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和贺强认为,自家在胜利港所设的商栈再怎么靠近码头,无非就是将来能多些吃饭住店的外来海商、船员水手而已,这与“福瑞丰”在胜利港投资圈地的目的并不是很一致不管是商栈、饭店还是青楼,这一切都是为了拉近与海汉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并非单纯地为了赚钱。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才选择了一号基地大门之外毗邻的这块地皮。
穿越集团最近将相当一部分劳工都投入到了铁炉港项目中去,因此相关部门分派给“福瑞丰”修建商栈的劳工数量并不多,才三十来人而已。这么点人手要盖起一座面积五亩左右的大宅院,所需花费的时间至少要以月计。不过李奈倒是并不着急,因为昨天晚饭的时候海汉人已经发了话,最迟不超过两个月,这处商栈就能投入使用。相比李奈所知自家以前在外地修建商栈所花费的时间,两个月的工期已经算是极短了。
当然了,能把工期缩到这么短,这也跟“福瑞丰”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有关,不但备好了图纸、工匠,连很多工艺较为复杂的建材和物资都是直接从广州运来了,如雕花的门窗、平整的地砖、红木桌椅家具乃至预制好尺寸的房梁等等。穿越集团主要给这个工程劳工、砖瓦以及在李奈看来十分神奇的水泥。
李奈一边看,一边也没忘了提醒工头,在处理地基时留出埋设下水管道的位置。在驻广办的大改造完成之后,李奈曾经受邀去参观了施耐德所说的“先进人居环境”,各种的黑科技装备给李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特别是可以长时间方便地热水沐浴的锅炉、完美解决卧室内卫生问题的抽水马桶,以及李奈不明其理但觉其厉的沼气设备,都让李奈大感兴趣。
李奈在试用过这几件东西之后便很快体验到了其中的妙处,要求施耐德也向自己一套同样的生活设施,于是李奈在李家大院的居所便成了海汉卫浴系统的第一个推广成功的对象。不过因为沼气设备的施工太过复杂,李家宅院不便大动干戈,所以这一套技术含量最高的设备就被无奈地舍弃了。
给李奈安装卫浴设备,驻广办并没有借机敲李奈的竹杠,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工本费”一百两。施耐德接着这个机会提出,希望“福瑞丰”能在本地找到更好的陶瓷匠人,参与到陶瓷卫浴设备的制作中来。比如洗手洗脸的陶瓷面盆,洗澡的陶瓷澡盆等等。等这些工艺更为复杂的陶瓷卫浴设备研制成功,那么“福瑞丰”自然就可以成为新产品地区代理商。
李继峰在试用了这些设备之后立刻便拍板同意了施耐德的建议,让自家商行开始在各地寻找手艺出众的陶瓷匠人。这次李奈南下所带来的一批工匠中,就有数名由“福瑞丰”招来的陶瓷匠人。至于说对外的推广工作,驻广办早就走在了前面驻广办把临街倒座房的几间屋子作了改造,改成了临街的铺面,其中一间便将专门用来展示这些全新的卫浴设备。施耐德认为这东西只要有少数上层人士的带动,很快便会在广州形成新的使用风潮,就如同之前的玻璃文具一样。
而李奈在得到南下监工任务的时候,便已经想到了自家在胜利港修建的商栈一定要采用海汉的卫浴设备,虽然这样做会增加不少前期投资,但在李奈看来这种一步到位的举措是非常值得的,毕竟对海汉的投资回报一直都相当高,而且安全性也有保障李奈昨天进港的时候,看到峡口两边的炮台已经修得七七八八了,有几个炮位已经架上了黑黝黝的火炮。虽然在船上看得不太清楚,但李奈还是能分辨出炮台上架设的火炮个头要比自家经手的那些火炮大得多,换言之这些岸防炮的威力肯定比外销的更大。
不过李奈所不知的是,虽然岸防炮工事的一期工程修建已经进行到收尾阶段,并且军工部门也做出了好几门24磅重炮交付给军警部,但目前炮手的训练依然进展缓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有的归化民群体普遍文化偏低,绝大部分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认,而炮兵又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不管是观瞄还是射击,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才行,现有的兵源素质显然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军警部目前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让炮兵们死记硬背射角、装药量与射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依靠大量的实弹训练来加强和巩固这些菜鸟炮兵的技能。但就算如此,目前能称得上合格的土著炮兵依然是凤毛麟角,有限的那么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人,基本上都是属于天赋较好,头脑灵活而已,还说不上真正懂得了炮兵作战的意义。军警部现在也的确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很多东西并不是靠着手把手的传授就一定能教会的,或许只能等到什么时候上了战场接触到实战,才能让这些炮兵更快地成长起来。
