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回辽东。
时关枣攻陷襄平城,邴原、王烈等文武皆降之。
刺史府,堂中。
关、丁二人居首,丁响先行拱手发言“今我兄弟二人奉陛下之命克复辽东,兵事疲乏,礼节不周之处望诸公见谅。”
“不敢,不敢。”襄平文武皆笑意恭维。
“彦方公、根矩先生你二人是闻名四海的人物,可对朝廷夺取辽东有良谏”丁响也知二人有大名望,故请他二人指教。
“丁将军,公孙度据辽东日久矣,对各家士族施以强压,豪户心中多存怨言,若朝廷能联合这些人,定可巩固辽东之治。”邴原将公孙度以前施威的恶行尽数告知二将。
“原来如此,来人,立即去召集襄平城的豪门大户。”关枣闻言立办,以示对邴原的敬重。
“二位将军,容老夫为你们引荐一人。”王烈的态度也作积极,毕竟朝廷二字大于公孙度百倍。
“彦方公,请。”
一刻后,王烈带着一文士走入堂中。
“汝是何人”丁响笑问道。
“乐浪太守凉茂。”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氏,少时好学,议事常引经据典,由曹操拔任为司空掾,后补官侍御史,出任泰山太守,颇有政绩,之后转任乐浪太守,行至辽东郡时被公孙度扣留,一直至今。
“那张歧又是何人”关枣转问邴原。
“回将军,张歧本是刘太尉旧部,后投效公孙瓒,蓟侯亡,他又转投公孙度麾下,一直经营着乐浪郡。”邴原再答。
“嗯伯方先生可愿投效朝廷”凉茂现在是豫帝的官,而非雍帝的臣属,丁响自是要问清楚。
“愿为陛下牧方。”凉茂在辽东待了半载有余,今日他若不答应丁响,那他还得在襄平坐几年枯牢。
“好,待本将收复乐浪郡,先生便入朝鲜城为太守。”关枣给凉茂许下了承诺。
“多谢将军。”
三日后,丁响领一万余汉卒驻守襄平,关枣则带着夫余、搂邑大军向南逐杀公孙康二兄弟。
六月末,双军会战安市县境,公孙康战胜了夫余军,却又被关枣的五千亲随所败,最后公孙康二人带着千余残兵一路南逃沓氏。
七月中,关枣追至沓津,恰逢营州刺史柳毅靠岸登陆,大批的辽东兵从津渡口涌现,打的关枣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同月末,关枣退守平郭城,营中搂邑人的怠战情绪严重,与夫余人发生了群殴事件,关枣即杀了几位寻衅滋事的搂邑部落大人,另拔亲汉者统兵,这才平息了事端。
而公孙度一方的处境也是举步维艰,由于事发突然,柳毅领五万余大军渡海折返,粮草也消耗殆尽,而公孙度尽失城池,根本无力向柳毅供粮,辽东军的士气也下滑的厉害。
八月初,辽东军断粮,在公孙度的授意下劫掠沓氏至平郭一带的百姓,百姓纷纷逃往襄平,公孙度所获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
三日后,公孙度领军大举攻平郭城,双方在此血战两日,柳毅攻破南城门,关枣在逃离之际引火烧毁粮仓,不给公孙度留一粒粮食。
八月初九,关枣退至汶城一带布防。
傍晚时分,关枣正在南城楼处指挥夫余人堆积落石,只见城外官道处逃来了大批百姓,恳求关枣开城收留。
关枣命令甲士打开城门,又选了几位青壮登楼问话。
“小人拜见将军。”青壮齐齐下跪。
“都起来吧,你们为何要逃来汶城”
“公孙度的兵甲如匪徒一般入各乡堡抢掠,情急之下还会杀人,小人们听闻辽东北境诸城都降了朝廷,故来投效。”
关枣闻言微微点头,摆手驱退众人,一人立于城楼高台沉思。
约过半刻,关枣大喝道“来人。”
“是,将军。”
“给营中甲士每人配发十日口粮,将汶城剩余的粮草立即北运。”
“是,将军。”
