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后羿帝俊考略
    这几章关于帝俊和羿,之前说过这个背景看公众号的考证。不过可能有许多读者没关注过公众号,看得还是有点糊涂,我把考证搬过来一下。



    看过的就略过不用看了。



    另外这也不是什么学术,只是一个写作背景依据,所以可能必然有谬误,欢迎讨论。



    但不管讨论出什么结果,已经是按照这个依据写了,所以故事不会改手动狗头。



    一,首先说羿



    目前比较主流的认知是,羿是一个善射的代称,其实可以有很多羿。射日的是大羿,尧时代的;篡夏的是后羿,夏朝东夷有穷氏首领,也叫夷羿,因为做了夏后所以叫后羿。二者差距几百年,是两个人。



    而我这边的观点是,羿确实是代称没错,但射日的羿和篡夏的羿,其实是同一个人,因为演化托古之后,诞生不同的故事,成为两个人。



    所以本书的羿,是一个人,射日和篡夏的都是他。



    1,本没有大羿这个词,这词是袁珂为了区分两个羿而生造出来的,原本的传说就是“后羿射日”。



    那么两个后羿是否有关呢



    2,我们来看看“后羿射日”这个传说的最早出处。



    最早有两个出处,一个是屈原天问“羿焉彃日”,彃就是射,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最早来源。那么这个羿,指啥时候的人



    在同一篇天问里,还有这么一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这里明显就是夏后羿与寒浞的故事。同一篇诗歌里的同一个羿,可以确定这个“羿焉彃日”指的就是夏后羿。



    另一个出处山海经,“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可见的山海经版本里,是根本没有这么一句话的。之所以认为山海经有过这么一句话,是唐宋时别人引用山海经提到这么一句。



    所以这事儿有两个说法,一是别人引用就是瞎引的,就像我们编一句鲁迅说一样,其实鲁迅这话我没说过;二是原本的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句,但原本失传,留下的版本没这句。



    无论是哪种可能,总之我们知道山海经也是不断经过后人增补的,这一段文字真正出现在什么时候很难说。如果出现在屈原之后,那就极有可能就是从屈原那句发散而来,加上庄子的尧舜对话里的“十日并出”这事揉合,形成了尧时代的大羿射日故事。如果这句压根就是唐宋人瞎引的,那这个出处都可以推翻,按屈原天问为唯一出处即可。



    3,夏后羿的经历中,存在可以和射日相对应的事件。



    史记帝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左传也有,虽然没提到讨伐羲和,但提到了夏朝这次日食事件,可做侧面佐证。



    帝仲康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羿流放太康之后,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做傀儡,此时的掌权者就是羿,所以仲康伐羲和,其实就是羿伐羲和。



    羲和是日官,后世演化为太阳神、帝俊妻,等等,总之都和太阳相关,传说的十金乌,就是帝俊羲和所生。



    羿讨伐羲和这段历史,是不是“后羿射日”的原型



    当时出现了日食,和射日的传说是不是对上了



    天问毕竟是诗歌,不是纪实。所以屈原的“羿焉彃日”,是不是后羿讨伐羲和或者日食事件的文学表述



    4,关于后羿射日可能是夏后羿故事演化托古,这个说法也不是网络时代人们发散的思维,学界本身就有。详见中华文化人物辞海文化人物,1998年出版,史仲文胡晓林主编。



    5,为什么羿的事会被扯上尧时代,山海经为什么会出现那么一句话,也有相关考证,但这个考证主要与帝俊相关。



    二,现在说说帝俊。



    帝俊这些主要摘自百科,加一些我自己的串联。



    因为这一块的考据太繁杂,我也懒得详细去写了水平也不够,这真要考据起来已经可以出书了,反正写多了大家也不一定爱看,那就简单点。



    信阳师范学院金荣权教授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



    “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而那时候说的东方民族,一般指东夷。



    也就是说,帝俊属于东夷神系的天帝,和炎黄世系不一样。书中的神国之战大致因此而来。



    然后我们知道,夏后羿是东夷有穷氏首领。于是这里就有东西对应了



    山海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天帝是帝俊,而人间部族的首领是羿,羿是奉帝俊之命下凡治理人间的。



    他们体系的人间,其实是东夷。



    而这时中原有夏,夏后是太康。羿征夏,太康流亡途中病逝,这是我的星球故事前序开始。



    太康修炼有成,神国再战,击败帝俊,帝俊神系倾颓,炎黄世系屹立,星球的往事大致如此,561565章的背景如是。



    而帝俊战败的结果也导致他的传说被后世篡改,试图抹去他的神系痕迹,这是406章说的内容。



    抛开小说剧情来讲,帝俊的传说在现实确实也被篡改取代,最典型的就是“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这一句,生生把羿是帝俊下属变成了尧的下属,导致冒出了两个羿。



    前面也说了,这一句在现存的山海经里根本找不到,为什么会冒出来



    后儒改东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单论帝俊这件事来说,也就是为了淡化东夷神的世系,突出炎黄世系的意义,倒是可以理解的。



    把帝俊改头换面,主要还是通过帝喾的改造完成的。



    帝王世纪“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夋就是俊,帝喾就是帝俊。



    之前公众号发这段的时候,有兄弟指出,帝王世纪是野史不足为凭,那么我们再看别的。



    世本帝系帝喾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原,生后稷;而山海经大荒西经“帝俊生后稷”,对上了。



    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俊生季厘。”郝懿行疏云“文十八年左传云,高辛氏帝喾才子八人,有季狸,狸、厘声同,疑是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史记“帝喾娶娵訾氏之女。”索隐“案,皇甫谧曰,女名常羲。”又合上了。



    这两位的传说各种相符,但帝俊只出现在山海经,其后的记载都是帝喾。



    后世改造帝俊世系,将其后代子孙如季厘、少昊挚,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变之后转移到帝喾名下,从此以后,帝俊便消失了。



    对帝俊神话的枝叶嫁接由于帝俊神系庞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响,晚出的帝喾身上无法全部体现关于帝俊的事迹与传说,而这些传说与神话事迹又充满生命活力,代代流传,于是后儒们便将这些有活力的神话分化开来,分别嫁接到黄帝、颛顼、尧、舜等身上,使得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帝俊的影子。



    比如说山海经中娥皇是帝俊老婆“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娥皇是不是很耳熟,现在大家的认知里,娥皇女英是舜的老婆



    其实就是把帝俊的传说拆分开来,给了不同的炎黄世系先辈名下。



    当然,还有说法,舜本身就是帝俊和帝喾,是一个人,也有转世说“帝俊、帝喾、帝舜皆重眸,故存在转世说。”这里又复杂繁琐了,暂且不提。但帝俊的整个世系和传说被淡化和分离嫁接,是存在明显痕迹的。



    也就是406章说的事情,帝俊世系被夏归玄打败后,后人为了淡化帝俊的影响力,开始抹去他的痕迹,改得乱七八糟。



    最后结语吧,有不少读者问和洪荒流的关系,那这个肯定不是洪荒流,洪荒流也是神机和后来的洪荒文写手们一代代整理完善出来的新体系,不是唯一体系。



    我们只是用神话为背景资料,做自己的解构故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