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4章 朕就来一个火烧加油
    不仅仅有喀喇沁的消息,还有建奴的消息。



    据说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lai)楚琥尔、四子部落台吉伊尔扎布墨尔根台吉、阿鲁伊苏特部台吉齐桑达尔罕、噶尔玛伊勒登等各率所部先后归顺了皇太极。



    就在上个月。



    皇太极将他们暗执在了西拉木伦河北岸放牧。



    这前前后后,皇太极的实力又增加了,少说也有几万战斗力加入进来。



    原本皇太极上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威信。



    但去年己巳之变后,疲了大明,肥了建奴。



    皇太极正式坐稳了位置,一时间,他本人在国内声望达到巅峰。



    这两年,他应该会开始剪除阿敏、代善他们,再过两年就会建立六部,进一步集权,随后称帝。



    而蒙古各部会相继归附,大明北边的防线将会相继瓦解。



    此后的四次入关,关宁锦防线将如同虚设。



    这是历史的发展走向。



    但目前为止,张晨除了暂时稳定住国内的造反,还没有改变任何历史走向。



    至少大明、朝鲜、蒙古、建奴,这四方的大致走向,都还没能改变。



    让朕想想,崇祯四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哦,皇太极西征蒙古,主要还是对付林丹汗。



    不过,在来年的七月到十一月,皇太极都在辽东打关宁锦防线。



    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大凌河之战!



    大凌河在哪里?



    在锦州的东面几十里。



    锦州在哪里?



    锦州在辽西走廊的最东边,出了锦州,就出了辽西走廊,从此大明在辽东的战略纵深就会彻底伸展开。



    大凌河城是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战略必争之地。



    其原因是因为王化贞丢失了锦州东北边的广宁城。



    广宁城作为大明在辽西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东控辽东,西摄蒙古。



    一朝丢失,战略崩盘。



    袁崇焕提出,欲复辽东,先筑大凌河城。



    一旦大凌河城筑城,明军将再次占据战略主动地位。



    这绝非虚言。



    历史上,皇太极在崇祯四年,打了半年,终于组织了大凌河城的筑造。



    为什么他要拼命阻止明军在那里筑城?



    就是因为皇太极也知道,真的让袁崇焕把城筑起来了,辽东的局面将会发生大变。



    和喀喇沁等漠南蒙古各部的联系,也可能被牵制住。



    索性的是,正史上,袁崇焕死了。



    而袁崇焕一直秉承的守城战术,在崇祯四年,并未被祖大寿贯彻下去。



    明军还是和建奴打了野战,结果就是崩溃,大溃败!



    为什么不能野战?



    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明军各部都有矛盾,相互无法统一配合,这种军队怎么打野战?



    为此,孙承宗问罪辞官,辽东局势空前恶化。



    所以,不要野战!



    不要浪!



    曾国藩当初就是打呆仗,去哪里了都是先筑墙,把自己先围起来。



    不要嘲笑这种战术,这是很牛逼的一种战术。



    合格的统帅,都是谋全局。



    张晨现在也要谋全局。



    就算再杀十几批官僚,把地主们全部干死,把宗室全部埋了,也要拿钱出来去辽东和皇太极玩持久战。



    必须持久战!



    抗日时期,那么穷的红军都打持久战了,大明真的打不起么?



    只是正史中皇帝不敢动利益集团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



    喀喇沁现在出现了变故,蒙古又有那么多人投降皇太极。



    怎么办?



    先做能做的事,投降的漠北蒙古,崇祯现在影响不了。



    但是,喀喇沁,可以在里面做做文章。



    喀喇沁是漠南蒙古最东边的一支,只要喀喇沁一日不全部归附皇太极,皇太极的战线就烧不到归化城,林丹汗就多一点时间做准备。



    草原的整个战略缓冲就来得及。



    李世民当年是怎么做的来着?



    分化、扶持。



    那现在具体怎么实操呢?



    认知得有,但只有认知,不知道怎么实操,其实就是纸上谈兵了。



    实操的方式张晨当然也知道。



    为了以免夜长梦多,或者发生什么例外,例如万丹伟征突然被谋杀了之类的,不如索性将矛盾升级,让束不的和万丹伟征直接干起来。



    如何让矛盾升级呢?



    当然是刺激建奴!



    为什么刺激建奴会让喀喇沁部的矛盾升级?



    原因很简单。



    因为皇太极也在加快劝说束不的投降。



    如果刺激建奴,建奴就会对束不的进行说服,让束不的武装扫除内部一切反对声音。



    矛盾不就升级了?



    那如何刺激建奴呢?



    当然是以皇帝的名义,对喀喇沁部进行表彰和奖赏。



    别忘了,喀喇沁部名义上是大明的臣子,束不的是朵颜卫指挥使。



    如果现在大明皇帝又是表扬,又是奖赏,你是皇太极,你知道了会怎么办?



    所以,要完成一件事情,不能直接来。



    得变相的去做。



    而且表彰和奖赏,还会进一部分拉拢喀喇沁内部一些想要亲大明的势力,这对万丹伟征有利。



    崇祯立刻让人开始拟旨,表示来年还会再加大粮食的支援以及香水等商品的供给。



    写完后,就让人一路送出关,抵达元上都城。



    大年三十,大一早,崇祯就自己蹲在乾清宫外的角落里,在那里烤红薯。



    这东西比皇宫里的山珍海味要香啊!



    他一边烤着,一边听汤若望在那里介绍一座钟和一支怀表。



    还有一支望远镜。



    这些他当然都知道,并且还是他让汤若望找来的。



    但是汤若望介绍着,他也耐心地听着,等汤若望介绍完后,崇祯道:“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实际用处的,汤爱卿,朕需要你将制造这些的所有材质全部列出来,将这些都并入到大明制造局里。”



    “陛下,以目前朝廷的铜铁,如果要大量制造,恐怕很难。”



    “这个你完全不必担心,朕会解决的,你只管去做便是。”



    开玩笑!



    我大明朝的冶铁两,目前还是全球第一的吧!



    只不过大多数用于武器,更多的则是在民间。



    “臣遵旨!”



    汤若望走之后,曹于汴就来了。



    “陛下。”



    “三法司会审进展如何?”



    “郭巩全部认了。”



    崇祯用小木枝在那里拨弄着柴火,漫不经心道:“既然认了就杀了,抄家,传首九边。”



    他似乎不像是在说杀一个人,而是在说捏死一只蚂蚁。



    人杀多了,心态自然就慢慢发生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