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总管或者行军大总管相当于都督,总领全**队的叫大总管,相当于大都督,或者大将军,一般都是掌管一部分军队,比如陇右道总管,或者出兵攻打辽东,临时设个辽东大总管统帅全军。鄯州属于前线,面对吐谷浑和吐蕃,设立都督是为了统筹军事和政治力量。大军行军走的一般都是大路,需要能让辎重车通过,行军宽度也有要求,不然兵力施展不开来,联络的主要靠指挥旗和烽火。军队行军也不是挨在一块的。一支一两万人的军队行军可能绵延百里。唐军每一营都是先后发兵,前后相隔一定距离,每一营都要派出一定的人作为斥候,布置在数十里的范围里作为眼梢。
明朝的戚家军布置斥候的距离也是几十里,在目视的距离内设置联络点。一般用大幡作为信号旗,约计一里作为作为一个通信单位,这样不断延伸下去,或者起烽火作为信号。一支军队行军有前中后等军,这样斥候可以在数十里外通过塘这种信号点把前方的情况一级级通知给前军,前军通知给中军主帅,中军主帅可以根据情况来应对。
《武经总要》:“若乃提卒十万,深入贼境,大军在前,坚城未下,欲战则胜负未决,欲攻则利害难知,自非整饬车徒、部分营垒,或先据地之要害,或先扼敌之襟喉,蛇蟠月偃,中权后切,畴能收万全之胜哉?抵如平原大野,深林险道,前兵后泽,乘高趋下,顿兵拥众,呼吸俟命,若不素练施设,敢问何以处之?”
因为行军时一般不穿盔甲,所以在遭遇突袭时军队往往大败亏输,因为在行军中连盔甲都没穿,遭遇衣甲齐备以逸待劳的敌军自然难以抵挡。所以如何防备敌军的偷袭、如何避免被偷袭是行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古代主要靠广撒斥候来侦察敌情是否有埋伏,即便现代部队侦察兵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在开战前的斥候战中就能看出双方实力。双方都会努力压制敌方斥候的侦查范围,绞杀甚至俘虏敌方斥候来获得情报,所以如果斥候身手以及数量不敌对方,在开战前就已经失去先机。
行军中一般是派遣24名斥候,分散探查8个方向,每个方向去3骑,相互距离一里地,相互之间依靠旗帜来传递敌情。如果是夜里行军无法看清旗帜,就依靠敲鼓来传递消息。如果是经过山林,丛林茂密也看不到旗帜的话,白天也一样用鼓声来传递消息。
之所以选择用旗帜,主要是防止敌人听见鼓声导致暴露目标,但是如果天气非常恶劣,风雨交加打雷闪电的天气,鼓声听不到,旗帜也看不到,就只能自己骑马回来报告了。同时因为主力部队大阵不能轻动,但也不能太过死板导致坐看战机丧失,所以大军出动还要配备数千名游骑兵作为机动部队,观察敌方情况伺机而动,无论是绞杀对方斥候或是发现战机直接奇兵突袭都是游骑兵需要做的事。
特务连的职责就是斥候,副连长薛瑞原来就是斥候兵,经验相当丰富,战士们都是从部队中选拔出来的,武艺高强,特务连的装备也是一流的,牛角弩弓、望远镜、横刀,如果你需要什么特殊装备都可以定制。
特务连的战士不仅具备斥候的专业和能耐,而且可以拿肉眼测量阵地的距离还有山坡的高度,桥梁的架构和隐蔽点,然后再把它们全部归咎于一张图纸上。同时还可以在敌后起到一个骚扰、破坏、拖延时间的作用。
这次拉练被告知可能会受到友军袭击,大家都是倍加小心,特务连的责任重大,事关御林军荣誉,就怕在友军面前吃亏。
所谓的友军其实就是李贞的左卫,这次唐志提出需要友军作假想敌偷袭,而且还有装备拿,李贞非常动心,其他不说,御林军的棉甲可是好东西,穿在身上晚上值班又轻便又暖和,所以主动把这个活揽过来,他也想看看御林军的战斗力怎么样。
薛仁贵带领先锋部队首先出发,特务连作为斥候分布于队伍的周围,队伍中有不少驮马和战车,辎重都装在车上,这个战车就是大名鼎鼎的胡斯战车。
农历11月的西北风很冷了,田野里庄家早已收割完毕,大麦小麦收进仓库,干草堆成堆。庄户人家没啥事,看着大道上的队伍打着雄狮旗帜,两人一排向前走,还有四**车装满货物跟在后面,队伍前后不时有游骑来回奔跑。
村里的小孩围着队伍来回跑,大叫大嚷,几只土狗汪汪叫,非常兴奋。十几个士兵在路边打着快板,快板上吊着红绸子,非常醒目,给行军的队伍鼓劲:
“各位战士快快走,过去不远要上坡。上了坡,下了坡,还有五里不称多。”
节奏欢快,语句俏皮,虽然短小,却格外精悍,清脆的快板声为疲惫的战友打响前进的节拍。大伙儿听着文艺分队的加油声、快板声,像多吃了一碗饭一样又来了力量。
这支文艺宣传队当然是唐志提议组建的,偷师于那支钢铁军队。文艺队的战士可不止会打快板,歌曲、戏剧、漫画,样样都行。前线需要什么,他们就创作表演什么,战士们什么时候想看,他们就什么时候演。
有的时候部队位置相对分散,文艺分队就建起“宣传鼓动棚”。在部队所经重要路段,用布扯起个棚子,插上一面旗帜,唱着歌、打着快板、呼喊口号鼓动行军部队。
到了宿营地,宣传队还搞起了刷墙运动:
“御林军是人民的子弟兵”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
标语的落款都是“御林军(宣)”
宣传队还教乡亲们唱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兰花花》、《圪梁梁》等等歌曲深受大家喜爱。御林军的宣传队一路行走,一路宣传,沿路的民众都知道御林军,都知道这是一支不一样的队伍。
因为这次拉练主要是锻炼这些菜鸟,御林军成立了一个临时指挥部,全权负责这次野营拉练,薛刚任司令,苏定芳任政委,薛仁贵不参与决策。
