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1章 香江
    亚洲国际博览馆。

    晚上八点。

    自从1998年年底,darkness乐队成立以来,这还是乐队第一次在亚洲举办巡回演出。

    到现在,已经是2012年。

    尽管摇滚乐在亚洲并非是主流,但十四年的时间过去,乐队依然是在这片土地上,积累了不少的歌迷。

    不说那些从欧洲、美洲赶来,专门来追乐队现场的“前线粉丝”们。

    单单只是在香江本土,属于乐队的狂热粉丝,就足以将亚洲国际博览馆塞满。

    和诞生巡演的绝大多数场次一样。

    在香江的这一场演出,也算是“一票难求”。

    甚至于,在“黄牛党”的炒作之下,原价不过九百多,不到一千港币的“a区”门票,已经是被炒到了上万港币一张,依然是供不应求。

    哪怕是最偏远的“山顶区”门票,也从两百多港币被炒到了上千港币。

    即便如此,站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外,依然是有数不清的歌迷,高举着“我需要一张门票”之类的字幅,试图能够搭上“末班车”。

    偶尔有一名黄牛,拿着入场券走过,便是会有人纷纷围上来,彼此竞价。

    一张入场的门票,在这“最后时刻”,便是会卖到天价去。

    而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内,早已是人山人海。

    场馆的面积不大,但结构却是颇为紧致,再加上四面高台的设计,倒也是营造出了一种万众瞩目的氛围。

    整个场馆内的灯光相对偏暗,这也是小场馆演出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

    一方面,阴暗的光线,让人难以看清周围有多少人,只能全凭想象。

    另一方面,再通过聚音等方式,将场内观众的呼声成倍地放大。

    明明只有一万多人,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有两三万人。

    在整个诞生巡演当中,这种室内小场馆的场次总共也没有几场。

    在前半程,北美和欧洲的演出,全部是大型体育场的演出。

    规模最小的一次,也有两万多名观众抵达现场。

    香江的这一场,是整个巡演过程中,第一场现场歌迷人数“只有”一万多人的“室内小场馆”演出。

    自从2006年的无名专辑 tour欧洲巡演之后,这还是乐队第一次重新在室内小型场馆内进行演出。

    时隔六年之后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当然,对于乐队来说,演出的场馆是什么类型、到场歌迷有多少 这些并不重要。

    至少 是在演出的时候,没必要去考虑这些问题。

    那都是在巡演计划确定下来之前的时候 进行考察、评估的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

    而在演出的时候,乐队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给现场的歌迷们 带来一场“值回票价”的狂欢盛宴。

    事实上,对于乐队来说 要做到这一点 也并不是一件太过困难的事情。

    任何一支拥有大量铁杆粉丝的顶级乐队,都带有“现场气氛10”之类的光环。

    在大量铁杆粉丝的带动之下 舞台下的歌迷们,自己就能够像是在派对中狂欢一样 疯狂地嗨起来。

    就像是黑色安息日、acdc、u2等等大牌乐队。

    不需要任何动作,只凭着一个名字 几个人站在舞台上 台下的歌迷就会惊声尖叫起来。

    若是吉他手轻扫一下琴弦,带出一串熟悉的riff 那么现场的歌迷就会像是高潮了一般,纷纷涨红了脸 声嘶力竭地欢呼个不停。

    这种场面,也只有在摇滚乐的现场才能够见得到。

    和那些成名数十年的老牌乐队相比起来,只有“十四岁”的darkness乐队显得年轻了许多。

    但凭借着“高产”这一特性,乐队积累粉丝的速度,却是远远超过任何人的想象。

    再加上摇滚圣经 这个“前无古人”的系列,使得乐队跨过了无数明星梦寐以求的那一步,成为当代乐坛绝无仅有的超级巨星。

    论铁杆粉丝的数量,darkness乐队只会比其它任何一支摇滚乐队,或者任何一名乐坛巨星更多,而不会少。

    在乐队的演出现场,也绝对不会缺乏那种“擅长自嗨”,而且还能带着其它歌迷们一起嗨起来的“铁粉”。

    乐队刚一登场,一首充满力量感的金属bg,最后的倒计时thefa,便是直接让亚洲国际博览馆内的气氛来到了顶点。

    一首歌唱完,罗杰走到舞台前方,朝台下打着招呼“嗨,各位靓仔美女,晚上好,最近点吖”

