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前几年一直在三亚待着,工作以培训医护人员为主。虽说狙击兵的选拔和培训也是他在负责,但限于三亚的环境,极少能有在战场条件下指导学员的机会。甚至对他自己而言,也会因为脱离部队和作战环境时间太长,而逐渐失去了战斗的感觉。
不过好在摩根孤身一人没有家庭包袱,把医疗部门的事务交给约翰逊之后,自己便脱身出来专心带兵打仗了。在带着学员们练习技战术的同时,他自己也是处于一个不断恢复状态的过程之中。
穿越时带过来的那把有“死神”之称的200狙击步枪,因为弹药存量越来越少,他已经极少再使用,基本是当作收藏品放在家起来了。而摩根如今使用的主武器,也是跟其他狙击兵一样,产自这个时空的自制狙击步枪。当然了,由于身份特殊,他的这支步枪也是属于高度订制的独一无二版本,跟量产型还是有诸多区别,比如枪身上为了安装他从另一个时空带过来的瞄具,就为此专门制作了一个底座,而步枪的尺寸也是根据他的身材和个人使用习惯量身打造。
摩根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考察了这处小山包的地形,选定了几处视野良好的地点作为备选火力点,并拟定了两条后撤路线。
狙击小队的午餐很简单,凉水就干粮,所有人都一样,就连摩根也不例外。虽然国防部的后勤部门也为前线野战部队准备了自热军粮,但摩根并不想在这次任务中携带太多的额外负重,因此也就没有选择附带加热包的自热军粮。不过好在这次野外任务的时间不会持续太久,啃几天干粮倒也能坚持过去。
吃过东西稍事休息,众人便集合队伍再次出发。走出山林之前,摩根用望远镜仔细确认了方圆数里可见范围内没有后金军的身影,这才下令继续往东北方向前进。
余下的路程是海汉军之前未曾探索过的地带,就连去年海军陆战队佯攻金州地峡,与后金军对峙数日,但也并未在这一区域内展开活动。军方只是依靠好不容易搜集来的大明军事地图,以及辽东军民的描述,再加上三亚数据库里的卫星地图,大致描绘出了这里的地形图,但军方参考的卫星图是几百年之后的东西,这期间的地形变化肯定是存在的,所以摩根也只能将其作为参考,而具体的状况还是得一点一点地进行人工摸索才能掌握。
而这里距离后金军的金州大本营已是越来越近,出现后金巡逻队的可能性自然也随之增加。摩根想要兵不血刃地带着狙击小队在这片地区行进,风险也会增大不少。队伍每行进数百米便会停下来用望远镜观察四周,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出现的敌军,并提前采取隐蔽措施。
出发半小时之后,摩根终于在望远镜中发现了今天遇到的第一支后金巡逻队。从行进方向来看,他们正是朝着狙击小队上午停下来休整的那处丘陵而去。不过摩根在离开前就很细心地命手下士兵除去一应痕迹,以免让巡逻到那里的后金人发现了自己的行迹。
狙击小队没有尝试对这支巡逻队发动突袭,而是提前便避开了对方的行进路线,隐蔽到了皑皑雪原中。他们身着以灰白色为基色的伪装服,只需伏低身体不动,就很难从稍远的地方发现他们的存在了。
因为提前有所反应,所以这支后金巡逻队根本就未曾察觉到狙击小队的存在,径直往南去了。摩根从望远镜中确认这支巡逻队有三骑九步共十二人,人数倒是与他的队伍相仿。不过摩根并不打算对这支巡逻队动手,干掉这些后金兵倒不是什么难题,但他不能确认这附近是否还有其他的后金巡逻队,一旦开枪有可能会招来更大的麻烦。而且这片平原上没有太多的遮蔽物,要快速处理掉十几具尸体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待那支后金巡逻队在雪中慢慢远去之后,摩根才示意狙击小队从各自的隐蔽处现身,然后继续向北前进。摩根知道从此时起,狙击小队已经正式进入到敌占区中,接下来可能就会更为频繁地遭遇后金军,当下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
海汉虽然已经与后金军在陆上交手过数次,但对于敌人的巡逻安排却并没有整理出一个有迹可循的规律。根据俘虏的供述,后金军在这方面的安排基本上是看指挥官而定,没有一个确定的章程。有些军官重视外围防御,便会安排频率比较密集的巡逻,甚至会派出小队人马前出到距离营地二三十里地的位置执行警戒防御;而有些粗枝大叶的军官可能就只在营地附近布置一些警戒哨,不会花太多工夫在这上面。
