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这些行为,也传到了北京,传到了朝廷。
因为,与此同时,清**电告在天津的李鸿章:“袁道遽欲下旗回国,转似与国失和办法,殊觉勿遽失体。希速电止,万勿轻动。”
这个时候,袁世凯离开朝鲜,已经不是李鸿章有权决定的事了。
李鸿章只能回电,要求袁世凯坚守。
袁世凯归心似箭,他不知道他的事已经通天,李鸿章已经爱莫能助。
还是一封接一封的给李鸿章发电:“某以一身报国,无所恇畏,惟惧辱使命,损国威。”
“凯为使系一国体,坐视凌胁,具何面目?如大举,应调凯回。询情形,妥筹办;暂不举,亦应调回,派末员仅坐探,徐议后举,庶全国体。”
李鸿章也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不好意思说袁世凯离开的事他说了不算。只能对袁世凯的电报置之不理。
袁世凯见没有下文,死皮赖脸继续请求:“前以未认非属,故仍在差。惟倭胁韩欺华,韩请日变,消息全阻,凯坐视无益。韩、倭情形,惟凯深知,拟请调赴津禀商和战各情,冀可速了,迟则枝节愈多,更难着手。”
“倭昨又催韩派员议革政,限今午复,似非派不止,韩何能终持?且恐激生变。今又添兵至仁川千五百,决无和意。我欲和,应速以韩现情与倭商,冀可挽:欲战,应妥密筹。凯在此无办法,徒困辱,拟赴津面禀详悉,佐等和战。”
因为李鸿章也决定不了他的去留,不管他如何的挖空心思,终不能达成心愿。
7月三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提出改革内政五条,制度、法律、兵备、财政、教育无所不包。公然干涉朝鲜内政,拉开架式就是控制朝鲜。朝鲜**被迫宣布改革。
所有改革举措,都有利于日本。使日本的各种行为,更加合法化。日本也就更加嚣张,更加有持无恐。
此时,作为驻外公使,一举一动都代表国家的尊严,必须把个人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这是对驻外使节的最低要求。
所谓,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当兵的有几个不怕死?可冲锋号吹响了,都得冲锋,是职责所在。吃的就是这碗饭。
但是,袁世凯却不是这样。他听到了风声,日本认定,过去朝鲜所以拒日,就是袁世凯在从中作梗。这一次,不能轻饶了他。
有一段时间了,他吓得躲在公署,不敢出门。但公署也不保险。日本人的大炮已经对准了公署。
加之公署柴米缺乏,幕僚纷纷离去,袁世凯每日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因为不管他如何哀求,就是不准他离开,他毕竟没胆量擅离职守。
为了找理由离开,他可谓挖空了心思,再也找不到新由头了。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天降机会,他病了,病得还不轻。
于是,14日袁世凯给李鸿章发电:“凯素有发烧症,近因久痢气虚,昨夜剧犯,头目昏瞀,周身疼痛,即延洋医珍视,据云热过百度,首置冰始稍轻,似尚不至害事。惟韩事方殷,未便晷刻废事,已饬唐守绍仪暂照料。唐忧智虑,明机宜,确有应变,与韩西员均熟,必不至误事。”
电文发出后,还是没能得到希望的回音。到了这个时候,为了保命,大话,假话,骗人的话再也不敢说了。
16日又连发数电,几乎是声泪俱下,近乎哀求:“凯与各国员商事且通信息,今已无可商通。各路将进兵决裂,在此华官民将尽为倭残辱。凯病至此,何可得保辱国?乞速示。凯病如此,唯有死,然死何益于国事?痛绝!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义州)、平(平壤)待轮,乞速示”
“顷接英领事知单,身及其妇并柏税司被日兵拦路殴打。日兵凶悍,毫无公法,稍迟,恐华人均难逃,乞速设法。”
既然知道,“在此华官民将尽为倭残辱”。做为驻外公署的最高长官,大难临头不为下属着想,不顾兄弟们的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有这样的民族英雄吗?恐怕没有。非但如此,用老百姓的话说,连最起码的哥们义气都没有。
看到这个样子的袁世凯,也许有人会问:这还是那个刚到朝鲜时,光着脚不顾一切往岸上冲的年轻人吗?还是那个在甲申政变中,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冲在最前的年轻军官吗?人真的是会变的。是官当大了吗?是年龄长了吗?
