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
    天启皇帝震惊了。

    刚烈的读书人,他见得多了。

    那成天骂他这个皇帝的也不少。

    可人家的刚烈,是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前提之下。

    你别看读书人天天破口大骂朝廷黑暗,皇帝昏聩,可你让他做官,让他去科举,人家可是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叫做站着把钱挣了,不但骂了你,你还得给他功名和乌纱帽。

    可这管邵宁是不是脑子有点拎不清

    疯啦

    你跑来玩这一套天子呼来不登船,却是实实在在的耽误自己的终身这若是不经过殿试,莫说是断绝了进入一甲的希望,便是连进士也不授予了啊。

    只一个贡士的名头,不过是比举人的地位高一些而已。

    如此做法,贻误终身

    天启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却还是道“知道了。”

    说着,殿试继续。

    魏忠贤此时站了出来,开始放题。

    两百多个贡士,在这大殿上,站在了案牍前,一个个已经预备了笔墨。

    随即,魏忠贤尖细的声音在殿中回荡“题论治天下。”

    一听这个题,贡士们都不由错愕。

    因为这个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了。

    怎么治理天下,前人已经不知讨论过多少次,没想到今科的殿试,居然连题目都这样敷衍。

    不过很快的,就已开始有人提笔了。

    因为题目虽老,却想要写一篇花团锦簇的策论,时间是个大问题,若是耽误时间,难免遗憾终身。

    那贡士刘若宰,此时喜上眉梢,机会来了。

    虽然会试马失前蹄,令他多少有些受打击,可此番殿试,他却很有把握,毕竟他久受家庭熏陶,文章也写的好,这种策论,可以说是他的长项。

    他自信满满,开始笔走龙蛇,一字一句地将心中的想法写了下来。

    一面写,一面自鸣得意,自觉得自己只怕距离状元,已是一步之遥。

    其实这些贡士们并不知道,天启皇帝之所以拿此为题,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策论之中寻找答案。

    怎么样治理天下,这话题虽然老生常谈,可实际上呢,很多方法却不过是清谈而已,空洞乏味。

    天启皇帝现在有了儿子,他现在满门心思都在想着怎么治理天下,自然而然,也就希望出此题,无论如何,这些贡士都是人中龙凤,或许有人能从中为他找出答案。

    时间过得很快,不声不响地到了晌午,宦官们便按时收了卷,紧接着,贡士们谢恩告辞。

    过了几日,等皇帝看过了试卷之后,再排定名次。

    殿试的排名,其实和考生未来的前途息息相关,若是能进一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么未来的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若是能进二甲,就有极大的机会进入翰林,将来平步青云。

    可如果是三甲,那就惨了,不但会被同榜的进士们取笑,而且一般在六部里观政,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实习之后,便外放到各州县里去,从县丞做起,这辈子可能永远都困于州郡。

    所以考生们考完,个个心里惴惴不安,又想到那个现在很忙,没功夫来殿试的家伙本是有人想取笑那管邵宁几句,却突然发现,好像无以下口

    你说他攀上了张家的大树,说他阿谀奉承,说他没有风骨,可是人家连本是可以唾手可得的进士甚至是状元都不要,各位还配嘲笑他吗

    于是人们自动地忽略掉这个倒霉的家伙,各自焦灼地等待着最后决定命运的结果。

    殿试之后,天启皇帝觉得好像今日因为殿试,耽误了许多事,所以稍稍小憩之后,又召了大臣来廷议,要议的,依旧还是赈灾。

    眼看着天都快要黑了,却还要聚集大臣,大臣们一个个愁眉苦脸,苦不堪言。

    他们恨不得又要批评一下天启皇帝,陛下这是虐待大臣啊

    一直议到了三更,天启皇帝才意犹未尽地回了寝宫。

    他太疲倦了,只是想到现下这么多的灾民,整个京城虽是解决了关中的隐患,却也让京城成了一个火药桶,一旦朝廷治理不及时,那便是天大的事。

    所以他辗转着,总是睡不着。

    直到次日清早,又召了内阁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以及给事中等人来觐见。

    黄立极觉得自己也受不了了。

    陛下还年轻,身体还可以折腾,可老夫已年过六旬了啊,现在站着都能打瞌睡,陛下能不能不要再举行朝会了

    可没办法,因为他们发现,天启皇帝虽是生出了眼袋,可依旧还是精神奕奕的样子,开口就问“现在各县赈济得如何了”

