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晚,在当天的例行碰头会结束之后,执委会召集部分相关人员另行开了一个小会。这个小会的内容就是探讨军警部提出的铸炮方案,从军事需求和生产技术两方面来考虑,集思广益,确定今后穿越众的火炮武器发展规划。
关于自行制造火炮的讨论,从成立军警部的那天起就没中断过。得益于后世解放军所奉行的大炸逼主义熏陶,键盘军事家们在论坛上、饭桌上、办公室里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随时随地都会就穿越众应该采用的火炮发展路线阐述自己的看法。在这种热烈的讨论气氛中,有一点倒是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火炮绝对是穿越众今后陆上攻城略地,水上制霸七海,保证穿越政权能够顺利开疆拓土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而穿越后因为客观条件所限,制造火炮的事情不得不被执委会暂时搁置起来。直到最近田独铁矿投产,炼铁车间已经开始投入运行,这档子事也就再次被心急火燎的军警部提上了议事日程。
军警部的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目前穿越众手中所掌握的唯一重武器也就是两门89式60毫米迫击炮,而仅仅20发炮弹的弹药储量让这两门小炮的存在更像是一种自我的心理安慰。而上次海盗来袭时,军警部不得不使用铁壳渔船在海上与对手展开贴身肉搏,最后仅仅是靠着坚固的船身才取得了战斗胜利,虽然结果不错,但这对于广大一心想要建立重炮舰队的大海军主义者们简直就是灾难。
造炮造更多的炮造更多的大口径重炮这已经成为了近期论坛上讨论的热门话题,就连顾凯这样的和平主义者都不得不参与其中,应邀为某些半吊子军宅翻译大资料库里的英文军事文献,以便让他们能在现阶段下前装炮与后装炮孰优孰劣的辩论中拿出一点干货。
由于制造火炮所需的物资和人力都不少,执委会对此也是非常重视,决定召开专门会议来讨论这个计划。除了执委会全体委员之外,应邀与会的还有军警部主要成员,海运部相关人员,冶金技术人员,机加技术人员,以及若干水平不等的军事爱好者。三十多号人将小小的执委会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的,加上这些清一色的男人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烟枪,会议室里汗臭味混杂着烟雾,环境甚至比现在被称作头号污染源的水泥窑还恶劣。
负责主持会议的是陶东来,他首先用白板笔在会议室前方的白板上写下了几行大字。
1、军事上的实际需求
2、技术上的实现难度
3、炮兵战术与编制
陶东来写完之后放下笔,坐回到位子上,抬手指着白板道“今天的讨论议程就是这样,我们一个一个来。抽烟的同志都稍微悠着点,现在这屋里简直跟遭了火灾似的,当心等下有人冲进来泼水。”
底下一阵低低的哄笑声之后,几个老烟枪不好意思地杵熄了手里的烟头。
“我先代表军警部谈谈第一个问题吧。”陶东来作为退伍军人,本身也在军警部兼着职务,这时候就当仁不让成了军警部的发言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直接制造后装线膛炮,而且应该追求大口径,远射程,重火力的压制效果。抛开火炮制造技术上的问题先不论,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对这个时代可能成为我们对手的武装力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17世纪的火炮是什么样的水平,我想今天与会的人已经从各种影视作品和相关文字资料中有了足够多的了解。黑火药、前装炮、实心炮弹,这个时代不管是火炮的设计、制造,还是军队中的炮兵技战术实际应用,都还处在一个凭借已有经验进行摸索,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状况。而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对各种武器技术和军队战术的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可以避免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少走很多弯路。”
