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有什么新任务吧,点开列表:
【逆向工程的开始】
说明: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应该首先学会逆向工程。
比如粉剂并不是完美的剂型,需要破解世界最先进的成果,逆向工程并且超越。逆向工程的存在,是进行弯道超车的必备条件。现在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但是在某些行业或者是产品上,你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
或许有些国家的科技进步,能带给人类全新的技术体验,但是国内逆向工程发展,才让他们大幅度降低价格还有知道成本,使得全人类都能体验到。换句话说,什么东西,一旦国产化,那就代表着白菜价。
就像安卓手机高高在上,售价让人高不可攀,zte厂的v880,还有菊厂8800系列的出现,成功将安卓手机拉低到千元价位。
从而全人类开始能用得起安卓平台。
要求:选择一个产品进行逆向工程,要求逆向产品超过原始产品的效果!
奖励:视完成情况而定,实物奖励+经验奖励!
【科研转化二】
说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取得可上市的产品,可自行上市,也可进行技术转化。
选择范围有:新型止血材料、新型止痛药、新型自组装西地那非。
奖励:学科经验值500,实物奖励根据评级,1~3个不等。
嗯……
第二个任务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周期太长了,其实并不划算。
第一个算是全新开始的主题,虽然难度大,但是不需要上市产品,周期能缩短不少,苏鑫没有什么好犹豫的,直接选择第一个。
而对于声望任务……
并没有刷新列表,或许是因为之前支线的尚未完成,所以无法刷新。
算了吧,等到完成那个声望值1000的任务,再来看看。
回到现实,现在有大奖在手,还有科研经费,是时候启动项目。
苏鑫将获得项目经费的事情跟丁雨文做了沟通,她表示跟家里联系,按照学校的意思,早日启动。
其实他们也希望早日推进,专利的下达或许是节点,但是前期工作并不影响。
联络好之后,得到微观之眼还有分子操纵术的苏鑫,迫切需要去尝试两者的功效。
吃完晚饭,苏鑫来到实验室。
现在他最喜欢晚上来,这个时候人少,而且过来也都是做实验。
白天太热闹,影响效率不少,他的两个卷轴使用起来还要小心翼翼。
整理好东西,点击使用!
先使用微观之眼,使用之后,发现在视野里右上角有一个比例尺一般的东西,还有个小球。
转向反应体系,一点点拉动比例尺,反应瓶从小变大,明明距离三米,就像是在眼前。
然后像是穿透玻璃容器,视线进入反应液,继续放大。
emmm……
那个像小蝌蚪的是什么?
肯定不是源于人体……
现在的温度,人体的蝌蚪早就被煮熟了,应当是那些超分子物质形成的链状聚合物。
放大的分子层面,苏鑫将白色圆球调大。
微观之眼的好处就是,它利用单独的小球来显示微观世界,而其余视野还在真实世界,可以分别进行控制。
围观视野调大,也就能看清反应的情况。
苏鑫发现,那些底物分子在向主链反应时,会有很大概率撞到旁边的支链,撞击之后,由于底物分子能量不够,也就没办法继续反应。
“难怪收率总是超不过一般,看来是反应体系能量不够。”
知道问题在哪里,也就好办了。
分子操控术,开启!
卷轴使用后,在围观视野里出现一个小手,当他控制小手到分子上方时,会变大,将分子抓住。
然后将其通过支链,塞到主链上。
噗呲~
声音很**,也算顺利。
操作倒是很简单,但那操纵术一次只能动一个分子。
一摩尔就有6.02*10的23次方个啊……
他又不是工具人,不吃不喝两小时,也干不了多少。
心里苦恼着,再度操起一个分子,冲着缝插进去。
滴滴滴~
经过支链的时候,发出一连串声响,而上边也显示着一些数字,还有备注。
那是什么?
仔细看去,是突破障碍需要的能量,其他的备注,则是能够实现的条件。
条件一:升温,保持温度在180℃,概率80%。
条件二:排除溶剂当中氧分子的干扰,采用氮气保护,祛除溶剂中氧气,温度80℃,概率85%。
条件三:加入含有铂金属的有机配体,改变微结构,降低位阻,反应温度80℃,概率90%。
条件四……
……
emmm……
针对能达成类似反应的条件,给出了10个选项。
太……
太特么牛掰了……
分子操纵术的显示功能,简直就是外挂啊。
如果它只是能操纵分子层面的东西,还是一个个分子的操作,那么价值几乎等于没有。
但是具有提示,可就不一样了。
每做一个操作,就能给出来可供选择的几个条件。
并且可按照概率以及容易达到的条件进行排列。
就像是刚才系统给出的选项,明显是按照容易达成条件进行排序。
在系统的认知里,200℃对于人类的科技并不算什么,还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是最好的选择。
或许这就是系统筛选和人工筛选的区别,对于眼下的反应,它毕竟是个高分子材料的有机反应。
如果升到200℃,副反应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副产物也难以控制。
即使容易实现,苏鑫也不会选择。
在看下一个条件,仅仅是进行除氧操作还有氮气保护,温度只需要80℃。
相对第一个来说,要温和很多,达到条件也不难。
苏鑫记录下几个候选条件之后,赶紧往下进行。
他现在是被卡主,后续的反应也还没找到很好的条件。
趁着有微观之眼还有分子操纵术带来的便利,把后边的步骤也解决掉。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整条试验线路打通,苏鑫还有几个反应条件。
等到申请专利的时候,把他们也都申请了,保护的更加完善。
眼看着还有剩余,不能浪费,前几步收率不高的地方再进行优化。
忙碌起来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
晚上十点,终于把整个反应过程梳理完毕,并且每一步的收率都能达到80%以上。
对于一个新体系来说,太牛了,还没有在实验室阶段的反应,能把收率提高到每一步80%,那都是在中试放大之后,常年进行优化的结果。
收拾完成,看看记录下的数据,苏鑫长出一口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验证,验证好之后,还需要做几个失败的数据,不为别的,纯粹是给人看。
总不能什么反应,他都是一次性成功吧。
可惜了,没有提前做好自组装西地那非的实验条件,否则现在一并弄出来,以后慢慢验证就是。
看看反应的收率,苏鑫突然想起来宿舍袁正德说过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