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875.第875章 战后清理
    根据开战之前情报收集汇总所知,舟山群岛地区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当属汪加林的舟山船帮,三林帮首领林行以及海沙帮被俘的首领戈麦斯也都佐证了这一点。所以指挥部对于攻克舟山船帮地盘之后的缴获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认为至少会比石浦港和六横岛的收益更为丰厚。但汪加林和舟山船帮显然并没有一味坐以待毙,虽然他们无法抵抗海汉步步为营的攻势,但却很聪明地将值钱的财物提前转移走了。

    不过民团军对于这种战后追缴敌人财物的流程已十分熟悉,不需钱天敦下令,就已经有人开始提审俘虏,追查财物转移的下落。对于这种板上钉钉的收入,死命盯着的可不止军方一家而已。毕竟这些缴获还要按比例上缴给执委会,成为海汉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执委会对此的重视程度也是相当之高,此次随军出征的还有由执委会直属办公厅、安全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战利品清点小组。

    之前在六横岛审问海沙帮俘虏的官远、官平两兄弟,就是这个清点小组中的安全部特派员。在战区的所有缴获,包括财物和人员在内,都必须先经过清点小组登记造册,而且他们也有权参与所有相关的审讯和追缴行动。这个小组接受执委会的直接管辖,权限非常大,也算是执委会对军方的辖制手段之一。

    可惜的是破城之后抓到的俘虏大部分都是舟山船帮中的底层人员,对于船帮中的财物运往哪里下落何处根本就不知道。指挥部虽然可以确定俘虏当中必定还是会有知情者,但这两日的作战结束后在舟山岛新俘获的战俘多达上千人,要对这些人的身份进行鉴别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目前的局面已经可以视作海汉击败了舟山船帮,但在舟山岛上实际控制的区域却还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按照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推算,岛上至少还有两三万直接或间接听命于舟山船帮的人口,而这些人当中有多大比例会选择投靠海汉,又有多少会继续听命于汪加林,还难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指挥部认为仅清剿舟山群岛的海岸区域,就起码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以本地的人口和海汉参战部队的数量来看,这个时间已经是压缩得很短了,要知道十八芝遗留在台湾岛上的那些人直到现在都还没处理完,而海汉目前在台湾岛的投入可是要比浙江这边大多了。

    在这种状况下,海汉民团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整个舟山岛的控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不过好在舟山岛的天然良港都集中于岛屿南侧海岸,而执委会当初所选定的落脚点就是舟山定海湾一带,现在民团顺利占领了这一地区,可以说这次北伐浙江舟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八成,剩下的两成就是需要慢慢处理的善后事宜了。

    舟山船帮战败,海汉民团进驻舟山岛的消息并没有保密太长时间,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就已经传入宁波府。这个消息在宁波官场上造成的震动甚至还要大过民间,因为有太多的利益相关者近期都在关注着东海的局面变化。

    海汉人在六横岛对付海沙帮的时候,宁波府还有很多人认为他们并不会轻易挑战舟山船帮在这一地区的权威,海沙帮与舟山船帮的体量也不可同日而语,海汉人打掉了海沙帮,还不能说明他们的实力强大到能够掌控这一地区。但接下来的形势几乎是急转直下,海汉人以六横岛为根据地迅速向北推进,在观望者们还没想清楚要不要站队或者插手干涉的时候,海汉人就已经攻上了舟山岛,接着便是舟山船帮战败的消息传出来。

    海汉人所声称的“协助官府剿匪”这样的说法自然没人相信,舟山船帮是什么背景,明眼人都很清楚,剿匪这种说法也不会得到官方的承认。除了昌国卫下属的石浦卫所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明确地站在了海汉一边,宁波府官场上的其他机构可都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表态。本来所有人都在等形势变得清晰之后再选择立场,但现在形势倒是变得清楚了,大家却发现根本就没可供选择的立场了。

    舟山船帮首领汪加林生死未卜,而他组织的所谓“东海联军”也成了一盘散沙,就算官场上的人想找个人站出来跟海汉人打对台,一时间似乎也没了合适的人选。总不可能为了反对海汉人的行为,自己捋袖子下场吧

