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5.第35章 盐田(二)
    如果这时候有施耐德这个金融投机专家在场,一定还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再补充一个观点对目前穿越众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而言,盐无疑是一种投入小,产出高,而且便于流通交换的物资。如果穿越众能大批量的生产食盐,除了用于自身的工业发展之外,同样可以大量用于对外贸易,要知道盐在这个时代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只要生产出来不愁卖不出去。从这些天扛着各种山货来到穿越众基地外踊跃交易食盐的黎人就能看得出,盐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件非常受欢迎的商品。

    明代中央政府对盐的买卖实施的是“纲盐制”,持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个纲为二十万引,每一引相当于盐三百斤。商人按照国家牌价向政府相关部门缴纳税银和运输费用之后,登记造册之后得到一定数目的盐引,这才能经营贩卖食盐。而没有花钱从政府购买盐引的商人,是没有资格从这个行业里捞钱的。

    绝对的垄断必然滋生腐败,这是社会学的客观规律,作为国家垄断行业的盐业自然不会例外。明史盐政议中便有记载,盐业资本在万历年间一度非常集中,每年光是集中到扬州一带的热钱规模惊人,高达白银三千万两以上,其利息就接近大明一年的岁入了。而这还仅仅只是官盐市场,私盐因为没有购买盐引的成本,利润更高,投身此道卖命挣钱的人也不是少数。

    明朝永乐年间,海盐的制盐技术已经开始废锅灶,建盐田,改煎、煮、熬的复杂过程为晒制。当然所谓晒盐也不是说在海滩上挖几个池子就可以出盐了,实际操作中也得将海水通过蒸池、晒卤池、结晶池等数道工序不断调节卤水浓度,最后才能得到食盐。但这个时代的制盐方法远没有后世那么高的效率,古人也没法用科学手段精确测量卤水的浓度,基本还停留在凭经验凭感觉的阶段,与后世相比产量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只要穿越众的盐场能逐步扩大产能,凭借科学的管理和制盐方法,在生产成本上将本时空盐场远远抛在脑后是不成问题的。当产量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用低价对大陆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倾销,大肆掠夺原本属于盐商们的那部分利益。当然就目前来说,盐的产出肯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很有限,首先还是得满足穿越众的自身发展需要行。

    正在考察此地的几个人都暂时还没有考虑到那么远的事情,他们目前的任务就是弄清这地方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再次开发的价值,另外还得从军事角度评估这块“飞地”的安全性,毕竟这地方已经处于现在的主要防御圈以外了。

    小组成员一路前进,已经发现了不少提灌海水的水车和沟渠,并且平原上有许多砚台一样的石制晒盐槽,顾凯粗略数了数,就这一路行来所见,大大小小的至少也有数百个了,整个这片区域内如果都是这样的密度,只怕有数以千记之多。只是这些地方很明显已经荒废了多年,大部分的晒盐槽里已经长满了杂草。

    深入到内陆地区两三里之后,成员们终于发现了在远处山脚下有数间房屋。等慢慢走过去才发现,这里大概也是与那些盐田同时荒废的,几间黄泥墙的土坯房连房顶都没了,只剩下断垣残骸让后来者知道这里曾经有先民居住生活过。乔志亚在一间屋里发现了几件残破的工具,有耙子、木铲、破碎的水缸等。

    最后顾凯发现了决定性的证据,他将几个人叫到一起,指着还有烟火缭烧痕迹的一处残壁说道“这里曾经遭受过一次火灾,而火灾之后这里的居民并没有重建家园,而是选择了离开,但我认为他们或许不是自愿离开这里的。”

    “你的意思是”王汤姆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顾凯点点头道“海盗。很久之前有一波海盗洗劫了这个盐场,并且放火烧掉了这里的房屋,说不定还在这里杀了很多人。从那之后这个地方就变成了废墟,而且因为惧怕海盗,就再没有人来这里制盐了。”

    “很合理的推测。先民把这个地方开辟为盐场一定花了极大的工夫,没有理由轻易就放弃这里。”顾凯的推断与王汤姆自己的猜测不谋而合,他手指轻轻在那段残壁上划过,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关于这一点,我们回去之后可以把俘虏的那个军官提出来问一问,据说他家里三代人都在崖州当兵,搞不好能问出些什么。”

