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9章 六花阵法
    这条计策当时李密也同意:“公言大善。今东都兵有三不可当:兵仗精锐,一也;决计深入,二也;食尽求战,三也。我但乘城固守,蓄力以待之;彼欲斗不得,求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头可致麾下。”本来对付王世充的策略已经定好,但是陈智略、樊文超、单雄信都不同意:“计世充战卒甚少,屡经摧破,悉已丧胆。《兵法》曰‘倍则战’,况不啻倍哉!且江、淮新附之士,望因此机展其勋效;及其锋而用之,可以得志。”



    于是诸将喧然,欲战者什七八,密惑于众议而从之。仁基苦争不得,击地叹曰:“公后必悔之!”



    魏征言于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多死,战士心怠,此二者难以应敌。且世充乏食,志在死战,难与争锋,未若深沟高垒以拒之,不过旬月,世充粮尽,必自退,追而击之,蔑不胜矣。”颋曰:“此老生之常谈耳。”征曰:“此乃奇策,何谓常谈!”拂衣而起。



    唐志道:“这一战李密兵败,最后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格。李密为什么兵败?将骄于上,兵疲于下;王世充死战求存,锐不可当,此为哀兵,哀兵必胜。所以不要以为深沟高垒是呆战,以老生常谈而论之,此乃奇策也!”



    一众拜服。



    李密本来是看到了这场战争的要害,但是后来关键时刻怎么昏了头?也许是因为他没有天命。“李氏当为天子。”当时李密非常了不起,很多人以为是李密,王伯当倾家族之财帮助李密起兵,最后人财两空,这是押注押错人了。



    当时许多人,象李玄英一样,认为李密就是这个神秘谶言里的桃李子,能得天下。后来半路上杀出了一个李世民,统一中国,扫清群雄。在没有见到李世民之前,李密也认为天下之大,舍我而谁?老子天下第一!但看到李世民之后。“不觉惊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



    作为一种隐语或预言,谶言往往准的令人后怕,更不要说政治谶言了。而关于“女主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学着作都作了专门的记载。



    《旧唐书·李君羡传》这样记载:“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令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太白,即是金星,金星是除太阳月亮之外,我们肉眼看到的最大的天体。金星出现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可是白天也能看到,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很久以前,古人认为“(太白)昼见而经天……女主昌”。所以,当看到金星与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太史令得出了“女主昌”的结论。



    至于“当有女武王者”,则可追溯至一本叫作《秘记》的预言书。据《旧唐书·李淳风传》记载:“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秘记》对“女主昌”则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问李淳风:“《秘史》所云,信有之乎?”



    李淳风说:“臣观星象,据臣推测,代唐之后,已经陛下宫中,三十年后,当代李自立。李姓子孙,可能要受大难了。”



    李世民听了李淳风话后,大恐。他问,“朕杀尽所有疑似者,如何?”



    李淳风说:“天之所命,王者不死,陛下强施杀戮,只能搭进一些无辜者!而三十年后,其人已老,或许多了几份慈悲心怀,为祸或浅。如陛下幸能杀之,老天再生一更加怨毒之人,届时李姓子孙,无遗类也!”



    李世民只能叹息作罢。后来武则天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女皇,应验了:“女主昌。”“唐三代之后,武氏代有天下。”之谶言。



    第二天,薛仁贵开始召集班长以上的军官开会,讲解将要操练的阵法。



    “在大唐,所有的军队都是按照李卫公所创立的六花阵操练。六花阵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法推演而来的。其基本原则是大阵包容小阵,大营包含小营,四方四角相互衔接,一曲一折彼此对应。诸葛亮的八阵图本来就是这样的,卫国公的六花阵继承了这一原则,阵法外面六阵呈示为方形,里面中央军阵呈示为圆形,因其总体形状像六角花瓣,所以俗称六花阵。



    外面六阵是正兵,所以呈方形;里面的中央军阵是奇兵,所以呈圆形。方是用来规定战场的范围,圆是用来连接各方机动的路线。所以,规定战场范围的步数要像大地一样固定;确定机动的路线要像天体运转一样灵活。步数固定,回旋整齐,就可以在变化中不容易发生混乱。从八阵演变为六花阵,仍然是源本于诸葛亮的布阵原理。”



    李靖的六花阵和诸葛亮的八阵图的原理不变,但是阵形有所变化,将诸葛亮的九个阵,简化为七个阵,由于诸葛亮的八阵图中心指挥者所控制的奇兵有四个,这就要求指挥者有很高的调度和应变能力。



    而李靖六花阵中心指挥者所控制的奇兵是成圆形的,从圆形的任何一点去接应外围的六个正兵所花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大的减少了控兵难度,指挥者不用去计算他们之间的时间差,因为他们到达外围的时间是一致的。这样的阵法使水平不高反应不快的某些指挥者,也能使六花阵发挥应有的威力,大大降低了诸葛亮八阵图对于指挥者水平的“最低配置”。



    “古代阵法有很多,都是根据交战的地形、广狭、远近来控制军队进退、攻防的节奏,平庸的将领很少懂得控制节奏。孙子曰‘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凡是军阵中步兵队伍的站立着,各队应以间隔10步为宜;第二线部队距离第一线部队,应以间隔20步为宜;每间隔一队部署一队由精锐部队组成的战锋队。每次前进以50步为一节,吹号声一响,各队即同时散开站立,彼此间隔不超过10步范围;到了吹第四声号角,各队则持枪蹲跪于地;于是击鼓为号,各队呼喊3遍同时击刺3次,进入敌阵30-50步,以制服敌人使其无力采取相应的抵御措施。



