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梁抬头看向四周,大家伙脸上的表情各不一样,有欣喜的有继续愁眉苦脸的。
二斗粮食不算多,可对有些人家来说也不算少,够十来天的嚼头。
“既然大家伙都在这里,我就问问,用二斗粮食换这方子有愿意的吗?”闻梁扬声道。
人群中暂时没人作声。
“你们可想好了,到时候地里的麦子死了,少的可不是什么四斗粮食。你们不愿意用,我就自己用。”闻梁继续道。
这话音一落,山洞里迎来小小的热闹。
“我家换……”
“我家也换!”
村里三十来户人家,基本都喊了句。大家都换了,他们也换。
周氏坐在角落里,脸色异常难看,恶狠狠盯着林舒晴的方向。像一只处在暴怒边缘的老虎,恨不得立马上前撕碎林舒晴。
一旁的林大郎扯了扯陈氏的衣角,给她使了个眼神。
陈氏会意,带着略微扭曲的笑容劝着周氏道:“娘,您别气,这丫头片子迟早是要嫁出去的,这方子还是我们林家的,到时候,还是您说了算。”
闻梁环视四周,非常满意道:“有哪家不愿换着方子的吗?”
周氏把身旁的大儿媳妇用力拽到一旁满是戾气道:“我倒是想问问,我林家人用自己家的方子,还得用粮食换吗?”
林大郎无奈叹气,他娘这性子就是劝不住。
山洞里面火堆错落分布,灯光有些昏暗,听着那边的声音,也大概知道了是谁问的。
林家婆子,林舒晴她奶奶。
闻梁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眼林舒晴的脸色,林家的那些事他也有些耳闻。对着那边的人应道:“这,这林三郎从族谱上分出去了,按理来说,你们是两家……”
林三郎家孩子日子过得苦,能帮着多要些粮食,总得是要的。
“吴婉儿嫁到我林家,生是林家的人,死是林家的鬼。这方子就是我们林家的!”周氏凶狠道,惊醒了不少睡熟的孩子。
林舒晴闻言,倒也不气,笑着应道:“里正爷爷,我奶奶要用着方子,自然是不用给粮食的!奶奶早上的时候还给我们送了两袋粮食,怕我们姐弟饿着。”
“要是为了这么个方子再收我奶奶二斗粮食,岂不是显得我这个孙女太不孝,还没人情味。所以我就不收我奶奶家的粮食了,大家伙没什么意见吧。”
这番话不止是说给周氏的听,更是说给村里人听。虽然两家人分家了,难保有些人有点意见,觉得这村里沾亲带故的不用收,都是在一个族谱的人家。
自家亲奶奶都送了,他们计较个什么劲?
闻梁看着眼前的林舒晴,眼中颇有些惋惜的意味。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他不清楚,只觉林舒晴是个有能耐的,可惜不是个男儿,不然将来肯定是有一番大作为。
“既然没人不愿意,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现在没纸笔,也就不签字画押,由我这个里正作担保,用了林舒晴方子的,都给上二斗粮食的。若是有人不给或者缺斤少两,别怪我不留情面了……”闻梁喊道。
林舒晴跟着道谢道:“里正爷爷,谢谢你了。”
闻梁拱拱手道:“是我和村里的人要谢谢你!要是没你的法子,这地里的麦子估计都要死绝了。”
知道了怎么救麦子,汉子们全都坐不住。
外面的风雨小了些,可地里还在积水呢!麦子泡死了怎么办?一个个拉着家里长成的儿郎准备摸黑去地里看看,山洞里也再次热闹起来。
周氏坐在角落,气的浑身发抖。林舒晴怎敢再拿这个事要挟她!她要是收拾不了这个小贱人,枉她活到这么大的岁数!
林大郎看这洞里的人都动了起来,他也跟着拿起了蓑衣,有了林舒晴这句话他也好跟着去了。便嘱咐了陈氏一句:“你照看好娘,别让她再气了。”
陈氏脸色也不太好看,送林舒晴的粮食是从她房里拿的。敷衍了句:“知道了!”
挖开田埂放水不是什么大活,难的是摸黑走去。即便不去,他们躺在这里想着田里的麦子也睡不着,山洞里热闹到了后半夜,人都一身**回来了,才算安稳。
第二天一早天不亮,洞里再次热闹起来。
烧水的烧水,砍柴的砍柴。林舒晴揉着惺忪的睡眼,给林知生热吃的。家里没有奶给孩子吃,只能吃些米汤糊糊。
这边刚烧上火,只听得旁边有人喊她。
“舒晴,你醒这么早啊!来着洞里也没带什么吃食,这几个鸡蛋你拿着。”旁边一个粗腰圆脸的妇人递过来几个鸡蛋。
林舒晴定睛一看,是村里一个姓方的婶子。
“婶子,不用,我这有粮食。” 林舒晴推辞道。
方婶子脸上有些青紫,看起来是昨日下冰雹时受的伤,身上的衣服也被荆草挂了不少伤痕。
“别跟婶子客气,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弟弟妹妹还小,该补补。”方婶子把鸡蛋搁下就立马走了。
林舒晴看着那几枚沾着鸡毛的鲜香鸡蛋,刚想开口喊,可看到这周围还在熟睡的人,又立马顿住。
接下来,送东西的人络绎不绝。这家送几根萝卜,另一家送几根青菜,他家送几个窝窝头,还有端着米粥过来的。
把这地方都摆满了!
林舒晴看在眼里,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看着洞里的人陆续醒了,便开口喊道:“各位叔叔婶婶,谁家有大锅,借我一口,煮些热汤。”
人群里立马有人应道:“我家有口大铁锅!”
“我听我娘说,用白萝卜加香菜煮的汤,能驱风寒发汗。大家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姐弟几个用不了,煮点儿汤,给淋雨的老人孩子喝……”林舒晴又把她娘拖出来当挡箭牌。
她小时候寒暑假住姥姥家,姥姥家在山里,天冷了看见她咳嗽就用这个煮水给她喝,喝完第二天人就好了。不是什么精贵的药方,只能驱寒发汗而已,患了风寒病重还得找大夫,眼下这个情况,聊胜于无。
听到这话,正看着自家躺地上咳嗽的小儿都来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