当然了,尽管目前的炮兵质量和数量都还十分有限,但岸防炮工事的建成,仍然给予了穿越集团上下久违的安全感。军警部也宣称,有了这些重炮布防的工事之后,外来势力想要从海上攻入胜利港的几率将大大降低,即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炮舰或者是西班牙人的大帆船队集体出动,想击败胜利港的岸防炮工事也将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这倒不是军警部吹牛,西洋殖民者的炮舰虽然在目前的远东地区海面上难有对手,但它们靠的是船上装备火炮的数量来取得对战中的火力优势,而并非射程或者精准度。相较于胜利港岸防工事中射程可达两千米的24磅重炮,西洋炮舰上那些有效射程不过两百米的粗笨炮火实在很难发挥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船敢于顶着岸防炮的炮火往前硬冲,那么在进入自身火炮的射程之前,它就必须先得扛住十轮左右的岸防炮轰击才行。即便目前的岸防炮还是采用实心弹而非开花弹,但规划中三十门以上岸防炮所能达到的火力密度已经足以在十轮攻击中击溃这个时代的海上对手了。
不过要实现这样的战斗力,军警部也承认至少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用以训练炮手,操练防御战术,完善工事修建等等。而且目前海军的组建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执委会的议事日程,届时以炮战为主要火力输出的海军也会需要大量的炮手,这也将大大延缓岸防炮工事达到最强战力的时间。
李奈在工地上待了一阵,便觉得有些不对,前次自己来胜利港,身边无时不刻都有海汉人的头领作陪,但这次自己似乎已经没了这样的待遇,除了一个本地青年被派来跟着自己听候调遣,这半上午了根本就没见着那几位海汉头领的人影。
李奈觉得跟着自己这人有些眼熟,便挥挥手将他叫了过来“阁下是否与我在哪里见过”
那人恭敬地应道“回李先生,前次您来盐场公社参观的时候,我们曾见过一次。”
李奈恍然道“对对对你就是那个蒋蒋”
“小的以前叫做蒋三。”那人说着说着腰杆便已经直了起来,脸上禁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神色“后来得安西先生赐名,现在改名叫蒋凯申了,凯旋的凯,申酉戌亥的申。”
“凯申嗯这名字不错。”李奈当然不会明白安西教练的恶趣味,不过他的确记得这个叫做蒋三的男子。前次李奈在参观盐场公社的时候,曾与蒋三有过一段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对话,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奈意识到了海汉民政系统与大明的不同之处。李奈能明确地从蒋三这类人的身上感受到本地民众对于海汉执委会的敬畏和感激,并且会因此对执委会的决定表现出极高的服从性,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海汉人的民政管理效果似乎要优于大明的地方官府。
而蒋三也是因为那次在陶东来面前所表现出的“机智”获得了赏识,李奈走后,安西便将他的劳工等级由初级提拔为二级,并调离了生产一线,到盐场公社管委会担任了一个小小的民政职务。为了体面着想,安西还特地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虽然安西起这名字未必完全是出自善意,但对蒋三蒋凯申而言,这却是他人生中莫大的荣誉。
蒋三在升职加薪之后一直表现良好,八月的台风灾害之后更是因为积极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得到了公社管委会的嘉奖二十元流通券。铁炉港项目开始之后,现有盐场公社的一部分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将会在项目进行到移民阶段的时候调去铁炉港任职,蒋三也在其中。并且他已经得到了安西的指点,只要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不要犯什么错误,等铁炉港项目进入运行阶段,安西就会推荐他出任当地公社管委会的民政助理一职,劳工等级也会上调一级,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三级劳工中的一员。