    给海汉扣一个“私藏军械,祸乱海疆”之类的罪名倒也不难,但关键在于得罪了海汉之后能得到什么好处汪加林就算还没死,以舟山船帮为首的东海海盗和走私团伙也已经大势已去,现在东海上已经没人能够站出来对付海汉人,宁波驻军也一直很诡异地按兵不动,站在明面上反对海汉人的全成了嘴炮,这样的局面让很多人都举棋不定,不敢轻易地表态。

    这可不单单是地方治安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每年交易量多达数百万两白银的海上贸易市场掌控权。在过去的数年中,位于舟山群岛的这个市场一直是被各个衙门的代言人和傀儡共同瓜分,无数人从中或多或少地获取自己的一份利益,掌控权的易主就极有可能意味着他们会从此失去这份收益。这也是早前本地势力不欢迎海汉这个巨无霸进入浙江市场的原因之一,因为没人有把握能够控制住这头已经吞噬了福广两地海贸市场的怪兽,将其引入浙江的后果极有可能是引火烧身。

    但现在这头怪兽已经破门而入,而且把过去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人赶下了台。搞出了这么大的动作,这背后秘密筹划了多久,为此花费了多少银子没人知道,虽然海汉这边还没有发出正式的宣言,但所有人都确信他们这次来浙江可不只是上台亮个相就走的。东海上的这片自由市场,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概是要易主了。

    不是没人想过赶走这个不速之客,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台面上可用的人都已经死的死逃的逃,想赶海汉走的人手里没家伙可使,而掌着兵权的人又一直按兵不动,这样一来就给了海汉充分的时间,慢慢消化刚吃进肚子的这块地区。

    就在这个大部分人仍处于观望状态的时候,海汉这边终于发话了。宁波府各个衙门的实权人物,地方上的豪门大户、知名士绅,全部都在同一天中接到了海汉人透过各种渠道送上门的请帖。

    请帖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海汉将于四月廿一即海汉历5月28日,在岛上召开招商大会,邀请当事人届时赴舟山岛作客参与会议。考虑到一部分当事人的身份比较敏感,不便直接出席,也可以委派代理人前往。至于招商内容,帖子上没有具体细说,只提到“此次招商会将涉及七个大类共计九十余种海汉商品在浙江各地之专营权归属”。

    海汉人的招商会对于江浙商界人士而言并不陌生,他们多少也听说过海汉在南方福广的经营手法,一省之地有大代理商,一州一府有二级代理商,再往下还有专营分销商。以海汉商品在市场上的紧俏程度,只需能拿到州府一级的代理,基本就可以躺在家里收银子了。

    但这套经营手法对商人们来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商品定价权完全在海汉人手里,不管是代理商还是分销商都得遵从海汉人制定的所谓“市场指导价”。这对于想将紧俏商品炒出天价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能够乐于接受的游戏规则,所以过去浙江的走私商们宁可长期缺货,也不愿让海汉的官方销售渠道铺进浙江,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轻松获取暴利的日子迎来终结。

    过去靠着走私海汉商品发财的这些人自然可以不接招,因为海汉人进来首先损害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但他们自己不接招并不能保证其他人也不接,海汉商品在江浙市场上的行情早就让很多人眼红了,只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罢了。如今海汉人自己到门口来招揽下家,只要够得着门槛的人大概都会去试试。就算没有接到海汉人送上门的请帖,也自会有人去钻营关系,打听如何才能获得届时登岛参加招商会的资格,而这样的趋势并不是衙门里的某位大人说“不”就能终止或扭转的。

    尽管海汉人的到来已经不可避免地给许多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但当更大的利益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跟银子过不去。死在东海上的人再多,那也只是死了一些跑腿办事的人而已,只要权力还在手里攥着,自然能将损失的银子再赚回来。

    此时宁波知府曲余同的书房中,几名与其关系交好的本地士绅便正在征询曲余同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都知道东海上有人是替曲知府做事的,关于海汉人的事情,曲余同知道的可能会比他们更多一些。

    “各位可是都收到了海汉人的请帖”曲余同见这几人同时到访,心里就已经猜到了大概。实际上正式的请帖送来之前,海汉人就通过三林帮向他手下的何肖告知请贴上的内容,而且要比文字版的更为详尽一些,他所掌握的情报跟这些人的确是有差异。

    “不瞒曲大人,正是如此,我等接到请帖之后,不敢自作主张,特意约了一起来请示曲大人。”其中一名叫文博的中年人应道。他在宁波府经营一间船行,曲余同来宁波府上任后,他便搭上了这条线,这两年也是与三林帮合作发了些小财。