    罗升东能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顶多也只是一个事后的印证而已。眼下要紧的是对这里开发价值和风险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估,以备执委会作出决策。

    众人沿着山脚在这片谷地内转了大半圈,该看的也看得差不多了,便乘冲锋舟原路返回海边。约翰逊在甲板上支了一张沙滩椅,打着赤膊半躺着,时不时举起望远镜看一下海面,正闲得无聊之时,总算等到这队人回来了,赶紧起身过来询问情况如何。

    “从军事角度说,这个地方在我们能够封锁控制整个海湾之前,恐怕很难进行有效的防御。”王汤姆直接定下了调子“虽然三面环山,但临海一面的海岸线太长,而且内陆地势平坦,基本无险可守。除非我们花大力气在那地方再建一个棱堡防御工事,但就算真建了也得派人去守卫才行。”

    “建棱堡我看就算了吧,一号基地现在都还没完工,哪有人力去那边修新防御工事。”一听说有力气活,顾凯也打了退堂鼓。

    这段时间每天晚饭之后执委会都组织人马加班加点修建一号基地外的防御工事,不少人已经开始抱怨“穿越半个月这手上的老茧增长速度比过去单身三十年还快”。当然抱怨归抱怨,该修还是要修的,毕竟那是关键时刻保命的玩意儿,只是目前大部分劳动力调去了水电站工地,就凭剩下这点人手,要完成一号基地的防御工事至少都还得十来天时间,就更别提再开新工地了。

    “不能守的话,就只有躲。”乔志亚倒是有了新主意“我们可以把居住点建在远离海边的内陆山脚,甚至是建到更高一点的山坡上去,那样一来离海边的距离应该足足有接近两公里了。这样如果海边有什么情况发生,在盐场的工作的人能及时得到预警,也来得及往山里撤退。”

    “榆林角的哨所正对着那边谷地的海岸线,如果有海盗在谷地登陆,那大本营这边也会很快得到消息的,能留给海盗作乱的时间并不多。”王汤姆也承认乔志亚的方案的确是有可取之处,毕竟穿越众有通讯联络的优势,任何警讯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明确传达到相关人员那里,反应速度绝对是这个时空所有军事力量当中最快的。

    “那盐场的开发前景怎么样”顾凯继续对乔志亚追问道。这群人里就他一个搞化工的,也只有他能对那片谷地是否具备开发价值有发言权。

    乔志亚耸耸肩道“起码比我们之前找的盐场位置更好。执委会本来打算在渔村那地方建盐场,那边我也去看过,需要进行大量的劳作才行,平地、挖渠、引水,绝对不是短期内能投产的,而且最关键的是,那边离田独河的入海口太近,海水的浓度并不理想,就算勉强开工,产盐效率也不会达到期望值。而这边我看只要花半个月时间重新疏通水道,修一些提灌装置,就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了。当然,就算是投产之后,这地方也还得需要不少的人力才行。”

    人力啊这简直就像是穿越众脚上的枷锁,随时随地都在拖慢穿越众前进的步伐。每一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在为了人力而头疼,而不少的项目甚至因为人力不足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比如从一号基地通往二号基地的陆上通道,目前就只打通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不得不因为照顾水电站工程而无限期停工,这对习惯了便利交通的穿越众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现在虽然每天都有闻讯而来的汉人或黎人打工者,但只是杯水车薪,总的数目仍离执委会的要求相去甚远。据顾凯所掌握到的数据,就目前的在建和待建项目而言,劳动力缺口至少还在五百人左右。

    据说已经有激进分子向执委会建言,不妨倾巢而出,集体做一次奴隶贩子,直接向西沿着海岸线攻打村镇,每攻下一处便将当地青壮用船直接拉回来充当苦力,或者干脆一口气打下崖州城,当地的水师加上卫所兵至少有千人之多,这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如能尽数俘获,就可以一举解决眼下的劳动力紧缺问题了。

    这种极右主义自然没能得到执委会的认可,但随着形势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一天比一天的更为紧迫,不管执委会是否愿意,都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