“超时代的火炮技术在这个时期的确很容易就能在战场上形成压制,但那样的技术水平真是我们现在就需要的吗我认为未必。我们现在在军事上的需求,主要来自陆海两方面,海上是船装舰炮,陆上是岸防炮和未来部队需要的步兵炮。这个时代海战中的炮击战术是什么是在两百米甚至一百米的距离上进行对轰,是靠纯粹的火力输出优势来取胜的战术,我们现在还没法造出大型战列舰,在舰炮数量上很难取得优势,所以我们的舰炮就必须要追求更好的精度和更强的破坏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个时代还缺乏精确的火炮观瞄系统和火控系统,在海上超过两千米的距离靠目视修正进行炮击,基本就是浪费弹药。我们手头掌握的造船技术足以让我们的战舰速度在这个时代遥遥领先,所以我们的舰炮有效射程只要超过同时代舰炮的一倍以上,就足以在海战中取得优势,我个人认为这个合理的有效射程是一千米以内,在这个射程范围内,其实并没有需要装备生产难度较大的后装线膛炮”
陶东来正要接着往下说,看到越之云举起手来,便点点头示意他可以发言。
越之云起身道“首先我同意陶总所说关于舰炮有效射程的看法,英国皇家海军在19世纪的射击规范中还明确规定了24磅炮的最大射击距离为400码,也就是不到400米的距离,过大的射程对目前这个时代的海战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必要的性能浪费。”
“但我们在设计火炮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船的承载能力,像12磅的前装式火炮,口径70,看起来虽然很小,炮身也不过四五百公斤,但真正要装备上船,那船的排水量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船舱无法足够的火炮作战空间。至于说要多大的吨位才能使用12磅炮,我们海运部认为至少要达到胜利港那艘海沧船的一倍,也就是300吨左右的排水量才行,这个吨位的船我认为在年内是没法造出来的。”
“如果使用后装式线膛炮的话,那情况又不一样了。根据我在大资料库里查到的数据,12磅后装炮如果使用圆锥炮弹,不仅有效射程将大大超过前装炮,而且精度和破坏力都远远超过同口径火炮,有据可查的有效射程内穿甲威力可相当于24磅的前装式炮弹。如果我们能造出管退式后装炮,那连海沧船都可以直接装备12磅火炮了。”
“我插一句”工业部的白克思举起手来“液压制退这种机械构造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你们在设计舰炮的时候可以暂时不用考虑管退式火炮。”
“那用弹簧代替液压制退不行吗”有半吊子军迷在人群中发话了。
“理论上可以,但首先我们得造出弹簧。”白克思耐心地解释道“考虑到材料强度,我们必须得使用专门的弹簧钢来制造这种炮用制退弹簧,但这种弹簧钢最快也得等到我们对大茅的锰矿进行开采之后才能造出来。而且弹簧式制退机的缓冲能力很小,所以在历史上很快就被淘汰了。与其考虑弹簧制退,还不如考虑造炮时直接上炮口制退器比较实际。”
“炮口制退器在这个时代的舰炮上行不通。”军警部的颜楚杰摇头反驳道“炮口制退器会影响火炮射击的精确性和瞄准,以我们现在的造炮技术,造那东西是得不偿失,不如还是采用架退技术,我们手头也有很多经过时间考验的成熟技术可用。”
陶东来眼看要失去秩序变成乱战,赶紧在桌上敲了敲,示意大家先安静下来“你们有没有想过,后装线膛炮能造,但炮弹和引信的问题怎么办工业部门现在有办法解决吗”
白克思摇头道“少量的炮弹能造,弹体可以用车床慢慢车出来,但要批量制造就很难办了,工艺流程根本不一样。要知道造炮弹子弹都有专用的设备,一套生产线好几十台设备,我们现有条件很难复制出来。这还是实心穿甲弹,如果是榴弹的话还涉及到引信的制造,我们工业部门解决不了。”
“我们可以复制最老式的后膛炮。”海运部这边又有人嚷嚷开了,居然是那个搞航运管理的谢春,谁也不知道他怎么也会跑来参加这个讨论会。
“最老式的后膛炮弹体是铸铁包铅,仍然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没有底火,19世纪的后膛炮基本上都是这种构造。造铸铁弹体和黑火药总没问题吧”谢春看来也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也是有所准备的。
但马上就有人对他的说法予以反驳“你说的不就是二次鸦片战争中打得清军狼狈不堪的阿姆斯特朗炮吗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好铅皮的附着力问题,开炮时铅碎片会在炮口前的短距离上四散飞溅,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士兵造成伤害,这可是历史上出现过的真实状况,英国人为此还绕回前装炮,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