    “那你们有什么看法,先说来听听,各位一起琢磨琢磨。”曲余同没有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先让这几人表明态度,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手下的这些人对海汉是什么样的看法。

    几人互相交换一下眼色,文博便开口应道“那便由在下抛砖引玉,若有谬误,还往曲大人指正。”

    曲余同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文博接着说道“在下是个生意人,所知所关心的便是这实际的收益。过去从南边运过来的海汉货既少且贵,这也就罢了,八成以上都是被那舟山船帮掌控,留给别家的几乎都是残羹剩饭。汪加林吃肉,别人只能喝点汤水,这做法实在不公。如今海汉人来了,倒是有机会改变这种状况。”

    曲余同笑道“那海汉人说的办法,不也还是换个人来垄断这些生意吗”

    “大人,这能换就有机会啊”文博连忙接道“试问这宁波府的地界上,还有谁能比大人您的威望高”

    曲余同假意怒道“本官乃朝廷命官,岂能参与这商贾俗务”

    文博道“大人勿恼,此事何须大人亲自出面,届时请何先生与我们几人同去舟山便可。那专营权不管要多少银子,我们几家出了便是,何先生去做个见证就好。”

    文博所说的“何先生”自然便是指曲余同的手下何肖,虽然他并不知道何肖前些天已经去了一趟六横岛并且和海汉人会过面,还收了对方的银子,但何肖是曲余同外派办事的首选心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要他们这些人要应邀去舟山岛跟海汉人接触,那势必要有一个曲余同的心腹同行,而何肖就是唯一的人选。文博让他去做个见证的意思,就是此事办成之后,日后收益会算上曲余同一份不用他出钱,只要拿干股的分红就好。

    曲余同不置可否,而是看向其他几人问道“各位意下如何”

    “在下认为文老板所说的可行,至少得去看看情况,不能让别家占了先机。”“海汉人也是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那和他们谈生意便是,何须动兵戈。”“海汉人一向言出必行,想必不会以此诈欺我等。”

    众人七嘴八舌,意见却都是一致。

    根据开战之前情报收集汇总所知,舟山群岛地区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当属汪加林的舟山船帮,三林帮首领林行以及海沙帮被俘的首领戈麦斯也都佐证了这一点。所以指挥部对于攻克舟山船帮地盘之后的缴获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认为至少会比石浦港和六横岛的收益更为丰厚。但汪加林和舟山船帮显然并没有一味坐以待毙,虽然他们无法抵抗海汉步步为营的攻势,但却很聪明地将值钱的财物提前转移走了。

    不过民团军对于这种战后追缴敌人财物的流程已十分熟悉,不需钱天敦下令,就已经有人开始提审俘虏,追查财物转移的下落。对于这种板上钉钉的收入,死命盯着的可不止军方一家而已。毕竟这些缴获还要按比例上缴给执委会,成为海汉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执委会对此的重视程度也是相当之高,此次随军出征的还有由执委会直属办公厅、安全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战利品清点小组。

    之前在六横岛审问海沙帮俘虏的官远、官平两兄弟,就是这个清点小组中的安全部特派员。在战区的所有缴获,包括财物和人员在内,都必须先经过清点小组登记造册,而且他们也有权参与所有相关的审讯和追缴行动。这个小组接受执委会的直接管辖,权限非常大,也算是执委会对军方的辖制手段之一。

    可惜的是破城之后抓到的俘虏大部分都是舟山船帮中的底层人员,对于船帮中的财物运往哪里下落何处根本就不知道。指挥部虽然可以确定俘虏当中必定还是会有知情者,但这两日的作战结束后在舟山岛新俘获的战俘多达上千人,要对这些人的身份进行鉴别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目前的局面已经可以视作海汉击败了舟山船帮,但在舟山岛上实际控制的区域却还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按照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推算,岛上至少还有两三万直接或间接听命于舟山船帮的人口,而这些人当中有多大比例会选择投靠海汉,又有多少会继续听命于汪加林,还难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指挥部认为仅清剿舟山群岛的海岸区域,就起码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以本地的人口和海汉参战部队的数量来看,这个时间已经是压缩得很短了,要知道十八芝遗留在台湾岛上的那些人直到现在都还没处理完,而海汉目前在台湾岛的投入可是要比浙江这边大多了。

