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时候, 三年级寒假,丫丫穿着刺绣的唐装小棉袄去上学,莫名被人敌对了。
班里一个女生指着她说“臭美什么呀, 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妈妈说你是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孤儿。”
丫丫那时候年纪小,也清楚知道叔和姨不是她爸妈,可是小孩子就很生气,气呼呼怼了一句“那又怎么样,我有姨, 我姨就喜欢给我做漂亮的衣裳, 你没有, 你有妈妈她怎么不给你做。”
小丫丫回家跟两个哥哥诉说委屈, 两个哥哥嗤之以鼻。
大哥说“她那是嫉妒你,她嫉妒你学习好,会画画, 会绣花, 还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她嫉妒你, 说明你过得比她好,你比她优秀。”
二哥说“小公主生来就是让人嫉妒的。这种人不用理, 下回谁再敢当你面说,你就揍他, 哥哥们帮你撑腰。”
十五岁, 丫丫初三,又被人满是敌意地指着说“沈宋宋你整天牛什么牛呀,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根本就不是沈家的孩子,一个来历不明的孤儿罢了。”
十五岁的丫丫已经足够骄傲了, 她抬起下巴还击“那又怎么样,我一个来历不明的孤儿你还整天嫉妒我什么说这种话只能表现你的嫉妒和丑陋。”
中考之后,丫丫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跟她自己猜想的根本不一样。
丫丫给大哥打电话说,原来你们都知道啊。
“当然都知道啊,”大子跟她说,“我们比你大那么多。以前不告诉你,是因为你还小,我们只是想保护你,等你自己能明白很多事情和道理。”
大子说“丫丫反过来想这件事,你现在应该高兴才对,本来以为自己父母双亡了,其实亲生父亲还活着,并且他为了你,宁愿不认你,宁愿自己去吃苦流浪,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人真心疼爱你。”
大子说“丫丫,对于宋叔,不光是好人坏人的问题,他现在跟你从法律上来说并没有任何关系了,你是我们家的孩子,你认不认他都有你的理由,你不愿意认他,也没人会责怪你,毕竟你从小就跟他分开了。你认他,将来就可以照顾他,多一个亲人,你不认他也不需要担心什么,爸爸肯定会安排好他的生活。”
“我不是不想认他,我也不觉得他是坏人。”丫丫困惑地说,“我就是,忽然多出来一个爸,不知道要怎么跟他相处。”
丫丫十八岁考上央美,一边系统学习美术学,一边开始专攻刺绣。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丫丫痴迷刺绣,除了学业,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在绣架上,便显得她有些不合群了,她朋友不多,喜欢独来独往,每到周五就赶紧收拾东西往家里跑。
丫丫知道同学中总有人对她好奇,不论从气质教养还是穿着打扮,她都不像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背地里便有人传,她是沈老的孙女,是方冀南和冯妙的养女,两个哥哥都特别牛,家里住大四合院的。
丫丫那时候已经学会淡然处之了,沈老的孙女也好,罪犯的女儿也好,她就是她,她是沈宋宋,她只是一个喜欢刺绣的女孩子。
小时候喜欢刺绣,只是觉得漂亮,小孩子心中总觉得刺绣一定十分有趣,不然姨怎么那么喜欢刺绣。
所以她也想学。
等到考上大学,丫丫便知道自己要做的不光是喜欢,她更多的使命是传承。冯妙从小培养她学画画、学书法,培养她的艺术审美,而她要做的,就是把冯妙一身卓绝的绣技学到手,传承下去。
四年大学,丫丫跟着冯妙学习了苏绣百余种技法,并开始有意识地把美术的光影、明暗、虚实、构图应用到刺绣中。
毕业设计别人交上的作品各种各样,她交上的则是一件刺绣康乃馨,用油画的笔触来做刺绣,这也是丫丫第一幅公开对外展出的刺绣作品,一针一线犹如摄影,色彩写实而立体逼真,富有层次,毫无匠气,总让人怀疑真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康乃馨最终被国家美术馆收藏,荣誉纷至沓来,年轻的小绣娘顶着祝明芳亲传弟子和冯妙养女、家学渊源的名头,可以说一鸣惊人。
