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7章 1000.谥号的讲究
    让大臣们吃惊的,是李世明给独孤皇后的谥号文德。

    谥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太公望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通俗的说,谥号就是人们常说的“盖棺定论”,对死者来说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所规定的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来选择,按照种类来分有三种“美谥”、“平谥”、“下谥”。

    美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在“下谥”中,又包含“恶谥”这种最为严厉的斥责。“恶谥”源自周厉王,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暴政被谥为“厉”。

    毫无疑问,“文”和“德”都是美谥,尤其是“文”字。本朝认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圣上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独孤皇后的盛德。

    让群臣们如此惶恐的,是因为圣上给独孤皇后加的是“复谥”。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在此之前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再者,从皇后来说,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汉宣帝皇后许平君。尽管之后的一些皇后谥号是两个字,如李世明的生母穆皇后谥号“太穆”,但这并不算复谥,而是属于“从谥”。

    从谥,指的第一位一字本谥加一字从夫谥,自光武帝刘秀皇后阴丽华起。刘秀比阴丽华先死,谥号为“光武”。阴丽华死后,谥号为“烈”。其子汉明帝刘庄时期永平年间上谥,把自己老爹死后的谥号“光”字冠在其前,因此阴丽华的谥号为“光烈”。再如李世明的生母窦皇后比高祖先死,她的谥号是“穆”。李世明老爹死后,谥号为“太”,因此窦皇后谥号成为“太穆”。也就是说,从谥基本上就和“随夫姓”一样的道理。

    而“文德”二字,皆为主谥。以“德”不足道尽独孤皇后之品,直接加上最为尊崇“文”谥,皇后双主复谥史无前例。

    李世明似乎没有听到独孤无忌的话,继续说道“刻六骏雕像,下功臣陪葬诏。太平观内造原始天尊像,入太庙享光大舞乐。”

    群臣面面相觑,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句话说了四件事,一件比一件惊人。

    第一件事,刻六骏雕像。李世明马上取得天下,先后乘骑六匹骏马,在统一中国的大业中,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六匹战马,均以西域国语命名。分别为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特勒骠,拳毛騧。

    这六匹骏马贯穿了他的一生,是他最为心爱之物,到现在不是战死就是老死。之前,由阎本德绘制六骏图,就是爱不释手。下令将它们刻石立碑以作纪念并不为奇,而是这个时间点。

    按道理来说,这种最为心爱之物,应当作为自己将来的陪葬。也就是说,这句话中隐隐透露出李世明本人也想将来葬在那里。

    如果第一句话说得还不够明显,那第二件事就相当于直接挑明了。下功臣陪葬诏,让功臣们将来也葬在附近,这就绝不是皇后陵的规制了。

    这句话无疑说明,李世明公然下诏自己将来安葬于此。

    问题是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帝后合葬之事,李世明这又是要开史之先河。

    第三句为文德皇后造元始天尊像,二真夹侍,拟香园之妙,写空歌之仪。隐隐露出尊封神位的意思。

    在最后一句中,则直接把这话说明了。

    这话的意思是将独孤皇后的神位供奉在太庙中,并享用庙乐歌舞,这就相当于封神。

    太庙是什么地方

    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太庙是皇帝的“宗庙“,国家的“大庙“。里面供奉的是皇帝的祖宗,皇家祭祖的地方,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可以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作为皇家族专属寺庙,代表着皇家的世代延续,历代皇室的先祖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家族后人的祭拜和香火。

    在古代民间,一般立上一座神庙,都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们来这里祭拜,更不要说是皇室专属的太庙了,如果死后被安排在了这里,不仅能享受到一般人的香火,还能得到后世君王和皇族的祭祀。不管在哪个朝代里,太庙都是极为神圣和重要的存在,其中供奉着历代君王的灵位,昭示着皇室血脉延绵不断,所以皇帝和王公大臣们都把祭祀太庙当做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配享太庙对大臣们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他们也普遍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变成神仙,从此保佑子孙延绵不断,家族长盛不衰。被视为一生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也是士大夫阶层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

    而且,配享太庙不仅自己可以享受到后世大量的香火成为家族荣耀,更对将来子孙后代大有裨益,相当于于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了一张“保命符”。历朝历代一些世家子弟犯了法后,皇帝在进行处置的时候,考虑到他们的先祖配享过太庙,都会从轻处置。

    本朝建立后,在宗庙制度上依旧沿袭前朝的“五庙制”。太上皇驾崩后改用“七庙制”,即供奉七世祖。

    问题是,本朝建立到李世明这里也不过第二代,根本无法按照礼法规定凑够七庙。别说七庙了,五庙都不够,这怎么办呢

    为了与天子的身份相符,于是把前几代没有功勋的先祖们奉入太庙。

    因此,本朝太庙内供奉的是皇祖弘农府君李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赐、太祖景皇帝李虎、世祖元皇帝李昞、高祖大武皇帝李渊六人,因此到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七庙制,而实有六庙。

