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章 办大事的好日子
    今日阴沉沉的天,七姜出门走到半路,风里就卷了细雨。

    京城的气候比起家乡,要多雨湿润一些,加之不再下地劳作,七姜的肌肤才迅速细嫩起来。

    但张嬷嬷告诉她,再往南边去,雨水更丰沛,气候更温暖,这会儿时节,已是花团锦簇。

    七姜说道“我们家没有钱,也丢不开地里的活儿,不然都愿意出门走走。每回跟我娘去镇上,见着商队往来,我都想跳上车跟他们去。”

    张嬷嬷嗔怪“您跑丢了,亲家夫人该哭死了,可不能那么淘气。”

    七姜说“那时候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嫁得那么远,还不如跟商队走呢。”

    张嬷嬷忙哄她“二公子总有闲下来的时候,将来带着您到处走走,去南方看看”

    七姜不服气“我自己不能去吗,非得他带着我”

    说话功夫,她们到了秀景苑,那么巧,前头是去向老太太请安回来的玉颂,主仆几个没打伞,半路淋了雨,那几个丫鬟见着院门就往里跑,竟把玉颂丢在了外头。

    映春打伞赶上前,将二姑娘护在伞下,用帕子擦拭她脑袋上的雨水,这雨瞧这不大,可十分细密,一阵风过,衣裳就能湿透了。

    张嬷嬷进门去,将那几个丫鬟叫到跟前,呵斥道“眼里没主子的东西,你们跟二姑娘多少年了,就这么伺候姑娘等我回了四夫人,有你们好看的。”

    这里闹出动静,屋檐下冒出许多人张望,只见雁珠站在台阶上,阴阳怪气地问“大清早的,怎么惊动张嬷嬷来我们这里管教下人,观澜阁不该忙着做早饭吗,难道是没了盐巴”

    一面说着,真就使唤小丫头去拿盐罐头,却见少夫人领着二姑娘,缓缓走进来,将她唬了一跳。

    四夫人正在里头换衣裳,今日是甄家二郎的头七,她和儿子要去,才吃了早饭换衣服,外头就闹哄哄的。

    昨晚闹得虽难堪,可账面上的事都过去了,也不用卑躬屈膝从老太太手里拿,四夫人一夜安睡,今天本是神清气爽,心情极好的。

    只见雁珠进门来,神情紧张地说“少夫人来看望大小姐,听说您在换衣裳,就不过来打扰,让奴婢告知一声。”

    四夫人不屑道“不懂规矩的丫头,随她去吧,我也不稀罕。”

    雁珠却说“奴婢跟您一道去甄家吧,这新娘子,奴婢惹不起,昨晚还说,要奴婢等着给我好看的。”

    四夫人白她一眼“还能吃了你不成,打狗还要看主人,你怕什么”

    “可是”

    “玉颜在家呢,还有那不下蛋的母鸡,如今她们和小媳妇好了,就得盯着些防着些,你留家里看着她们,有什么事晚上回我。”

    雁珠没法子,只能想着不去招惹那头。

    不久后,四夫人带着儿子出门去,但见怀逍脸上冷冰冰的,她骂了句“我生你养你,还不如个外人,打她几下怎么了,要我去磕头赔不是吗”

    展怀逍没搭理,打着伞径直走了。

    秀景苑里,雁珠躲在四夫人房中,不敢去招惹新娘子,听见外头有动静,不免又好奇。

    她的小丫鬟跑来告诉她“张嬷嬷领着人,在院里烧纸钱呢。”

    雁珠睁大眼睛“烧纸钱,哪有在家里烧的”

    然而院子里,在朝向甄家的方向,张嬷嬷带人摆下了香案,念念有词道“姑爷今日头七,我家姑娘本该来祭拜,奈何眼下只剩半条命,你们夫妻一场,本是心意相通,还望姑爷在天有灵,明白姑娘的苦处。”

    之后便领着丫鬟们,冒雨将纸钱燃尽,那冲天的旺火,看得人心惊胆战,可有年纪的下人都说,这是好兆头,姑爷都收下了。

    卧房里,玉颜倚窗而望,回忆过去的三年,眼泪不禁从面上淌落,七姜递过手帕给她,问道“那个人,对你好吗”

    玉颜颔首“是个明事理的人,只是久病缠身、终日痛苦不堪,难免性情急躁、怨天尤人,他是个可怜人,我并不恨他,今日之事,多谢嫂嫂成全。”

    七姜说“这么想的话,一个好人能留下遗书,也不奇怪。”

    玉颜泪中带笑“嫂嫂又说笑话了,您还惦记着遗嘱呢,使不得。”

    今早求张嬷嬷的,便是这件事,自然也是玉颜拜托七姜在先。

    可想到太师府规矩繁多,祭奠之事一定有什么忌讳,这不是随心所欲能做的事,毕竟谁也不乐意有人在自家门前烧纸。

    好在张嬷嬷听罢,说不妨事,眼下是正经有人没了,大姑娘为亡夫祭奠,合情合理。

    那边烧完后,七姜便搀扶玉颜回床上,病人依旧十分虚弱,走几步路便喘得厉害,叫人看着心酸。

    “你歇一会儿,我去看看你嫂嫂。”七姜说道,“她昨晚挨打,只穿了寝衣,好像也着凉了。”

    玉颜沉沉地叹“母亲比我那婆婆,有过之而无不及,嫂嫂那么好的儿媳妇,她还不知足。”

    七姜说“你什么也别管,养好身体才是头等大事。”

    如此,安置好了玉颜,七姜出门来,抬头见阴云散去,风停雨歇,不禁心情大好,今天果然是办大事的好日子。

    午饭时分,天已大晴,上官清在膳厅看厨房的人摆桌子,查点今日的菜肴。

    一切妥当后,来请姑祖母用饭,却见朱嬷嬷跟着一个丫头往外走,这个时辰,嬷嬷不在老太太身边伺候,怎么还出去了。

    进门来,老太太正写信,听说朱嬷嬷出去,头也不抬地说“是她儿子来了,清儿,吃过饭,派人把这封信寄出去。”

    说着,落笔将墨吹干,上官清见边上有写好的信封,上前搭把手,看了信封上的名姓,问道“这位是”

    老太太说“展家的族长。”

    上官清不禁问“大伯父不是族长吗”

    老太太说“到他爷爷那儿,已是旁系了,且自立门户从不问族里要钱,虽然修了自家的族谱,可并未从宗族里除名,如今你大伯父位极人臣,也算光宗耀祖,我写封信问候问候。”

    上官清知道,姑祖母绝不会搭理那些没有意义的往来,恐怕另有什么打算。

    “饭菜都好了,您去用饭吧,一会儿我就把信寄出去。”

    “又吃饭了”老太太叹气,厌弃地说,“哪有什么胃口,一天天的气也气饱了。”

    话虽如此,还是挪到桌边动了几下筷子。

    且说沁和堂的饭菜,大厨房从不敢怠慢,自然是色香味俱全,但世上能吃的东西有限,一年四季翻来翻去就这些花样,老太太早就腻歪了。

    吃过饭喝了茶,在窗下看着春阳迷眼,正有些犯困,听见外头几个丫鬟说话,叽叽喳喳好没规矩,她不禁呵斥“什么人吵闹”

    立时有人进来,着急地说“大家正问,见着朱嬷嬷没有。”

    老太太慵懒地说“她儿子上京了,见儿子去了。”

    那人却道“奴婢问了后门的人,没说朱嬷嬷的儿子来了,他们也没见朱嬷嬷,嬷嬷能上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