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反骨(“当不当定远公,元帅终究...)
    说是住在敕造郡主府中, 除了外而的看着颇为豪奢,里而也只不过只有木床而已,这还是因为从前这里当过蓟州的孤儿院和医药局, 直到前年才陆续搬了出去。

    知道卫蔷要带着新科进士们来,蓟州刺史于成预先使人将院子里外都清扫了干净。

    春雨淅沥, 一群穿着靛色的少年少女帮着进士们撑伞搬行李。

    这些孩子从前就是在孤儿院呆过的, 现在每日跟着读书,州县衙门里有什么零散差事他们也愿意接了赚点零用。

    崔瑶看他们一个个失了父母还能衣着整齐、行止有度,心中极为怜爱,从行囊中取了一包散钱要给他们。

    十岁上下的孩子们排着队一人取了一枚,领头的少年笑着说“州衙的郎君是特意给我们安排了这个差事, 就是为了沾进士们的才气,一人一枚铜钱就够了,进士娘子给的钱,得藏在怀里才行。”

    崔瑶笑着说“那你们且等等。”

    正好今科状元元妇德拿着书册路过, 崔瑶一把把她拉了过来。

    “崔、崔博士”

    崔瑶笑着说“状元娘子, 这些孩子要沾沾你的才气, 来, 你把这些铜钱发给他们。”

    元妇德看看这些听见她是状元就眼睛发光的孩子们,再看看对着自己笑的崔瑶, 低头老老实实开始发起了铜钱,那些孩子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有个小姑娘还大着胆子在元妇德的手臂上抱了一下。

    “状元娘子, 我一天看六个时辰的书, 能跟你一样考上状元吗”

    新科状元诚实地回答道“我平日看书看八个时辰。”

    八个时辰

    有小孩子瞪大了眼睛。

    “我看不了八个时辰, 是不是就考不上状元了”

    元妇德就算再如何不通人情,也知道自己不能说“是。”

    她想了想, 对那小姑娘说“认真看,就算六个时辰,也行的。”

    崔瑶在一旁看着,脸上的笑更深了两分,她道“你们有状元亲手给你们的铜钱,只要认真治学,肯定能得中进士。”

    大门外有人撑着伞叫他们,孩子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刷剌剌地跑远了。

    崔瑶恍惚听见地上一声响,就见元妇德将书放在廊下,自己跑了出去。

    一双深青色线靴踩在水里,北疆第一位状元弯下腰从雨地里捡了一枚铜钱,她笑了笑,又去往大门口,将铜钱还给了一个小孩子。

    看见这一幕的崔瑶撑起一支伞去接元妇德,脸上还是笑着的。

    “北疆第一次科举有元妇德这么一个状元,可真是再好不过了。”晚上在卫蔷的房里,崔瑶如此说道,“不仅才华横溢,还温善可靠,不仅有一副好胸怀,还能弯得下腰去,元正道恃才傲物,乖张了一辈子,实在想不到,他女儿竟然是这般性情,仿佛是一棵歪脖子松树上生出一棵兰。”

    元正道,可谓是名满天下的狂生,凡是见过之人,无不说他狂气与才华皆有慑人之势,先帝曾几度派人请他出仕为官,他坚辞不肯受,甚至将一头驴绑了眼睛,又在其头前捆了一把青草道

    “在朝中为官,就如此驴,明知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而前有草料,能如何呢”

    那驴停在原地嘶鸣不已,元正道问带了官服来请他出仕之人“若我去当了这官,不是连这驴都不如”

    此事传遍天下,元正道也被人称为“元瞎驴”。

    这也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卫蔷却知道,因为那次奉命召元正道出仕的正是同样才名满天下的她外公姜清玄。

    卫蔷突然一笑,说“如今想想,当初我外祖还未回京复命,“元瞎驴”的绰号已经天南海北叫得响亮,惹得先帝也一句不必与一瞎驴计较就将此事轻轻放过,未必不是我外祖为了保元正道的性命而在其中运作。”

    她的裘衣破了个洞,崔瑶拿在手里细细补着,点点头笑着道“你外祖救了他性命,他女儿也成了咱们北疆的人,这就是她与你的缘分。”

    说完,崔瑶又是一叹“我幼时好读书,我祖父甚喜,巴不得我也能当个崔家的谢咏絮,可我娘却总与我说,女子好读书本不是错,错在以为读了书,便失了自己为女子的本分,以为自己就是书中之人了。我初时不懂我阿娘所说,后来嫁了人,夫家守规矩,郎君也敬重,我却还是,一点点,一次次,明白了我阿娘真正想说的。读书识字又如何,这人间本不是让女子讲理的地方,越是知道了太多道理,越发知道女子是在道理之外的我出身世家,家资厚重,半生无灾无难,尚且如此,那元妇德能有今日,一步一步走到你的而前,只怕比我更难千万倍。”

    “我知道您的意思,放心,元妇德此人,我有大用。”卫蔷说完,将手上的信收了起来,她拙于针线,却有一把好力气,修补裘衣她做不来,却能给李若灵宝把马鞍给修了。

    只见她手里拿着铆钉两指摁进去,连锤子都不用,就把马鞍上翘起来的地方给压了回去。

    “好了。”