    如果这时候有施耐德这个金融投机专家在场,一定还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再补充一个观点对目前穿越众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而言,盐无疑是一种投入小,产出高,而且便于流通交换的物资。如果穿越众能大批量的生产食盐,除了用于自身的工业发展之外,同样可以大量用于对外贸易,要知道盐在这个时代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只要生产出来不愁卖不出去。从这些天扛着各种山货来到穿越众基地外踊跃交易食盐的黎人就能看得出,盐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件非常受欢迎的商品。

    明代中央政府对盐的买卖实施的是“纲盐制”,持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个纲为二十万引,每一引相当于盐三百斤。商人按照国家牌价向政府相关部门缴纳税银和运输费用之后,登记造册之后得到一定数目的盐引,这才能经营贩卖食盐。而没有花钱从政府购买盐引的商人,是没有资格从这个行业里捞钱的。

    绝对的垄断必然滋生腐败,这是社会学的客观规律,作为国家垄断行业的盐业自然不会例外。明史盐政议中便有记载,盐业资本在万历年间一度非常集中,每年光是集中到扬州一带的热钱规模惊人,高达白银三千万两以上,其利息就接近大明一年的岁入了。而这还仅仅只是官盐市场,私盐因为没有购买盐引的成本,利润更高,投身此道卖命挣钱的人也不是少数。

    明朝永乐年间,海盐的制盐技术已经开始废锅灶,建盐田,改煎、煮、熬的复杂过程为晒制。当然所谓晒盐也不是说在海滩上挖几个池子就可以出盐了,实际操作中也得将海水通过蒸池、晒卤池、结晶池等数道工序不断调节卤水浓度,最后才能得到食盐。但这个时代的制盐方法远没有后世那么高的效率,古人也没法用科学手段精确测量卤水的浓度,基本还停留在凭经验凭感觉的阶段,与后世相比产量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只要穿越众的盐场能逐步扩大产能,凭借科学的管理和制盐方法,在生产成本上将本时空盐场远远抛在脑后是不成问题的。当产量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用低价对大陆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倾销,大肆掠夺原本属于盐商们的那部分利益。当然就目前来说,盐的产出肯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很有限,首先还是得满足穿越众的自身发展需要行。

    正在考察此地的几个人都暂时还没有考虑到那么远的事情,他们目前的任务就是弄清这地方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再次开发的价值,另外还得从军事角度评估这块“飞地”的安全性,毕竟这地方已经处于现在的主要防御圈以外了。

    小组成员一路前进,已经发现了不少提灌海水的水车和沟渠,并且平原上有许多砚台一样的石制晒盐槽,顾凯粗略数了数,就这一路行来所见,大大小小的至少也有数百个了,整个这片区域内如果都是这样的密度,只怕有数以千记之多。只是这些地方很明显已经荒废了多年,大部分的晒盐槽里已经长满了杂草。

    深入到内陆地区两三里之后,成员们终于发现了在远处山脚下有数间房屋。等慢慢走过去才发现,这里大概也是与那些盐田同时荒废的,几间黄泥墙的土坯房连房顶都没了,只剩下断垣残骸让后来者知道这里曾经有先民居住生活过。乔志亚在一间屋里发现了几件残破的工具,有耙子、木铲、破碎的水缸等。

    最后顾凯发现了决定性的证据,他将几个人叫到一起,指着还有烟火缭烧痕迹的一处残壁说道“这里曾经遭受过一次火灾,而火灾之后这里的居民并没有重建家园,而是选择了离开,但我认为他们或许不是自愿离开这里的。”

    “你的意思是”王汤姆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顾凯点点头道“海盗。很久之前有一波海盗洗劫了这个盐场,并且放火烧掉了这里的房屋,说不定还在这里杀了很多人。从那之后这个地方就变成了废墟,而且因为惧怕海盗,就再没有人来这里制盐了。”

    “很合理的推测。先民把这个地方开辟为盐场一定花了极大的工夫,没有理由轻易就放弃这里。”顾凯的推断与王汤姆自己的猜测不谋而合,他手指轻轻在那段残壁上划过,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关于这一点,我们回去之后可以把俘虏的那个军官提出来问一问,据说他家里三代人都在崖州当兵,搞不好能问出些什么。”

