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1章 国舅的跋扈前妻04
    祝父的脸色也不太好看,上门提亲哪有空手的?女儿昨天晚上教他们,凡事要换位思考。

    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家是这种情况,肯定不会让小儿子继续读书,16岁该回家了,一次考不上难道考一辈子吗?

    他们两夫妻会把小女儿照顾在身边,不给其他孩子添麻烦。给大儿子说媳妇,一定尽最大能力把聘礼备的足足的。

    毕竟是自家条件不好,求人家姑娘下嫁,求人就要有一个求人的态度。

    反观顾家这一家人,平时觉得他们家可怜,总是帮衬着,而忽略了存在的根本问题。

    顾家大娘把大儿子当牛当马却一味的宠着小儿子,这样一碗水端不平的婆婆,谁家父母敢嫁女儿?

    婉儿说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只是咱们家没看清楚一些事情罢了。

    祝父祝母表情不悦,任谁受他们家恩惠却反过头来轻视他们家女儿,都会不高兴。

    听顾家大娘的意思,倒是婉儿对他儿子情有独钟,她乐意成人之美。

    祝母笑了,要不是婉儿亲口对他们说,根本不喜欢顾家大郎,听顾大娘的口气,只怕都要相信她说的是事实。

    顾二哥直接赶人,妹妹走的时候说了不许别人家来打秋风。一准是知道他们家买了很多东西,就想上门娶他家妹妹,还不带媒人说聘礼,还指望他们祝家倒贴嫁女儿,做梦吧。

    祝父还是忍着火气,把人请了出去,他说他家婉儿不嫁。

    顾大娘却说长子配长女,他家大郎和祝家长女,天作之合。

    听她的意思,祝家父母倒像是棒打鸳鸯的恶人一般。

    祝母心里愤怒,她也是有长子的妈,如果是祝家长子要娶妻,哪敢以这种口气去女方家里!也不看顾家是什么条件,顾家大郎是什么条件?每天在家做牛做马的,还想娶个媳妇跟他一起做牛做马,伺候他们一大家子?

    如果他家小儿子真有出息,把说读出来了,以后娶个高门大户的女儿,还不欺负死他们家大媳妇儿。

    以前他们只是觉得顾家有一个痴傻的女儿,会是长子长媳一辈子的负担。

    昨天听婉儿分析才知道这一家根基,观念就不正!再可怜他们家那个傻女儿,也不可能赔上自家的女儿。

    这对母子无耻的盘算着他们家婉儿,贪婪的样子,看着真是恶心。

    幸好他们就要搬到镇子上住,远离这一家瘟神。

    祝父开始还觉得伸手不打笑脸人,只客客气气的把人请出去,说这事没商量。

    没想到,顾母接着喊穷,说自己听说他们家发财了,才腆着老脸上门,问可不可以借给他们家20两。

    祝母气得牙痒痒,又被婉儿说中了,幸亏没有把他们家挖到人参,卖了300两的事情讲出去。

    仅仅是今天中午父子二人买东西回来被眼红的人看到,就会有人打他们家的主意。

    按女儿说的换位思考,如果是村里有人家发财了,他们家会去打秋风吗?正常人都不会。

    如果别人家高兴请吃请喝,他们家也乐意去吃点喝点,但不好意思白吃白喝,意思意思也会带点礼物上门。

    祝父听不下去了,泥人也有三把火,以前只觉得他们家可怜,没想到真是可怜之人真有可恨之处。

    婉儿小小年纪比他们看得深远,不愧是在梦中被神仙点化了。要是以前他白得300两,肯定不瞒着乡里乡亲,人家上门借钱他有余钱一定借。

    他们祝家这辈子没发过大财,以前不存在别人开口就要借20两的事儿。

    亏这顾家老母也开的了口。顾大郎有些不好意思,忙解释是听说他们家买了很多东西看着像是有余钱才敢开这个口。

    祝母直接把和卖家签订一式两份,给他们家存留的这份的字据拿了出来。

    “顾家的,你们看,这上面写着还欠200两银子,要不你们家借我们一点,月底之前就要还清,我们也是没办法开口,你看你们家每个月还有钱供小儿子在镇上读书,我们家一个读书的孩子都供不起。”

    祝母只是把文书在他们眼前一晃,村里人字认不全,但是200两这几个字,还是认识的。

    顾家母子心里嘀咕,祝家怎么会欠款200两,这一家做什么了?难道他家老大和祝婉还没回来,是出了什么事了?

    村子都在说,祝家买了很多办喜事的东西,她还以为是办婉儿和他家大郎的喜事。莫非是给祝家大郎买的?娶什么样的媳妇要200两啊?

    祝婉不回来又是为何?祝家穷到要卖女儿了吗?

    顾家母子对视一眼,他们必须赶紧回去,如果再说娶他家婉儿,这个债务被他们家讹上自家该怎么办?

    要谈婚事也得过了这个月底,下个月看看情况再说。

    于是这般,顾家母子空手进来,空手出门。

    祝家现在只有几十个铜板,所有的银子,碎银子,今天都被祝婉带走了。别说20两,连2钱银子都没有,顾家还真开得了口!

    祝婉叫全家都搬去新房子里住,等这两天把粮食卖完,就去镇上。

    祝父祝母,就是回来和两个儿子商量的。一个16岁,一个12岁,读书已经算晚了。

    祝婉说把家里的地租给别人种,村里的房子也租出去。

    祝父祝母担忧这样下去,生计是问题,祝婉再三保证,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家四口一晚上也没商量出个结果,第二天先去把地里的活干完。

    此时的祝婉正带着两根人参到了药店。接待她的是顾晴晴的第1个追随者陈少爷。

    看上去不过15,6岁的年纪,眉清目秀,身上透着一股药材的味道。

    可惜了这些早期的炮灰男配,为了成就顾晴晴,一个死在狱里,一个倾家荡产远走他乡。

    陈少爷,细心查看这两株人参,若有所思,问:“姑娘,这一株可否卖给我,我免费帮你炮制另外一株,再给你150两。”

    祝婉点头,刘少爷选了最好的一株,她预估价格不止100两,能卖150两,符合她的预期,陈少爷是个实诚的生意人。

    拿到150两银票和炮制好的人参,在街上买了千字文,习字簿和一个算盘之后才回到了镇上的家。

    大哥一大早就出门找活,打算在农闲的时候干。他想中午就带祝婉回家,帮家里把收的粮卖完再回来。

    祝婉留住他,他们在镇上要做的事情很多,家里的事情在收尾阶段,四个人已足够。

    顾家母子第二天见不到祝家老大,隐隐证实昨晚的猜测。祝老大,有可能不是娶亲,而是出事了,欠了整整200两!祝家这是要卖祝婉抵债。说的好听办喜事,一定是卖去那些不干不净的地方。

    又见祝家几人干活都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明显是心里有事!能为啥,为钱愁的呗。

    顾母根本瞧不起祝家没文化的几个儿子,儿子就应该像她小儿子那样,识文断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辈子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她才不想娶祝婉进门,如果不是他家老头子死了,家里经济上困难,她敢现在就给大儿子也娶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