    在这种状况下,海汉民团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整个舟山岛的控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不过好在舟山岛的天然良港都集中于岛屿南侧海岸,而执委会当初所选定的落脚点就是舟山定海湾一带,现在民团顺利占领了这一地区,可以说这次北伐浙江舟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八成,剩下的两成就是需要慢慢处理的善后事宜了。

    舟山船帮战败,海汉民团进驻舟山岛的消息并没有保密太长时间,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就已经传入宁波府。这个消息在宁波官场上造成的震动甚至还要大过民间,因为有太多的利益相关者近期都在关注着东海的局面变化。

    海汉人在六横岛对付海沙帮的时候,宁波府还有很多人认为他们并不会轻易挑战舟山船帮在这一地区的权威,海沙帮与舟山船帮的体量也不可同日而语,海汉人打掉了海沙帮,还不能说明他们的实力强大到能够掌控这一地区。但接下来的形势几乎是急转直下,海汉人以六横岛为根据地迅速向北推进,在观望者们还没想清楚要不要站队或者插手干涉的时候,海汉人就已经攻上了舟山岛,接着便是舟山船帮战败的消息传出来。

    海汉人所声称的“协助官府剿匪”这样的说法自然没人相信,舟山船帮是什么背景,明眼人都很清楚,剿匪这种说法也不会得到官方的承认。除了昌国卫下属的石浦卫所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明确地站在了海汉一边,宁波府官场上的其他机构可都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表态。本来所有人都在等形势变得清晰之后再选择立场,但现在形势倒是变得清楚了,大家却发现根本就没可供选择的立场了。

    舟山船帮首领汪加林生死未卜,而他组织的所谓“东海联军”也成了一盘散沙,就算官场上的人想找个人站出来跟海汉人打对台,一时间似乎也没了合适的人选。总不可能为了反对海汉人的行为,自己捋袖子下场吧

    给海汉扣一个“私藏军械,祸乱海疆”之类的罪名倒也不难,但关键在于得罪了海汉之后能得到什么好处汪加林就算还没死,以舟山船帮为首的东海海盗和走私团伙也已经大势已去,现在东海上已经没人能够站出来对付海汉人,宁波驻军也一直很诡异地按兵不动,站在明面上反对海汉人的全成了嘴炮,这样的局面让很多人都举棋不定,不敢轻易地表态。

    这可不单单是地方治安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每年交易量多达数百万两白银的海上贸易市场掌控权。在过去的数年中,位于舟山群岛的这个市场一直是被各个衙门的代言人和傀儡共同瓜分,无数人从中或多或少地获取自己的一份利益,掌控权的易主就极有可能意味着他们会从此失去这份收益。这也是早前本地势力不欢迎海汉这个巨无霸进入浙江市场的原因之一,因为没人有把握能够控制住这头已经吞噬了福广两地海贸市场的怪兽,将其引入浙江的后果极有可能是引火烧身。

    但现在这头怪兽已经破门而入,而且把过去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人赶下了台。搞出了这么大的动作,这背后秘密筹划了多久,为此花费了多少银子没人知道,虽然海汉这边还没有发出正式的宣言,但所有人都确信他们这次来浙江可不只是上台亮个相就走的。东海上的这片自由市场,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概是要易主了。

    不是没人想过赶走这个不速之客,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台面上可用的人都已经死的死逃的逃,想赶海汉走的人手里没家伙可使,而掌着兵权的人又一直按兵不动,这样一来就给了海汉充分的时间,慢慢消化刚吃进肚子的这块地区。

    就在这个大部分人仍处于观望状态的时候,海汉这边终于发话了。宁波府各个衙门的实权人物,地方上的豪门大户、知名士绅,全部都在同一天中接到了海汉人透过各种渠道送上门的请帖。

    请帖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海汉将于四月廿一即海汉历5月28日,在岛上召开招商大会,邀请当事人届时赴舟山岛作客参与会议。考虑到一部分当事人的身份比较敏感,不便直接出席,也可以委派代理人前往。至于招商内容,帖子上没有具体细说,只提到“此次招商会将涉及七个大类共计九十余种海汉商品在浙江各地之专营权归属”。

