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卢小闲将全城中药铺的砒霜、乌头等毒性较强的药材全部收集了来,熬成汁后涂抹在箭上。于是,城墙守军射出的箭全成了毒箭,吐蕃士兵只要中箭立刻肌肉崩裂、伤口溃烂,巨大的疼痛让伤者不断发出惨厉的哀嚎。
毒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造成的莫名的恐惧,就像瘟疫一样在军中迅速蔓延,吐蕃军心开始动摇,攻城的势头逐渐减缓下来。
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在不停射出的毒箭威胁下,吐蕃人的攻势被遏制了,尸体堆满洮州城下,却始终未能再攻上城墙,直至黄昏不得不撤军。
吐蕃收兵后,卢小闲依然没有过他们。夜晚时分,城中守军还是像昨夜一样擂鼓放炮,做出夜袭的架势。
吐蕃人想睡不敢睡,不睡又实在撑不住,简直苦不堪言。
第四天,吐蕃军队动用近万名弓箭手进行掩护射击,同时出动新型攻城塔配合攻城。
攻城塔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四轮底座,用人力推动前进。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楼,塔楼里面是多层盘旋而上的云梯,外面由厚木板掩护,顶端前部是一个可以开合的吊桥门。士兵在里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当接近城墙后放下吊桥门,士兵可以直接从塔内冲出蹬城作战,这样就避免了以往云梯伤亡大的缺点。
攻城塔对守军的威胁极大,在危机时刻,卢小闲采用轮换的办法,分批组织人手拼死抗击。他们用绳索拴上巨石去撞毁攻城塔,同时发射密集的火箭焚毁攻城塔。
在守军顽强的抵抗下,吐蕃军队攻城再次失利,伤亡惨重士气低弥。
夜晚,依然是对吐蕃军队宿营地不停的骚扰。
第五天,吐蕃人不再攀爬城墙,而是重点针对城门发起了进攻。
城墙是土石结构不易燃,火攻对城墙没有什么作用,但对木质的城门来说,火攻是最有效的办法。
这一次,吐蕃人又失算了。当初修建洮州城的时候,就想到了敌人会用火攻的办法,因
此在木质城门上覆盖一层防火的皮革,并且在城墙上还设置了“五星池”灭火设施,在其中储满了水。
吐蕃用火攻攻击城门之时,城墙上的守军将“五星池”中的水放出,很快扑灭了城门上的火焰。
火攻决有奏效,但吐蕃人并不气馁,他们不计伤亡不停的用撞车撞击城门。
终于,洮州北城门不堪打击,轰然倒地。
见此情形,吐蕃士兵欣喜若狂,他们怒吼着顺着城门蜂涌而入。
一直在观察战场形势的钦陵,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虽然损失巨大,但终于还是攻进了城门。只要后续的吐蕃骑兵也进了城门,离破城就不远了。
钦陵高兴的有些太早了,眼看着大队吐蕃骑兵冲到城门口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千斤闸坠下,再次将城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钦陵瞠目结舌,他没想到洮州城门之后竟然还藏有千斤闸。刚才吐蕃士兵刚撞毁城门时,守军并没有放下千斤闸。
而现在,一部分吐蕃士兵已经进入了城门,大队吐蕃骑兵还在城门外的时候,千斤闸被放下来了,里外的吐蕃士兵截成了两段。
先头的吐蕃骑兵到了城门口却无法进入,他们勒住战马想要撤退,可后面的骑兵不知道情况还在向前疾驰,待发现情况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就像撞在一堵墙上一样。就这样,吐蕃骑兵进不了,也退不出,顿时乱作一团。
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速度快,丧失了机动能力的骑兵,就和活靶子没什么两样。
城墙上的守军当然不会放弃如此大好机会,他们居高临下,一波接一波的箭雨射了下来,吐蕃骑兵顿时伤亡惨重。
残兵败将好不容易撤了下来,只剩下不到一半人了。
显然,守军这是早有预谋的。
毫无疑问,那些攻进瓮城的吐蕃士兵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肯定也都成了活靶子。
钦陵甚至可以听到被关在瓮城中吐蕃士兵的惨叫声,他痛苦的闭
上了眼睛。
攻城战整整进行了八天,吐蕃人想尽办法想要攻破城池,而守军却总是能够适时、恰当的利用不同的方法破坏他们的进攻。
有的时候,吐蕃人一天之内就会发动二十多次进攻,他们损失惨重,付出近万人伤亡的代价,但洮州城仍然牢牢控制在守军手中。
当然,城中守军付出的代价也不小。经过八天的战斗消耗,守城城士兵只剩两千多人,不仅作为预备队的广武老年全都投入到了战斗当中,就连青壮百姓也加入到了守城的行列当中。
这场较量真正较量的根本不是兵力,而是毅力。
吐蕃中军的帅帐内,气氛异常的沉闷。
钦陵没有想到,这一仗竟然打成了这个样子。原本以为是手到擒来的洮州城,损失了那么多吐蕃勇士,却始终无法攻破,这让他不由不生出一丝无奈的失败感。
“大论”仇恨水看了一眼钦陵,小心翼翼的说,“有一句话我一直想说,不知当讲不当讲”
钦陵阴沉着脸,烦躁不安道“跟我还客气什么,讲吧”
仇恨水点点头“敢问大论,您进攻洮州城的目的是什么”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为了逼出王孝杰”
“既然如此”仇恨水反问道“那么依大论所见,就算我们真的攻下洮州城,王孝杰会不会出现”
钦陵不言语了。
其实不用仇恨水提醒钦陵也知道,就算攻下了洮州城,王孝杰十有也不会露头。仗都打的这份上了,王孝杰要出现早就出现了。
道理钦陵当然知道,只是小小一座洮州城,用了这么长时间,损失那么大却始终攻不下来,这让他多少有些不甘心。所以才发了狠,一定要拿下洮州城。现在想想,这里面多少还是有些呕气的成分在其中。
为将者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钦陵心中当然清楚,自己已经犯了兵家之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