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萧峰先后与两群人打得火热的时候,随缘与黑脸府尹的幕僚公孙先生一起,身旁还有觉远和尚陪着,在师公庙的废墟中搜集证据。
公孙先生一边用布巾包着,从废墟中翻找,一边摇头叹息。
觉远和尚则捡一个,道一声罪过,宣一声佛号。
实在受不了这两位的唠叨,随缘放下一句“去山下看看”便闪身消失,留下公孙先生与觉远和尚相视苦笑。
随缘的身影出现在山路上,慢慢悠悠的往山下走着,一边四处欣赏着早春的美景。
祖庭山下原本有许多村庄,村里的村民们世代在此耕作,开垦了一大片田地。
只是自从随缘教出来的那群泥猴儿的后代在朝堂上越爬越高,这些土地也渐渐荒废了,所剩不多的几处良田,种的也不是庄稼,而是被人圈起来,改造成了园林,以供观赏。
随缘感叹着这帮子人的暴殄天物,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乔公墓前。
抬眼一看,一白发老翁正站在墓前一动不动。
“峰儿?”
随缘叫了一声。
他实在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上萧峰。
萧峰闻声转过头来,认出随缘后,开心地笑了起来。
“师傅。”
“听说你被抓起来了,我特意跑过来救你的。”
随缘笑着问道
“你听谁说的?”
萧峰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
“我有我的方法。”
随缘摇了摇头,也没继续深究,转而问道
“这些年在草原过的还好吗?”
萧峰摇了摇头。
“挺好的,只是自从阿朱走了以后,总觉得空落落的。”
“开始时,二弟三弟还经常来聚一聚,后来二弟那边出了叛乱,来的也少了。三弟那边太远,我看他上了年纪,不让他来了。”
“最后一次相聚,是十八年前的事儿了。”
两人慢慢地沿着蜿蜒的山路走着,说起了这百年的时间过往。
“你给我的念珠,被我葬在了阿朱的墓里。”
萧峰突然说道。
随缘点了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阿朱之于萧峰,绝对是这世间最珍贵的珍宝。阿朱死后,萧峰没有随她而去,已经足够让随缘惊讶的了。
现在想想,随缘觉得系统果然只是系统,三藏系统这家伙根本靠不住。
它说等阿朱死后再来寻,自己就傻乎乎地信了,却从未考虑到,阿朱对萧峰有多重要,万一萧峰殉情了,他该怎么办?
“阿朱刚没那会儿,整个人浑浑噩噩的,什么也不想,就想坐在阿朱身边,那么一直陪着阿朱。要不是二弟三弟照顾乐安,哎……”
萧峰叹了口气,轻轻地诉说着。
他今年已经一百三十七岁,牙齿不松,眼睛不花,虽然满头白发,却依旧健壮如牛。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要活到什么时候。
这辈子,他崛起于微末,流连于市井,做过丐帮帮主,也被人栽赃陷害,与全天下为敌过,一生大风大浪过来,什么都见过了,**也就淡了。像现在这样,跟熟人待在一起,说一说过往,追忆一下往昔,他已经很满足了。
随缘之于他,小时候是引路人,是他崇拜的人之一,长大后是家人,是尊敬的人,后来身世被揭开,仿佛遭到全天下的追杀,他又变成了恩人。
到了现在,随缘更像他的知己至交,是朋友,也是家人。
没了小时候的崇拜,没了偶像的光环。
随缘在萧峰这漫长的一百三十七个年头的人生中,只出现了三十年,但对他的影响,却十分深远,比之阿朱,丝毫不让。
“乐安这孩子挺好的。很有你当年的风范。”
随缘笑着说道,引得萧峰自豪地哈哈大笑起来。
“那当然。也不看看是谁的种。”
笑过后,萧峰有些落寞地说道
“若不是阿朱非要这个孩子,她也不至于……哎。”
随缘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宽慰。
两人沉默地走到了山脚,站定后,随缘转身问道
“此前我与你说过的话,你还记得吗?”
“师傅,你说的话太多了,是哪一句啊?”
“我曾问过你,是否愿意跟我离开这儿。”
萧峰点了点头,想起来那是在祖庭大会后,随缘曾问过他的,那时候他选择跟阿朱实现塞上牧羊的誓约。
“玄苦曾为你讲解经书,提到过人有转世轮回,你可还记得?”
随缘继续问道。
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萧峰依稀记得那时候他还是个十来岁的孩童,刚拜玄苦为师,玄苦经常拿来经书给他看。
“峰儿,你是我师父的转世身,我是为了寻找师父的转世身,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随缘继续讲述着,萧峰安静地听着,并未有太大的反应。
“转世身,既已转世,自有新的身份。从我与你接触的时候起,我从未把你当成师父的替身。”
萧峰点了点头,平静的说道
“我知道。三藏大哥跟师傅您对我的照顾跟教诲,令我受用终身。”
“那我现在如果要收你为徒,你可愿意皈依佛门?”
真的到了这个时候,饶是随缘,依旧有些紧张。
师父是他心中的执念,已经几近成魔,不论他修行到何等地步,始终无法放下师父。他心中也明白,只有将这份执念圆满解决,他才能更进一步。
萧峰的回答将关乎太多。
这个问题对随缘来说太重了,但对萧峰来说,并不难选择。
萧峰此时妻子已亡,儿子长大,结义兄弟先后去世,留他一人孤孤单单地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牵挂。
所以,他只是略加思考,便点了点头。
随缘心中长舒了口气。
“既然如此,这便回祖庭,明日为你剃度。”
说完,随缘与萧峰一起往山上走去。
“我出自兰因寺一脉。兰因寺在永州府外的兰因山上。是在隋末时期建造的。寺里初时只有我师父、师叔、大师兄、二师兄还有我五个人。我便是第二代弟子。”
一边走,随缘一边给萧峰介绍着师门的情况。
“三藏是第三代弟子,也是我收下的第一个徒弟。你是认识的。”
“除了三藏外,我后来收了第二位弟子,法名法痴,是唐末人。”
“你是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