    海汉人的招商会对于江浙商界人士而言并不陌生,他们多少也听说过海汉在南方福广的经营手法,一省之地有大代理商,一州一府有二级代理商,再往下还有专营分销商。以海汉商品在市场上的紧俏程度,只需能拿到州府一级的代理,基本就可以躺在家里收银子了。

    但这套经营手法对商人们来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商品定价权完全在海汉人手里,不管是代理商还是分销商都得遵从海汉人制定的所谓“市场指导价”。这对于想将紧俏商品炒出天价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能够乐于接受的游戏规则,所以过去浙江的走私商们宁可长期缺货,也不愿让海汉的官方销售渠道铺进浙江,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轻松获取暴利的日子迎来终结。

    过去靠着走私海汉商品发财的这些人自然可以不接招,因为海汉人进来首先损害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但他们自己不接招并不能保证其他人也不接,海汉商品在江浙市场上的行情早就让很多人眼红了,只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罢了。如今海汉人自己到门口来招揽下家,只要够得着门槛的人大概都会去试试。就算没有接到海汉人送上门的请帖,也自会有人去钻营关系,打听如何才能获得届时登岛参加招商会的资格,而这样的趋势并不是衙门里的某位大人说“不”就能终止或扭转的。

    尽管海汉人的到来已经不可避免地给许多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但当更大的利益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跟银子过不去。死在东海上的人再多,那也只是死了一些跑腿办事的人而已,只要权力还在手里攥着,自然能将损失的银子再赚回来。

    此时宁波知府曲余同的书房中,几名与其关系交好的本地士绅便正在征询曲余同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都知道东海上有人是替曲知府做事的,关于海汉人的事情,曲余同知道的可能会比他们更多一些。

    “各位可是都收到了海汉人的请帖”曲余同见这几人同时到访,心里就已经猜到了大概。实际上正式的请帖送来之前,海汉人就通过三林帮向他手下的何肖告知请贴上的内容,而且要比文字版的更为详尽一些,他所掌握的情报跟这些人的确是有差异。

    “不瞒曲大人,正是如此,我等接到请帖之后,不敢自作主张,特意约了一起来请示曲大人。”其中一名叫文博的中年人应道。他在宁波府经营一间船行,曲余同来宁波府上任后,他便搭上了这条线,这两年也是与三林帮合作发了些小财。

    “那你们有什么看法,先说来听听,各位一起琢磨琢磨。”曲余同没有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先让这几人表明态度,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手下的这些人对海汉是什么样的看法。

    几人互相交换一下眼色,文博便开口应道“那便由在下抛砖引玉,若有谬误,还往曲大人指正。”

    曲余同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文博接着说道“在下是个生意人,所知所关心的便是这实际的收益。过去从南边运过来的海汉货既少且贵,这也就罢了,八成以上都是被那舟山船帮掌控,留给别家的几乎都是残羹剩饭。汪加林吃肉,别人只能喝点汤水,这做法实在不公。如今海汉人来了,倒是有机会改变这种状况。”

    曲余同笑道“那海汉人说的办法,不也还是换个人来垄断这些生意吗”

    “大人,这能换就有机会啊”文博连忙接道“试问这宁波府的地界上,还有谁能比大人您的威望高”

    曲余同假意怒道“本官乃朝廷命官,岂能参与这商贾俗务”

    文博道“大人勿恼,此事何须大人亲自出面,届时请何先生与我们几人同去舟山便可。那专营权不管要多少银子,我们几家出了便是,何先生去做个见证就好。”

    文博所说的“何先生”自然便是指曲余同的手下何肖,虽然他并不知道何肖前些天已经去了一趟六横岛并且和海汉人会过面,还收了对方的银子,但何肖是曲余同外派办事的首选心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要他们这些人要应邀去舟山岛跟海汉人接触,那势必要有一个曲余同的心腹同行,而何肖就是唯一的人选。文博让他去做个见证的意思,就是此事办成之后,日后收益会算上曲余同一份不用他出钱,只要拿干股的分红就好。

    曲余同不置可否,而是看向其他几人问道“各位意下如何”

    “在下认为文老板所说的可行,至少得去看看情况,不能让别家占了先机。”“海汉人也是生意人,既然是生意人,那和他们谈生意便是,何须动兵戈。”“海汉人一向言出必行,想必不会以此诈欺我等。”

    众人七嘴八舌,意见却都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