关枣对夫余、搂邑联军战力的确没什么信心,他选择未雨绸缪,即便辽东军还有力气攻破汶县,也不能让他们得到喘息之粮。
翌日,辽东军围汶城,城前营阵松散懈怠,人人有气无力。
继,双军战了半日,柳毅即鸣金收兵,与公孙度会于十里外的主帐中。
柳毅初入帐,便将头盔置于地,大声喊道“甲士食不果腹,哪还有力气攻城死战”
公孙度见柳毅此番状态,也不敢开口指责,生怕柳毅反叛,只得好言相劝“柳营州啊,此非本将所愿,但事已至此,我等只能向北攻伐,平州北部城池众多,本将就不信关枣每城都能派兵驻守,只要得了一城之粮,便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公孙度只有北伐一条路,西南二向皆是大海,东边的西安平城距离遥远,只怕公孙度还没有走到此城,众甲士已经饿的逃光了,而且辽东军只要改向东行军,关枣必定后袭啊。
“唉望明公早做准备。”柳毅捡起头盔转身大步走出营帐。
公孙度目色越发阴沉,帐中也静若寒蝉,约过半刻公孙度终于发作了,大骂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早做准备是让本使君去投那虎贲营的校尉吗”
帐内诸将无人敢言,听着公孙度大骂柳毅许久。
是夜,公孙度遣子公孙康去请柳毅入帐饮酒,柳毅以无肉食为由拒绝,巧妙化解公孙度的杀心。
次日,柳毅反,领着五千攻城甲士临阵投了关枣,只为混得一口饱饭。
公孙度闻之大怒,亲至阵前再骂柳毅毫无忠义之心。
柳毅大笑不辩,在城上架了六七大鼎,以鼎烹煮豕肉,且邀辽东降卒共食。
半个时辰之后,肉香味飘满城下沙场,不少辽东兵直咽口水,听着城楼上同袍兄弟赞叹豕肉味道。
公孙度猛咽了一口口水,大呼退兵,辽东兵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城下沙场。
翌日,公孙康整军两万,以阳仪为先锋将,阳仪即领着五千余众冲向城墙。
关枣刚想下令放箭,谁知阳仪大呼愿降,于是关枣又将阳仪放入城中。
两刻后,同样的场景又显现在汶县城楼,这回轮到阳仪说肉又香又好吃了。
接连两天,万余辽东兵投降关枣,这次公孙度是真的怕了,他不敢再派将领去攻城,害怕帐中诸将中了关枣的肉糜引诱之计。
又三日,公孙度营中兵甲外逃情况愈烈,更有千人同时逃亡的场景。
是夜,辽东营主帐。
公孙度坐于高台之上,两侧颧骨凸出,双颊无肉,神情木讷。
“父亲,今日之局面已无回转余地,我们降了朝廷吧。”公孙康也是一脸失落,心叹作战勇猛的辽东营硬生生被饿垮了。
公孙度不言,心中多有不舍,他从玄菟小吏一步步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父亲若不归降,等关枣打入营中,那只怕连安乐所都没有了”公孙恭高声说道。
“罢了,罢了写降书给关枣,这平州三郡一属国给他了。”公孙度被二子逼得无奈,惨笑摆手道。
“父亲英明。”
八月末,公孙度降了雍汉,关枣将其辽东卒全部收编纳入麾下。
十月中,丁响出兵攻占辽东属国以辽西的阳乐城。
十一月末,关枣入乐浪郡,张歧举城投降,自此公孙度的地盘尽归雍汉所有。
话归九江。
时曹洪与周瑜、诸葛亮对峙淮水岸,厮杀数场,未分胜负。
后陈登、陈矫献广陵,曹洪分了两万兵马去帮他们守城,至此曹洪兵寡,只得退入下蔡城中驻守。
就在曹洪退守的当日,天空阴雷阵阵,顷刻间下起了瓢泼大雨,此后一月九江全是阴雨天,淮水都暴涨了不少。
时见寿春城。
周瑜与诸葛亮坐于亭中观雨。
“孔明啊,如果你早知道有这场连月大雨,就不必煞费苦心谋划江东了。”周瑜饮茶笑道。
