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信任,刘钰还是要表示表示的。
表示过之后,皇帝又说起来当前的事。
“孙子言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征准噶尔,朕从未想过动摇国朝根基的大败。朕可以败三次、五次,准噶尔却一次失败都不能承受。纵然有大小策凌敦多布这样的名将,也只能是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只是,打仗是要花钱的。在西北打的越顺利,朕也就能腾出更多的钱投入海军。你是熟读兵书的,也知道这个道理,万万勉之。虽于大略上要藐视,于军阵对敌时候万万不可轻敌。虽如卿言,国朝无需名将,但平准却必要名将,因为后勤使然,一个方向最多用兵两万三万。”
“勉之,勉之若能平定准噶尔,若青州军立下大功,朕也必力排众议,每年投海军、学校等百万两。”
激励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式。
有的人爱钱,有的人爱色,有的人好名,但李淦激励刘钰,用的却是学校、海军投钱的诱惑。
虽然刘钰听着很受用,可心里也不免嘀咕。
投钱给海军和军校,受益最大的难道不是皇帝吗这说的好像是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一般。
越琢磨越想笑,最终还是忍住,心想孙子后面还有一句话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你要是能修道保法,把钱收上来,哪有这么麻烦或者有和珅那样的本事,搂个几亿两白银,海军和学校这还算事
心里多加吐槽,嘴上也没有感激涕零,只道“臣必将竭尽所能。平准一战,还请陛下照会罗刹使者,派人跟随青州军观战。黑龙江一战的威慑,已有数年,恐已过期。而罗刹这些年又与本朝颇多来往,只怕已摸清了本朝军制水准。”
“若罗刹派人跟随,一则可以震慑罗刹,二则若准噶尔兵败,使得罗刹不敢收留,以免跑到罗刹被罗刹所控,日后借此生事。观察团的级别要高,至少可以与罗刹边疆总督直接对话,若准部首领逃窜至罗刹,则可直接照会观察团出面知会罗刹边疆总督,不得收留。”
这个问题皇帝还未想过,之前从没有过外交这个概念。
但刘钰一提,皇帝立刻想清楚了这其中的关键。
准部、土尔扈特部,都属瓦剌蒙古。漠北喀尔喀部另说,这土尔扈特部尚且还在伏尔加河,受俄国节制。
若是准部首领逃窜至罗刹,罗刹收留,日后借土尔扈特部和准部的影响力蚕食西域,的确也要提防。
好在双方在黑龙江一战之后,罗刹国在京城也有特使。
此事自然不能现在说,但真要开战的时候,是肯定要抓上个特使跟随的。级别应该足够,若是准部真的往罗刹那边跑,也可以直接让特使沟通罗刹驻军总督。
“嗯,这事该做。这个是我所没有想到的。还有什么要说的”
“回陛下,移民的事,不要舍不得花钱。准部地处偏僻,一旦我军进驻西域,天花等疾病定然泛滥,若如国朝开国时候满清入关天花肆虐之事。准部信黄教,南边多信绿,若准部亡,恐绿满西域。是故非要移民实边不可。此时多花一两,将来就少花十两,臣请必以二十年为期,每年移民不可断绝,这钱断不能省。陛下也应考虑将来的节度使人选,最好还是有在吉林、辽东、蒙古、河套等地出镇的为上选,多有与各部打交道的经验。”
李淦点头,随即笑道“爱卿又要谈计划。你练兵有计划、编练海军有计划,这移民之事还要计划。”
刘钰深吸一口气,进言道“若无计划,那就像是一头驴,打一下才动一下。前朝毫无计划,都是别人冲击,自己反馈再调节,下场如何,不可不察。陛下既说要以汉唐宋明为鉴,就不可不做改变。西域疆界,已经到头了,那就不能不为长久计。棱堡、火枪,驻军不必多;河谷、绿洲,移民不可少。”
“哈哈哈哈哈”李淦的笑声在暖阁里回荡了好久,半晌才道“闻卿之言,不知道的还以为已经平定了准部呢。”
“回陛下,臣想不到怎么才能输。准部能调动的机动兵力,也就三万。青州军随意走,他这三万人吃不下青州军。若臣带着青州军去打萨尔浒,那就不是任你几路来我止一路打,而是中心开花围而聚歼。”
