c军将赵军诱至水边后,就进入b军阵地,合力与赵军死战。
a军从山上看到赵军倾巢出动,就突入赵军营垒,拔去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赵军吃不掉水边的汉军,回头一看自己的大本营莫名其妙被汉军占了,肯定得乱成一窝蜂。b军、c军从水边阵地展开反攻,a军也冲出营垒,前后夹击,追杀溃散的赵军。这一套组合拳把赵军完全带入自己的节奏中,最后一战亡国。
但是关键在哪里?崔衡和众人低头思考,好像原因有很多,一时说不上来。
唐志也没有为难他们,“关键一点韩信自己说出来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驱市人而战之’。韩信的兵是乌合之众,其实赵国的兵也是乌合之众,都是秦末的义军,都没有死战的决心,所以打了半天没有攻下来也就懈怠了,疲惫了,这才有韩信的可趁之机。如果是一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的军队,早把你赶下河去了。”
众人猛然醒悟,点头称是,关键是敌我势态,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