摩根对此倒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后金军在他眼中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原始的武装形态,就军队体系和指挥系统的完整性来看,还远远不如大明。不过后金军也有自己独有的长处,那就是极高的野外机动能力。后金军凭借这个特点打得大明只能困守城池,不敢与其进行大规模的野战,长期处于了被动地位。在陆上机动能力这方面,即便是打遍远东无敌手的海汉军,也不敢说自己能够胜过后金军这个对手。
海汉自家的骑兵部队既少又精贵,根本不可能拉出来跟后金打消耗战,所以在大规模的野战中,海汉没法指望自家骑兵部队能够发挥太大的作用,顶多也就是牵制一下对手而已。倒是在小规模的侦骑交锋中,海汉骑兵具有明显的装备优势,这也是让后金在入冬前的交锋中很吃了一些苦头。
根据特战营近期观察所得,后金已经极少会派出整队的骑兵担当巡逻和侦察任务,一般都是步骑结合,摩根认为这有可能是驻扎金州的骑兵在旅顺和金州地峡两处战役中损失严重而造成的后果。刚才遇到的后金巡逻队也证实了特战营情报的准确性,这对狙击小队的行动来说倒是一个利好消息。
在雪野中小心翼翼地前行了大约三小时之后,摩根从望远镜中确认了此行的第二个目标地点。前方同样是一片丘陵地带,面积比先前待过的那处地方还更大一些。这处丘陵位于半岛的西海岸线上,隆起的地势一直延伸到海边没入渤海中。而这个地方距离金州地峡最窄的一段区域,就只有三四里路程了,可以说已经进入到海汉春季攻势的预设战场地带,同时也是摩根此行考察重点区域。
这个地方如果应用得好,不仅仅可以用作狙击兵居高临下的火力点,同时也可以将其打造成易守难攻的前沿阵地,让海汉参战部队在此地完成集结。
当然了,作为这附近为数不多的制高点,摩根相信后金军也肯定会意识到这个地方的战略价值,说不定已经早一步在这里建立了武装据点。所以他没有急于靠近这处丘陵,而是指挥狙击小队在距其一里多远的地方停下,各自找了掩体隐蔽起来,先从远距离利用望远镜对目标地区进行详细的观察。
在这种下雪的天气,要从一里多远的距离上观察山林中的情形,哪怕是有望远镜这样的利器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摩根尝试了一阵之后便宣告放弃,他就算再怎么厉害,目光也不可能穿过纷纷扬扬的雪花看清远处的状况。这里不比得先前那处地方,后金在此驻扎人马的可能要大得多,摩根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耐心地等待天色暗下来之后再行动。
一行人等了许久,虽然身上衣物穿得不少,但因为长时间不动,手脚还是已经冻得发麻了。好在众人身上都带着姜片、辣椒、烈酒之类的取暖之物,时不时来上一口让身上发热。如此这般一直坚持到天色暗下来,狙击小队才小心翼翼地向这处丘陵摸了过去。摩根开着夜视仪,接近之后确认视野范围内没有敌人潜伏在夜色中,这才用鸟叫示意队伍迅速进入林间。
众人在林间拉开成一字长蛇阵,以获得最大的监控范围,然后缓缓向前推进。在爬到高处之后,不用摩根再次戴上夜视仪,就已经能看到敌人出现了视野范围之内。
在下坡的方向一处山坳里生着三个火堆,近旁有帐篷十余顶。不远处还有民房数间,均是能看到有灯火透出,看样子此处竟似后金设立的一处据点,只是相隔较远看不清那地方影影绰绰是有多少人在活动。
摩根暗自庆幸,这后金军明显是特地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扎营,但并未在丘陵高处设下瞭望哨,才会被自家这么轻易地摸了上来。如果对方在高处安排几个哨兵,虽说不见得能瞒过摩根的夜视仪,但想要摸到近处解决哨兵,狙击小队却得费不少工夫才行。
对方显然根本就没想过会有海汉兵穿过二十多里的平原地带摸到这个地方来,对于朝南的方向没有丝毫的防备。摩根判断了一下敌我态势,感觉想要不出声响地解决山下的敌人也不太可能,只要暴露了行迹就会打草惊蛇,回撤路线的安全也难有保障,便压下了动手的想法。