“西路大军云集,又有城池依托,准部不敢打。北路筑城,准部必怕一路筑城推进。北路兵少,准部定会选择先打北路。若能取胜,则直插喀尔喀部,自北向南做出威胁京城的举动,迫使西路大军退兵,维系和谈,只求续命,这是他们唯一可能短暂不灭的战略。”
“陛下如此用兵,自有大略在心。此战必胜,又何必多虑
李淦闻言微微蹙眉,他并没有想过准噶尔部会怎么应对,只是觉得凭借国力缓进急战。
缓进是因为后勤。
急战是因为大顺的军力尚可,野战不惧,多年征战和准噶尔之间也算知根知底。
此番又要亲征,当然不可能如上次那样坐镇城堡前,指挥攻城。
但要维护勋贵掌军、皇权在军中有威望的格局,这一次还是要亲征,但也就是在瓜州坐镇,做战略上的指挥。
他力排众议,启用了不知效果如何的青州军,可以说把宝压在了刘钰身上,指望着刘钰能如上次一样帮他刷出一波军中的威望。
现在听来,刘钰似乎有些轻敌,犹豫了一下问道“卿且说说,你以为朝中的大略如何”
刘钰估计朝中也没想这么多,但为了海军,该拍的马屁还得拍,便把自己想的战略说了一番。
这是个料敌以宽的战略,刘钰把自己带入到大策凌敦多布的角度去想破局之法。
思来想去,唯有他说的那种策略,准部才能维系下去。
这也算是经典的反围剿战术。
北部喀尔喀部战斗力弱,准部又有蒙古的“群众基础”,而且可以直接走内蒙威胁京城。
这是死中求活的战略,只要大顺动了心思、收了喀尔喀,驻军雪山,准部必须死。
想要死中求活,非此不可。攻哈密出河西走廊,一路攻城攻到西安,那不是脑子有问题,那是喝多了。
尤其是皇帝亲征坐镇西边,西北大营的精兵加上京营大军全在,准噶尔部绝对不敢打西路大军的主意。
对冲消耗战,准噶尔不如自杀。
一旦大顺的北路军翻过了阿尔泰山,在准噶尔腹地筑堡推进,把战火烧到内线,都不用大顺出力,哈萨克、叶尔羌等等暂时被压服的部族就会先反。
而且北路的后勤压力极大,喀尔喀新服,前线兵力不足,看起来也就更弱一些。
刘钰想着,西路那边大军云集,又是大顺常年在西北的名将坐镇。
自己名不见经传,准噶尔部唯一能得到的消息,就是刘钰和罗刹打的时候,攻堡有一手。
又把刘钰调去了北线,准噶尔人一琢磨,这肯定是个善于攻城筑城的,无名小卒,野战稀松,不打他打谁
会攻城,肯定就会守城。
尤其是准部和沙俄在亚梅什湖的堡垒攻防战中吃过亏,刘钰又把罗刹的堡垒轻易攻下,怎么想都会觉得大顺的战略是“北线筑城推进到阿勒泰”,所以才把大顺最能攻城守城的年轻人调过去了。
这种战略欺骗是大顺所没想到的,但现实却是存在的。
刘钰觉得,自己若是处在大策凌敦多布的位置,肯定会这么想。
北路军一旦深入到准噶尔腹地,筑城,时不时出去劫掠一番,准部兵马来了就入城守城,准部肯定吃不消。
所以刘钰认为若自己为大策凌敦多布,所有的战略就应该围绕着北线把那个善于守城攻城的家伙,骗出来野战。
换回自己的角度,攻准噶尔的城,刘钰都觉得丢人。
野战,他操练的青州兵就是为准部量身定制的,强调快速变阵和战术机动的,他巴不得准噶尔部用计骗自己出击。
将这样的想法一说,又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神武,想来就是这样想的。青州军善于野战,而准部却以为臣善于筑城攻城守城。所谓兵不厌诈,陛下深思,岂是准部所能想到的”
“若准部诱我出击,则我将计就计。若能在阿尔泰山以北一举击溃准部主力,则西域平矣。”
“陛下坐镇敦煌,缓慢推进。兵精粮足,准部必不敢攻河西走廊一线。”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青州军最擅野战,却示之以只能守城攻城;北线陛下为了节省财力,必要野战破敌,却示之以筑城推进。”
“陛下英明,尽得兵法之妙,是故臣以为,准部必可一鼓作气而平之,故而才进言将来平定之后的事项。”
一通马屁狂吹,简直是史诗级的阅读理解。
皇帝用刘钰的青州军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名不见经传使得准部以为此人只会守城攻城”之类。
可听完这个比较内敛的马屁后,李淦皱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心道对啊,若我为大策凌敦多布,必是这样想着。
唯有破北线之兵,才有和谈的可能;唯有破北线之兵,才能威胁到喀尔喀部,同属蒙古,可以补充人口马匹兵员,又能直接威胁京城。