五月八日晚,在当天的例行碰头会结束之后,执委会召集部分相关人员另行开了一个小会。这个小会的内容就是探讨军警部提出的铸炮方案,从军事需求和生产技术两方面来考虑,集思广益,确定今后穿越众的火炮武器发展规划。
关于自行制造火炮的讨论,从成立军警部的那天起就没中断过。得益于后世解放军所奉行的大炸逼主义熏陶,键盘军事家们在论坛上、饭桌上、办公室里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随时随地都会就穿越众应该采用的火炮发展路线阐述自己的看法。在这种热烈的讨论气氛中,有一点倒是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火炮绝对是穿越众今后陆上攻城略地,水上制霸七海,保证穿越政权能够顺利开疆拓土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而穿越后因为客观条件所限,制造火炮的事情不得不被执委会暂时搁置起来。直到最近田独铁矿投产,炼铁车间已经开始投入运行,这档子事也就再次被心急火燎的军警部提上了议事日程。
军警部的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目前穿越众手中所掌握的唯一重武器也就是两门89式60毫米迫击炮,而仅仅20发炮弹的弹药储量让这两门小炮的存在更像是一种自我的心理安慰。而上次海盗来袭时,军警部不得不使用铁壳渔船在海上与对手展开贴身肉搏,最后仅仅是靠着坚固的船身才取得了战斗胜利,虽然结果不错,但这对于广大一心想要建立重炮舰队的大海军主义者们简直就是灾难。
造炮造更多的炮造更多的大口径重炮这已经成为了近期论坛上讨论的热门话题,就连顾凯这样的和平主义者都不得不参与其中,应邀为某些半吊子军宅翻译大资料库里的英文军事文献,以便让他们能在现阶段下前装炮与后装炮孰优孰劣的辩论中拿出一点干货。
由于制造火炮所需的物资和人力都不少,执委会对此也是非常重视,决定召开专门会议来讨论这个计划。除了执委会全体委员之外,应邀与会的还有军警部主要成员,海运部相关人员,冶金技术人员,机加技术人员,以及若干水平不等的军事爱好者。三十多号人将小小的执委会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的,加上这些清一色的男人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烟枪,会议室里汗臭味混杂着烟雾,环境甚至比现在被称作头号污染源的水泥窑还恶劣。
负责主持会议的是陶东来,他首先用白板笔在会议室前方的白板上写下了几行大字。
1、军事上的实际需求
2、技术上的实现难度
3、炮兵战术与编制
陶东来写完之后放下笔,坐回到位子上,抬手指着白板道“今天的讨论议程就是这样,我们一个一个来。抽烟的同志都稍微悠着点,现在这屋里简直跟遭了火灾似的,当心等下有人冲进来泼水。”
底下一阵低低的哄笑声之后,几个老烟枪不好意思地杵熄了手里的烟头。
“我先代表军警部谈谈第一个问题吧。”陶东来作为退伍军人,本身也在军警部兼着职务,这时候就当仁不让成了军警部的发言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直接制造后装线膛炮,而且应该追求大口径,远射程,重火力的压制效果。抛开火炮制造技术上的问题先不论,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对这个时代可能成为我们对手的武装力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17世纪的火炮是什么样的水平,我想今天与会的人已经从各种影视作品和相关文字资料中有了足够多的了解。黑火药、前装炮、实心炮弹,这个时代不管是火炮的设计、制造,还是军队中的炮兵技战术实际应用,都还处在一个凭借已有经验进行摸索,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状况。而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对各种武器技术和军队战术的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可以避免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少走很多弯路。”