蒋三在几天前便已经被调来了一号基地这边,负责铁炉港新移民的接受和事前培训工作。这批新移民都是在十月初到港的移民,越南人和海南本地人各占了约莫一半,他们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隔离观察期,接下来就会被安排到新开辟的铁炉港居住地,蒋三的任务就是让这批人明白他们接下来的去向和工作、生活安排。而就在昨晚,蒋三接到了民政部门的新通知,让他从今天开始贴身陪同广州来的贵宾当然同时也还有监视的性质在内。
这倒不是管委会不重视李奈的存在,而是各个执委目前都比较忙,每个人手头上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无暇分身陪同李奈游山玩水。反正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执委会的几个老江湖都认为李奈是属于人畜无害的类型,也没什么需要特别防备他的,于是干脆就让民政部门调个本地人去给李奈当随从,保证他在胜利港期间随时有人替他协调周边安排食宿就行了。
蒋三道“李先生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首长们说了要尽力满足李先生所提出的任何合理要求。”
“那西边的造船厂看起来十分热闹,在下可否前去看看”李奈没有注意蒋三所说的“合理要求”意味着什么,但他也明白海汉人放蒋三这么个小人物在自己身边可不仅仅是为了当个跑腿的角色,自己在胜利港的一举一动,恐怕这个蒋三都会在事后上报给海汉人知道。
“造船厂自然是去得的。”蒋三连连点头应道。民政部门事前的确给他指点过哪些地方可去哪些地方不可去,整个胜利港地区除了兵营和榆林哨所之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去,这其中也包括了位于港湾西部的造船厂在内。
于是李奈叫过工头又叮嘱了几句,便往西边的造船厂走去。李奈觉得胜利港这地方别的都好,就是没有轿子,只能靠两条腿步行。海汉人倒是经常骑着那种两轮车窜来窜去,不过李奈觉得那玩意儿速度快若奔马,看起来实在是不安全,根本就没打算要学。
刚走没两步,蒋三便出声道“李先生,如果要参观造船厂这类的生产单位,是不能带随从进去的。”
李奈点点头,面无表情地吩咐两个随从留下。对于这一点要求,李奈并没有什么不快,“福瑞丰”名下也有一些作坊,若是外人要进去参观,同样不会允许随从人员进入我知道你是商人,但你的随从是不是做这行的工匠,那可就不好说了。一些工艺上的独门秘技,被外行人看到没事,但被行家看一次,或许就被偷学去了。以海汉人造出那么多钢铁巨船的本事,李奈相信他们在造船这方面一定有某些特殊的手段,而这些东西肯定是不便让外人所知的。
胜利港船厂所在的地区,其实便是当初于小宝一家所生活的榆林渔村附近,正位于榆林半岛与大陆的连接位置。近岸处茂密的红树林早已经被砍得一干二净,不复当初的原始风貌。岸边建起了连片的工棚,靠北的工棚里堆放着大量已经经过干燥手段处理过的船用木材,而南边的工棚则是海运部技术人员们办公和进行细加工操作的地方。
岸边伫立着大大小小五六个船台,目前每个船台上都安放着正处于建造或修缮状态的大小船只。船台下有木制滑道直接通到海面,在船台完工的船只便由滑道直接下水。
目前胜利港造船厂有技术人员四十余人,普通劳工近两百人,除了进展相对比较缓慢的一号试验船之外,其实船厂在这几个月里也丝毫都没有闲着,海运部现有的所有海船基本都是在这里接受定期的船体维护作业,这任务一点也不轻松。船底的附着物如果不定期进行清除,将会对船只的航行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按照海运部所掌握的资料,如果像牡蛎、海葵等船底赘生生物过多,船舶的动力将会损失510,这对于现有的低航速帆船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除此之外,船体水下部分的防腐、防漏,也必须要定期从新进行处理,否则一旦在航行中出现问题,那就有可能会引发船毁人亡的大事故。加之海运部的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二手货,因此对于相关的维护工作更是一向抓得很紧,丝毫不敢放松。
除了维护维修工作之外,这几个月里造船厂其实也下水了不少小船,其中部分是作为试验性质的试制品,用于验证海运部的一些新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否能结合到现有的造船工艺当中,特别是船身结构和帆索体系,更是这些试制船的技术探索重点。
其实若不是执委会的要求太高,估计一号试验船早就可以下水了。执委会要求未来一段时期的主力船只要有良好的海上适航性、便捷的帆索操作系统、在不低于现有船只的装载能力的情况下能拥有更快的航速,最好能加装数门新近出炉的海军火炮,或是能通过较为简单的改装化身为海上的火力输出单位给未来海军使用。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为将来的蒸汽机上船留出足够的改动空间,免得到时候又要花大量的时间重新设计舰船。
虽然执委会的要求听起来很过分,但这也是基于现有的客观环境所不得已提出的要求。穿越集团既然选了三亚这个地方作为前期的主基地,那么对于制海权的控制就成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