可是丫丫却有些惋惜,那副康乃馨花了她将近一年的时间,大四一年除了上课就都埋头在绣架上,康乃馨代表母爱,她本来,是准备送给冯妙的。
然而丫丫毕竟年轻,大学才刚毕业,冯妙并不希望她现在被过度关注,所以小姑娘一毕业就沉寂下来。
04年7月,丫丫刚参加完毕业典礼,家里有一件更大的喜事,沈家的第三代出生了。
大子03年五一结婚,04年7月份大热的天,常悦临产了。方冀南陪着冯妙在医院等啊等,从上午入院一直等到第二天黎明,东方破晓,孩子终于生下来了,方冀南便大孙子起名叫沈黎。
大子在部队,常悦工作忙,方冀南和冯妙也要上班,他们早就有言在先,也没法帮忙带孩子,孩子的姥姥就自告奋勇说她来带吧,常悦妈妈是国企编制,便提前一年办理了内退,来帮着带孩子。冯妙和方冀南不出力就尽量出钱,给请了月嫂和保姆。
等到二子得到喜讯赶来的时候,便看见丫丫一脸傻笑趴在婴儿床边,见他进来忙做了个小小声的手势,傻乐呵道“二哥二哥,你看他多可爱。”
二子弯腰仔细看了看“真丑。刚生出来的小孩都这么丑吗”
“”丫丫睁大眼睛瞪他,扭头跟小侄子告状,“宝宝,你看你二叔多坏,他就是嫉妒你长得可爱,咱不理他。”
大子眼神扫过“敢说我儿子丑,中午不许他吃饭”
冯妙拿这三个幼稚鬼无奈,一个个都升级当长辈的人了。
逗了会儿孩子,两个哥哥便关心起丫丫的毕业打算,她不考研,工作择业有什么想法,是不是决定到江南市去工作,毕竟她就是搞刺绣的,只要她愿意,江南市肯定有一堆橄榄枝等着她,自家在那边也有绣坊。
丫丫说“没什么打算,也不想去江南市,就想在帝京呆着。”
大子道“有一说一,你说想把刺绣当做终身事业,江南市的环境和氛围比帝京合适。”
二子道“还有妈妈那绣坊,邱阿姨也五十几岁的人了,等着你去接班呢。”
“我哪儿也不去。”丫丫道,“我就要呆在姨身边跟她学刺绣,她的手艺我要学的还多着呢。”
她早就想清楚了,都学会了也不走,谁也别想让她离开帝京。
大哥在部队,二哥在江北,如今二哥又打算去北方某地办分厂,虽说两人都经常回家,可毕竟不在家里,三个孩子,她这个小棉袄一定要赖在冯妙身边。
“你也可以开一个绣坊。”二子道。
“有这个打算。”丫丫说,“我其实有个想法,就是还不成熟,你们让我想想,我就想懒一阵子,想好了再说。”
大子二子便不再管她,反正小丫头也没有就业和生存的压力。
丫丫所谓的“懒一阵子”便是整天在家吃吃喝喝,陪陪冯妙和方冀南,其他时间便都用来专攻刺绣。
没想到小丫头默不吭声给自己接了个活儿,在康乃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一个美籍华人联系上她,委托她绣一幅玉兰图,作为送给妻子的金婚礼物。“玉兰”是委托者妻子的名字,他的妻子十分喜爱苏绣。
丫丫第一次接这种委托,什么也不懂,双方见面前她跑来问冯妙,冯妙问了尺幅和具体情况,便说,30万吧。
“30万”丫丫还真咋舌了一下,摸摸鼻子笑道,“我还以为几万块钱呢。”
“30万就是少的了,不然你干脆不做,反正我们目的也不是赚钱。”冯妙笑道,“苏绣不是别的东西,手工苏绣,普通绣娘一平尺两三百,名家大师一平尺好几万。也就是你现在年轻,正因为你第一次接这种委托,不然价位还应该高一些。这个绣品你至少要绣半年,委托者自己心里也有数,才会提前一年多来找你定制,你自己想想,我是不在刺绣这个行业,可是多少也有些影响,并且你打着祝明芳老师的名头,价格低了像话吗。”
冯妙笑道,“丫丫你记住了,你是艺术家,目标是成为正经八百的工艺美术大师,像祝老师那样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不是绣娘、不是工匠。这是第一次,你刚毕业接下这个活儿也好,算是给你自己赚一点创业基金,以后就不要轻易再接这样的委托了,认真练习绣技,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高级别的艺术展览。”
丫丫点头,起点要高,这个道理她懂。跟委托者见面后她开出了30万的价格,结果对方一口就答应了。
家里三间的东厢房之前收拾出来,已经重新粉刷装修过了,丫丫便把北侧两间用作自己的绣房,过上了“绣楼小姐”的隐居日子。家里的家务有保姆,平常方冀南和冯妙上班,她就一个人在家刺绣。