不过他也是艺高人胆大,虽然发现了敌军救灾近处驻扎,但也不打算趁夜立刻撤离此地。这趟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此地,摩根还是希望能够将周遭情况摸清了再走。他思考片刻之后,选择了带队绕向这处丘陵的临海一面。过去海汉出于不想惊动大明的考虑,从海上发动对辽东半岛的袭扰战都是在黄海,而没让舰队驶入渤海,所以摩根认为靠渤海的海岸线对后金军或许是一个防御盲点。
摩根最终选择的落脚点与后金据点仅隔着一道不到百米高的山梁,然后在山梁上布置了一个哨位监视后金据点的动向。其他人则是在他的带领下,在林间快速搭建了一个临时营地。
狙击小队出发时只带了一顶特制的行军帐篷,由两根收缩撑杆,一大块防水帆布、一片油布地垫和几段绳索组成,搭建时用撑杆撑起帆布中段,然后用连接帆布的绳索牵引到附近树木上,将帆布各受力点分散出去,再用地钉固定住帆布和地垫便算完事。这三角形的帐篷虽然结构简单,但搭建好之后却可容下十多号人躺进去,而且受力分散不易被积雪压塌,是后勤部门专门为辽东作战研制出来的野战装备,狙击小队算是首批试用者了。
此外小队每人还配备了一个鸭绒内胆的野营睡袋,要是没这玩意儿,摩根可不敢带着这帮手下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野外宿营过夜。同行那两名特战营的士兵还是第一次享用这玩意儿,也算是沾了狙击小队的光,睡进去之后还不禁啧啧称奇,感觉这玩意儿的确比被子方便多了。
“噤声立刻睡觉,夜间不得打呼”摩根小声下令之后,帐篷内立刻便安静下来。虽然打呼这种事自己根本克制不住,但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任谁听到了都可以设法阻止当事人继续发出鼾声。
为了避免在山梁上值守的哨兵顶不住,摩根定下的换岗时间是两小时一换,这样众人都可以轮换着休息几个小时。他相信山梁另外一边的后金军也不会闲到半夜三更出来巡山,所以很快便放心大胆地睡过去了。
天色将亮未亮的时候,狙击小队便已经醒来,悄无声息地收拾行装。不管今天是否会离开这个地方,摩根都不想在这里留下丝毫痕迹。
众人默不作声地就着水壶里用体温保持下来没有结冰的凉水,啃了一些干粮,就算是把早饭也对付过去了。然后摩根带着队伍,重新回到山梁上,观察山下敌人的动向。
摩根前几年一直在三亚待着,工作以培训医护人员为主。虽说狙击兵的选拔和培训也是他在负责,但限于三亚的环境,极少能有在战场条件下指导学员的机会。甚至对他自己而言,也会因为脱离部队和作战环境时间太长,而逐渐失去了战斗的感觉。
不过好在摩根孤身一人没有家庭包袱,把医疗部门的事务交给约翰逊之后,自己便脱身出来专心带兵打仗了。在带着学员们练习技战术的同时,他自己也是处于一个不断恢复状态的过程之中。
穿越时带过来的那把有“死神”之称的200狙击步枪,因为弹药存量越来越少,他已经极少再使用,基本是当作收藏品放在家起来了。而摩根如今使用的主武器,也是跟其他狙击兵一样,产自这个时空的自制狙击步枪。当然了,由于身份特殊,他的这支步枪也是属于高度订制的独一无二版本,跟量产型还是有诸多区别,比如枪身上为了安装他从另一个时空带过来的瞄具,就为此专门制作了一个底座,而步枪的尺寸也是根据他的身材和个人使用习惯量身打造。
摩根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考察了这处小山包的地形,选定了几处视野良好的地点作为备选火力点,并拟定了两条后撤路线。
狙击小队的午餐很简单,凉水就干粮,所有人都一样,就连摩根也不例外。虽然国防部的后勤部门也为前线野战部队准备了自热军粮,但摩根并不想在这次任务中携带太多的额外负重,因此也就没有选择附带加热包的自热军粮。不过好在这次野外任务的时间不会持续太久,啃几天干粮倒也能坚持过去。
吃过东西稍事休息,众人便集合队伍再次出发。走出山林之前,摩根用望远镜仔细确认了方圆数里可见范围内没有后金军的身影,这才下令继续往东北方向前进。
余下的路程是海汉军之前未曾探索过的地带,就连去年海军陆战队佯攻金州地峡,与后金军对峙数日,但也并未在这一区域内展开活动。军方只是依靠好不容易搜集来的大明军事地图,以及辽东军民的描述,再加上三亚数据库里的卫星地图,大致描绘出了这里的地形图,但军方参考的卫星图是几百年之后的东西,这期间的地形变化肯定是存在的,所以摩根也只能将其作为参考,而具体的状况还是得一点一点地进行人工摸索才能掌握。