    十几年没有使用,罗杰的粤语,发音已经略微显得有些别扭。

    就像是老外刚开始学说华语时那种别扭的发音。

    不过,这却恰好符合了罗杰的“人设”。

    毕竟,一个从小在北美长大的,标准的“老外”,若是能够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和粤语,那才会让人感到意外。

    不过,即便是罗杰的粤语讲得有些别扭,仍然是让台下的歌迷们大感意外。

    虽然说,有很多从不可描述国度的内地,或者世界其它地方赶来的歌迷。

    但这里毕竟是香江,“本地人”还是占了多数。

    再加上,不可描述国度的人,就算不是粤省或者香江人,不懂粤语,但在无数港片和粤语歌的“熏陶”之下,这种简单的打招呼,大多还是能听懂的。

    现场一万三千多人,至少有一万人,能够大致听懂罗杰的话。

    这些听懂的歌迷,是最为感到意外的。

    毕竟,现在这个年头,或许有“老外”明星因为不可描述国度的经济迅速发展、将目光盯上这片市场的缘故,而去学一些简单的普通话。

    但肯去学粤语的“老外”,那就很罕见了。

    也不知道舞台下方的歌迷们脑补出了一些什么东西,总之,在罗杰这句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亚洲国际博览馆内,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下面这首歌,是为了纪念我的一位华人朋友所做,送给今晚在这里的所有人。”

    这次,罗杰没有再继续“卖弄”自己的粤语,反而转成了普通话,站在话筒前,轻声说道“讲不出再见。”

    轻柔而悠扬的吉他旋律响起。

    只是几个简单的音符,就构筑起一种充满死寂的荒凉感。

    仿佛行走在一片废墟之上,举目望去,四周满目疮痍。

    漫长的吉他旋律持续了整整两分钟,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似乎是感觉到了这会是一首十分“煽情”的歌,场内的歌迷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静静地聆听着。

    虽然有一万多人在场,但却几乎没有半点喧闹。

    在整首歌的开头部分,只有两把吉他的旋律交相辉映。

    鼓和贝斯都没有加入进来。

    罗杰站在话筒前,双手握着话筒,用低哑的声音唱道

    “是对是错也好,不必说了。

    是怨是爱也好,不须揭晓。

    何事更重要,比两心的需要。

    柔情蜜意怎么可缺少”

    此时,坐在舞台后方的胖子,终于落下手中的鼓棒。

    胖子的动作十分的“温柔”,仿佛生怕鼓声太大,惊醒了沉睡中的人。

    罗杰也终于抬起手,轻柔地在琴弦上扫过。

    若有若无的贝斯音线,将电吉他、民谣吉他,以及架子鼓这三者串联在一起,融合为一体。

    琴声悠扬,歌曲的第一段渐渐进入到了尾声。

    “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转面。

    要走一刻请不必诸多眷恋。

    浮沉浪,似人潮,哪会没有思念

    你我伤心到讲不出再见”

