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队长不禁担忧,“鞑子那么多人,怎么救啊?”
顾平洲道:“从后面袭击,偷偷给他一下,打他个措手不及。只要管带能快点儿带人赶到,这些鞑子兵还是可以打得过的!没问题!再说了,咱是讲武学堂毕业的,是大人的学生!大人栽培咱是为了啥?好饭好菜吃着,足额的军饷拿着,老婆孩子、老爹老娘大人替咱照应着。现如今,就是到了给大人效死的时候了!莫要多嘴!执行命令!”
听了顾平洲这话,队长也不再啰嗦,转身纵马而去。
“下马!”随着顾平洲的一声命令,所有人当即下马,将马匹藏匿在近处。而后,随着一个个早已烂熟于心的手势,麾下四个骑兵队分别向着东西悄悄两侧包抄过去。
正拼命屠杀,已然是杀红了眼睛的鞑子兵丝毫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圈。
虽然包围他们的骑兵侦察排总共也只有四个骑兵队,不到半百的人数,但手中军械厂新制的燧发枪却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随着一声枪响,紧接着,噼里啪啦的枪声响成一片。
数个鞑子骑兵顿时被击落马下,四顾之下,却一时间无法判断,敌人到底藏在哪里。
江万化手下如今只剩下十几个骑兵了,他自己浑身染血,受了几处伤,或轻或重,只兀自强撑着不肯倒下。现如今看到周围突然来了援军,虽然还猜不到援军的具体方位,但顿时也是心气儿大振!
趁着鞑子没有反应过来的机会,他连忙反击,追着砍倒了两个鞑子骑兵。
而在这个时候,顾平洲手下的侦察排已经是又放了一轮枪。
鞑子骑兵的指挥官气得哇哇直叫。
倒也不怪他看不出来。
这个时代的大明军队,到底还是比鞑子要弱上很多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有生力量,叶富对于手下的隐蔽性训练是抓得极严的!不仅装备上偷用了后世类似于‘迷彩服’的原理,从硬件上进行隐蔽。而且,类似顾平洲这样的讲武堂出身的基层军官在学堂的时候,就是被军棍生生打着学会隐蔽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天都要拉出去练。每天都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也不讲什么技法,只靠着个人自己去摸索。每次只给很短的时间进行躲藏,然后教官就到处抓人。
凡是不小心被抓到的,每人五军棍,当场按倒就打。
顾平洲甚至有一次遇到一个和他藏得很近的学兵被教官找到,按下挨军棍。
顾平洲埋伏的地方,连那学兵脸上痛苦的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喘气都不敢喘一口,死死趴在地上装草,生怕也被揪出来。那股子提心吊胆的感觉,真的是恨不得自己会上天遁地。
就这么训练出来,各个都是藏猫猫的高手。如是,再把本事如数交给下面的士兵,藏匿技术之好,那是鞑子们无论如何根本没见过的。
眼看着差点儿以身殉国的江万化部又活过来,而己方的攻势却迟迟不能奏效。鞑子骑兵头目急了,哇啦哇啦大叫着指挥部下散开,一部分继续对江万化等人进行攻击,另一部分分散寻找袭击者。
顾平洲知道,按照他们这么找下去,不用多久,他就要暴露了。
他连忙打手势,侦察排四个骑兵队悄无声息的更换隐蔽地点。
~~
“管带,就是前面!”
接到报告的郑双喜火急火燎的顺着自己部下侦察排回来报信的队长的指引,带着全营火速前进。连带着营部带着的炮,他都命人连拖带拽,总算是赶上了集体的进度。
一见鞑子骑兵被自己部下不过一个排打得没头苍蝇似的,如此狼狈,他心中顿时大喜,指挥所属三个步兵哨,准备分批次进攻。
随着炮哨的火炮一响,练惯了步炮协同的步兵顶着己方火炮爆炸的硝烟呼啸而出。按照各自的哨音指挥,向着鞑子兵扑了过去。
如今险山营制,一个营大概有将近八百人,以步对骑,占有数量上绝对的优势。
鞑子骑兵果然慌了,调转头,试图突围。
江万化自然不肯让他们跑了,郑双喜急于立功,更是不可能不抓住机会。见状,自己手里连预备队都懒得留了。一声令下,所有兵力尽数用上。
伍不为在他身边跟着,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管带!敌情不明,不能如此冒进啊!”
他想到的是,在沈阳的时候,贺世贤之死,就是因为努尔哈赤善于使用诱敌深入的伎俩。
先用小股部队吸引明军进攻,尝到甜头的明军自然奋力向前,紧接着,就会落入敌人的全套。
可这会儿,郑双喜哪里能够听得进去?
他可是打定了主意,要好好的立上一大功的!
听伍不为说话丧气,他作为军事主官,自然不服气。虽然伍不为是政训官,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叶富的意思,但现在,他顾及不得了!
“伍大人,你是个文人,就别往前冲了。就和炮队在一起,等着待会儿打扫战场的时候再上吧。”
说着,郑双喜带着营部的卫队加入了冲锋的队伍。
伍不为气得顿脚,却对此没有半点儿的能力制止。他只能默默祈祷,最坏的结果不要发生,否则,他和郑双喜即便活着走下战场,坏了叶富的大事,也绝逃不过一死了。
辽阳,城墙之上。
眼看着彼方激烈战事的袁应泰,不禁觉得热血沸腾。
自从他接任辽东经略至今,还从未有任何一次机会,将仗打得这么舒坦过呢!
眼看着援军已至,不用说,必定是险山军叶富的部下,他顿时就来了精气神儿,连忙吩咐守城的将军出城协助迎敌。
袁应泰看到情形利于明军,下面打惯了仗的将领们,自然也是极为清楚的。他们贪生又怕死,但却也都想着立功之后,可以封妻荫子。
因此,看到战局有顺风的趋势,他们哪里还有退避的意思?一个个的拼命争抢,只为了一个出战的机会。
袁应泰并不懂兵事,只是觉得军心可用。
如此之下,看大伙儿终于都有了请战的热情,他自然不想打消任何一个人的热情。当即就下令,精锐尽出,势必要好好的给眼前的鞑子们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