而这里距离后金军的金州大本营已是越来越近,出现后金巡逻队的可能性自然也随之增加。摩根想要兵不血刃地带着狙击小队在这片地区行进,风险也会增大不少。队伍每行进数百米便会停下来用望远镜观察四周,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出现的敌军,并提前采取隐蔽措施。
出发半小时之后,摩根终于在望远镜中发现了今天遇到的第一支后金巡逻队。从行进方向来看,他们正是朝着狙击小队上午停下来休整的那处丘陵而去。不过摩根在离开前就很细心地命手下士兵除去一应痕迹,以免让巡逻到那里的后金人发现了自己的行迹。
狙击小队没有尝试对这支巡逻队发动突袭,而是提前便避开了对方的行进路线,隐蔽到了皑皑雪原中。他们身着以灰白色为基色的伪装服,只需伏低身体不动,就很难从稍远的地方发现他们的存在了。
因为提前有所反应,所以这支后金巡逻队根本就未曾察觉到狙击小队的存在,径直往南去了。摩根从望远镜中确认这支巡逻队有三骑九步共十二人,人数倒是与他的队伍相仿。不过摩根并不打算对这支巡逻队动手,干掉这些后金兵倒不是什么难题,但他不能确认这附近是否还有其他的后金巡逻队,一旦开枪有可能会招来更大的麻烦。而且这片平原上没有太多的遮蔽物,要快速处理掉十几具尸体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待那支后金巡逻队在雪中慢慢远去之后,摩根才示意狙击小队从各自的隐蔽处现身,然后继续向北前进。摩根知道从此时起,狙击小队已经正式进入到敌占区中,接下来可能就会更为频繁地遭遇后金军,当下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
海汉虽然已经与后金军在陆上交手过数次,但对于敌人的巡逻安排却并没有整理出一个有迹可循的规律。根据俘虏的供述,后金军在这方面的安排基本上是看指挥官而定,没有一个确定的章程。有些军官重视外围防御,便会安排频率比较密集的巡逻,甚至会派出小队人马前出到距离营地二三十里地的位置执行警戒防御;而有些粗枝大叶的军官可能就只在营地附近布置一些警戒哨,不会花太多工夫在这上面。
摩根对此倒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后金军在他眼中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原始的武装形态,就军队体系和指挥系统的完整性来看,还远远不如大明。不过后金军也有自己独有的长处,那就是极高的野外机动能力。后金军凭借这个特点打得大明只能困守城池,不敢与其进行大规模的野战,长期处于了被动地位。在陆上机动能力这方面,即便是打遍远东无敌手的海汉军,也不敢说自己能够胜过后金军这个对手。
海汉自家的骑兵部队既少又精贵,根本不可能拉出来跟后金打消耗战,所以在大规模的野战中,海汉没法指望自家骑兵部队能够发挥太大的作用,顶多也就是牵制一下对手而已。倒是在小规模的侦骑交锋中,海汉骑兵具有明显的装备优势,这也是让后金在入冬前的交锋中很吃了一些苦头。
根据特战营近期观察所得,后金已经极少会派出整队的骑兵担当巡逻和侦察任务,一般都是步骑结合,摩根认为这有可能是驻扎金州的骑兵在旅顺和金州地峡两处战役中损失严重而造成的后果。刚才遇到的后金巡逻队也证实了特战营情报的准确性,这对狙击小队的行动来说倒是一个利好消息。
在雪野中小心翼翼地前行了大约三小时之后,摩根从望远镜中确认了此行的第二个目标地点。前方同样是一片丘陵地带,面积比先前待过的那处地方还更大一些。这处丘陵位于半岛的西海岸线上,隆起的地势一直延伸到海边没入渤海中。而这个地方距离金州地峡最窄的一段区域,就只有三四里路程了,可以说已经进入到海汉春季攻势的预设战场地带,同时也是摩根此行考察重点区域。
这个地方如果应用得好,不仅仅可以用作狙击兵居高临下的火力点,同时也可以将其打造成易守难攻的前沿阵地,让海汉参战部队在此地完成集结。
当然了,作为这附近为数不多的制高点,摩根相信后金军也肯定会意识到这个地方的战略价值,说不定已经早一步在这里建立了武装据点。所以他没有急于靠近这处丘陵,而是指挥狙击小队在距其一里多远的地方停下,各自找了掩体隐蔽起来,先从远距离利用望远镜对目标地区进行详细的观察。
