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章 昭学宫
    秦王政十七年, 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一路势如破竹打进韩国都城,将韩王安押回咸阳。

    正如秦王答应过韩非一样, 此次攻韩, 秦军并未对普通百姓造成重大伤亡, 将士的军功都来于战场。

    有了秦王的命令,秦军自然也没有对韩国投降的兵士进行当年白起那般的屠杀。

    韩地置为颍川郡,原韩官员早就被无孔不入的秦国暗探查得干干净净。清白的留下来, 若是愿意效忠秦国,便另等通知。若是不愿,告老还乡也无妨,职位则等待秦国派来的官员接手。

    至于不清白的,鉴于这一种属于最多的那一批,自然是等待秦国派的刑官过来当众审判。

    由刑官抛出几个罪名, 引导原韩百姓告发这批官员其余罪行, 查证之后在原韩百姓面前宣读全部罪行后当场行刑, 告示贴满韩国。

    有那样一个只顾自己享乐的韩王,下面的臣子都是什么货色可想而知。

    这样由当地百姓亲自揭露出来的上层的腌臜之事都被公布后, 韩王室自然尽失民心, 由此为秦国将来的统治减少阻力。

    和秦国以往的作风相比, 这样的处置还算温和,韩非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法子足以作为瓦解六国内部反秦的第一步,但它确实能够剐去人族内部的腐肉。

    待到它长出新的皮肉,就是一场新生。

    从秦王决定开始覆灭六国的计划, 到秦军大军开拨, 破韩甚至不到一年。

    这样的实力让其余五国为之震惊。

    他们原本以为, 这几年秦国专心窝在自己家搞事情, 秦军也没有时不时出来吓一下他们,自己就能高枕无忧继续醉生梦死了。

    却没想到,秦国确实是在闭关发展自己,而一旦有了足够的实力,谁都拦不住他们。

    其余五国王公贵族如何震惊,跟远在咸阳的扶苏却没有多大关系了。

    “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咸阳宫中的宫人已经开始为各自侍奉的公子王女妃嫔准备天气转凉后要穿戴的新衣服饰。

    扶苏风尘仆仆从学宫中回来,站在自己庭院中,呆滞地重复了一遍眼前人的话。

    “父王要把韩先生从我这里抽走,还要带走一批法家门生”

    盖聂看着眼前瞪圆了一双凤眼的扶苏,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正是如此。”

    眼见扶苏还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又说“韩国已并入秦国,但韩地百姓并不能适应秦法。考虑到秦法对其余六国百姓而言并不合适,他打算在六国尽数并入秦国之前重制一部律法。”

    “你不是知道的吗”

    嬴政很久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了,秦法过于严苛,六国之法更是繁简不一,大一统之后必然要实行新的律法。

    而律法是维持一国秩序的宝器,这个任务,嬴政从一开始就意属韩非。

    倒不是说同为法家弟子的李斯不行,而是因为三公九卿如今都没有闲着的,李斯身为嬴政的心腹,更是一早就被交付了过多的重任。整个朝堂,他是除了嬴政以外最忙的几个臣子之一。

    如果再把这个任务也交给他,李斯怕不是要愁白了头发,痛并快乐着加班,能不能起来上朝还不一定呢。

    虽说能者多劳,可也不能让人家过劳死吧。

    “我知道父王打算把这个任务交给韩先生,可是这也太突然了。”

    “韩国,不太行。”盖聂委婉道。

    好歹是培养了韩非的国家,这个跪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扶苏扶额“我也知道父王的速度会很快,这个时间推平韩国也算是预料之中了。但父王一点周转的时间都没给我啊。”

    “韩先生带着那批法家弟子去重制律法,那学宫怎么办总不能继续让我带着阴嫚和将闾去管着吧。”

    想到这里,扶苏又有些头秃“先生带出的那批刑官送了三分之一去了韩国,按照这个速度,刑官人数也不够。”

    对的,那批前往韩国的刑官是韩非一手带出来的。在彻底投诚之后,他被秦王送去了建立好的学宫。

    名义上仍是长公子的老师,实则是在学宫生院挑选合适的人手培养,为秦国日后的收拢六国做准备。

    目前为止进度最好的,就是那批刑官。

    盖聂沉默了,毕竟他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告知扶苏嬴政的原话。

    嬴政说,扶苏那臭小子已经不需要什么老师来教他了,让他老老实实给朕管好那批小崽子。学宫做的不错,他征收了,最好要人时什么类型都有。

    之类的话。

    盖聂于是只道“你照看好你下面的弟妹就可。”

    “父王原话一定不止这样,不然您不会沉默那么久。”

    扶苏说完又在心里接了一句我可不想一直受困于人类幼崽。

    但他面上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沉吟片刻道“算了,原本学宫也是为了给父王输送人手才创办的。”

    盖聂颔首,道“如此正好,我听闻蹉峨山中有异象,打算前去一探,你可要与我一起”