李奈和贺强认为,自家在胜利港所设的商栈再怎么靠近码头,无非就是将来能多些吃饭住店的外来海商、船员水手而已,这与“福瑞丰”在胜利港投资圈地的目的并不是很一致不管是商栈、饭店还是青楼,这一切都是为了拉近与海汉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并非单纯地为了赚钱。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才选择了一号基地大门之外毗邻的这块地皮。
穿越集团最近将相当一部分劳工都投入到了铁炉港项目中去,因此相关部门分派给“福瑞丰”修建商栈的劳工数量并不多,才三十来人而已。这么点人手要盖起一座面积五亩左右的大宅院,所需花费的时间至少要以月计。不过李奈倒是并不着急,因为昨天晚饭的时候海汉人已经发了话,最迟不超过两个月,这处商栈就能投入使用。相比李奈所知自家以前在外地修建商栈所花费的时间,两个月的工期已经算是极短了。
当然了,能把工期缩到这么短,这也跟“福瑞丰”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有关,不但备好了图纸、工匠,连很多工艺较为复杂的建材和物资都是直接从广州运来了,如雕花的门窗、平整的地砖、红木桌椅家具乃至预制好尺寸的房梁等等。穿越集团主要给这个工程劳工、砖瓦以及在李奈看来十分神奇的水泥。
李奈一边看,一边也没忘了提醒工头,在处理地基时留出埋设下水管道的位置。在驻广办的大改造完成之后,李奈曾经受邀去参观了施耐德所说的“先进人居环境”,各种的黑科技装备给李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特别是可以长时间方便地热水沐浴的锅炉、完美解决卧室内卫生问题的抽水马桶,以及李奈不明其理但觉其厉的沼气设备,都让李奈大感兴趣。
李奈在试用过这几件东西之后便很快体验到了其中的妙处,要求施耐德也向自己一套同样的生活设施,于是李奈在李家大院的居所便成了海汉卫浴系统的第一个推广成功的对象。不过因为沼气设备的施工太过复杂,李家宅院不便大动干戈,所以这一套技术含量最高的设备就被无奈地舍弃了。
给李奈安装卫浴设备,驻广办并没有借机敲李奈的竹杠,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工本费”一百两。施耐德接着这个机会提出,希望“福瑞丰”能在本地找到更好的陶瓷匠人,参与到陶瓷卫浴设备的制作中来。比如洗手洗脸的陶瓷面盆,洗澡的陶瓷澡盆等等。等这些工艺更为复杂的陶瓷卫浴设备研制成功,那么“福瑞丰”自然就可以成为新产品地区代理商。
李继峰在试用了这些设备之后立刻便拍板同意了施耐德的建议,让自家商行开始在各地寻找手艺出众的陶瓷匠人。这次李奈南下所带来的一批工匠中,就有数名由“福瑞丰”招来的陶瓷匠人。至于说对外的推广工作,驻广办早就走在了前面驻广办把临街倒座房的几间屋子作了改造,改成了临街的铺面,其中一间便将专门用来展示这些全新的卫浴设备。施耐德认为这东西只要有少数上层人士的带动,很快便会在广州形成新的使用风潮,就如同之前的玻璃文具一样。
而李奈在得到南下监工任务的时候,便已经想到了自家在胜利港修建的商栈一定要采用海汉的卫浴设备,虽然这样做会增加不少前期投资,但在李奈看来这种一步到位的举措是非常值得的,毕竟对海汉的投资回报一直都相当高,而且安全性也有保障李奈昨天进港的时候,看到峡口两边的炮台已经修得七七八八了,有几个炮位已经架上了黑黝黝的火炮。虽然在船上看得不太清楚,但李奈还是能分辨出炮台上架设的火炮个头要比自家经手的那些火炮大得多,换言之这些岸防炮的威力肯定比外销的更大。
不过李奈所不知的是,虽然岸防炮工事的一期工程修建已经进行到收尾阶段,并且军工部门也做出了好几门24磅重炮交付给军警部,但目前炮手的训练依然进展缓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有的归化民群体普遍文化偏低,绝大部分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认,而炮兵又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不管是观瞄还是射击,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才行,现有的兵源素质显然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军警部目前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让炮兵们死记硬背射角、装药量与射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依靠大量的实弹训练来加强和巩固这些菜鸟炮兵的技能。但就算如此,目前能称得上合格的土著炮兵依然是凤毛麟角,有限的那么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人,基本上都是属于天赋较好,头脑灵活而已,还说不上真正懂得了炮兵作战的意义。军警部现在也的确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很多东西并不是靠着手把手的传授就一定能教会的,或许只能等到什么时候上了战场接触到实战,才能让这些炮兵更快地成长起来。
