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年底,孙权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年后又修筑濡须坞来防止曹操南侵。1
曹操听说了这事以后心里不痛快,估计想想又觉得很不甘心,毕竟大一统的局面差一点就能形成了,就这么放弃也不是他的性格。
曹操从年初开始又操练起了水军,准备挥师南下,再跟江东干上一场硬仗。
也因为曹操要准备对孙权出手的缘故,即便接到了常王等人的赈灾奏请,河安这边也顾不太上。
听说思齐要去河安,曹操松了口气,亲自给思齐写了信,托她帮忙主理赈灾一事,不光是河安,周围几个受灾郡也一起赈济一下,若是实在缺人缺粮就找去皇帝要。
思齐回信说好,自己那边还有很多库存,到时候讨皇帝一纸诏令,可以先借一部分粮食出去,让曹操不用担心。
但曹操显然还是有些不放心,派了司马懿过来成平,帮着思齐调度抗灾。
邺城突然要过来这么一尊大佛,思齐觉得亚历山大,但还是摆正姿态,好好接待。
思齐找了荀攸、刘赟和周不疑过来开会,说了司马懿要来的事情,叮嘱到时记得出行所用的各类物品都多准备一份,不要亏待了朝廷赈灾的钦差。
既然已经定下了人选,集结成了此次的赈灾小队,大家现在也有了分工。
按照分工,生活方面的事情主要由刘赟负责,他听了思齐的话,对着女儿保证,此事绝无问题,就算到时自己缺衣少食,也绝对不会让朝廷钦差缺东少西。
思齐对于刘赟这方面是放心的,每次出来跟着阿父出门,他带的东西都是足够的,除非遇上了不可抗力的事情,否则都会有一些剩余。
况且这次出门是去王伯那里,常王一定还会有新的补给。
荀攸负责统筹全队事宜,也对着思齐表态,会带好团队,注意和谐,尽量留出司马懿发挥的空间。
毕竟这人最近很得曹操青眼,又和曹丕交好,曹丕如今成了曹操内定继承人后,可谓是如日中天,连带着司马懿等人也水涨船高。
周不疑紧跟着荀攸表态,说自己也没问题,到时会给荀攸打好辅助。
荀彧和刘赟还有事,晨会一开完就一前一后离开了屋子。
周不疑一早看出了思齐有心事,他并没有紧跟着二人离去,而是留了下来,执壶给思齐倒了一杯花茶,对着思齐道“王主看着似乎有些烦心事,似乎跟司马懿有关,还请王主示下,臣该如何能王主分忧”
周不疑感觉出来,思齐是因为司马懿的到来而有了很大压力。
可能是因为他离开邺城比较早的缘故,并没有感受到完全没有感受到司马懿的厉害,还觉得荀彧和郭嘉才是曹操那边谋士的天花板,只是如今年纪大了,身体有些跟不上了,才显出了司马懿等人。
思齐也不好跟周不疑说历史上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只是道自己听说司马懿出身名家,又颇得曹操和曹丕赏识,这次被专程派过来协同赈灾,自己对他不免慎重了些。
周不疑自幼身负盛名,又因为跟着思齐较早的缘故,这些年在成平发展不错,也不觉得司马懿的到来是个事儿,听思齐这么一说,周不疑给了思齐一个“你不必多说,我其实都懂的的眼神”,道,“王主既然担心此人,到时我替翁主看着他便是。”
思齐也知道,司马懿跟他们之间没什么利益冲突,这次出来肯定也想把曹操交代的差事办好,她是因为司马懿历史上的大魔王形象而对他重视,尤其想起从前卡牌游戏里秒人的大boss司马懿,总有种不自觉的忌惮,倒也不觉得司马懿会坏事。
既然周不疑既然都这么说了,面对着他的一番好意,思齐也只能顺水推舟接了下来,笑道“好,那就辛苦你了。”
思齐以前生活在许都,一直被刘赟保护着,如温室里的娇花一般被呵护得很好,生活当中事事顺利,后来更是得了成平,成了朝中唯一一个近些年来有了封地的翁主。
思齐最早的关于战争的记忆就是来自于河安城中。
在河安之时,她和阿父、王伯等被大军围城,还是用了王伯的炼丹房制出了焰火,才把信号送出,也是因着曹老板的出手相助,才成功度过了这场灾难。
常王带着人迎出了二百余里,接到了从成平远道而来的刘赟和思齐。
看着常王和刘赟在一起你侬我侬场景,思齐不自觉地想起了刘赟的死忠粉马腾。
如果马腾这时也在的话,看到刘赟和常王如此亲昵的样子,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等到了日暮时分,思齐一行终于得以进城。
常王府上的饭菜已经备好,常王请大家入府吃席,道是因为灾情的缘故,今天的饭菜相对简单一些,大都是他派人打来的野味,请大家将就一下,等明年灾情过了,城中的行情也好了,他再设宴请大家吃些好的。
思齐一行远来河安都有些疲乏,匆匆用过夕食之后便都回房休息去了。
思齐的院子和常王妃的住处相邻,为表重视,常王和常王妃亲自带着思齐和刘赟前往住处。
思齐曾经困在这城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常王府的构造记忆依然十分清晰,等经过一处开着大门的院落之时,思齐记起来,这是当初常王供奉道家神仙的炼丹房。