“淮南多雨不出奇,不过连月瓢泼可就有趣了。”诸葛亮为周瑜斟茶道。
周瑜望着茶水入杯,诸葛亮故意加的满盈,周瑜立即会意“决淮水,淹下蔡。”
“不错,水火无情,亦可为战之利器。”诸葛亮没有资格和曹洪耗下去了,豫章这几年的存粮已经见底。
“也好,雨天人少,不易被察觉。”周瑜本想归劝,又作赞同,这九江郡打下来也是刘基的地盘,百姓死活,周瑜做不了主。
“那亮立即去安排。”诸葛亮起身向长廊走去。
话回下蔡城府。
曹洪与程昱二人也立在厅堂石阶处观雨。
“仲德兄,这连绵阴雨何时才是尽头,我军日日空耗粮草,岂可不作为”曹子廉欲向程昱求破敌之策。
“将军,此事倒不难做,但会牵连无辜,不知将军可愿背上骂名”程昱慢悠悠地说道。
“本将身上背的骂名还少吗仲德兄尽管说来。”曹洪大手一挥道。
“将军可知道王景”
“乐浪王仲通”
“正是此人,仲通公是章帝年间的治水名家,他在庐江当太守时修浚芍陂,使其能灌溉肥水两岸。
若将军能决开芍陂一口,大水瞬时倾泻肥水,可淹寿春城”程昱也想到了决水淹城的方法。
“好,本将立即着手去办。”
此后孙刘联军挖淮水上游,曹洪军绕行肥水上游决芍陂,双方皆不知对方动作,但目的一样,时间也相近。
就在八月初四夜,孙刘联军挖开淮水,数丈高的洪流冲没下蔡城。
八月初五清晨,曹洪军决开芍陂一口,波涛之水瞬时涌满肥水,以雷霆之速冲击肥水两岸,淹没寿春城。
曹军的五万人马剩了一万,孙刘联军的七万人马也剩了一万,双方的这各一万都是去挖堤决坝的人,除此之外数十万九江百姓因为此次人为水患流离失所,纷纷避祸去了广陵、下邳,事后豫帝计吏也做伤亡统计,两条河淹了至少二十万人。
大水一冲,三方哪还有心思打仗,曹洪带着残兵退回沛国,周瑜也领着四千余人退回丹阳,此次损失最惨重莫过于刘基,虽说得了九江郡,但三年攒的家底全没了,且九江百姓对其怨声载道
再话刘备。
刘备占领故且兰之后,任命糜竺为牂柯太守,让陈到、刘辟二将领军守城。
六月初,刘备攻故且兰城的同时也派遣张飞、龚都二将去攻打平夷县,亦占之。
七月中,刘备攻占毋敛城,降濮人千余。
八月末,刘备攻入夜郎城,自此牂柯北部五县尽入刘备之手。
是夜,夜郎城府。
堂中刘备与徐庶相对而坐。
“元直啊,接下来我军是占谈指县、还是谈稿城”刘备现在可是干劲十足,这可比给各家卖力气强多了,是真能当家作主啊,再也不用看人眼色,也不怕别人背后奇袭。
“明公,庶有些低估南中的辽阔程度了,故而计谋也有些偏差。”徐庶对自己的缺点毫不避讳,直爽相告。
“元直但说无妨。”
“按照庶之前的推算,八月末我军应占领牂柯全境,但如今才占了寥寥五城啊”徐庶面色有些愁苦。
“五城也挺好,元直是有别的担忧吗”刘备自足的说道。
“然也,我等拖得越久,变数越大。”
“元直是说张安会入南中”
徐庶微微摇头“仲定先生不会入南中,他的目光在关东,在中原,但张鲁、赵匙会,一旦他们被雍汉朝廷赶出巴蜀,那他们只能向南,成为我军的对手。”
“但他们也有可能被张安所杀呀”刘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除非他们拼死抵抗,不然定入南中。”在徐庶看来张安是由北向南攻打,而叛军是在南部防守,自然进入南中概率更大。
“那元直的意思是”刘备皱眉作问。
“先不向南,转攻益州郡,占领滇池、俞元、谷昌等富饶城池,然后再逐步将势力拓展到益州、牂柯二郡南部。”徐庶想抢在二军入南中之前占一块风水宝地,这样更利于发展。
“滇池城应有重兵,不易攻伐,不过备愿尽力一试,明日我等便西进。”
“明公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