“超时代的火炮技术在这个时期的确很容易就能在战场上形成压制,但那样的技术水平真是我们现在就需要的吗我认为未必。我们现在在军事上的需求,主要来自陆海两方面,海上是船装舰炮,陆上是岸防炮和未来部队需要的步兵炮。这个时代海战中的炮击战术是什么是在两百米甚至一百米的距离上进行对轰,是靠纯粹的火力输出优势来取胜的战术,我们现在还没法造出大型战列舰,在舰炮数量上很难取得优势,所以我们的舰炮就必须要追求更好的精度和更强的破坏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个时代还缺乏精确的火炮观瞄系统和火控系统,在海上超过两千米的距离靠目视修正进行炮击,基本就是浪费弹药。我们手头掌握的造船技术足以让我们的战舰速度在这个时代遥遥领先,所以我们的舰炮有效射程只要超过同时代舰炮的一倍以上,就足以在海战中取得优势,我个人认为这个合理的有效射程是一千米以内,在这个射程范围内,其实并没有需要装备生产难度较大的后装线膛炮”
陶东来正要接着往下说,看到越之云举起手来,便点点头示意他可以发言。
越之云起身道“首先我同意陶总所说关于舰炮有效射程的看法,英国皇家海军在19世纪的射击规范中还明确规定了24磅炮的最大射击距离为400码,也就是不到400米的距离,过大的射程对目前这个时代的海战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必要的性能浪费。”
“但我们在设计火炮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船的承载能力,像12磅的前装式火炮,口径70,看起来虽然很小,炮身也不过四五百公斤,但真正要装备上船,那船的排水量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船舱无法足够的火炮作战空间。至于说要多大的吨位才能使用12磅炮,我们海运部认为至少要达到胜利港那艘海沧船的一倍,也就是300吨左右的排水量才行,这个吨位的船我认为在年内是没法造出来的。”
“如果使用后装式线膛炮的话,那情况又不一样了。根据我在大资料库里查到的数据,12磅后装炮如果使用圆锥炮弹,不仅有效射程将大大超过前装炮,而且精度和破坏力都远远超过同口径火炮,有据可查的有效射程内穿甲威力可相当于24磅的前装式炮弹。如果我们能造出管退式后装炮,那连海沧船都可以直接装备12磅火炮了。”
“我插一句”工业部的白克思举起手来“液压制退这种机械构造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你们在设计舰炮的时候可以暂时不用考虑管退式火炮。”
“那用弹簧代替液压制退不行吗”有半吊子军迷在人群中发话了。
“理论上可以,但首先我们得造出弹簧。”白克思耐心地解释道“考虑到材料强度,我们必须得使用专门的弹簧钢来制造这种炮用制退弹簧,但这种弹簧钢最快也得等到我们对大茅的锰矿进行开采之后才能造出来。而且弹簧式制退机的缓冲能力很小,所以在历史上很快就被淘汰了。与其考虑弹簧制退,还不如考虑造炮时直接上炮口制退器比较实际。”
“炮口制退器在这个时代的舰炮上行不通。”军警部的颜楚杰摇头反驳道“炮口制退器会影响火炮射击的精确性和瞄准,以我们现在的造炮技术,造那东西是得不偿失,不如还是采用架退技术,我们手头也有很多经过时间考验的成熟技术可用。”
陶东来眼看要失去秩序变成乱战,赶紧在桌上敲了敲,示意大家先安静下来“你们有没有想过,后装线膛炮能造,但炮弹和引信的问题怎么办工业部门现在有办法解决吗”
白克思摇头道“少量的炮弹能造,弹体可以用车床慢慢车出来,但要批量制造就很难办了,工艺流程根本不一样。要知道造炮弹子弹都有专用的设备,一套生产线好几十台设备,我们现有条件很难复制出来。这还是实心穿甲弹,如果是榴弹的话还涉及到引信的制造,我们工业部门解决不了。”
“我们可以复制最老式的后膛炮。”海运部这边又有人嚷嚷开了,居然是那个搞航运管理的谢春,谁也不知道他怎么也会跑来参加这个讨论会。
“最老式的后膛炮弹体是铸铁包铅,仍然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没有底火,19世纪的后膛炮基本上都是这种构造。造铸铁弹体和黑火药总没问题吧”谢春看来也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也是有所准备的。
但马上就有人对他的说法予以反驳“你说的不就是二次鸦片战争中打得清军狼狈不堪的阿姆斯特朗炮吗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好铅皮的附着力问题,开炮时铅碎片会在炮口前的短距离上四散飞溅,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士兵造成伤害,这可是历史上出现过的真实状况,英国人为此还绕回前装炮,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