当然了,尽管目前的炮兵质量和数量都还十分有限,但岸防炮工事的建成,仍然给予了穿越集团上下久违的安全感。军警部也宣称,有了这些重炮布防的工事之后,外来势力想要从海上攻入胜利港的几率将大大降低,即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炮舰或者是西班牙人的大帆船队集体出动,想击败胜利港的岸防炮工事也将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这倒不是军警部吹牛,西洋殖民者的炮舰虽然在目前的远东地区海面上难有对手,但它们靠的是船上装备火炮的数量来取得对战中的火力优势,而并非射程或者精准度。相较于胜利港岸防工事中射程可达两千米的24磅重炮,西洋炮舰上那些有效射程不过两百米的粗笨炮火实在很难发挥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船敢于顶着岸防炮的炮火往前硬冲,那么在进入自身火炮的射程之前,它就必须先得扛住十轮左右的岸防炮轰击才行。即便目前的岸防炮还是采用实心弹而非开花弹,但规划中三十门以上岸防炮所能达到的火力密度已经足以在十轮攻击中击溃这个时代的海上对手了。
不过要实现这样的战斗力,军警部也承认至少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用以训练炮手,操练防御战术,完善工事修建等等。而且目前海军的组建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执委会的议事日程,届时以炮战为主要火力输出的海军也会需要大量的炮手,这也将大大延缓岸防炮工事达到最强战力的时间。
李奈在工地上待了一阵,便觉得有些不对,前次自己来胜利港,身边无时不刻都有海汉人的头领作陪,但这次自己似乎已经没了这样的待遇,除了一个本地青年被派来跟着自己听候调遣,这半上午了根本就没见着那几位海汉头领的人影。
李奈觉得跟着自己这人有些眼熟,便挥挥手将他叫了过来“阁下是否与我在哪里见过”
那人恭敬地应道“回李先生,前次您来盐场公社参观的时候,我们曾见过一次。”
李奈恍然道“对对对你就是那个蒋蒋”
“小的以前叫做蒋三。”那人说着说着腰杆便已经直了起来,脸上禁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神色“后来得安西先生赐名,现在改名叫蒋凯申了,凯旋的凯,申酉戌亥的申。”
“凯申嗯这名字不错。”李奈当然不会明白安西教练的恶趣味,不过他的确记得这个叫做蒋三的男子。前次李奈在参观盐场公社的时候,曾与蒋三有过一段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对话,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奈意识到了海汉民政系统与大明的不同之处。李奈能明确地从蒋三这类人的身上感受到本地民众对于海汉执委会的敬畏和感激,并且会因此对执委会的决定表现出极高的服从性,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海汉人的民政管理效果似乎要优于大明的地方官府。
而蒋三也是因为那次在陶东来面前所表现出的“机智”获得了赏识,李奈走后,安西便将他的劳工等级由初级提拔为二级,并调离了生产一线,到盐场公社管委会担任了一个小小的民政职务。为了体面着想,安西还特地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虽然安西起这名字未必完全是出自善意,但对蒋三蒋凯申而言,这却是他人生中莫大的荣誉。
蒋三在升职加薪之后一直表现良好,八月的台风灾害之后更是因为积极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得到了公社管委会的嘉奖二十元流通券。铁炉港项目开始之后,现有盐场公社的一部分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将会在项目进行到移民阶段的时候调去铁炉港任职,蒋三也在其中。并且他已经得到了安西的指点,只要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不要犯什么错误,等铁炉港项目进入运行阶段,安西就会推荐他出任当地公社管委会的民政助理一职,劳工等级也会上调一级,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三级劳工中的一员。
蒋三在几天前便已经被调来了一号基地这边,负责铁炉港新移民的接受和事前培训工作。这批新移民都是在十月初到港的移民,越南人和海南本地人各占了约莫一半,他们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隔离观察期,接下来就会被安排到新开辟的铁炉港居住地,蒋三的任务就是让这批人明白他们接下来的去向和工作、生活安排。而就在昨晚,蒋三接到了民政部门的新通知,让他从今天开始贴身陪同广州来的贵宾当然同时也还有监视的性质在内。