从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有北、中、南三条线,中路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这条路最好走。后来的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渭河河谷到达天水,再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从长安至天水、西宁、伏俟城、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御林军这次走的是中路。
拉练“练”什么?主要概括为“走”、“打”、“吃”、“住”。“走”是拉练中的重头戏。它不是通常情况下的“走”,而是顶着凛冽的寒风,每天少则四、五十公里,多时走个80公里。按照行军速度,每10分钟1公里,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但随着疲劳加深,行军速度会逐渐慢下来。休息时,许多人都忙着用针和马尾挑穿脚上的泡。
夜行军最考验部队,因为肉食少,很多战士有夜盲症,晚上看不清楚,唐志让人煮松针给大家喝,据说这是老中医给志愿军打夜战开的秘方,效果很不错。
夜行军睡觉,边走边睡是常事。因为极度困乏,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但都是瞬间睡眠,有时是走出队列自己惊醒,有时被身后的战友喊醒,跟在炊事班后面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撞在行军锅上,弄得满脸锅灰。
所有的训练课目中,最令人难忘的是突袭奔袭,越是在走得最累的时候,越搞强行军、急行军。演练的课目也全是进攻性质的演习。长途奔袭后,部队来到一个山脚下,突然接到向山头发起攻击的命令。虽然是演习,因为带敌情那就是真的战斗,要讲究战术动作和战斗队形,平时的训练要在演习中体现出来。
这个时候特别强调团体的重要,老兵要带新兵,身体强壮者要帮助体力弱小者,因为考核是按照团队标准来的,如果哪个掉队,被后面的收容队收留,那是要扣分的,影响团体成绩。对于个人也是极大的考验,因为不合格者最终送去兴业公司护卫队——那是真正去做押运的。
拉练中的“吃”,主要针对后勤保障而言,具体到连队就是炊事班。他们必须保障大家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他们背着炊具随队行军,一样的满脚是泡,一样累得筋疲力尽,但到了宿营地,他们却不能休息,必须马上埋锅造饭。为了锤炼他们,既不给柴也不提供灶,全是就地解决。
所以每到一地,炊事班特别忙,找柴的、淘米的、切菜的、挖灶的,忙得不得了。因为有隐蔽的要求,做饭时不能看到炊烟,必须挖“散烟灶”,要求把烟道搞得很长。烟在中途一点一点地冒出来,几十米外难以发现。另一要求就是“快”,要在很短时间内把饭菜做好。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做好,一声号令,部队出发,大家就要饿肚子,只有吃干粮。
这些还是小事,野营中最怕遇到敌袭,紧急集合的号声响起,大家都要忙着穿好棉甲,拿起武器,有时还要演练突破、迂回、包围、追击、防御、反冲击等攻防作战战术,
紧急撤退就是在战场不利的情况下脱离战斗,撤离战场,古代打战有一个很让人蛋疼的事情,就是兵败如山倒,大都数士兵都是死在逃跑的路上,这种情况在民国的军队最为明显。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研究如何成建制地迅速撤退外,还需要断尾求生,牺牲一部分士兵做狙击,“你撤退,我掩护。”这对于战士的思想觉悟和战斗意志是极大的考验。
康武率领的特务连压力最大,为了防止友军偷袭,需要把斥候放得很远,有时还要和左军的斥候较量,互相压制对方的侦查范围。因为御林军的弩弓射程太远,导演部让双方的斥候都配备一样的弩弓,这让特务连没有任何优势,常常被对方压着打。左军这样卖力也是唐志开出了诱人的条件,攻破一次营地赏金200贯。
一个营地安扎下来,到半夜友军开始摸上去偷袭,如果警戒哨兵被人干掉,没有报警,就判为全军覆没。有时安排骑兵突袭,如果营地没有做好防御工事,很容易被人一锅端掉。
冬天的野外拉练吃在外面,住在外面,尤其是在冬天这样的天气里,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基本的节奏是,第一天开开心心,第二天无精打采,第三天愁眉苦脸,第四天麻木不仁,第五天快要崩溃……
古代小说中常常有夜袭的桥段,但那大都是瞎编的,除非是在月光下,要不然部队还没到目的地就先乱了。有人做过实验,肉眼在月光下只能发现240米处走动的人员,在星光下这一距离为70米,二者皆无的情况下,这种距离只有十几米甚至几米。
所谓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唐代的黑夜是静默的,危险的,西方人有吸血鬼,中国人则相信孤魂野鬼会在夜间出来活动。当年赣南老区都是深山老林,晚上山高林密,月影婆娑,加上不时冒出两声猫头鹰叫,胆子小点的走路都两腿打哆嗦。
御林军部分干部和战士,夜晚怕鬼不敢外出。一到晚上连东南西北也辨别不清。所以,平时唐志组织官兵讲科学、学知识,并专门进行夜战方面的训练。特别强调夜间行军要严格注意肃静和秩序,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不能喝冷水、吃生东西,防止闹肚子,既坏了身体,也容易暴露。
夜间作战还有敌我识别的方法,一般是右臂缠白毛巾。唐志还交给他们一种夜间骚扰战术,军号,哨子,唢呐,锣鼓……反正声音怎么尖锐就怎么来,这是从志愿军那里偷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