    随着罗杰的歌声落下,吉姆忽然拨动吉他上的音色旋钮,而后拨片快速扫过琴弦。

    几组强而有力的音符跳跃,似乎是预示着整首歌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

    从前半段的微风拂面,直接转入狂风骤雨、惊涛骇浪。

    如果说,歌曲的前半段,是在荒凉无人的旷野之中。

    那么,从这一刻起,就像是转入了暴风雨中的大海之上。

    一帆孤舟在海面上,随着汹涌的巨浪起起伏伏,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翻没。

    鼓声,在这一刻,也加重了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就像是越来越狂暴的风浪。

    唯一不变的,是始终若有若无的贝斯音线。

    但在这般“汹涌”的旋律中,依然能够偶尔冒出头来刷一下“存在感”,可见这贝斯音线并非像是听起来那般的“轻柔”。

    吉姆的吉他功底非常的出色。

    这一段吉他o,吉姆并没有完全按照曲谱来弹。

    这也是每一个顶尖吉他手的“通病”,或者说“习惯”。

    在录音室里倒也还罢了,到了演出的现场,总是下意识地想来点“即兴发挥”。

    至于即兴发挥到什么程度,那就看个人了。

    大多数只是小打小闹地“微调”一下,大体上依然延续着原曲的脉络。

    有的则把曲谱改得面目全非,让人完全听不出来原本的调子。

    当然,像是吉米页这样,喜欢后者的吉他手,在整个摇滚乐坛里也不算多见。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演出当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谨慎。

    吉姆也不例外。

    只是“小小地调整”了一些音符,在牺牲了一定整体性的基础上,让这段吉他o变得更具冲击力。

    也正是在这段吉他o中,吉姆终于是展现出了他在吉他方面顶尖的才华。

    单就吉他方面的弹奏水准而言,吉姆不逊色于任何一位顶尖的吉他手。

    但在darkness乐队的巡演中,或许是由于名气上的差距,吉姆一直表现得比较谨慎,不敢“乱来”。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诞生巡演的行程过半,吉姆在乐队的歌迷那里得到的评价是“中规中矩”。

    挑不出什么差错来,不至于拖了乐队的后腿,但却也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

    而到了香江的这一场演出,或许是因为亲自参与到这首歌的创作的缘故,吉姆终于是“放开了自我”,开始即兴发挥,根据脑海中临时冒出来的灵感,“微调”着这段o的旋律。

    在吉姆改动第一个音符的时候,罗杰就注意到了这个变化。

    不过,罗杰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什么不满之类的情绪,反而是跟随者吉姆的变化,调整着贝斯音线。

    很早以前就说过,乐队在现场的演出,遵照的是贝斯鼓其它乐手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

    即,贝斯音线作为基础的“指挥”,鼓遵照着贝斯音线,而其它乐器,则是以鼓点为基准来完成自己的演奏。

    这和鼓指挥全队的方式比起来,没有什么孰优孰劣,纯粹看每个乐队自身的风格和习惯,只有哪一种更适合自己,没有哪一种更好的说法。

    罗杰等人,所采取的就是前者的方式。

    当吉姆开始在吉他o中融入即兴的成分时,罗杰立刻做出了调整。

    整首歌的节奏,依然是由罗杰来掌控,但却由完全的“控制”,转而与吉姆的弹奏进行配合。

    贝斯和鼓天生就是一对“好基友”,罗杰做出了调整,胖子立刻随之跟上。

    尽管变动的幅度不大,但却已经是足以影响到贾森。

    贾森弹奏的速度顿时降了一丝,这一点变化单独来看并不明显,但在此刻,却是更加凸显出了吉姆那张力十足的吉他o。

    场下的歌迷依然寂静无声。

    但从探照灯扫过时,一个个歌迷脸色涨红的表情来看,他们已是快要“憋不住”了。

    终于,漫长的吉他o以一段充满激情的旋律结束。

    罗杰再次回到话筒前,一改之前温柔得轻吟浅唱,转而用充满野性的嗓音嘶吼起来。

    “是进是退也好,有若狂潮。

    是痛是爱也好,不须发表。

    曾为你愿意,我梦想都不要。

    流言自此心知不会少”

    仍是温柔到了极致的歌词,但在罗杰那野性十足的嘶吼之下,却是给人一种极为强烈的反差。

    终于,现场的歌迷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当有了第一个带头的人,发出一阵意义不明的吼叫之后,整个亚洲国际博览馆,仿佛是陷入一片海啸之中,阵阵汹涌的声浪,似乎是要将场馆的顶棚给冲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