    扶苏眼前一亮。

    自从秦军开始动作,隐藏在暗中的那人也开始动了起来,表现在明面上的,就是以六国贵族名义派出来的杀手。

    暗地里则是七国不断冒出来的异常情况,甚至蔓延到了秦国境内。

    在这之前,有嬴政坐镇于秦,鲜少有异族敢冒着得罪大气运者的风险来此作乱。

    能够来的,自然就是那幕后人的手下。

    自然,他们从未走到嬴政或者扶苏面前。

    前者是因为盖聂出手太快,让他们还未曾领会到嬴政身上那足以让地府鬼神都为之战栗的气运之威就跪了。

    后者则是因为,不管他们来多少,都在出现于扶苏眼前之前就被这人随意拨弄几弦就没了。

    有的甚至比当初的白骨妖还要脆。

    这让扶苏有了一种奇妙的错觉要不是找不到那滑不溜啾的幕后人,就算没有纯青他也能把对方解决了。

    毕竟随着扶苏过完十岁生辰,他的琴弦已经增加到了十二弦

    从这里扶苏可以确定,虽然他上一世或者上上上不知道是哪一世和那个耍剑的小祖宗打架把他的琴弦给碎光了,但是五十弦并没有全部落到其他世界。

    他身上定然还有其余琴弦,只是出于某种原因,被封存在他的魂魄里。

    想到这一点的扶苏忽然有些庆幸,因为目前只有一个来自天外的纯青道长为他带回了一弦。

    倘若真的是五十弦都散落诸天万界,那他往后还需要去其他世界找回来,诸天万界何其多,他要找到什么时候去

    这对扶苏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扶苏隐约觉得,这十二弦可能就是他在这一世能唤出的上限了。

    有了远胜于自保的能力,扶苏自然不需要担心自身安危。因此在盖聂邀请时,他心动了一瞬。

    然而他还是摇了摇头,遗憾道“盖先生,我若是走了,阴嫚和将闾还压不住学宫文院和理院的人。”

    “无碍。”盖聂说道,“你有分寸就好。”

    说罢,盖聂抱着他的剑转身离开了。

    望着这位剑客远去的背影,扶苏在原地唉声叹气,叹自己真是自讨苦吃。

    他如今还小,秦王再如何奉行能者多劳的理念,也还没到把扶苏当李斯那种用法的程度。所以扶苏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咸阳宫中玩玩弟弟妹妹,呸不对,是给弟妹启蒙和教导他们。

    扶苏其实算过,等到父王一统天下之后,国土广阔百姓繁多,该有多少个位置需要去填上有能力的官员,是越多越好,总不能等到什么都合并了之后才发现缺人吧。

    于是扶苏仿照昔日齐国稷下学宫,又参考三千界某些成员的世界里所谓“大学”建成一座属于秦国的学宫。

    所谓学宫,其实现在位于咸阳城外的一座大型文化交流场所,也是秦国日后的人才来源。

    学宫起步不算早,目前只粗略分三部分,即理院、文院和生院。

    理院的学子,大都是被秦国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儿吸引来的,这里有那些令他们魂牵梦绕的精妙机械。而长公子有令,若谁能改进贴在院中的图纸上的东西,就有资格接触更深一层的机械。

    文院的学子,便是来自儒家法家等百家的弟子。他们来的理由就五花八门说不清楚了,但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秦王承诺,他将建立一座万世藏书楼,收录天下学说著述,记录作者名讳,倾国之力将之留存后世。

    倘若是之前,难免有人会嘲笑秦王自不量力,天下藏书何其多,要占用多少地方,又如何全部收录呢

    但是有了纸制的书本,这个可能就能成为现实。

    这些大家,再如何自傲,也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发扬光大乃至传至后世。而秦国虽大力宣扬过纸,流出来的实物却并不多,因此他们纷纷来到秦国。

    而这些人来到学宫,只要呆上个一年半载,扶苏就有自信说服他们。

    因为不管是这个世界此前人族统一的安定局面,还是三千界中其他成员的经验都告诉扶苏,只有大一统才不会有战争,百姓才有机会安居乐业。

    这个时代专注于修学的大家,又有几个不会被“天下百姓俱欢颜”的愿景所吸引呢

    更何况他们若是参与进来,日后他们的名字都将被刻在学宫之前的纪念碑上,他们的功绩会和著作一样安置于万世藏书楼中流传千载。

    于是先来的一批被这样的愿景吸引后,他们就能够转而影响到后来的一批,再加上扶苏时不时拿出一些新的理念,足够让他们醉心于此。

    等到气氛差不多了,就可以派他们去生院做最重要的一步教生院学生读书。

    生院成员都是秦国暗卫从各地捡回的孤儿,从小告诉他们是秦王让他们活下去,请大家教他们读书习字,按照各自的天赋培养他们。

    等到秦王差不多都将天下平定,他们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至于培养他们花费的钱财,那些现在还在限制数量的玻璃制品和香皂等功不可没。

    毕竟就是因为六国多的是这种奢侈攀比的王公贵族,才能让秦国对这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廉价的原材料换来昂贵的金玉,这买卖可太划算了。

    学宫并不是在灭韩这大半年中建立的,在扶苏看到造纸术时他就模糊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也就在那个夜晚一并与秦王提起。

    于是伴随着纸的出现,秦国这座由长公子主持的学宫也逐渐闻名六国。

    等到扶苏从榆次回来,学宫已经走上正轨。

    秦灭韩这一年里,不是没有人离开,但是更多的,是留在咸阳城外的学宫里观望。

    即便接受了新的理念,他们也需要看秦国下一步的动作,再看值不值得自己留下来。

    显然这一次,他们相当满意。

    说到这学宫,中间还出了点小乐子。

    在学宫建成当天,秦王让扶苏为学宫起一个名字,扶苏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字,张口就是“昭”

    昭后面跟什么,他忽然又想不起来了。

    看着嬴政奇怪的眼神,扶苏艰难道“昭华,昭华学宫。”

    “昭华,昭我华夏。”他又重复了一遍。

    嬴政显然也觉得这名字不错,于是大手一挥,“昭华”二字就刻在了学宫门前的大石上。

    彼时扶苏摸了摸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心道好险好险,差点就把那孩子的名字记起来当学宫名字了。

    那往后出入学宫看到刻在石上的名字,感官也太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