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郡,安阳大营。
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坑道、拒马等防御设施围绕着营地,营寨大门两侧6、7米高达了望塔颇为显眼,巡逻士卒红色的深衣已被雨水浸成黑色。
夏侯称一行人花了两天时间才在连绵不绝的雨水中抵达安阳大营,递交了裨将军印玺和羽檄后,夏侯称留下了家兵们,带着邓艾和徐和进入了中军大帐。
汉代发兵有四种信物:虎符、节、羽檄、诏书,王朝设有符节台管理符、节、玺印。
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xi)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
羽檄是在调兵文书上插鸟羽已示事态紧急,夏侯称手上的羽檄更是插着象征最紧急的赤铜色雉羽。
于禁的七军皆以羽檄调兵,于禁和庞德的中军在接到命令后即刻出发救援樊城。
其余各地征集的郡国兵则像夏侯称一样就近调兵后自行前往樊城。
安阳大营的主将检阅过羽檄和裨将军印玺后便命人即刻点兵,约莫三刻(45分钟)后兵士集结在校场。
校场上一片赤红与黑色组成的大军十分震撼。
虽然下着雨,夏侯称的心里还是看的热血沸腾,这可比前世的军训看着震撼。统一的红色深衣外着札甲,这种札甲仅在胸背部分缀以甲片。
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带系连,另在腋下也有带子相连,采用的甲片均呈长方型,前后各三排,最高一排用六片,下面两排各八片。
与夏侯称四十多斤重的盆领铁甲不同,普通士卒只在胸部、背部着甲,毕竟汉代士卒不是每个人都像夏侯称一样是个出身贵族的肉食者,普通士卒的身体素质难以承受四五十斤的铁甲。
只有百里挑一的精锐士卒才能成为身着四五十斤铁甲的重甲步兵。
夏侯称领着这一千六百人去了安阳大营左侧的营帐暂驻,夏侯称需要时间打造属于自己的旗帜,还需在安阳大营驻扎两日,等待附近征集的民夫集结。
曹魏的军制规定五人为伍设一伍长,两伍为什(十人)设一什长,五什为队(五十人)设一都伯,二队为率(百人)设一百人将,二率为曲(二百人)设一部曲督,二曲为部(四百人)设一军司马,二部为校(八百人)设一校尉,二校为裨(一千六百人)设一裨将军,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由杂号将军统领。
夏侯称的军队是安阳大营中抽调的最为精壮的士卒,士卒间大多来自不同的营,所以并未设立校尉。
夏侯称充分运用这两天的时间从中选出最为精锐士卒一百人加上从带来的19名家兵组成亲兵队,由徐和任都伯护卫自己。邓艾任校尉率领八百人。另一个校尉则在全军挑选识字的将士比武。
魏军校尉一级需要识字,以此来防止官员矫诏调兵,避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获胜的是一个叫屈晃的年轻人。屈晃是汝南本地的读书人,由于战乱的原因,原本是要举家南迁的,却阴差阳错的被抓进了曹军,还混成了一名都伯。
夏侯称此时已完全整合好部曲,全军两千四百一十九人,其中士卒一千六百一十九人,民夫八百人。
本来正常出征每个士卒最少需配一个民夫托运粮草,因为民夫不仅需要负担士兵的口粮,自己本身也需要消耗粮食,运途中民夫有死亡和生病的,人数会略有减少,所以如果出动十万大军,那基本上三分之一都会是辎重部队。
但由于此次限十五日内到达樊城,夏侯称已经花了两天赶到安阳大营,又花了两天整兵征集民夫,所以只需民夫八百人负担起全军十日的口粮。
经过整合之后,现在夏侯称麾下徐和任都伯率领亲卫队一百一十九人,邓艾任校尉率领一营八百人,屈晃任校尉(连升两级)率领一营七百人。由邓艾兼领民夫八百人负责运输辎重。
随后夏侯称命人打起旗帜,汉朝崇尚火德旗帜用红色,武帝时改为土德黄色,东汉时又改回火德红色。
曹老板进爵魏王后将魏国定为土德黄色,意在接替汉朝的火德,但是曹老板仍自称汉臣,麾下军队同时竖立汉、魏两面旗帜。
夏侯称军中旗帜一面红底黑字的‘汉’旗。一面黄底黑字的‘魏’旗。最后是夏侯称黄底黑字的将旗由上到下写着‘魏裨将军夏侯’。
此刻摆在夏侯称面前有两条行军路线。
一是向西通过叶县到达樊城。
二是向南进入江夏沿着汉水到达樊城。
近日正是夏日雨季,走叶县避开水纹是最安全的路,但是在夏侯称心里却有一个想法。
前世的夏侯称是江淮人士,每年到夏日雨季总会蹲在电视前看新闻。
看看长江、淮河一带有没有遇到洪水,自己家会不会被波及到,要不要提早收拾东西准备撤离。
而襄樊之战主要在于水淹七军,这会不会也是因为雨季爆发的自然灾害呢。
如果可以在汉水中下游一带掘开几道口子将洪水引入南郡,届时不仅樊城之围自解,关羽的后方也会陷入洪水之中。
想通这点的夏侯称命令将士从库房带齐工具,准备出兵向南进入江夏郡,渡汉水,掘开汉水西岸。
一旦身处汉水中游的樊城、襄阳水位暴涨,洪水便可从掘开的堤坝处肆虐江陵。
至于军令?曹操对于自家人还是非常宽容的,只要完成了掘堤,解了襄樊之围,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即使不小心失败了,打不了被一捋到底,变成白身,反正也不至于拿夏侯家的人做替死鬼,背上襄樊之战失利的黑锅。
建安二十四年夏,一支人人皆手持武器背负锄的军队,浩浩荡荡向江夏汉水沿岸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