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大会结束之后,与会人员相继离场,顾秋风拿着荣誉证书跟在人群后面,好不容易才挪动到门口的位置,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着正装的女淦布拦住了他的去路。
“顾秋风,你留一下。”
见谢景希一脸笑容地盯着自己,顾秋风脸上也露出了和蔼的笑,回了一句:“哎!”
五分钟之后。
会议室里的人群差不多全走掉了,只有十来个小干事在里面忙活着。
谢景希先是笑着恭贺顾秋风获得“伍四优秀青年”的荣誉称号,紧接着便说明了让他留下来的缘由:“是这样,我们新媒体中心回头要对五位“优秀工轻团淦布”和四位“伍四优秀青年”做了一个专访,然后发布到学院的公众号上,现在你人正好在这儿,就把专访给做了吧。”
说到这里,她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我来采访你。”
“你采访我,谁来采访你啊?”顾秋风微笑着问道。
刚才在表彰大会上,谢景希获得了“优秀工轻团淦布”的荣誉称号。
“自己采访自己啊。”
一通玩笑开过,谢景希连忙朝一名小干事招了招手,让对方把摄像机和话筒送过来。
小干事答应一声,很快就向这边走来。
“这……”
看清话筒上logo的瞬间,顾秋风撇了撇嘴,都懒得吐槽。
不,准确来说,根本没有logo,话筒上端只粘了一张明亮的标签,标签上是五个字:“金大文学院”。
小干事拿摄像机,谢景希拿话筒,采访这就开始了。
让顾秋风没想到的是,这场采访,只有一个问题。
“顾秋风同学,请问您对自己获得“伍四优秀青年”有什么感想?”
顾秋风也不紧张,思索了两三秒,便回答道:“首先,我感到很荣幸,其次,我要感谢学院令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任,作为文学院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
说了差不多一分半钟,他才停了下来。
演讲的主旨,归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假期过后,顾秋风一边复习思修,一边着手准备第三篇论文。
5月4号中午,他把论文题目报给了赵弘生教授,并得到了老教授批准。
题目比较长。
——《从〔长生殿〕和〔桃花扇〕看清初戏曲发展变化的特点》!
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被誉为清初传奇的双壁,洪昇和孔尚任二人,也被后人称为“南洪北孔”。
这两部作品问世以后,就在当时的戏曲界产生了轰动效应,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多话本,勾栏争唱孔洪词”的场面,在清初戏曲史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说起来,清初的文学,尤其是小说和戏曲,皆表现出了新兴文体的雅化倾向和雅俗并存、互渗的状态,斑驳陆离中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就戏曲而言,在明代盛行的传奇已经文人化,杂剧更是落入案头化的地步。清初,传奇、杂剧都顺从着晚明的趋势,创作更加活跃。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一些原来并不看重戏曲的正统文人,乃至文学名琉,也在遭逢果变、落魄失意的境遇中,于诗文之余持笔编写戏曲,抒写王果之痛、出处两难的心态和人生失意的情怀。这一类的作者有吴伟业、王夫之、尤侗、嵇永仁等。他们的传奇、杂剧,大都取历史故事加以随意虚构,乃至幻化,寄托个人的情感、心迹,抒情性冲淡了喜剧性,也就更加脱离舞台,加重了案头化的倾向,但也表明了戏曲已获得正统文人的广泛认同,影响到李玉等原本依附于舞台表演而编剧的作家的剧作,增强了社会历史意识。
另一方面,一些作者追随明王前夕阮大铖、吴炳等开创的枫情喜剧的路子,注重戏剧性,多是利用巧合、误会、阴差阳错制造生动的情节。
李渔就是这类剧的能工巧手。
他还就明代传奇的得失,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编剧和表演的理论,着成《闲情偶寄》一书。
李渔的理论和创作表明,明代以来戏曲创作的重心由“曲”向“戏”的转移,也可以说是戏曲向戏剧本质特征的回归与创作的成熟。
而戏曲创作中社会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对戏剧性的注重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便涌现出了一个戏曲的高峰——《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杰作的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剧的作者洪昇和孔尚任都以其剧作肇祸。
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三易其稿而成,在京师盛演,次年八月,洪昇与赵执信、查慎行等人宴饮观剧,因其时佟皇后丧服未除,被御史弹劾,赵执信被罢官,查慎行被驱回原籍(注:查慎行原名查嗣琏,经此打击,他长夜深思,遂改名慎行,以提醒自己谨言慎行。),至于洪昇,则被革除国子监籍。
这就是有名的“演《长生殿》之祸”。
时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
洪昇晚年定居故乡,愈益潦倒,康熙四十三年出游江宁,归途过乌镇,醉酒落水而死。
《桃花扇》的创作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脱稿,一些王公管员竞相借抄,康熙皇帝也索去借阅。次年春,《桃花扇》上演,引起朝野轰动,孔尚任也随之不明不白地被罢官。
他被罢官的原因无明确记载。
不过据孔尚任与其友人的诗句,如孔尚任自云“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长留集·放歌赠刘雨峰》);顾彩说“别来忽忽四载余,嗟君宦海何曾蹬。朱绂遂因诗酒捐,自简非有贪饕证”(《往深斋诗集·有怀户部孔东塘》);可见他是以文字获罪的。
《桃花扇本末》云此剧作成时,“内侍索《桃花扇》甚急”,“午夜进之直邸,遂入内府”。可见康熙皇帝曾关注此剧,孔尚任罢官当与此有关系。
康熙三十九年,孔尚任被罢官,康熙四十一年还乡,后多次出游,终病逝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