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系灵物,方程恩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夭夭和白梨花,两人可都是树妖化形。
问这两人讨要妖丹,不太像话,妖丹毕竟是妖的根本,说是化形之后用不到了,可总觉得肯定有用,做人不能太自私。
想一想,还有青藤妖,青藤存在感太低了,不仔细想都记不起来。
问青藤要肯定更不行,她还没化形呢。
这事要不解决寝食难安啊,哪有心思做别的。
无奈,还是跟夭夭通了个电话,夭夭建议去她本体上取一截雷击桃木,那个应该也算是灵物,而且是木系的。
方程恩屁颠屁颠跑去,取了一截过来。
接下来呢?又迷茫了。
这老道士太不负责任,不是个合格的老师,都不管学生能不能懂,会不会做。
要么干脆别教啊,你说这事弄的,把人好奇心勾起来,欲罢不能,这叫一个难受。
想起还有二十八个手印和一篇心诀,要不一起试试?
于是又开始默念心诀,掐捏手印。
念着念着,咦?有反应了!
先是金系妖丹开始颤动,随着手印的变化,似乎从中散发出来一些东西,难道是灵气?
方程恩觉得自己好像与这颗妖丹之间建立了一点微弱的关联。
只要有反应就是好事,接着来。
手印变化到第六个的时候,那截雷击桃木也有了一点反应。
方程恩内心激动,进展顺利啊!
然后李渔的妖丹也开始了颤动。
李渔在一边瞪大了鱼眼,哦不,是人眼,看着这诡异的现象,震撼莫名。
妖丹可是他的啊,现在居然莫名其妙颤动起来,好吓人啊!
第二十个手印之后,鹤妖的妖丹也动起来了。
最后是那颗土系的,老神仙没骗人,心诀和手印的配合,确实对五行灵物有一定的作用。
至于这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用,目前还不得而知。
手印施展了一遍,五种灵物兀自颤动不停,却又看不出另外的变化,接下来呢?
方程恩停了下来,功法和灵物之间发挥作用了,现在就是要把灵阵纳入进来。
最简单的推测,灵物应该是按照灵阵的构图来摆放。
而且应该是可以等比例放缩,不然放在巴掌大的龟壳上肯定不行。
a4纸太小了,放不下五样东西。
如果再发挥一下想象力,五行既然相生相克,那么五样东西的位置肯定有讲究。
假设目前图案里的五个位置是正确的,那么随机选一个位置放其中一种灵物,剩下只需要测试四乘以三再乘以二,也就是最多测试二十四种摆放方式,就能试出来哪种有效。
还得假设龟背上这个确实是五行灵阵。
再假设自己画的图确实是正确的。
最后假设这五个位置确实是放置五行灵物的地方。
唉,越假设越没底气。
只能试试看了。
为了确保图案比例准确性,方程恩干脆用拓碑的方式,龟背上染上墨水,拿白纸在龟背上覆盖,然后掏空空白的线条,又用硬的透明塑料板把纸摊平。
然后放在灯下,让掏空部分在地上形成光影线条。
接下来记住中心点与五个交点的位置。
用五条线连接中心点与五个交点,测量他们之间的距离,把最近的一条线段定为一,计算其他几条线的比例,再测量五条线之间的夹角。
记下关键数据,这样,以后要放缩多大比例都没问题了。
然后就开始了一次次的尝试。
想的很简单,实际上操作起来很费劲。
每排列组合一次,方程恩都要将心诀和二十八个手印来上一遍。
发现不对,就再换第二种排列组合,继续尝试。
结果试遍了所有的组合,居然都没有反应。、
这下够打击人的,到底哪种假设是错误的?
难道这个龟背图案根本就不是五行灵阵?
李渔配合着方程恩折腾了将近一个通宵,两人灰心丧气。
“先睡觉吧,明天再想想。”方程恩打着哈欠说道。
第二天睡到快中午,两人起来,继续捣鼓。
外面阳光正烈,把塑料板放在太阳底下,因为是秋天的缘故,太阳是斜的,照出来的光线长短会有影响。
李渔想到了什么,“会不会是灯光角度影响,导致我们记下来的数据有偏差?”
方程恩略一思索,“有可能。另外,龟背是立体的,白纸是平的,可能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那怎么弄?”
“弄个蜡模出来,在模子上直接打孔。”
说干就干,两人跑来跑去忙活到晚上,总算把模子做出来。
担心灯光角度会有偏差,又等到第三天中午,在太阳底下测试。
用杆子找准阳光射向地面的角度,把大木板斜立起来,让光线垂直于木板,然后用架子架好龟壳蜡模,也垂直于阳光,终于准确确定了中心点与五个交叉点的位置。
再按照线条长短比例和角度一测算,果然跟之前计算的有偏差,而且偏差还不小。
“希望是这个原因,接下来再试试看!”
又是一遍遍念咒捏手印,试到顺时针土火木水金的顺序摆放时,终于有了似乎正确的反应!
五种灵物似乎产生了一种共振一般,剧烈而又同一频率地抖动起来。
但是一旦方程恩停下心诀和手印,共振就会停止。
一旦停止,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特娘的。
方向是对的,但是肯定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李渔能感应到灵气的存在,“五行灵物之间肯定是要产生生克关联的循环,我能感应到它们之间似乎是在发生一些互相影响,但是既然是五行衍化,总不能一直需要有人在中间施法吧?”
龟妖也能感应到灵气的存在,它用通魂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可能是距离太近了,生克关系分不清楚,相互之间的影响过大。”
“哦?倒是也有可能,那我们再试试!”
于是按照固定的比例和角度,测试的范围从半径五米、十米、二十米,一直往外延伸。
测试地点也只能从室内转向室外,要保证空旷平坦,没人打扰,慢慢没了合适的地方,后来不得不跑到角埠村桃园里去。
漫长的测试过程,每一次都是同样的问题,于是距离一扩再扩,终于,在半径达到一百米的时候,发生了奇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