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返回东宫,连喝了三杯水,才将嘴里的干涩消除。
“王珪,今日多亏了你啊不然就麻烦了”李建成心中尚有余悸。
王珪恭敬道“殿下,整件事最该感谢的人不是微臣,而是李靖啊”
“他“李建成惊讶一声,经过提醒的他这才恍然大悟,是李靖最早发现了自己雕龙玉佩不见了,然后猜测有问题,但他身为属下说话要有分寸,才故意扯到王珪玉佩上,从而提醒了王珪,让王珪来处理整件事。
李建成感叹道“有劳他了,王珪,你给本宫招揽了一位文武双全的谋士啊必须重赏”
王珪趁机说道“殿下,俗话说疑人不用,李靖有大才,现在正值用人之际,不如对他加大重用力度,像他那样的人,越是器重,越能收获他的忠诚”
李建成赞同地点了点头,这次多亏了李靖,如果没有他的警惕,那这次就是灭顶之灾,可以说,李靖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样的人如果还不值得信任,那什么样的人值得信任
“王珪,你说的没错,像李靖这样的大才,必须表现足够的器重。你来安排,让李靖全面接触东宫事务,一些机密之事也不用瞒他了”李建成坚定道。
王珪点了点头,脸上面无表情,但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
“对了王珪,还有一件大喜事。陛下开始对丹药感兴趣了”李建成连忙说道。
王珪一愣,好奇问道“怎么回事”
李建成便把尹妃的说辞告诉了王珪。
“哈哈,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真是天生贵人,遇难成祥啊。陛下信奉佛教,不喜丹药,如今看到皇后娘娘和尹妃娘娘服用丹药后神清气爽、脸色红润,便会相信丹药之妙,接下来稍加引导,陛下便会开始服用丹药。”王珪说道。
李建成笑道“长生啊,谁人不垂涎对了,通知不良人,好好招待孙思邈和袁天罡,继续炼制丹药。前期的丹药必须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要有疗效。至于将来,哼哼”
“微臣明白。”王珪立即应道。
而后,王珪退下,去找李靖。
李靖正在詹事府喝茶,他是王珪的副手,而王珪是太子中允,所以李靖没有具体公务,不像詹事府内的其他人有自己的职务。
看到王珪前来,李靖连忙起身,拱手道“拜见王大人”
“没有外人,不用客气。这次多亏了你,不然太子殿下就麻烦缠身了。”王珪感叹道。
李靖笑道“我也是机缘巧合,发现太子殿下的玉佩不见了,所以多言了一句。如果不是王大哥今日带我去东宫,我也不会察觉,所以是上天冥冥注定不让太子殿下出事”
王珪点了点头,便道“从今以后,你便不用在詹事府呆了,可以随我出入东宫,直接听令于太子殿下,虽然官职不高,但实权极重。殿下有很多事情需要可靠的人来完成,詹事府虽是太子殿下的官署,但这里人多眼杂,即便是詹事,也难以接触太子殿下的核心大事。这次你功劳巨大,太子殿下已经下令,允许你参与其中。恭喜你了李靖,正式进入东宫核心。”
李靖大喜,连忙恭喜感谢。
按照李靖的推测,想要打入东宫核心,恐怕还得几个月时间,没想到因为秦王对李建成的算计,反而为自己的便利。
而成为李建成的心腹,接下来就能更好的帮助李建成对付李世民了。
就在李靖暗自高兴时,王珪突然放低了声音,笑眯眯道“接下来我要给你说件机密大事,此计划名为弑龙”
宫内发生的事第一时间传入了秦王府。
“什么任务失败了陛下没有责罚太子”
“怎么可能”
秦王一脸惊诧,忍不住问道。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把搜集的情报告诉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费尽周折,才查到李建成和尹妃有染,可惜李世民不在皇宫,根本无法当场捉奸,所以他和长孙无忌合计,便制定了一个计划,派一名小太监隐藏在春华宫。如果发现李建成和尹妃私会,便偷盗李建成的雕龙玉佩,以此揭露李建成和尹妃有染一事。
如果李建成没有事先察觉,他没有准备的进入含元殿后,面对李渊的责问和人赃并获,李建成很难翻盘。
听完长孙无忌的解释,李世民气得怒拍桌子。
好好的一场算计,竟然没有扳倒李建成,不生气才怪。
而且柴绍和平阳公主的事情还没解决,这相当于和李建成的对决中输了两局,让李世民非常气愤。
“殿下请息怒,殿下和太子的争斗不是这一两次,还有很多的机会”长孙无忌安慰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轻叹道“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只是我感觉我们的处境越来越如履薄冰了。陛下越加忌惮我,接下来,肯定会加大力度和速度分化秦王府的势力。”
“再加上现在柴绍被人算计,触怒平阳,彻底丢了平阳这步棋。一旦平阳支持太子,那太子没有兵力的软肋就解决了。”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便道“殿下请放心,平阳公主一定会嫁给一个局外人,而不是太子的人。另外关于分化秦王府势力,依我之见,我们正好趁机示弱。我们弱太子强,那么陛下就会针对太子。不过我们示弱的同时,必须在长安城中增加自己的力量。力量才是取胜的关键”
“力量”
李世民喃喃自语,他比谁都懂手握力量的重要性。
片刻后,李世民似乎下定了决定,突然对长孙无忌道“无忌,你说得对,我该示弱了,同时暗中扩展力量。如果成不了太子,坐不上皇位,那就用力量夺过来”
长孙无忌连忙拱手应道,这是李世民第一次提到用力量夺取皇位,以前的李世民有这个想法,但也只是想法。
如今亲口说出来,便说明李世民打定了主意。
如果能平稳的做上皇位,那就守规矩。
如果不能,那就只能不守规矩了。
纵使被史书谩骂,那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