这院子似乎刚刚修缮过不久的时日,地上青砖都是新的,里面还摆着求雨的法阵,看来常王如今依然笃信道家,只是不知他这法阵秋雨效果如何,能不能保佑今年的河安风调雨顺。
常王从前是一个看上去知天安命的人,如今也失去了当年的乐观和幽默感,一看就是为了河安的灾情和难民发愁不已。
相比于河安遭受的旱灾,成平那边就好很多。
成平的雨水一直不充沛,去年和往年相当,思齐也早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用了专门的灌浇水装置,几乎没有受到旱情的任何影响。
而常王这边则不同,很多田地都旱得厉害,甚至有些颗粒无收。
休息了一晚过后,思齐带着自己谋士团和河安官方签订了协议,同意将成州的准备粮食借予河安度过难关,等日后河安有了余力再还回当初接走的粮食。
思齐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无需利息,不设期限,只等河安情况好转后再按协议归还”,余下的由谋士团自己发挥。
常王一直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如今这边情况实在也不好,所以思齐并不担心常王会言而无信,而是更担心河安及周边郡县的情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拨粮赈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今年从开年开始气候便好了许多,思齐请常王带自己和刘赟等人去田间看了作物和收成,对常王表示,河安这边的条件比成平实在好太多,但亩产收益连成平的一半都达不到,田地作物规划也不合理。
常王被思齐说得更是发愁,两眼直直地盯着思齐,等着她的下文。
面对着这样的常王,思齐也不好意思在卖关子,直接将刘赟推到了前头,对常王道“如今成平民众评出的最知名、最有建树农学家便是我阿父了,不如就让他留下来多多指点一下吧。”
常王听了思齐的话大为惊奇。
真没想到刘赟种地竟然还能种出来这么多名堂。
他一直认为,自己和刘赟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因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地位为大家所尊崇,但本质上还是只能依靠身份,不能靠着自身能力立足的人。
以前以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废物,没想到对方已经悄悄成了大师,惊艳了世人,这让常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刘赟端起了架子“留下指点也不是不行,只是称呼要改一改,不要再叫什么黎王,唤我先生便是。”
“从此我们都要唤贤弟作先生吗”常王颇为有些不自在道“这样叫起来实在有些别扭,这些年我都习惯了叫你贤弟,要不叫你贤弟先生”
思齐站在一旁,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又过了几日,思齐收到了刘备的来信。
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刘备和刘璋闹得有些不愉快,对刘璋把着的那块地也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再加上法正等人的倒戈,更坚定了刘备想要取刘璋而代之的心理。
刘备先把信件寄去了成平,成平那边又专程派人将信送到了正在河安出差的王主手上,思齐这才接到了刘备的这封信。
刘备也是来求助的。
如今开战在即,刘备缺少武器、铠甲和战马,想要和思齐做一笔交易,大量购置这些物资。
思齐这些年一直都在很认真地建设军队,而成平一直都处在和平安定的环境当中,一直没有发生什么战争,整得成平这几年有些产能过剩,的确有不少余力可以帮得到刘备。
刘备在信中提到,他的贤弟刘赟曾说,阿瑛时时感叹缺少好的将领,他在这一方面更是幸运一些,前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如今又加了一个新进的马超,也算是人才济济了。
刘备在信中承诺,阿瑛所的武器和战马等物资,日后都会按着谈好的市场价和阿瑛结算或者进行资源置换,等他那边安定下来以后,阿瑛还可以把赵云借去用上几年,如果阿瑛觉得合适,他们也可以签订长期协议。
刘备虽然在信中没有说明为何要借这些物资,但思齐估计,这可能是刘备开始对刘璋的益州有了些想法。
用这些过剩的产能换取其他资源和一个赵云,这波买卖不亏。
思齐当即给刘备回信,痛快地将此事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