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晶琳果然和李玲玲睡一块了。
徐杨只能一边念念碎一边独自入睡。
好吧,也就是做做样子,他还没饥渴到那种地步,就算李玲玲没把李晶琳拉过来当挡箭牌,他也不会真的怎么样。
原因很简单,李玲玲还没成年呢。
说归说,闹归闹,有些下限不能破。
进入十月份后,天气渐渐转凉,徐杨和李玲玲家里的暖气烧了起来,俩人也穿上了厚衣服,并且准备好了过冬用的厚衣服和物资。
不过最紧要的事情还是正在施工中的三处产业,真到了冬天,室外可就没办法干活儿了。
一旦上冻,哪怕是挖掘机也只能被动休息。
所以徐杨抽空就往市里跑,来回在两处工地巡视。
好在市府那边给力,对“港商”投资的企业非常尽心,施工队都是专业的,还特意加派了人手,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两处厂房在十月之内先后竣工,就等生产线到位。
先到位的是服装生产线。
是徐杨委托叶宗祥联系的一家岛国企业引进的,整整两条完整的生产线,从设计到生产包装全都有,甚至还有几个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调试。
原因很简单,徐杨给的钱实在太多了。
为了这两条生产线,他花了整整二百万。
二百万看似不多,但考虑到这生产线的技术含量,就知道这价格有多离谱了。作为对比,包括做版的电脑机、各种缝机、去污机等等所有机器在内,散装成本不超过二十万,算上人工以及其他零碎,三十万就是高配。
他这两条生产线搁一般服装厂里撑死了也就七八十万,便宜点的可能连五十万都用不了。
换句话说,他用双倍价格才引进这两条生产线。
他傻吗?
当然不是,原因有俩。
一,岛国那边的工艺流程更先进,效率更高,机器质量也没的说,还有售后服务。
二,作为港商,肯定要拿出点派头来,先把高大上的气场端起来,好镇住老家的“土包子”们,又是港商,又是岛国引进的先进生产线,这话说出去就很不一样,等镇住这些人之后,他后边的工作就很顺利了,比如说招工啊、运输啊、贷款啊之类。
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引进岛国的生产线?
真当他是傻子啊。
就服装生产方面这么点技术含量,给他几个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三个月就能吃透,订单发给国内任何一家国有机械厂,马上就能全部仿制出来,谁还用岛国的东西?
岛国这几年各项产业技术是很发达,但在基础制造领域,国内马上就会崛起并且迅速反超,尤其是服装制造产业。
02年前后,岛国的服装制造业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气,但三年后的05年,世人就已经忘记了岛国服装制造产业的辉煌,连岛国自个儿的服装企业也把生产工厂搬到了国内。
徐杨现在话高价引进这么两条生产线,不但可以塑造自己“人傻钱多”的港商形象,还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以最快的速度让服装厂开始运行。
服装厂这玩意儿没什么技术含量,生产周期也比较短,只要开工,很短时间内就能看到回头钱,回本比养殖场快多了。
十一月,服装厂开始正式招工。
主要是普工,基本工资三百五,加班有加班费,虽然不高,但一个月下来也有五百左右的收入,这工资标准已经可以跟建筑工地上的小工媲美了,是沿海城市的普工水平,在潞州府这种内陆城市,已经可以算是高薪。
要知道,在二十年后,潞州府这边工厂里普工的基本工资还在两千左右徘徊,主流工作者的月薪普遍在三千左右。
内陆城市跟沿海城市真的没法比。
所以消息一放出,服装厂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不光有年轻的男生女生,还有很多中年妇女甚至中年男人。
原因很简单,这工资标准确实有吸引力,何况还有五险一金,还管吃管住。
招工的时候徐杨没有出面,但跟工厂的厂长、各车间主任都聊了聊,有“港商”的名头在,这些由招商办和市府一起发力招来的“专业人士”完全不敢因为他的年龄而轻视他,相反,一个个对他恭敬的很。
至于这些人到底有多专业,徐杨暂时不知道,不过从履历上看都有在正经服装厂工作的经历,厂长张志强还曾经是前潞州府国营服装厂的副厂长,一线经验非常丰富,下岗后一直没有正经工作,被徐杨以一千六的月薪挖了过来,连分红都没有。
当然,如果对方真的能撑得起厂子,就算张志强自己不提,他也不会亏待对方。
