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章 青海战略(下)
    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一个师的编制和成立青海生产兵团的报告送上去,朝廷原则上同意,需要的屯田干部、知识分子和军屯的劳动力由朝廷解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兴业学校的师生也要做安排,三分之一留用,三分之一到泉州,三分之一跟着御林军进行西部大开发。唐志现在有点庆幸招生的时候把剩下的一千多人作为旁听生,要不然现在哪有这么多的师生可用。这次御林军准备戍边青海,战士们都议论纷纷,现在大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泉州,一个是鄯州。泉州酷热,台风多,还有疟疾;鄯州也不是善地,好地方都被人家开垦了,剩下的都是高寒之地,气温太低。战士有的选,军官都没得选,一些都要服从分配。



    唐志要去鄯州,反对声最高的当然是慧君和古丽四女,特别是古丽四女都挺着个大肚子,生孩子的时候唐志肯定不在身边,那怎么行!慧君也吵着要和唐志一起走,留在家里没意思,于是家里闹成一团。



    华阴的石头房子没有建好,五女都住在老院子里,庄园都有管家打理,也不需要她们操心,她们主要的精力在学校上,而且都在领导岗位上,都不能离开,就连巧云也担任了教导主任一职,这样唐志身边没有一个女人服侍,迟早出事。据说高原上的人都不洗澡,身上臭的很,想到唐志娶回一个满身虱子的女人回来,大家都不寒而栗,最后决定让慧君跟着唐志到青海。



    康有义也找到唐志,见面就抱怨,“我还想着你去泉州主持大局呢,没想到你去鄯州开荒,老婆孩子也不管。”



    唐志也是苦笑,现在身不由己,自己也是没办法,“我去把架子搭起来,一年半载就能回来,泉州那边你多看着些,等这批商学院的学生毕业出来就好了。”



    虽然唐志把行政部门的编制和运作方法都将给康有义听,农业部、工业部、工商管理局等部门都建立起来,但是具体怎么运作大家都不清楚。唐志的商学院其实增加了行政管理科目,就是针对泉州的现状特别增加的,商学院这批学员都是速成班,一年要把三年的功课学完很不容易。不过将来工商行政管理的书籍全部印出来之后就可以自学了。



    印刷厂出来之后,朝廷也很重视,倾全国之力生产铅字和印刷机,有些世家也想搞一套印刷设备,被唐志断然拒绝。唐志还专门给李治送上一份密奏,声明书籍出版发行的重要性,强调增加新闻审查制度,要不然今后谁都能出书,什么书都能出,天下就要大乱了。



    古代清朝有文字狱,近代西欧有新闻审查制度,当年老马也被限制出书,为后世诟病,也为提倡言论自由的民主人士批判。但是有一点,言论最自由的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纵横家和阴谋家出入王宫,搅动时局,所以天下才这么乱。震旦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言论自由,早就被大卸八块了。风起于青萍之末,在很微弱的时候就要扼杀,要不然就会形成一股地动山摇的暴风。



    唐志对康有义道:“泉州的事情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发展工商业,规范他们的行为,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一个安定的投资环境,人家都愿意来泉州投资,兴办各种工厂。这次商学院的毕业生你带走三分之一二,一部分到泉州政府做事,一部分开一个商学院分校,尽快培养人才。有了新思想新技术的专业人才,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康有义道理明白,只是心里没底,他想让唐志尽快去泉州走一趟指导工作,这不是客套,确实是主要一个人去统领大局。唐志也是分身乏术,学校、机械厂、御林军他都得盯着,手下没人,他去了也白搭。现在兴业公司的摊子铺得太大,泉州、扬州、马鞍山、太原、河套、唐家镇,现在又要去河湟开拓市场,这人怎么弄都不够用。



    两人商量了鄯州办工厂的事情,河套的毛纺厂也派出技术人员去鄯州开分厂,这是康有义的强项,最后他问起了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的远征军你是怎么打算的?你说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我做梦都想尽快过去。”



    他听说那里的本地人都被雅利安人驯服了,只要把刹帝利干掉,把婆罗门驱逐,在来个土地改革,马上就能安定下来。对于昭武商人来说,能有一块自己的地盘那是梦寐以求的,更何况这块地还这么富庶,不要白不要。至于原来的昭武九国,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现在他看了唐志的一些军事讲义,知道骑兵是军队中的核心打击力量,天竺地处热带,本身并不产马,农业条件也很好,人们没有生存压力,所以性格也很温顺。中亚就不同,地处高寒沙漠之地,生存压力很大,这里常常成为风暴的策源地,游牧民族来去如风,如果一个大的游牧民族迁徙到天竺,当地人只有臣服和被奴役的命运。



    也许唐志看上昭武九国的地盘也是因为这里是草原,可以养一支庞大的骑兵,重蒙古高原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他不知道正是因为蒙古高原和西域的游牧民族,才让震旦人血液中有尚武的因子。



    “康叔,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战要一场一场地打,我也想一下打到德里,解放全印度,但是这可能吗?我们没有军队、没有武器、没有后勤,这些都要我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去积累、去实现。现在我们才干了一年多,能有现在的局面也是很难得了。”



    康有义笑了笑,自己是有点迫不及待了,眼看着手下这么多的产业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心里也有点膨胀了。现在军队只有600名,风帆战舰还没有造好,粮食、马匹这些后勤都没有解决,根本谈不上远征的事情。