在这种下雪的天气,要从一里多远的距离上观察山林中的情形,哪怕是有望远镜这样的利器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摩根尝试了一阵之后便宣告放弃,他就算再怎么厉害,目光也不可能穿过纷纷扬扬的雪花看清远处的状况。这里不比得先前那处地方,后金在此驻扎人马的可能要大得多,摩根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耐心地等待天色暗下来之后再行动。
一行人等了许久,虽然身上衣物穿得不少,但因为长时间不动,手脚还是已经冻得发麻了。好在众人身上都带着姜片、辣椒、烈酒之类的取暖之物,时不时来上一口让身上发热。如此这般一直坚持到天色暗下来,狙击小队才小心翼翼地向这处丘陵摸了过去。摩根开着夜视仪,接近之后确认视野范围内没有敌人潜伏在夜色中,这才用鸟叫示意队伍迅速进入林间。
众人在林间拉开成一字长蛇阵,以获得最大的监控范围,然后缓缓向前推进。在爬到高处之后,不用摩根再次戴上夜视仪,就已经能看到敌人出现了视野范围之内。
在下坡的方向一处山坳里生着三个火堆,近旁有帐篷十余顶。不远处还有民房数间,均是能看到有灯火透出,看样子此处竟似后金设立的一处据点,只是相隔较远看不清那地方影影绰绰是有多少人在活动。
摩根暗自庆幸,这后金军明显是特地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扎营,但并未在丘陵高处设下瞭望哨,才会被自家这么轻易地摸了上来。如果对方在高处安排几个哨兵,虽说不见得能瞒过摩根的夜视仪,但想要摸到近处解决哨兵,狙击小队却得费不少工夫才行。
对方显然根本就没想过会有海汉兵穿过二十多里的平原地带摸到这个地方来,对于朝南的方向没有丝毫的防备。摩根判断了一下敌我态势,感觉想要不出声响地解决山下的敌人也不太可能,只要暴露了行迹就会打草惊蛇,回撤路线的安全也难有保障,便压下了动手的想法。
不过他也是艺高人胆大,虽然发现了敌军救灾近处驻扎,但也不打算趁夜立刻撤离此地。这趟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此地,摩根还是希望能够将周遭情况摸清了再走。他思考片刻之后,选择了带队绕向这处丘陵的临海一面。过去海汉出于不想惊动大明的考虑,从海上发动对辽东半岛的袭扰战都是在黄海,而没让舰队驶入渤海,所以摩根认为靠渤海的海岸线对后金军或许是一个防御盲点。
摩根最终选择的落脚点与后金据点仅隔着一道不到百米高的山梁,然后在山梁上布置了一个哨位监视后金据点的动向。其他人则是在他的带领下,在林间快速搭建了一个临时营地。
狙击小队出发时只带了一顶特制的行军帐篷,由两根收缩撑杆,一大块防水帆布、一片油布地垫和几段绳索组成,搭建时用撑杆撑起帆布中段,然后用连接帆布的绳索牵引到附近树木上,将帆布各受力点分散出去,再用地钉固定住帆布和地垫便算完事。这三角形的帐篷虽然结构简单,但搭建好之后却可容下十多号人躺进去,而且受力分散不易被积雪压塌,是后勤部门专门为辽东作战研制出来的野战装备,狙击小队算是首批试用者了。
此外小队每人还配备了一个鸭绒内胆的野营睡袋,要是没这玩意儿,摩根可不敢带着这帮手下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野外宿营过夜。同行那两名特战营的士兵还是第一次享用这玩意儿,也算是沾了狙击小队的光,睡进去之后还不禁啧啧称奇,感觉这玩意儿的确比被子方便多了。
“噤声立刻睡觉,夜间不得打呼”摩根小声下令之后,帐篷内立刻便安静下来。虽然打呼这种事自己根本克制不住,但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帐篷里,任谁听到了都可以设法阻止当事人继续发出鼾声。
为了避免在山梁上值守的哨兵顶不住,摩根定下的换岗时间是两小时一换,这样众人都可以轮换着休息几个小时。他相信山梁另外一边的后金军也不会闲到半夜三更出来巡山,所以很快便放心大胆地睡过去了。
天色将亮未亮的时候,狙击小队便已经醒来,悄无声息地收拾行装。不管今天是否会离开这个地方,摩根都不想在这里留下丝毫痕迹。
众人默不作声地就着水壶里用体温保持下来没有结冰的凉水,啃了一些干粮,就算是把早饭也对付过去了。然后摩根带着队伍,重新回到山梁上,观察山下敌人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