    将独孤皇后尊入太庙配享倒没什么,问题是李世明要求“七庙登歌,每室别奏”,概念就不同了。

    文德皇后庙乐奏光大之舞。这代表着让她和李氏祖考六人,同享天子七庙乐。

    这可不是一般的恩宠了,隐有尊为正神之意。

    就在大臣们目瞪口呆之际,李世明摇头说道“仅是在寝宫陵殿安奉好像远远不够来人啊,下诏在元宫外栈道上修建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侍奉皇后。”

    大臣们脑中只有两个字疯了

    这又是件闻所未闻的事。虽然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但也不过是说法,没有谁真这么做。这种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方式,从来没听说过。

    郑国公上前劝道“陛下,按照例制,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

    李世明赤红着眼珠子,一个大嘴巴扇了过去,打得郑国公吐出了两颗牙。

    “什么寝宫观音婢还活着,永远活着”

    到了这个地步,大臣们再也无法劝阻了。

    李世明继续说道“来人,传令阎本德,在宫中建起可以看到召陵的层观。”

    这下所有大臣都坐不住了。不仅是本朝,任何朝代都是“以孝为先,夫不祭妻”,圣上这么毫不避讳地逾越礼制,这可是要动摇立国之本的啊。

    群臣全部跪下,求李世明收回成命。

    李世明冷冷地吐出三个字“谏者斩”

    独孤无忌正待开口说话,李世明爆喝道“国师谏,斩国师;皇子谏,斩皇子”

    群臣惶恐不已。

    李世明起身张开双臂“是不是想说朕之决意前所未有啊你们平常不都说朕是古往今来第一圣君,做到了前人所未做到的事吗既如此,在妻子的葬礼上首开先河又如何朕还不信了,为自个儿这点私事就丢了天下”

    话说到这个份上,谁还能说什么

    这些消息通过胡忠仁很快传到了正在议事的李经这边,关于是否再去请示圣上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阎本德躬身说道“殿下,微臣有个请求。”

    李经说道“说。”

    阎本德说道“微臣请求,由武才人负责召陵营造,臣从旁边协助。”

    李经怒道“不许。”

    作为技术官员,阎本德的脑子还是没有一般官员转得快。用这事来求李经,简直是自找没趣。

    首先,从身份上来看,秦晓鸾是李经的小妈,李经去让秦晓鸾做事于礼不合。除此之外,还有个没法说出口的话。

    圣上现在已经表示得很清楚了,将来要与皇后合葬在一起。那么就是说,召陵极有可能不仅仅是皇后陵,更是升格为皇陵。

    修皇陵对工匠来说,意味这杀身之祸。本来圣上诏封秦晓鸾为武才人就是为了真正目的,不存在什么感情。届时只需要一道诏书令武才人殉葬,谁都无法说什么。这不是把秦晓鸾往死路上推吗

    阎本德哪里想得到这么多继续奏道“殿下,召陵营造之事非常紧急。武才人能力在臣之上,且对那些从荆州调来的能工巧匠比臣熟悉得多。若是由她主理”

    “闭嘴”李经吼道“此事休得再提。”

    见太子发火,阎本德也不敢再说,当即垂头退了出去。

    胡忠仁的眼睛闪了几下,也告辞离开。

    刚刚走出殿外不远,就看到一个小太监手里拿着奏报匆匆跑了进来。见到太监的脚步和神色,胡忠仁就知道肯定遇到什么大事了,于是赶紧上前拦住小太监说道“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小太监答道“安西急报,五星市于奇正击溃大蛮王呼韩塞西”

    听到这个消息,胡忠仁心中的惊骇难以形容。最近,他特别关注着西边的战事。对胡忠仁来说,这实在是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痛心事。为此,不知道在肚子里骂了邓衍宗多少次为什么不劝下大蛮王,和于奇正合力对付李家呢不过,在宫中这么多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见到过,胡忠仁很快就像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邓衍宗背叛了大仪朝

    其实这句话有点问题。从一开始他和邓衍宗就背叛了大仪朝,不,应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没忠于过大仪朝。因此,谈不上背叛大仪朝这么一说。

    准确的说,应该是邓衍宗背叛了自己。

    最开始他们两是因为志同道合才走到一起的,那个相同的志向就是“推翻大仪朝,报李世明给他们的血海深仇”。但现在,邓衍宗已经变了。

    倒不是说邓衍宗不想推翻大仪朝了,而是很明显邓衍宗的目的不那么纯粹,或者说主要方向产生了变化。对邓衍宗来说,现在相对于推翻大仪朝,更重要的是为大蛮王呼韩塞西效力,成就一番惊世骇俗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