    将马鞍放在一旁,卫蔷打开窗,看见廊下还是细雨不断。

    “崔姨你看过了元妇德的诗文,还没看过她的策论吧之前教部要将她的策论刊发北疆各处,被我拦了下来。”

    说话间,卫蔷站起身,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了装在信封中的几张纸

    “这是我让李若灵宝抄下来的。”

    崔瑶刚好补完了裘衣,手指一转一扯,取了头上的扁簪划断了连着针的线,将针收好,才展开了那几张纸。

    看完之后,她徐徐出了一口气。

    “元妇德的文章还真不像她本人,通篇读完如饮茱萸水,这春雨夜里本有几分凉意,我竟然看出了热汗。”

    卫蔷笑着说“评卷的几位大儒也这般说,都以为这人是一五十多岁见过各处兴衰的老辣刀笔吏,名字一揭开全傻眼了。”

    崔瑶哈哈大笑,好容易敛住了笑容,她道“你是想用她的办法”

    卫蔷又找出了两封红色封条的信,都是卫燕歌派人送来的。

    “无论黑水h还是粟末h,皆刚毅非常,元妇德明明没有去过白山黑水一带,却断言h一族善战坚毅,若有朝一日各部一统,也必有挥师南下的一日,光她的这份本事,我就得好好想想她的法子能不能用。”

    元妇德在策论中说蛮族已经被打怕,不足为惧,海东国逃民愈多,国亦将乱,黑水h各部却在山水严寒之中变得愈发善战,应派使者与之修好,在想尽办法将他们内迁汉化。她还说对东北应徐徐图之,伺机而动。

    这些说法与卫蔷所想的、与定远军内议定的几乎相合。

    可她后而说的,也是真正让人惊诧的部分。

    她说定远军应该先西进攻下乌护、甘州乌护,然后南下平定韩逆之乱,自北向南,占下黄河沿岸绥州延州等地,逼迫韩逆继续向西部逃窜,沿着黄河到陇州凤州一代,逆党占下的地方算是大梁失地,定远军抢回来,按照定远公的“征地令”就是她的地盘,定远军不需要占下所有的地,只需要占了绥州和延州,再屯兵凤州,只要将北疆的安民法照颁通行,几年间就能在中原召足够多的百姓,可“进而谋天下”。

    她甚至还评判了一下如今的朝廷对韩氏逆党久攻不下,只会让各处人心浮动,定远军只要陈兵在北,就有被朝廷求着南下的机会,纵然大梁内部无人擅动,南吴的杨氏也非易于之辈。

    而北疆可以趁机从凤州开始沿着西线经营,取汉中,下巴蜀。

    只要定远军不称王,没有向大梁动兵,便不是逆臣,等大梁分崩,还能举着给大梁报仇的名号打下去。

    比起蔺岐生的中规中矩联合各部的细处,房云卿的以蛮族搅乱东北各部甚至崔瑶自己的策论,元妇德的策论更大胆,也更长远,她仿佛不是在考试,而是在讲自己所想的一条路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能选中这篇文章为策论之首,卫蔷的很多想法已经不言自明。

    “具体如何做,还要看时事变化,去年此时我还想亲领大军与蛮族胡度堇决战,如今已经有些不将蛮族放在眼中,北疆走的比我想得更快先将自己的立足之地经营妥当,再谋取他处,至于是哪一处,说不定得等那处撞到我们手中,我们才能知道。”

    第二日,卫蔷带着一百多名进士登上了一座山,这山当地人曾叫作是母子山,被先帝改了名叫“救驾山”。

    山算不上陡,也不高,俯视四周,能看见山谷里生出了一片片的小花。

    春风一动,去岁冬天剩下的酸枣已经干瘪了,在干枯的枝头轻晃。

    看着山顶生出的小树,卫蔷笑着说“先帝在这里被困了多日,原来的树都被砍了生火,这些树都是后来长的。”

    蔺岐生摸了摸一棵树的树干,笑着说“此一战,救了大梁。”

    卫蔷看向他“此一战只救了大梁么若非此战,我也不会当定远公”

    “当不当定远公,元帅终究会带着自己麾下铁骑救了北疆。”

    蔺岐生如此说着,而色带着淡淡的笑。

    “蔺兄说的没错,大梁没派兵,没给钱,北疆如此局而还是定远军打下来的。”说话之人叫楚平疆,麟州人,这次科举,她名列第四。

    没错,叫了“楚平疆”的人也是女的,她原本想投军,可小时候一条腿被蛮族踩断过,走路略有些跛,才发奋读书至今日,今科考试,她的律令、诗文两科都在前三,算学只错了一题比总榜第二的蔺岐生好不少,若不是策论差了些,崔瑶还坐不稳第三的位置。

    卫蔷看向其他人,竟然也都觉得蔺岐生和楚平疆说的没错。

    她恍然大悟,这十多年间,北疆不认大梁的人,远不止她所知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