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八十二章 纳米工艺
    浩瀚的群星背景里,划过一条长长的轨迹,它的速度很快,至少是光速的三分之一,发射它的源头点,是一圈环绕一整颗行星的电磁加速轨道,经过重重能级的提升,加速到如今这样高速的地步。



    而这个物体的目标,是一颗气态巨星轨道上的一颗小卫星,被瑟琳人冠名‘和平者’,拥有特殊意义的星球。



    它以极高的速度笔直的撞击在这颗没有大气且引力微弱的卫星上,激起一片尘埃,一个环形的巨坑在轰鸣的撞击声中慢慢凸显。



    撞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剧变的开始。



    银白色犹如水银般的物质团在撞击坑的正中央蠕动,好似生物般的将一个机械结构孕育出来,这个机械结构同样也是银白色,只不过呈现为固态。



    随后,更多的液态银白物质从机械结构中涌出,然后迅速铺展开来,就如同生物体那样,扩展速度惊人的可怕。



    卫星上很快铺满了这样的银白色物质,而且还均匀分布有同种类的机械结构,如果有人能把这些物质用特殊显微镜放大十万倍,就能看到,这些物质是一台台设计精良,尺度在100纳米的机械体,它们有着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机械核心,然后就是包裹着核心的机械外体,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它们没有能源,依靠着粒子之间的碰撞获得能量从而可以行动。



    它们没有眼睛,也没有任何知觉机制,机械核心只负责接收信息而不负责发送信息,所以它们个个都是瞎子,需要依靠外部设备来给它们提供帮助,这一切都归结于它们存在的意义——存在只负责搬运,不负责思考。



    它们虽然被判定为机械体,被自己的缔造者认为是机械体,但它们有别于传统的宏观机械体,首先它们本身的构成元素里,并不存在金属元素,钙、铁、锌、铝等等原子体一样都没有,组成它们的只有氢以及碳两种元素。



    当然,为了保证泛用性,组成它们的元素并不会局限在氢和碳这两种元素,广泛使用这两种元素是因为这颗卫星上普遍存在着这两种元素,就地取材罢了。



    如果是另外一颗星球,则会是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结构。



    银白物质覆盖这颗星球后,可还未结束,这仅仅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完成,从卫星被覆盖的地表上,各个角落升起类似天线一般的物体,无线电信号一下子充斥着安静的卫星表面,犹如宁静且空旷的原野忽然搬进来了一伙重金属乐队,极其喧闹。



    这些无线电发布的是指令,而指令的源头却无法探寻,就像探寻人的意识就在大脑的哪个部位一般,这是一种涌现性造成的结果,无法细分。



    根据这段信息,星球上的纳米机械开始有组织的制造更多的纳米机械,同时往地壳之下拓展。



    卫星正在被改造,这种改造是以几何倍的速度在提升,一米,两米,四米,八米……纳米机械所占据的区域以及数量都在飞速提升。



    因为蓝图一早便已经设计好,纳米机械所要做的事情,只是践行蓝图的设计,这个至关重要的蓝图,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纳米机械内部,它们装载不下那么多的信息,整个蓝图是建立在涌现性的基础之上,只要纳米机械达到一定数量,就会自发的按照蓝图的去设计运作,包括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也是其中的一环。



    类似的还有氨基酸合成多肽,多肽再合成蛋白质,还有质子、中子、电子构成一整个原子,原子构成种类繁多的分子,当然,‘智慧’、‘生命’这两种大命题也是基于涌现性而展现出来的结果。



    涌现性所要描述的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渡,是在微观主体进化的基础上,宏观系统在性能和机构上的突变,在这一过程中从旧质中可以产生新质。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量变产生质变’。



    瑟琳人的学者,利用涌现性解决了蓝图信息量过大的问题,让纳米机械在达到足够数量后,能自发式实行建造任务,而不需要超级计算机的协同。



    时间流逝了一段时间,和平者渐渐有了作为一颗天体战舰该有的样子,比如,一个内置的能源核心。



    卫星的表面在升温,因为地核被点燃了,不,应该说地核被替换成了其他的东西,导致卫星表面温度升高。



    那是一个环形结构,建立在原有且早已经冷却的地核基础上,以卫星自身的公转为中心轴,内部存在着高能磁场,可以有效的约束等离子体,随着激光点火,这座磁流体发电机,或者说核聚变反应堆,开始了它的运作。



    有了这座巨大的能量源供应,纳米机械对卫星的改造进度顿时加快了不少,它们不再是只能勉强依靠着恒星光照才能运作的无根浮萍。



    在反应堆被制造完成后,计算机中枢随后被慢慢构建成型,它的设计与帝国最高端的计算机如出一辙,原理和构造都是一样,而内部程序则依靠涌现性来解决。



    当整颗卫星的物质彻底被纳米机械取代,大量的数据出现在计算机中枢的内部,计算机中枢接收并重启,然后将大量数据加载处理。



    像诸如武器、雷达、计算机、设计结构等等,这些数据会导入计算机中枢,再由计算机进行合理调配分析。



    身处战场的时候,这颗天体要塞会短时间内利用纳米机械完成武器、雷达、装甲的制造,然后投入实战,因为资料的存在,并不需要经过什么测试就能投入战场。



    这样或许很夸张,但其实并不然,样品即成品是建立在‘大数据’这个前提下,好比是地球上的美国,开发出四代以上的五代机,他们绞尽脑汁,但如果是复刻出莱特兄弟最初的样品机,对他们而言是相当简单。



    再比如加减乘除的计算公式,了解了底层公式后,一法通万法过,并不会有谁真的会用亿万数量的人去计算一亿乘以一亿等于多少。



    这些都是大数据的积累造成的结果,省去时间、精力、资源,算式是积累了大量数学计算,物理公式是积累大量实验数据,本质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