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兰渡做完所有项目, 已经是下午的事儿了。
两人是早上来的。整个过程中,还在食堂吃了一顿午饭。
话题从“哨兵检测仪器效率提高了好多”,转到“目前几个项目结果里兰渡都没什么异常”。后面, 刘老师还给兰渡介绍了下在京市这边白塔的兼职情况。想来是已经看过兰渡档案, 知晓他在卫城那边就当了快两个月临时工向导。
兰渡听着,点头。沈轶则在一边,仍然沉浸于自己的思索。
兰渡看出来了,当面没说。等到两人从白塔办公室离开, 他才问“你怎么忽然又想起检测的事情”
沈轶说“想看看机器有没有什么变化。”
兰渡说“似乎变了很多。”
沈轶“但结果没有变。”
兰渡看他,眼神里多了点探究的意思。沈轶也没隐瞒, 把自己和陌生向导的对话、后面的特殊感觉一一说给男友。
兰渡听着, 想了想,有点迟疑, 说“你能听到,是不是在十点半之前”
沈轶意外,回答“对。”
他当时沙发正对着的地方就有一个挂钟,难免看到上面的指针。
兰渡“听不到了,就是十点半之后”
沈轶说“我不记得那么准确的时间了。不过, 差不多。”
兰渡说“嗯,因为我十点半的时候关了窗户。”
沈轶看他,兰渡解释“有蚊子飞进来了。”
沈轶“”一哂,不知道应该好笑还是其他, “竟然是这种原因。”
兰渡耸耸肩。他这个动作还是跟沈轶学的, 做出来和沈轶一样,自带一种潇洒感。
手上拎着一个纸袋子,其中是一个检测仪。
两人之间的下一个话题,就是兰渡给沈轶解释“说是可能我状态不对, 所以没办法出现那种异常反应。不过,下次出现的时候,可以用这个东西测量我的向导素浓度。而且它也有拍照功能,能够捕捉到空气中游移的精神力。”
换句话说,如果兰渡再冒出狐狸耳朵、尾巴,这个仪器就能记录下当时的场景。
说着说着,兰渡的声音一点点变轻。
在他身前,沈轶轻轻咳嗽了声“咱们也不用立刻就用上这个。”
“也对,”兰渡跟着咳嗽,引得旁边的人看来好几眼,“毕竟之前也不是没有过。可今天、昨天出现那种反应,也许是其他原因呢”
两人讲好。往后,话就少了。
不过,他们的身体还是在向彼此靠近。
两人离开之后,白塔总部。
有了之前飞进蚊子的教训,刘老师办公室的窗户再没开过。
她的晚饭也是在食堂吃的。吃饭的时候,还和相熟的同事们分享今天的“教训”,“原本以为窗户外面种着樟树就不会有蚊子,没想到居然这么顽强。”
这话引来一片心有戚戚,不少人说“今年的蚊子就是特别厉害。”
“刘老师竟然还开了窗户我都关上好久了。”
如果沈轶在这里,他也许、可能,会分辨出最后这个声音。
说话的是在刘老师办公室隔壁、距离休息室更远地方的一个白塔员工。和卫城的李老师、这边的刘老师一样,也是普通人,通过公考进入白塔机构,主要负责一些行政方面的事务。
他正在餐桌上大吐苦水,把手臂展示给同事们看“你们看我那天就在窗户口站了五分钟,多了三个包就那之后,再也不敢了。”
在沈轶沉入那片黑暗、尽量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听觉上的时候
正是这个声音,不断地干扰着他听到兰渡的嗓音。
白塔之行以后,没过几天,沈轶和兰渡正式开学。
虽然在外面租好了房子,但至少最初半个月,他们得在学校。
军训开始了。六点半集合,九点半下训。这种情况下,住外面明显往返不及。
沈轶提前在自己的视频账号上预告了这件事,不过没有完全停更。他积攒的视频素材很多,里面有些之前觉得无聊、没必要发的小一唱歌跳舞钓鱼内容,这会儿正好顶上。
在这条“请假说明”下,观众们照旧嘻嘻哈哈。
“知道了,军训顺利”
“也就是说接下来半个月都看不到博主和小蓝的互动了,sad。”
“小一,你还有什么不会的烟”
因沈轶没有提到兰渡,评论区cue兰渡的同样不多。
沈轶大致翻了翻评论,再看私信。除了粉丝赞叹小一好厉害以外,还有一些机器人爱好者希望和他交流、一些品牌希望合作推广扫了一遍,回复了一些以后,沈轶关掉视频软件。
京大的宿舍条件不错。一寝四人,自配浴室。饶是如此,在军训期间,还是有大批“来不及洗澡”“来不及洗漱”的声音。