这倒不是管委会不重视李奈的存在,而是各个执委目前都比较忙,每个人手头上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无暇分身陪同李奈游山玩水。反正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之后,执委会的几个老江湖都认为李奈是属于人畜无害的类型,也没什么需要特别防备他的,于是干脆就让民政部门调个本地人去给李奈当随从,保证他在胜利港期间随时有人替他协调周边安排食宿就行了。
蒋三道“李先生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首长们说了要尽力满足李先生所提出的任何合理要求。”
“那西边的造船厂看起来十分热闹,在下可否前去看看”李奈没有注意蒋三所说的“合理要求”意味着什么,但他也明白海汉人放蒋三这么个小人物在自己身边可不仅仅是为了当个跑腿的角色,自己在胜利港的一举一动,恐怕这个蒋三都会在事后上报给海汉人知道。
“造船厂自然是去得的。”蒋三连连点头应道。民政部门事前的确给他指点过哪些地方可去哪些地方不可去,整个胜利港地区除了兵营和榆林哨所之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去,这其中也包括了位于港湾西部的造船厂在内。
于是李奈叫过工头又叮嘱了几句,便往西边的造船厂走去。李奈觉得胜利港这地方别的都好,就是没有轿子,只能靠两条腿步行。海汉人倒是经常骑着那种两轮车窜来窜去,不过李奈觉得那玩意儿速度快若奔马,看起来实在是不安全,根本就没打算要学。
刚走没两步,蒋三便出声道“李先生,如果要参观造船厂这类的生产单位,是不能带随从进去的。”
李奈点点头,面无表情地吩咐两个随从留下。对于这一点要求,李奈并没有什么不快,“福瑞丰”名下也有一些作坊,若是外人要进去参观,同样不会允许随从人员进入我知道你是商人,但你的随从是不是做这行的工匠,那可就不好说了。一些工艺上的独门秘技,被外行人看到没事,但被行家看一次,或许就被偷学去了。以海汉人造出那么多钢铁巨船的本事,李奈相信他们在造船这方面一定有某些特殊的手段,而这些东西肯定是不便让外人所知的。
胜利港船厂所在的地区,其实便是当初于小宝一家所生活的榆林渔村附近,正位于榆林半岛与大陆的连接位置。近岸处茂密的红树林早已经被砍得一干二净,不复当初的原始风貌。岸边建起了连片的工棚,靠北的工棚里堆放着大量已经经过干燥手段处理过的船用木材,而南边的工棚则是海运部技术人员们办公和进行细加工操作的地方。
岸边伫立着大大小小五六个船台,目前每个船台上都安放着正处于建造或修缮状态的大小船只。船台下有木制滑道直接通到海面,在船台完工的船只便由滑道直接下水。
目前胜利港造船厂有技术人员四十余人,普通劳工近两百人,除了进展相对比较缓慢的一号试验船之外,其实船厂在这几个月里也丝毫都没有闲着,海运部现有的所有海船基本都是在这里接受定期的船体维护作业,这任务一点也不轻松。船底的附着物如果不定期进行清除,将会对船只的航行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按照海运部所掌握的资料,如果像牡蛎、海葵等船底赘生生物过多,船舶的动力将会损失510,这对于现有的低航速帆船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除此之外,船体水下部分的防腐、防漏,也必须要定期从新进行处理,否则一旦在航行中出现问题,那就有可能会引发船毁人亡的大事故。加之海运部的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二手货,因此对于相关的维护工作更是一向抓得很紧,丝毫不敢放松。
除了维护维修工作之外,这几个月里造船厂其实也下水了不少小船,其中部分是作为试验性质的试制品,用于验证海运部的一些新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否能结合到现有的造船工艺当中,特别是船身结构和帆索体系,更是这些试制船的技术探索重点。
其实若不是执委会的要求太高,估计一号试验船早就可以下水了。执委会要求未来一段时期的主力船只要有良好的海上适航性、便捷的帆索操作系统、在不低于现有船只的装载能力的情况下能拥有更快的航速,最好能加装数门新近出炉的海军火炮,或是能通过较为简单的改装化身为海上的火力输出单位给未来海军使用。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为将来的蒸汽机上船留出足够的改动空间,免得到时候又要花大量的时间重新设计舰船。
虽然执委会的要求听起来很过分,但这也是基于现有的客观环境所不得已提出的要求。穿越集团既然选了三亚这个地方作为前期的主基地,那么对于制海权的控制就成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