    与此同时,军阵从军阵后部向前机动,也是以前进50步为一节稍事整理队形。正兵设置在战阵第一线,奇兵部署在战阵第二线,观察敌人如何动作;然后再击鼓前进,此时则以奇兵为第一线,以正兵作为战阵的第二线,跳动、引诱敌军来攻,并乘敌之隙进攻其薄弱之处。六花阵法大概就是这样。



    各队分散和集中全部用旗帜来指挥:凡是3队合为一队,旗帜并列而不交叉;当五队合为一队时,则用两旗交叉;10队合为一队时,则用5旗交叉。吹起号角,分开5面交叉的旗帜,一队分为10队;分开两面交叉的旗帜,一队分为5队;分开并列而不交叉的旗帜,1队分为3队。



    兵力分散时,则以集中为奇;兵力集中时,就以分散为奇。这样经过三申五令,多次训练集中和分散的方法,然后回到正兵的操练……”



    薛仁贵详细讲解六花阵训练的要点和方式。虽然现在御林军人数很少,但是将来大兵团作战,战阵是必须学习的。古代还有鹤翼、鱼鳞、锋矢、冲轭、长蛇、车悬、龙门、雁行等阵法,这都是根据地形和作战需要来布置,只要六花阵操练娴熟,其他变阵都没有问题。



    后世戚继光的鸳鸯阵很有名,这也是根据江浙一带的地形创立的,那里的地方都不大,被河流小溪分成一块一块的。后来戚家军到了辽东就明显不适应,那里都是平原地带,讲究的是大兵团作战。



    后世网上有人做五千步兵加上五千骑兵,对战五千火枪兵的电脑模拟攻击,首先是五千步兵向火枪兵发起攻击,然后是五千骑兵紧随步兵之后冲锋,然后就一地鸡毛了。骑兵首先将自己的步兵踩了一地,乱作一团,这是作死的节奏。古代打战都是一个个战阵方队,方队与方队之间有很大的间隙过道,如果骑兵或者后队要加入战场,都可以走这个通道,而且一般骑兵都是布置在步兵的两翼,没有哪位脑袋进水让骑兵踩着步兵的背后进攻的。



    长枪兵、弩弓兵、骑兵、重甲步兵、重甲骑兵……唐志给御林军的奢华装备让薛仁贵瞠目结舌,这得花多少钱啊!还有部队的新兵训练,10里负重越野,那个强度不是一般队伍能承受的,其他不说,这伙食费就不够。据说将来长途野战拉练,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这套东西没法学,用国家的力量养5000人差不多,你要搞5万人,谁也负担不起。



    薛仁贵不知道这些都是后世那只世界上最强陆军的训练方法,大纵深、大迂回、大穿插的运动战,那不是一般士兵能承受的,奔袭50公里,一般的部队早就散架了,更别说作战。抗倭的时候老蒋的部队拿着游击战术册子摇头,这种战法根本学不了,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那个凝聚力,人撒出去就散了。



    太祖的军事思想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16字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这些天马行空的战略战术让那支军队越打越强,最后竟然把老米干翻了,你找谁说理去。老米也说,“我们不怕你们的现代化,你们再现代化也比不过我们,但是我们怕你们的mao化。”



    御林军正在太阳底下训练的时候,慧君、古丽四女、巧云和元珍正在游泳池边打麻将、看书,梦瑶和恬恬泡在水里玩儿。这么热的天气,只有在水里才舒服一些,这唐志做了一个好事情。上半年忙得连轴转,没有一下消停的时候,元珍没想到自己成为唐家镇主管工业的部长,而且上面还批下来了。这段时间商学院的教材陆续刊印出来,她正在学习呢,不学习赶不上时代了——这是唐志交代的。



    这个公馆可真不错,秋千、花园、池塘、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特别是这个游泳池,30米长,贴上瓷板,水是从井里抽上来的,又清凉又干净,自己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都不想走了。说起来那些英格兰人真会享受,造出这么好的东西,可惜就是太贵,自己想仿造一个却舍不得。



    元珍放下《国富论》,叹一口气,对古丽道,“我说你们怎么能看懂这本书呢?我看了脑袋都是糊的,价格、价值、劳动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一连串的东西能把人绕晕了。”



    慧君低下头,她也根本看不进去,虽然以前学过政治经济学,还要考试,但是也只是应付考试罢了,你要她去仔细考察整个生产、销售过程,那还是算了吧。



    古丽道:“很简单啊,人类的整个经济活动这就像一团乱麻,你一下子想要全部理清当然不可能。你只要找到线头,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剥开,那样就有条理了。师父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举例子,比如说你要生产水泥,黏土、石灰石哪里可以买到,他们的价格是怎么定的,工人的来源在哪里?他们的劳动力价格怎么定的,然后加工生产需要多少劳动价值,如果你没有本钱,需要借钱投资,哪里里有银行,需要办什么手续,利息是多少?你投资水泥厂要冒很大的风险,万一亏本怎么办?风险大意味着利润高,所以你要加上冒险利润。最后你还要考察市场上的水泥价格是多少,稳定不稳定,会不会大起大落;还有如果别人用蒸汽机、碎石机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你怎么办?需不需要卖这些机器,能不能卖到?



    所以,当你要开水泥厂的时候,你就要考察涉及水泥行业的方方面面的各种问题,这些经济学名词就是帮助你去理顺这些关系。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