看到袁世凯如此的可怜相,连公署的翻译唐绍仪都看不下去了。(唐绍仪也是一位对袁世凯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我们在后边会经常遇到他的)生死关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几次给李鸿章发电,代袁世凯求情:“在汉两署办公只余二员,今闻南北进兵,均即逃,无能挽留。仪(唐绍仪)一人译电、办公、断难理。袁道病又须照拂,势急情迫,乞速示。”“袁道病日重,烧剧、心焚,左肢痛不可耐。韩事危极,医药并乏,留汉难望愈,仪目睹,心如焚。韩事以袁道为最熟,调回尚可就近商办一切,无论和战,尚可图效。若弃之不顾,可惜!乞恩鉴。”
毕竟是自己的人,回来有没有用还在其次,看来袁世凯在朝鲜也真没什么大用了。朝鲜的事,在那里明摆着,要么是打,要么是和。无论打还是和,与袁世凯都基本无关。连唐绍仪都为其求情,李鸿章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同意袁世凯回国。
听到这个喜讯,袁世凯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左肢也不疼了,心也不焚了,东西早就收拾好了,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秒钟都不想待了,拎包就走。
但是,刚刚走出大门,又听到唐绍仪的喊声:“袁大人请留步。”
“公署的事你就看着办吧!实在决定不了就电报请示中堂大人。”
袁世凯以为是公署有什么事。嘴里说着话,脚下的步子可还是那么快。
“不是的袁大人,有急电。”唐绍仪已经气喘嘘嘘追了上来。
袁世凯本来还想让唐绍仪看着办,见电报纸已经递了过来,不能不接了。袁世凯接过电报,傻眼了。
电报写的是:“朝廷严令,袁世凯留汉坚守。”
电报为加急的最高级别,点名道姓,电文直白,足见事情之紧急。
怎么回事?就自己这点小事怎么还惊动了朝廷?
原来,李鸿章答应了袁世凯后,猛然想起这不是自己能决定了得。
赶紧发电请示,于是就有了这份急电。
肯定是走不了了。
走不了就回去吧!袁世凯这时候,不但左肢疼得厉害,右腿也动不了了,是唐绍仪费了很大的劲把他扶了回去。
袁世凯终于知道,不是中堂大人不让他回去了。和李鸿章毕竟有些特殊关系,说点没骨气的话中堂大人也能理解。自己当初三年任期满后就不想回来了,无奈和李鸿章绑在了一辆马车上。
现在,朝廷发话了,可不敢乱说乱动了。搞不好,好容易爬上来的官位丢了不说,脑袋丢了怎么办?二品大员有什么了不起,老佛爷一不高兴,还不如同碾死一个臭虫?上天保佑,自求多福吧!
还好,事后不久,因已决定和日本开战,朝廷终于同意袁世凯回国。
自一八八二年八月到一**四年七月,在朝鲜整整十二年的时间里,袁世凯个人收获颇丰。
我们前边说过了,从一个白丁,破格被提拔为二品大员。
袁世凯是干事的人,在任期干了很多的实事、好事。比如,对中国在汉城等地的公署进行了扩建,增设了龙山分署和麻浦稽查委员办事处,也促进了中朝二国的经贸往来。站在清**的立场上,他是尽了他的努力,维护了两国的宗藩关系。
他也帮助朝鲜做了很多的事。比如:帮助朝鲜铸币,改革完善货币金融系统;帮助建立电报系统;帮助朝鲜发展新式航运业务。
他为朝鲜做的这些好事,朝鲜人民应该能够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