沈轶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了。就拿他和兰渡来说,每天六点左右起床,完全可以悠哉悠哉地收拾好,再不紧不慢地去集合地方。
他们的舍友倒是嚎了两声。沈轶听着,顺势说“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舍友“嗯嗯。”
沈轶“军训以后,我和兰渡会在外面住。”
舍友“嗯嗯嗯对了,你们要拍视频,是吧”
沈轶点头。
学校在这方面没有规定,舍友也就惊讶片刻,没再多说。
倒是班上有其他同学认出沈轶。在沈轶不知道的时候,他已经在系里出名了。平常上课,也会有老师特地叫他,再笑着说,隔壁自动化、机械工程那些学院的老师都在说,沈轶为什么不报考到自己院系。
这些问题沈轶之前被采访时就回答过,这会儿照搬了此前的答案。无非是兴趣和未来想要从事行业的几句,老师听着,点点头,也跟着鼓励他。
不过,鼓励他的时候,老师并未想到,沈轶是来真的。
京大最不缺的就是状元。卫城虽然是教育大省的省会,但十几年、几十年的任教下来,老师们见到的卫城高考状元没有几十个,也有十几个。加上一些其他渠道进来的优秀学生,整个系里都是聪明人。
偏偏哪怕是在所有人里,沈轶和兰渡的头脑都显得突出。
如果说兰渡还只是对理论知识记得牢固、做计算时总能用和计算器媲美的速度报出答案,像是一个“活电脑”,沈轶就完全是做研究的天才了。
在校四年,他的论文先后上了六次外文期刊,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篇数则超过十篇。
对网友们来说,他还是一个致力于让机器人挑战三百六十行的视频博主。可对生物领域的人来说,沈轶的出现,无异于一颗紫微星从天而降。不光是学校老师,就连外国来的访问学者也在惊叹。
大学时光就在实验室、校外租房、教学楼三点一线中度过。原本以为要到研究生阶段才会接触与向导素有关的研究,但因表现过于出挑,早在大三时,沈轶就进入四年前李老师提到的那位专家的实验室。
最初是跟着专家一起做课题。等到大四,沈轶单独开了课题。
他的研究方向简单而明确人工合成向导素。
那位专家原本已经有了预感。但听沈轶直白说出来,对方还是叹道“你想清楚了新人类出现不过十年,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依然有限。而且你是一个普通人,做这种课题却必须和白塔长期沟通。我可是听说,最近两年,不少在那边工作的普通人都被调岗了。”
哨兵、向导刚刚出现的时候,整个社会都进入了对未知的迷茫中。那个时候,新人类需要普通人帮他们探索。可到现在,已经有一批新人类能够独当一面。这种时候再去看那些对他们不够了解、难以共情的普通人,多少会有人觉得碍眼。
沈轶知道这个道理,兰渡也和他提过一些白塔的情况。
不过他并不会因之退缩。
沈轶说“老师,我当初学生物,就是为了这个。”
老专家眼睛眯了眯。沈轶当了好几年他的学生,兰渡同样在他眼皮子底下学习、生活过。这两个年轻人的关系,对熟悉他们的人来说并非隐秘。
在想想白塔这几年做的大事小事,专家叹了口气,说“也对。你和兰渡,都要毕业了。”
沈轶说“我们还会继续读书的。”
专家笑了笑,说“读书可没什么老师能教你们咯。”
沈轶不置可否。
不过,他和兰渡这几年在专业课上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活动分也足够。综测下来的结果,两人年年都能拿奖学金。这种情形中,保研名单上必然有他们两个。就连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都对这两个年轻人抛出橄榄枝。
兰渡递给白塔的在外读研申请书被卡了更久。不过,在新学期来临之前,到底还是通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 沈总已经觉醒了呀。只是黑暗哨兵用不到向导来做精神安抚,而白塔方面的仪器是以精神安抚的结果为评判标准的,所以检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