而刘钰之前也确实不以野战成名,准噶尔人肯定能知道这个人,但第一印象必然是“守城、筑城”。
筑城推进,的确耗费钱粮。
若是能引诱准部,让准部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计就计,野战击溃其主力,那么平准至少能省个七八百万两的银子,至少。
少打一天仗,就能省个一两万两的银子。
而且关键是日后平准结束,皇帝做的战略指导,正可以又刷一波军中的威望。
这个策略,若是别的老将说,皇帝肯定不会同意。
刘钰说,不是因为皇帝信任,而是因为刘钰手里的这支青州兵,像是捡来的。
就算刘钰说大话,丢了这支青州军,也不过等于丢了几十万两银子。
并不是老五营精锐,也不是河套、西京的边军。
按照原本的战略,这支青州军本就不应该存在。就算覆灭,也不至于导致全局震动,天下震惊。
但若是这支青州军是一万老五营精锐、亦或是一万西京河套边军,皇帝自然不敢拿来赌。
那要是赌输了,是要伤筋动骨的。
再想着之前刘钰在北边和罗刹一战时候的表现,李淦心里也有些冲动。
回味着那句“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心间渐渐开朗起来。
他想的能与用,是北线筑城,缓慢推进。
而刘钰却说,此能可为不能、此用可为不用,他要带着青州军,将计就计,骗准噶尔部与之野战。
不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只要一场死伤相近的鏖战,准部就是元气大伤。西线就可以直接一路平推,从敦煌出哈密,攻轮台,直插伊犁河谷。
若是这么一场胜利,不管是省下军费,还是皇帝个人的威望,都是大赚。
刘钰既拍马屁说皇帝英明神武,皇帝也不说自己没想过,犹豫片刻后正色问道“青州军不过万人,卿可能保证与准部野战不败”
不败,战术上未必是胜,但战略上就是胜。
“臣以为,青州军行军奇快,其余火绳枪手和长矛手跟随不住。若有三千府兵轻骑随行,即可一战。而且臣也根本不会指挥火绳枪手和长矛手的配合,阵法太复杂,没学过。”
“鄂国公可领大军在后筑城,臣领着青州兵和三千府兵轻骑在前,以工兵配合一部分辅兵前出筑城。准部细作斥候,见识过罗刹的亚梅什湖堡,见到臣所筑的堡便会心急,定会想办法诱臣出击。”
李淦闻言站起身,踱步数周,权衡了一下其中利弊,又再度问道“莫要轻敌那大小策凌敦多布,皆名将也。你青州军便是再征兵两千,也不过一万两千。配以三千轻骑,不过万五之数。”
“准部欲战,总能抽调三万左右的兵力。以一敌二,非是玩笑。”
见皇帝没再追问战略的事,而是在战术上询问是否可行,刘钰心知有戏,试探着问道“鄂国公也看过臣所练的青州军了。却不知鄂国公评价如何臣不狂言,昔日对罗刹一战,难道不是做成了吗若臣所练之兵,不能以一敌二,还有何脸面说军改之事”
鄂国公对青州军的评价很高,更为夸张的是刘钰招募灾民也不过一年时间。虽然刘钰之前先练了军官,又招了千人,最后又扩到万人,不能只算这一年时间,但这样的练兵速度也是令人惊骇。
再想着鄂国公说京营亦不能胜,这等军国大事非是玩笑。
反正刘钰这一万兵,就算是没了,大顺也不会伤筋动骨。大顺不是只有两三万战兵能扔到北线,而是迫于后勤的压力,不得不只选择两三万精兵。
想着就算败了,也无大事;若是赢了,这就省下了几百万两银子,的确可以尝试一番。
犹豫片刻后,李淦道“此事再容朕思考一下。你且退下吧。”
转眼。
泰兴十四年,五月。
皇帝李淦亲征,命大皇子李檴监国,英国公张牧之辅佐。靖国公袁岚掌辽、蒙军马,拱卫京城北疆,随时做好支援北线的准备;淄川侯谢无忌领府兵,节制喀尔喀部。
翼国公刘盛出镇文登,督办靖海宫官学。
制将军、加西京留守,安西大将军江辰,督西路兵马六万,号十五万。
皇帝御驾,行营瓜州。
鄂国公李九思为北庭大将军,主北路兵马。
帐下战兵有新募了一批新兵的青州军一万二,松、吉诸折冲府府兵四千,黑龙江部落边军一千,河套营火枪矛手三千五,蒙古骑兵三千,京营精锐四千。
其余援兵后续抵达,驻守各处驿站、粮城。
北路军号六万,屯于阿尔泰山北麓布彦图河岸。大军随后,刘钰领兵先行,筑城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