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致远有一周休息时间。
一早,提着菜篮跑农贸市场买菜。菜摊老板看见他,遂招呼道,帅哥,又来买菜了啊?今天才到的二荆条不错,买点哇?宁致远看看菜摊上青翠欲滴二荆条,真新嫩,就问,多少钱一斤哪?菜摊老板递过来一个塑料口袋,回道,二块五。他回道,两元差不多了呢。最后两人商量二元一角一斤成交,他便俯身拣选起来。
菜摊老板问道,我见你每天这个点儿准时来买菜,这么年轻就不工作啊?他边选菜边打趣道,老婆负责找钱,我负责做家务。菜摊老板就嘎嘎地笑起来,说,还真有点像呢,再便宜的菜都得砍点价下来,我这小本买卖真是拿你没法呢。他笑道,老婆找钱辛苦嘛。旁边一卖鱼大叔递话过来,命好就是不一样啊,不像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跑批发市场,然后就在这里守一天的摊,累得浑身都散架了呐!
宁致远关心地问,一天能赚多少?卖鱼大叔回道,生意好能赚个将近二百元,生意不好一百元顶天了。他笑着说,也不错了啊,比在家务农强吧。菜摊老板说,以前来买菜的基本都是城里人,现在乡下人也开始买菜吃了,而且还专挑价格高的买,瞧他那鱼今天就卖得特别好。
称了菜,付了钱,他又往前走看哪里有新鲜上市的应季蔬菜。这时,有位大娘蹲在一个角落里,面前摆着几根青菜头和几把豌豆尖,默默地看着来往行人。
他走过去,蹲下身问,大娘,这是你家自己种的菜吗?大娘露出笑容回道,是啊,娃儿些出去打工去了,我和老头子在家种点菜卖,挣些零花钱。他估摸这点菜按菜摊价格不过十元钱,看着寒风吹起大娘花白头发,就问道,大娘还没吃饭吧。大娘回答说,我们乡下人经得饿呢,等会菜卖完去买个馒头就行了。他指着菜说,我全买了,不用称,给你二十元行不行啊?大娘赶紧说道,要不了那么多呢,**元钱就够了。他拿出二十元钱递过去,说道,就二十吧,大娘你也早点回去,大冷天的。大娘高兴地替他包好菜,笑着说,孙儿今天感冒没去上学,我去买点肉回去,谢谢你哈小伙子。
买完菜,他便转身往回走,心里想,这农贸市场就是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啊,现在回宣传部,就要着手研究这些了。路过新华书店,遂走进去,韵诗放学还早,可以看会书再回去做法,时间都还来得及的。
他靠着书柜正专注看书时,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抬头一看,惊喜地喊道,史馆长,你也来看书啊。史零零满脸笑容说,真是巧,我还说来你办公室找你呢,最近我淘到一个茶壶,想请你瞧瞧。宁致远看看时间,说道,行,现在就去。
来到文化馆,史零零从橱柜里拿出一个包裹,层层解开后,就见一个精致的青花色酒壶,色泽暗灰,约莫有些年成。宁致远拿起酒壶,仔细辨着陶纹和釉色。约莫半晌,他摇摇头说,我对陶瓷没有见解,还是你指点指点吧。史零零回道,我找了几个行家看了,应该是清朝中期景德镇窑烧制品。他又拿起酒壶看起来,放下后,笑着说,史兄,还是讨壶好茶来喝,你那泡茶手艺是一绝呢。史零零笑嘻嘻地到里屋去了。
出来时,史零零神色严肃,用一个托盘装着茶叶、开水壶、饮茶小杯和一个粗瓷碗。宁致远很是好奇的问,用碗泡?史零零点点头,开始忙活起来。
宁致远见那茶叶就是平常可见的大红袍,就是这茶碗很特别。纹路粗疏,颜色暗白,像很久未使用过般。史零零缓缓浇上滚烫开水,水过之处,那碗颜色慢慢变得暗红发亮起来。他拍手称赞道,这次真是开眼界了。
史零零说,古人常以碗开汤,碗茶散热快且不易闷馊,唐人煮茶以青盏为尚,宋人点茶以黑盏为贵,不管怎样,碗泡法可随时随地随机喝茶,只要有壶有碗,便可享受清香拂面的美感,去年我去苏州参加全国文化馆长大会,用老德化匙、银筷及青花碗泡龙井,很合苏杭风情。
宁致远升起敬佩爱慕之意,小品一口,顿觉点点雪花飘扬,仿佛看到满天星斗。品茗间,他提起自己挂职结束回宣传部了。史零零低头抿茶,仿佛没听见他说什么,自言自语地说,山高见流水,有空来喝闲茶。
宁致远提着菜篮,走出文化馆大门,心里想,老史那陶壶怕是看走眼了,而茶碗却是个真宝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