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8章 无耻的小报
    “你是怎么想到这么损的办法的”



    这办法很损,甚至似乎有些下三滥,但不得不说真的有效。



    就像是后世的网络时代,平日靠一些不谈政事的东西养出一大堆的粉丝,必要的时候忽然一击,转载或是直接造谣,迅速传播开。



    当然后世有更有效的手段。



    不过就此时纸质出版物主导一切的时代来说,那些后世更有效的手段似乎也用不上。



    康不怠倒不觉得这有什么神奇的,淡然一笑。



    “此不过专诸刺王僚之故智。”



    “王僚所好者,鱼生;荷兰百姓所喜闻乐见者,俗之又艳,兼有异域风情。”



    “专诸所用者,鱼藏之剑;吾所用者,以笔为剑。”



    “这种事,似也与刺客无甚区别,隐藏自己真实的目的,待时机来临,抽剑一击,白虹贯日,天下震动。或死、或远遁万里。可用一而不可再二再三。”



    “所以,此事还是需得公子把事情都做好,我估计咱们只有一次说话的机会,还是要万事俱备,只差最后的一点煽动才行。”



    将此比作刺客刺杀,刘钰觉得颇为有趣,心想似也有些道理。



    确实只能用一次,下一次再依样画葫芦,荷兰人定会提防。



    “嗯,仲贤兄说的对。这事还是仲贤兄多费费心吧。咱们要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少说也要一年,慢慢来,不急。”



    康不怠点头称是,又道“但若只是那些东西,终究有些空洞。公子解释世界的角度奇特,何不在其后置一专栏,每日写一些政论的东西,无需太深,但浅尝辄止,也足以惊艳。”



    “我问过荷兰人,荷兰是有出版管制的。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谈国事。”



    “比如荷兰最受欢迎的几份报纸,如各地特别新闻、莱顿报等,都是逃亡的法国人办的,上面大谈政事。不过多半都是在骂法国。”



    “荷兰这边虽然不允许讨论荷兰国内的政事,但却允许大谈外国的政事,尤其是法国的。”



    “公子大可以指桑骂槐,或如公子看的英国人的那绅士报一样,用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做隐喻,当无大碍。”



    “或者,若如广笑府、拊掌录之类,说些讽刺时政的笑话,亦也有助于传播。”



    刘钰略想了一下,下意识地就想到后世经典的编造出来的苏联笑话系列,随口道“诸如荷兰人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因为空气没有承包给包税商这种”



    这种笑话,和所谓的某国的劣根性一样,几乎是万能句式,把一些通用的东西非要安在某国身上。



    就像这个笑话,只需要把包税人换成各国特色即可。



    若如后世的美国,则说美国人的鼻孔为什么大因为空气由上帝制造,而不是企业家制造。便宜。



    若苏联,则说苏联人的鼻孔为什么大因为空气不由苏联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列项生产。不缺。



    这种笑话刘钰读过不少,稍微改动一下,不费神也不费脑。



    只要想找,总能找出黑点来套的。



    况且荷兰的屁股当真是一点都不干净,黑点随便一找就一大堆,就这样的政治笑话模板,随便就能套出个百八十个。



    康不怠对着这个冷飕飕的笑话咀嚼了一阵,笑道“妙极。这样的笑话,既不会煽动的太过,也容易传播。”



    “如公子常说的,温水煮青蛙,时间一久,传播的广了,待到用时,便有奇效。不过,除此之外,还是要一些稍微正式一点的东西,比如可以用公子习惯的视角,去分析一下他们过去的历史,未必非要说荷兰,历史的规律总是相通的。到时候,定也有一群荷兰人只说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道理其实都差不多,刘钰也算是见识过类似的手段,或者说见的多了。