两个儿子在家时,方冀南就总嫌他们当电灯泡,然而丫丫在家他倒不觉得什么,姑娘跟臭小子总有些不一样吧,不过老夫老妻太恩爱了,一般他们散步、郊游,丫丫都自觉不参与,避免被喂狗粮。
方冀南和冯妙去看电影,见丫丫整天关在家里埋头刺绣,便专门把她也叫上了,叫她出去散散。
方冀南看电影其实就图个气氛,老夫老妻要的是约会气氛,挑了一部时下热播的古装电影,然而冯妙内行看门道,在电影院里保持安静,一出来就跟方冀南吐槽道“下次不要带我来看这种胡诌八扯的电影,什么呀。”
“怎么了”方冀南说,“我觉着挺好看啊。”
“你会看个什么呀。”冯妙道,“唐制的襦裙都能穿到春秋时期的人身上,还有那个女主角,头上戴了好几斤青铜,我跟你说,别说春秋,历朝历代就没有那个样子的服饰形制。”
“冯教授,你不能用你的水平去看待普通人。”方冀南牵着她的手走下台阶,笑道,“普通观众就看个热闹,现在又不穿这些衣服,你说的这些,有几个人能懂的。”
“可是他标榜历史剧,给观众转达的是怎样的认知”冯妙反驳道,“观众还以为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呢,春秋时期的人戴着西方头纱一样的青铜头饰、穿唐代的衣服”
“是有点不靠谱,而且那个头饰也不好看,还挺丑的。”方冀南道。
电影不够精彩,丫丫后半场看得都打盹了,挽着冯妙一边胳膊,打着哈欠说“姨,其实我之前就有个想法,我想做汉服,我记得小时候您过年时候就喜欢给我做漂亮的古装,小朋友都羡慕我,我觉得要是有人像推广时装一样专门做这个东西,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
“你跟你二哥一样,怎么什么东西都先想的挣钱。”冯妙笑道,“但是你这个想法很好,有意义,也算是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不是有句话说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那是,跟着您长大的,被您熏陶也该熏出点儿文化来了。”丫丫笑。
其实丫丫没说出来,她还琢磨着,冯妙再过几年就可以考虑退休了,可是她还这么年轻身体好,一身才学,她要是搞一个汉服工作室,冯妙闲着了还可以发挥余热,也算老有所乐。作为一个服饰考古的专家,她肯定有兴趣。
丫丫说“我现在就是还没想好,比如生产、招工、开店、推广,我都不是太懂,我想做的就是正统、高端的汉服,从面料到服饰形制,但是这么一来价格肯定也比较高,它毕竟不是一个日常的衣服,再很贵,有没有人愿意买。”
“你可以先重点考虑婚礼服,不做成衣,接定制。”冯妙笑道,“其实我以前就觉得这一块能做,你还记不记得你大哥结婚,你大嫂的婚礼服就是比较传统的龙凤褂裙,咱们绣坊专门给她量身定做的。现在经济条件好,高端的东西有高端的市场。”
作者有话要说 广告时间,推荐一下我自己的预收在年代文里美滋滋,轻松温馨种田文。
文案如下
1980年3月16日晚上,小岭生产队的贺大成敲开了隔壁老姜家的门“叔,婶,我看上你家二丫了呢,二丫也看上我了呢,你们要是同意,我就大锣大鼓娶她过门,你们要是不同意,我就带她私奔了,等给你们生了孙子再回来孝敬你们。”
姜二丫在旁边托腮花痴笑“对对对,我听大成的。”
第二天一早,姜二丫也敲开了隔壁的门“叔,婶,我看上你家贺大成了呢,贺大成也看上我了呢,你们要是同意,赶紧收拾房子我好嫁过门,你们要是不同意,我就让他招赘给我,你们老公母俩我可就不管了。”
贺大成在旁边连连点头“二丫,我都听你的。”
半个月后,这俩人热热闹闹办了喜事,从此开始了没羞没臊整天秀恩爱的小日子。
小岭生产队的广大社员们你俩咋这么不要脸
贺大成or姜二丫要脸干啥用,忙着种地养娃赚大钱呢。
贺成和姜雅从校服到婚纱,只是这婚纱穿得也不容易,两人毕业后在大城市辛苦打拼多年,买不起房,养不起娃,疲惫不堪地商量着要不回老家吧,一觉醒来穿书了,穿进一本遍地极品的年代文里,最大的极品就是他们两个,专门给男女主垫脚板子用的。
贺成or姜雅这不就巧了么。
写来给自己解压的文,吃吃喝喝纯种田,男女主都胸无大志,不进城、不当大佬、也不开公司当霸总,就在农村种花种菜养孩子,一心当米虫土财主,鸡毛蒜皮家长里短,鉴于作者的尿性,主角可能会有沙雕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