    罗升东能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顶多也只是一个事后的印证而已。眼下要紧的是对这里开发价值和风险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估,以备执委会作出决策。

    众人沿着山脚在这片谷地内转了大半圈,该看的也看得差不多了,便乘冲锋舟原路返回海边。约翰逊在甲板上支了一张沙滩椅,打着赤膊半躺着,时不时举起望远镜看一下海面,正闲得无聊之时,总算等到这队人回来了,赶紧起身过来询问情况如何。

    “从军事角度说,这个地方在我们能够封锁控制整个海湾之前,恐怕很难进行有效的防御。”王汤姆直接定下了调子“虽然三面环山,但临海一面的海岸线太长,而且内陆地势平坦,基本无险可守。除非我们花大力气在那地方再建一个棱堡防御工事,但就算真建了也得派人去守卫才行。”

    “建棱堡我看就算了吧,一号基地现在都还没完工,哪有人力去那边修新防御工事。”一听说有力气活,顾凯也打了退堂鼓。

    这段时间每天晚饭之后执委会都组织人马加班加点修建一号基地外的防御工事,不少人已经开始抱怨“穿越半个月这手上的老茧增长速度比过去单身三十年还快”。当然抱怨归抱怨,该修还是要修的,毕竟那是关键时刻保命的玩意儿,只是目前大部分劳动力调去了水电站工地,就凭剩下这点人手,要完成一号基地的防御工事至少都还得十来天时间,就更别提再开新工地了。

    “不能守的话,就只有躲。”乔志亚倒是有了新主意“我们可以把居住点建在远离海边的内陆山脚,甚至是建到更高一点的山坡上去,那样一来离海边的距离应该足足有接近两公里了。这样如果海边有什么情况发生,在盐场的工作的人能及时得到预警,也来得及往山里撤退。”

    “榆林角的哨所正对着那边谷地的海岸线,如果有海盗在谷地登陆,那大本营这边也会很快得到消息的,能留给海盗作乱的时间并不多。”王汤姆也承认乔志亚的方案的确是有可取之处,毕竟穿越众有通讯联络的优势,任何警讯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明确传达到相关人员那里,反应速度绝对是这个时空所有军事力量当中最快的。

    “那盐场的开发前景怎么样”顾凯继续对乔志亚追问道。这群人里就他一个搞化工的,也只有他能对那片谷地是否具备开发价值有发言权。

    乔志亚耸耸肩道“起码比我们之前找的盐场位置更好。执委会本来打算在渔村那地方建盐场,那边我也去看过,需要进行大量的劳作才行,平地、挖渠、引水,绝对不是短期内能投产的,而且最关键的是,那边离田独河的入海口太近,海水的浓度并不理想,就算勉强开工,产盐效率也不会达到期望值。而这边我看只要花半个月时间重新疏通水道,修一些提灌装置,就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了。当然,就算是投产之后,这地方也还得需要不少的人力才行。”

    人力啊这简直就像是穿越众脚上的枷锁,随时随地都在拖慢穿越众前进的步伐。每一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在为了人力而头疼,而不少的项目甚至因为人力不足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比如从一号基地通往二号基地的陆上通道,目前就只打通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不得不因为照顾水电站工程而无限期停工,这对习惯了便利交通的穿越众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现在虽然每天都有闻讯而来的汉人或黎人打工者,但只是杯水车薪,总的数目仍离执委会的要求相去甚远。据顾凯所掌握到的数据,就目前的在建和待建项目而言,劳动力缺口至少还在五百人左右。

    据说已经有激进分子向执委会建言,不妨倾巢而出,集体做一次奴隶贩子,直接向西沿着海岸线攻打村镇,每攻下一处便将当地青壮用船直接拉回来充当苦力,或者干脆一口气打下崖州城,当地的水师加上卫所兵至少有千人之多,这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如能尽数俘获,就可以一举解决眼下的劳动力紧缺问题了。

    这种极右主义自然没能得到执委会的认可,但随着形势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一天比一天的更为紧迫,不管执委会是否愿意,都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