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章 崇祯创业白皮书
    崇祯呢?



    他待在乾清宫在算账。



    算什么账?



    算崇祯三年他一共需要多少钱。



    他正在读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度支奏议》。



    哎哟卧槽!



    说好的魏公公救国论呢?



    这脸打的,脸都打肿了!



    天启七年,欠边关将士军饷高达百万两,尤其是辽东。



    崇祯刚继位,到处都在哗变。



    崇祯元年7月,因为欠饷,宁远哗变,袁崇焕刚认辽东督师,去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平定哗变。



    天启那种啥也不管的皇帝为什么在后世居然有那么多粉丝?



    想不通啊!



    还有这修祠堂都修到朱元璋坟头上的魏公公,揽权期间,肆意敛财,要么钱打赏下去了,要么给自己修祠堂了,要么给自己修老家的城墙了。



    这特么的哪里跟网上说的那样,什么魏忠贤若在,大明不会亡。



    看来崇祯敢了许多决策失误的事,但就杀魏忠贤这一个人,确实杀对了,只不过不应该大肆清洗阉党而已。



    崇祯算得很投入。



    外面打仗就打他们的去吧,反正皇太极也攻不进来,左安门之战,皇太极又败了。



    其实到这里,大明已经出现转机了,军事上的信心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可惜历史上关宁军的主帅被咔嚓了。



    明年的军费,辽东480万,其余军镇定额是294.8万两,也就是说,明年的军费开支可能就需要774.8万两。



    这还是缩减了的,袁崇焕上任之后,辽东的军费开支缩减了70万两。



    注意,这只是边军,还有京卫的军饷。



    而且崇祯三年,大明内部的农民暴乱已经开始了,小李哥开始暴走,这又必须大大增加开支。



    这样来算,至少要准备1000万两的军费开支了。



    而税收呢?



    326.5万两!



    这特么的能干啥?



    也难怪崇祯会加派三饷。



    再看看宗室的开支。



    例如山西的代王、晋王,以及各路郡王、什么镇国将军、中尉等等,一年消耗的312石,山西一年的财政收入才特么的152石!



    例如河南的财政收入才84万石,但是供给给河南的亲王、郡王却要192万石!



    这就需要朝廷从别的地方挪出来,发过去,养着这些宗室。



    再来看看大四川的70%的土地在诸位亲王、郡王名下!



    这些都是不需要交税的!



    所以说,崇祯才急着要搞温体仁的事,急着通过他来整顿宗室。



    这特么的,军费开支这么大,而一年的宗室开支加起来,可以给边关发五六年的军饷了!



    别问,问就是要干福王!



    那个又白又胖的福王!



    看完所有的账目后,崇祯心头有些着急了。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崇祯三年,最重要的两件事:一、稳住辽东;二、镇压农民暴乱。



    这都需要钱。



    尤其镇压农民暴乱。



    事实上,三边总督杨鹤的办法是有效的,一边打一边安抚。



    只是朝廷没有钱来安抚。



    农民为什么暴乱?



    闲得蛋疼么?



    当然不是!



    人家只是交不起税了,吃不起饭了,被逼得要饿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是一个人都会反,这是人之常情。



    光靠杀,是杀不完的。



    得恩威并施才行。



    所以就需要一大笔银子!



    崇祯都想好了,万历皇帝的几个儿子都特么的滚回来,在北京安置几个王府老老实实待着。



    就万历皇帝的几个儿子抄下来,就够用的了。



    还有山西的八大蝗商,以及京师的勋贵们。



    先把目标锁定下来,然后再想办法搞钱。



    等国库里有了一批钱后,就可以开设银行了。



    可惜这丫的大明朝的银钞在朱元璋时代就被玩坏了。



    如何玩坏的?



    明初一两银钞还能兑换一两银子。



    到了嘉靖年代,一千两银钞兑换一两银子。



    就是这么被玩坏的。



    但是崇祯依然要做这件事,就从顺天府开始试点。



    民间不想用银钞,无非就是朝廷左手印钞机,右手疯狂印钱割民间韭菜呗。



    那现在出台一个政策,顺天府交税必须用银钞,这个担心不久迎刃而解了?



    这相当于朝廷和民间一起承担了银钞贬值的风险。



    至于民家造假,这种事只能去靠监察的手段了。



    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政策的。



    到了下午,崇祯先把银行的方案写完。



    又写了制作洗发水、香皂、卫生纸和水泥的方子,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记错,先不管那么多了,给徐光启,让徐老头自己去研究研究。



    等研究好了,朕就开家店,搞大型连锁,搞国企。



    左手抄家割韭菜,右手做生意割韭菜。



    这不香么?



    还能带动后端的产业。



    当然,这事也不是想的这么简单,后面还有一大堆掣肘,但方案得先出来,然后一步步去解决就是了。



    写完后,又钦点了福王和蜀王。



    这两个都是地和钱非常多的亲王,先从这两个下手,搞一笔朕的《崇祯创业白皮书》启动资金!



    转眼就已经到了傍晚了,时间倒是过的飞快,由于太投入,崇祯脸中午饭都忘记吃了,放下笔才意识到肚子好饿。



    见皇帝已经忙完了,王承恩连忙去御膳房准备饭菜。



    这时,懿安皇后张嫣又来了。



    “陛下圣安。”



    “哦,懿安皇后,坐吧。”



    “陛下还在写呢。”张嫣看着崇祯桌上的东西,好奇道。



    “是啊,有许多东西都要做出来,要提前做准备。”



    “我可以看一看吗?”



    “可以啊。”



    张嫣拿过来,把什么洗发皂、卫生纸、水泥这些都看了一遍,又把《金融与经济》的手稿看了一遍。



    看得云里雾里的,但是又觉得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这洗发水从字面意思就是洗头发的一种水,但这香皂又是何物呢?”



    崇祯头也不抬,拿起笔加了一些内容,随口道:“洗澡涂抹在身上的。”



    张嫣脸微微有些红,道:“陛下,您这是要做什么呢?”



    “拿出去卖呀,朝廷要用钱,朕总得想办法多赚点钱。”



    张嫣不由得有些莞尔,她张嫣也是博览群书的人,皇帝做生意?



    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陛下,这些我不太懂,倒是对您上次说的女子能顶半边天,有些好奇,所以来问问。”



    崇祯把补充的内容写完,然后放下笔。



    王承恩这个时候进来了,盘了饭菜进来。



    “懿安皇后吃晚饭了么?”



    “还没。”



    “王承恩,去给懿安皇后也准备一份。”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