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光领了军队,又从司屏手里接了虎符,带着大军直奔河南。
却不知他走后,一人走到司屏身后,神色复杂的问:“大人为何改了主意?”
司屏淡淡地说:“我何时改了主意?”
“大人,您先前可是打算亲自去河南。”
应该说决定已下,只是走到半路又换了想法,还折回了关内。
司屏说:“比起我亲去河南,皇帝更需要可信之人,大唐的平静维持不了多久,近些日子快乱了。”
“明白了。”
另一边,带着大军离开的云文光越想越觉得奇怪,皇帝手中确实有军队,而且分布在各地,可是……皇帝会让司屏接触他的人。
疑虑升起就再未落下,云文光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按捺住了,打算等见到皇帝时,再亲口询问此事。
至于现在……
云文光摸了下手腕,现在的要紧之事是赶到河南,不能让朱温伤了皇上。
短短半月里,河南成了整个大唐都关注的地方,明面上的关注也好,暗地里的算计也罢,各方势力的关注使得朱温束手束脚,愣是没办法大张旗鼓的对付皇帝。
没办法,所有人都关心皇帝安危,朱温再强势,也不敢与那么多人对上。
这种局面,使得李杰一方轻松不少,很容易的等到了云文光。
他知道银矿的事,李杰索性让人到银矿之处。
“一路赶来辛苦了。”
云文光行礼:“为皇上办事,臣不辛苦,倒是皇上这边,我等护卫不力,让皇上受苦了。”
李杰摆摆手,满不在意地说:“一点小波折罢了。”
聊了几句,云文光思及接手军队后的疑虑,直截了当的问出。
“皇上,臣这次去关内接了支军队来,为何会是国监司大人做的交换?”
“国监司?你说司屏?估摸着是温韬那边分不出人手,就将此事交给司屏负责。”
真的如此?
云文光眼神微闪,心中有几分疑虑,但嘴上却一字没说。
不管如何,司屏都是他的大人,云文光不会在这件事上拆台,只是离开后,他立刻送了信去问司屏。
河南的平静持续到六月,丰收之时,南诏突然进攻,所有人都没防备下,河南境内两座城池被拿下。
李杰意外:“朱温不是与南诏有了沟通?怎得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云文光:“……”
良久默然后,他艰难开口:“可能,两方没有沟通好。”
“呵,直接说互相算计,一方反水更真。”
南诏狼子野心,先前联姻是因为打不过,如今河南起了混乱,趁火打劫也是正常。
就是不知,朱温那边会有何反应?
…
“砰!”
朱温砸了手边茶盏,眼中怒火升腾:“南诏,南诏,很好,敢在这个时候拖我后腿,我要你们的命!”
四周谋士低头,一句话都不敢应。
来回走了两圈,朱温指着门外:“说吧,对南诏,你们有何计划?”
“大人,南诏进攻,拿下两座城池已是事实,如今该想的或许不是如何对付南诏。”
“那是什么?”
“皇帝那边,怎么办?”
朱温沉默,皇帝那边怎么办?
若无南诏突然反水,这个时候应是直接对付皇帝,逼他退出河南。
事实上,逼迫皇帝露面的安排已经稳妥,就差实施,没想南诏动手,那些计划都得宣告放弃。
南诏,皇帝,南诏,皇帝……
如此再三的对比,朱温按下心神:“皇帝那边不用顾虑,他现在要对付的,应该也是南诏,收拢大军,将河南让给南诏。”
谋士们皆是一惊。
“大人万万不可,一旦我方大军收拢,南诏恐怕就……”
“皇帝不会看着百姓死亡。”
寂静中,一个谋士艰难开口:“可大人,河南剩余的百姓,已经没有多少了,若是让南诏肆意横行,恐怕河南会不复存在。”
阴鸷的眼神落在说话谋士身上,朱温道:“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偌大的河南,怎会没多少百姓?”
“大人,去年皇帝被围堵,收拢了大批百姓离开,后续还有一批跟着离开,现在的河南,真的不剩多少人了。”
“……”
谋士们低头,谁也没敢提,百姓之所以会被皇帝收拢是因为他们这边驱赶。
朱温闭上眼,一手撑住额头,他忘了,那些百姓的离开是因他驱赶。
有百姓,河南才叫河南,没了百姓,河南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军,不能撤。
…
李杰带着云文光与冯晨会面,说南诏进攻之事。
云文光说:“朱温心狠,怕是会直接收拢大军,让皇上对上南诏大军。”
“朱温不敢撤军。”冯晨语气笃定,眼底闪过一抹嘲讽,“河南百姓已经不剩多少了,他不敢让百姓全部死绝。”
李杰:“……”
云文光:“……”
种种思虑,都及不上冯晨一句“百姓不剩多少”。
“朱温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云文光扶额,莫看上层的人对百姓各种压榨,可百姓对于领地的重要性他们也清楚。
领地上的百姓死绝,那所谓的领地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收拢大军吧。”
李杰淡淡的开口,朱温不能撤,但他们能撤,和南诏对上的事,就交给朱温了。
至于后续……
李杰想,在河南的事情结束后,他会调走柳青,让他负责另一边的百姓。
河南想恢复往日的情形,恐怕得需要很久。
司屏和云文光对说龙大军的决定没有任何异议,吩咐安排下去,大军迅速收拢,并且往河南的外围挪动。
朱温很快收到消息,二话没说直接传话,他要与李杰见上一面。
收到传话,李杰哑然许久,该说朱温能屈能伸还是脸皮厚?之前僵持那么久,现在说见面就要见面。
李杰都不用去想见面后的谈话情况,十有**和南诏有关。
将冯晨等人召来,李杰将这件事交给几人。
“如何决定?”
柳青说:“臣觉得能见一面,毕竟河南还有百姓。”
“能见一面。”
“赞同。”
“行,那就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