    为了给康有义吃个定心丸,唐志给他交个底,“我准备在鄯州编练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将来送到安西都护府,同时把土改和屯田的干部培养出来,将来到安西去屯田和土改,你要知道支撑一支5万人的军队需要多少粮食和草料?而且天竺够大,不是一年就能打下来的,旷日持久,后勤的压力有多大?大唐离天竺太遥远,不可能指望从大唐运来,只能就地解决。对于天竺我们不能鲸吞,只能蚕食。打下一块,巩固一块,收益一块。所以我常说这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所以我们还要成立海军陆战队,把风帆战舰造出来,开发南洋,建立海军基地和粮食基地,从海上解决一部分后勤压力和兵力输送,这样才能十拿九稳,才有可能成功。”



    唐志和康有义谈了很久,对于后面各地的工作都做了安排,四个老婆顾不上,康有义提议娘家派人过来照顾,唐志也没有拒绝。泉州各方面发展不尽人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钢铁厂、机械厂和造船厂上面,其他地方暂时没来得及顾及。主要是造船厂,如果风帆战舰造出来了,走海路不受季风影响,泉州才能迎来大发展时期。



    御林军的官兵都放假十天,让他们回去安排家中的事情,毕竟出征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了。还有就是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动员组织内地的农民到青海屯田。对内地愿意到青海屯田的农民,官府提供车辆和沿途生活费用,并派人护送到屯田目的地。农民群众到达屯区后,官府提供土地、农具、种子以及房屋、口粮等。农民垦种的土地,六年之内不纳税,收入全部归己;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多垦种土地,这部分多垦种的土地也长期不收赋税。



    因为生产兵团的优惠政策,山东世家也响应号召分出一部分宗族到鄯州安家落户,其他不说,有兴业公司、御林军这个靠山,跟着来的族人不会吃多大的苦,再说了,唐九郎准备在鄯州建立兴业高级中学和商学院,自己的族人也可以在这里受高等教育。还有鄯州机械厂也同意世家入股,这样下来完全可以把青海建设成为世族的繁衍生息之地。至于吐蕃,咱们御林军还怕他们这些饮血茹毛之辈?



    野外拉练变成转移驻地,整个计划都要改变,最后决定薛仁贵带着部队按照原来的计划拉练,张浩的教导队留下来准备明年御林军校招生,培养军官,唐志带着设备、工厂的技术工人和招募的农民年后再走,不参与训练。



    部队临行前还作了一个授旗仪式,李治带着几个将军大臣给御林军授旗,皇家威仪自不待言,仪仗队、翊卫、旗幡、鼓手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过来,李治登上临时搭建的检阅台。检阅台前是御林军服装鲜艳花俏的仪仗队,还有站立整齐的500御林军,四周有一些附近的观众和部队家属。今天这个检阅仪式也是唐志要求的,御林军不作跪拜,只行御林军的特殊军礼,李治都答应了。



    大唐皇帝的仪仗队刚到军营门口,御林军的仪仗队就奏响《运动军进行曲》,唐志记得后世领导人出场的时候都是用这个曲子。整齐划一的军乐队瞬间就把皇帝的乐队鼓手都压下去了,有些人节奏乱了,不知不觉跟着军乐队的旋律走,这让护驾的翊卫很没面子。



    站在检阅台上,李治饶有兴趣地看着下面军乐队的表演,从未见过的铜管乐器打磨得锃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还有锣鼓也与大唐的样式不同。



    李治和老帅们在检阅台做好,军乐队便在台下开始进行《骑兵进行曲》的表演。队列开始呈现几何形多种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难度穿插,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壮观场面,以及象征凯旋的“米”字形旋转,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让李治目瞪口呆,世界上还有这种乐器、这么铿锵有力的表演!



    1940年4月9日,德军入侵挪威。当德军进军挪威首都奥斯陆时,派出一支由5个连队1500人组成的军乐队为前导,这支乐队吹吹打打,狂奏甜蜜的华尔兹舞曲和流行的美国小调。



    正当挪威首都市民们为这美妙的乐曲叫好时,码头上悄悄停靠上来几艘德国海军登陆舰,两万多步兵、炮兵、装甲兵从容不迫上了岸,一面进城一面高唱“到城里去”,一会儿空中又传来嗡嗡声,大批涂着黑十字标记的德国飞机出现在奥斯陆上空。人们朝天仰望才恍然大悟:城市已被占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几乎每占领一座城市,它的乐队都会与先头部队一块进城,美妙的军乐成为希特勒瓦解迷惑对手,鼓舞德军士气的特殊武器。



    一曲又一曲徊荡在军营的上空,欢呼声、掌声一浪超过一浪。



    李治对身边的李积道:“没想到唐九郎还藏着这个花样,比《秦王破阵乐》也不差。这叫什么?”



    “军乐队。”李积解释道。岂止不差,比《破阵乐》还厉害。



    军乐队表演完毕,授旗仪式开始,薛仁贵和唐志上台,李治站起身来,从仪仗队手中接过御林军的军旗,薛仁贵正步走到李治面前,敬礼,接过军旗,转身面向全体指战员,展旗。



    “敬礼!”全体官兵向军旗敬礼。



    唐志和薛仁贵走下检阅台,回到队伍中,李治作训示,要大家忠于朝廷,保家卫国,为大唐的事业建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