    康不怠没见过,但读过史书,受过正统的传统教育,以史为鉴,也能抓住重点,把这件事理解成刺客的惊鸿一击。



    两人略微讨论了一下大概,刘钰在屋子里踱步转了几圈,琢磨着这件事的可行性。



    历史上,的确有过成功的案例。按照康不怠所说的那种下三滥的套路,还有个专有名词,叫黄、色新闻。当然,原本的含义并不是后来的引申义,这种新闻很有特点。



    受众非常明确,是社会的中下层。



    标题一般是诸如“震惊”、“竟然”、“一怒之下”之类的词汇,内容也更近于故事。



    如果报业管制不严格的话,基本上会滑向诸如三版女郎、艳色故事等能立刻吸引人眼球的东西。



    写的东西与其说是新闻,不如叫短篇小说。



    历史上纽约新闻报就凭借类似的手段,用诸如“震惊年轻姑娘为何自杀”;“触目惊心古巴的圣女贞德竟被西班牙壮汉士兵”这样的标题,愣生生打成了报纸界的老大。



    底层相当喜欢这样的标题,也相当喜欢这种煽动性的文章。



    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逻辑,只需要短暂的、如同吸烟一样的瞬间快感。



    看完之后,可能会进入贤者模式,觉得没啥意思,但隔天又想看了。



    历史上,纽约新闻报,就在“缅因号”事件刚刚发生时,就立刻煽动情绪,笃定是西班牙人炸的美国船,挑唆起开战情绪,为美西战争狠狠出了一份力。



    如果毫无管制,为了利润,报纸多半就朝这个方向狂奔。



    不过这种情况,必须要有其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必须是蒸汽机已经发明、机械动力的印刷机极大地降低了报纸的成本、经济发展底层也有追求一点精神生活的能力。



    这些条件,此时荷兰都没有。



    但是,这些条件,也不过是正常的、自由竞争纯粹市场环境下的要求。



    如果不考虑盈利,而是纯粹赔钱赚吆喝的方式,这几个硬性的条件也就不需要考虑了。



    现在荷兰的印刷业相当发达,法国的流亡者都在荷兰印报纸,活字印刷机也早已出现,报刊的成本已经降低了许多。



    虽然还不是底层能消费起的,但如果大顺这边出钱补贴,那就不一样了。



    出钱补贴,补贴到平民也能买得起,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抢占话语权不只是因为黄、色新闻的套路被历史证明过十分有效;也是因为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没人这么干,因为干就是赔钱的,不可能有人竞争。



    就像是康不怠说的,这种行为可以对照史书的刺客列传。



    专诸是为了刺王僚,所以提升自己的做菜水平,至于为了练习做菜耗费的成本,不在考虑之内。



    如果专诸是为了开一家鱼生店,为了赚钱,那就不得不考虑成本。



    刘钰算了一下,如今荷兰一共七个省,奥兰治派已经成为执政官的,是三个省,这三个省不需要煽动。



    还剩下四个省,阿姆斯特丹作为最大的城市,不过20万人口。



    农村人口此时就像是一个个单独的土豆,不可能组织起来,消息传递慢不说,真要政变他们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需要影响的城市,也就七八个,加在一起大几十万人口,又不需要每人一份。只要能保证日销五万份,就足以在需要“惊鸿一击”的时候,影响到几乎整个荷兰。



    五万份,一张补贴个几个铜子,一天多花个七八十两银子。



    往多了说,一天补贴个100两白银,搞一年,也就两万两银子顶天了,不可能搞成日报,隔三差五来一张就够了。



    两万两银子,换荷兰政变;换海上马车夫的走私途径、市场和运输能力的遗产,简直大赚。



    果然,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吕不韦说奇货可居,搞政变这种事,当真是一本万利。



    大体的思路在脑中渐渐成型,刘钰也停止了踱步,拿起放在桌上的鹅毛笔,刷刷地写了一些字,把纷乱的、刚刚凝聚成躯体的思路整理出来。



    “仲贤兄,这个办法当真好,可以用。”



    “我看,就找一些荷兰本地的枪手吧,荷兰人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样吧,上流文学,法国流行什么,他们就流行什么。但那些如同上不得席面的狗肉,下里巴人,才是最适合在中下层传播的。”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去找那些底层的写这种小说的本地枪手,花钱,雇。给他们一个跟着去东方发财的前程。”



    “联系印刷厂,在一旬之内出版第一份。定价要低,低到中下层也能买一份回去看看;但也不能太低,不能低到买回去擦腚、卷烟,都比买纸还便宜。”



    “荷兰不大,正好你就出去逛逛,四处转转,询问一下邮政那边,或是直接雇人买一些车马,专门运送。”



    “这些,你就多费心吧。毕竟,荷兰没有官方大使去京城,天朝就算再平等外交,也不可能跪下来舔,人家派个公司代表,咱们就派个驻荷大使。这边没有咱们的大使馆,也就没有提前在这打前哨的,都得你去办了。”



    “我还得应付这群整天只会扯淡的荷兰上层。尽快弄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