    倒是户部尚书李起元率先道“启禀陛下,各县没出什么乱子。”

    天启皇帝颔首点头“这灾民源源不断,还是让朕不放心,这些日子的奏报,朕都看过,但是却不知为何有人攻讦新县,新县上一次治水,就很好。”

    这一下子,许多人就不做声了。

    倒是那礼部尚书刘鸿训道“陛下,那也不尽然,比如此次,灾民们涌入宛城县和大兴县就是最多,新县反而少了。不只如此,臣也确实听说,新县确实有官吏借着赈济的名义,为自己谋利的嫌疑。臣不敢断言此事真伪,可想来不是空穴来风。”

    听了刘鸿训的话,天启皇帝显得焦躁,但他还是觉得不可能,只是不知实际情况,也不好说什么。

    东厂那边,倒是调查过一些,好像是关于张家强迫灾民做工

    天启皇帝心烦意燥地皱着眉头,突然道“诸卿相信吗”

    这时,倒是黄立极站了出来,笑呵呵的做和事老“陛下,终究这只是小节,现在主要是不要出现大量的饿殍,免得滋生事端,至于其他的事,臣以为该放一放。”

    孙承宗却站出来道“老臣这些日子,倒是学过一些东西,百闻不如一见,与其在此坐而论道,争议孰是孰非,其实只要一看便知,臣愿奉陛下的旨意,到各县去看一看。”

    天启皇帝听罢,觉得这很合理,便道“朕也有此意,不过孙师傅去,倒不如朕亲自去看看,如若不然,就算有人看过,别人不信,那也是枉然,况且诸卿现在京城里这么多的饿殍,朕不看看,实在放心不下。”

    天启皇帝的性格,历来在百官眼里都很乖张。

    所以对于天启皇帝提出来的要求,大家竟也不觉得奇怪。

    黄立极便笑着道“就怕劳师动众,反而给各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有何不可呢”天启皇帝接着道“不必大张旗鼓,也不需这么多护驾之臣,朕的弓马娴熟就这么办吧,让魏伴伴来安排。”

    “陛下。”那礼部尚书刘鸿训却有些莫名火燥。

    你隔三差五的要出宫,有没有问过我这个主管礼法的大臣,这像话吗

    “卿家要劝朕”天启皇帝淡淡道“不过也好,那就继续议吧,今日要议的事还有很多,诸卿要有所准备,没有三更天朕是不肯放诸卿走的。”

    天启皇帝说的很认真,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刘鸿训一时哑口,不吭声了。

    而其他人的脸色,显然都有些不自然。

    卧槽,相比于君王不早朝,现在大家一致认为,君王还是别早朝的好,以前各部都可以自行决定的事,现在陛下什么都过问,好端端的尚书,反而成了打杂的小吏。

    何况这从早到晚的会议,能参加这样会议的大臣,哪一个不是头发花白的老头子陛下受得了,老臣们受不了了啊。

    天启皇帝见刘鸿训不出声,于是眉一挑,给了魏忠贤一个眼色“魏伴伴,去做准备。”

    魏忠贤办这种事,是最在行的。

    他最终选择的方案还是微服出巡,而后布置了百来个禁卫。

    当然东厂那边,已密令他们开始在各街巷监视,以防万一了。

    如此一来,皇帝便可带着随驾的大臣出发,穿着常服,也不必从大明门出宫,而是从午门,先坐车,而后换轿子,沿途所经过的路线,让厂卫暗中梳理一遍。

    又是半个时辰之后,一身常服的天启皇帝,便带着众臣到了东市。

    东市是最热闹的地方,隶属于大兴县,而在这里,却早已是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蓬头垢面的灾民。

    现在天气还炎热,所以这些灾民们,大多蜷缩于巷道里,他们衣不蔽体,令人看得不免触目惊心。

    不过大兴县的官吏,倒还是做了一些事的,毕竟朝廷下了这么多的旨意,一道比一道的严厉,因而在这东市,有一个专门的粥篷,篷子里有数十个差役守着,此时恰好到了饭点,粥篷里有人鸣锣。

    于是从四面八方,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灾民,便扶老携幼的纷纷聚拢起来。

    天启皇帝只坐在轿里,看着这轿外的一切,他深深的皱着起来了眉头,忍不住潸然

    这些操持着关中口音的人,处境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恶劣啊

    第五章送到,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