作为一个合格的甩手掌柜,他真不吝啬那么点利润,因为只有让这些主要负责人更加尽心尽责,公司和工厂的利润才会更高。
不过服装厂主要负责服装制造,一般服装厂是靠接单为生,给那些没有厂子的服装品牌做代工赚钱,赚的是个辛苦钱。
但徐杨自然不甘心做个单纯的代工厂。
在服装厂这边,他还注册了一个小型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工作室的法人是他,员工有他、李玲玲以及李晶琳三个人,连工作室的办公地点都被他放在了家里,猛一看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但是,在厂子施工这俩月里,他和李玲玲可没少画图,名义上是从李玲玲的梦里往外搬运时髦的服装款式,实际上嘛,也确实是做了一回搬运工,而且是两个人一块搬,李玲玲在明,负责口述,而他在暗,负责动手画图捎带提供一点点灵感。
两个月下来,光是经典的男女装款式设计图,就积攒了接近二百套,够他们使用很久了。
当然,目前为止,这些设计还派不上用场,因为有些设计实在太过时髦,这个时代的国人可能无法接受。
另外就是因为工厂刚刚开业,绝大部分工人还都是生手,生产线还在调试中,真要开工,看做不出他们想要的效果。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进料、配件、销售等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光有设计图也没用。
现在的厂子也就能做点简单的裤子、t恤、普通外套之类的大众化服装。
而且刚刚入冬,琳姐过年,生茶出来的冬装堪堪可以上市,反正目前厂子这么点产量,在潞州府内就能消化个差不多,只要产品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价格适中,就绝对不愁销路。
这年头的普通人买衣服可不看什么款式不款式的,只要结实耐用价格还便宜就行。
厂子里生产出来的第一款产品,是男装夹克,涤纶材质,可以防风的那种,非常适合冬天穿,颜色也以灰黑蓝色的居多,做工很简单,就两层,外层立花,里层是带内兜的里子,大领子,金属拉链,松紧下摆,是非常经典也非常常见的款式。
这种款式的外套,就是从这几年火起来的,因为防风效果好而且看起来还挺时尚,洗涤方式也简单,不愿意水洗的情况下用湿毛巾都能擦干净,最关键的是便宜耐用,只要小心别碰火,能穿好几年,还是百搭款的。
重生前,徐杨上大学的时候还穿过这玩意儿。
这种外套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透气,穿着它稍一运动,里面就湿漉漉的。
但本来就是大众款式,是廉价的地摊货,没人会在意这么点小缺陷,只要价格便宜、保暖防风效果好就足以成为许许多多普通人的首选。
当然,肯定不止这一个款式,还细分出了好几种,比如说带兜帽的、加长款的、无拉链款的。
另外还有配套的裤子,同样材质同样做工,裤子工艺更简单也更省料,最起码不需要安装金属拉链。
开工一周,仓库里就堆满了各种型号的外套,一套也没卖出去。
厂长张志强急的嘴上直冒燎泡,直接打电话找徐杨:“徐总,现在怎么办?要不?我出去跑跑市场?”
跑市场,说的好听,其实就是去当推销员。
这年头可没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好产品也是需要推销的,几乎所有的产品生产企业都养着一大批推销员,推销员给力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差点都不是问题。
渠道为王,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不过徐杨却拒绝了,“不用,你专心抓生产,销售方面我负责。”
“可是,仓库快堆不下了。”
厂子不大,仓库自然也不会太大,开工一周就堆满也算正常,毕竟有二百多号工人呢,就算都是新手,效率也不可忽视,毕竟这玩意真没什么技术含量,何况招来的工人以女工居多,而且都是那种本身就懂点女工和裁缝技术的。
这年头的女人,基本上都会使用家用缝纫机,毕竟那玩意儿也曾经是结婚必备的家用三大件。三转一响可不是摆着好看的,你要是不会使用缝纫机,好意思跟婆家提这样的要求?
不过徐杨有他的计划,直接安抚道:“放心,库存很快就没了,说不定到时候你们还得加班加点呢。”
挂上电话后,李玲玲好奇的问:“你找好了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