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四章
    寅时,上书房。

    众人皆已到齐,皇帝也被秦先生请到主位,他向下望了望个个低眉顺眼、大气都不敢出的孩子们,淡淡说道“曜儿,你且上前来。”

    明曜丝毫不觉意外,也不见半分紧张,应了一声后便利落地站起身来,施施然走到了大殿正中的位置。

    他气度从容,即使沐浴在众多兄弟姊妹的目光之下,也依然镇定自若,大方地朝皇帝行礼道“儿臣所治之经为尚书,请父皇提问。”

    皇帝点了点头,也无须翻书,只略作思量便直接问道“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你可知此句出自何处”

    短短十字,却要在尚书的古今共计五十余篇中搜寻而出不仅是与明曜同治书的明暄倒抽冷气,就连站在皇帝身边的秦先生本人,都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然而明曜却不显半分慌张,只思索了约莫三息的时间,便胸有成竹道“禀父皇,此句应当出自虞书之中的大禹谟一章。”

    尚书分为虞、夏、商、周四大部分,每个部分对应相应的朝代。虞书中记载的就是虞朝的事情。

    不过

    明曜想了想,犹豫片刻,还是继续开口补充道“并且,大禹谟这篇属于古文尚书之中,乃是晋人梅氏所献的伪篇。”

    古往今来,尚书作为儒家五经之一,公认的作者一直是先秦诸子。

    然而,由于秦时焚书坑儒、历朝战乱不休的缘故,尚书的原本、手抄本和口述本几度散失。直到东晋初年时,才由一位名唤梅赜的官员向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其中就包括二十五篇“伪作”古文尚书即非先秦所著之篇目。

    “哦”

    皇帝挑了挑眉,转头问秦先生“你连这个都教过”

    后者摇了摇头,肃容否认道“五皇子暂未学完尚书全本,所以微臣还不曾将伪作之说教导于殿下。”

    于是皇帝又转回明曜,兴味盎然道“那曜儿是如何知晓的”

    “回禀父皇,”明曜的脸上油然浮现一丝自得,“二皇兄也曾治尚书,是他亲口教导给儿臣的。”

    二皇子明晖,与五皇子明曜都是婉贵妃所出,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噢,是,老二当年也治的是书,”皇帝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笑着感慨道,“朕两个月前命他去乾州办差,如今倒是也有一段时日了”

    宫中年岁稍长的皇子其实并不多。

    先太子明晏是皇帝的嫡长子,七窍玲珑,温润如玉,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虽福厚却命薄,于十六岁那年下江南时不幸遇刺客所害,护卫不及,就此薨逝。

    二皇子明晖是婉贵妃的大儿子,如今已将近弱冠之年,要才华有才华,要远见有远见,几乎与当年的明晏所差无几,因而被许多人在暗地里视为储君的最佳人选。

    至于三皇子殿下

    听到皇帝提起在外的二皇子,明昙垂下眼睛,在心底轻轻叹了口气。

    三皇子明景亦是皇后顾缨所出,也是明昙的第二位嫡亲兄长。

    当年,明景诞生之后,曾有无数人以为皇帝定会再立一名嫡子为太子但渐渐的,随着年岁的增长,明景却不知为何,变得愈发体弱多病,几乎常年卧床不起

    宫中太医均束手无策,皇帝也曾为儿子各处寻访名医,但却从来劳而无功,没有一人能够将明景治好。

    久而久之,兴许是在榻上躺卧太久,明景最终熬出了腿疾,连站都站不稳当,行动也只能依靠轮椅,终是失去了争夺太子之位的资格。

    没有人会立一个半残的皇子为储君。

    皇后自个儿本就身体不好,总觉得明景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根,所以一直认为是自己害了孩子,整日愧疚自责,闷闷不乐的,差点也把自己折腾出了抑郁症。

    好在最终,否极泰来,万事皆有希望。

    三年之前,皇帝向天下发布的寻医令,终于得到了“天下第一医”百草谷的响应。

    这个百草谷虽叫这个名字,实则却并非山谷,而是一个悬壶世家的自称。他们代代相传,行医百年,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号称“有生死人肉白骨的本事”,却从来不会接受别人求医问药的请求。

    皇帝也曾派人找过他们,然而一直无功而返。

    但三年之前,百草谷的当代家主却主动进宫求见,说是三皇子此疾蹊跷,闻所未闻,引起了他们世家上下的兴趣,因此希望能请三皇子暂住到百草谷中,由他们全权负责医治,或许日后还能有些转机。

    这话说得其实很不客气,就像是在找实验小白鼠。

    皇帝盛怒之下本想拒绝,可明景却瞅准时机,亲自来到了天鸿殿,当面向那家主表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自己也甘愿去百草谷治腿。

    皇帝无法,只得首肯。

    然而,明景这一去,便已经去了三年。期间与皇宫只有一些书信往来,谁都不知道他究竟何时回来,也不知道他的腿疾至今如何了、是否快要康复。

    而五岁便与三哥分离的小明昙,则是到死,都没能再见过记忆里对她百般宠溺的亲生兄长。

    “”

    明昙飞快抬手,用袖子揩掉眼角不知为何溢出的泪光。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眼来,却忽然发现明昭都已经被抽背完毕,此时正转身回到她的座位,还有些担忧地看了明昙一眼。

    明昙眨眨眼,正准备回她一个安抚的笑容,便听皇帝说道“明暄,明晓,你二人既是兄妹,便一同上来答罢。”

    两兄妹相视一眼,乖巧离座。

    明昙不耐烦看他俩,于是懒洋洋打了个哈欠,往桌上一趴,干脆闭起眼睛开始假寐。

    皇帝随便抽了几个稍难的句子,见两人虽然需要思考良久,却都背得还算流畅,便也夸道“嗯,不错。尤其是明晓,进步很大,理当继续像这样一般勤勉才是。”

    明晓被夸得飘飘然,就连步子都轻快了两分。她洋洋得意地走回座位,在路过明昙的时候,忽然压低了嗓音,低骂道

    “倒要看你这小贱人,如何能赢得过我”

    “”

    明昙理都不理,只轻轻冷笑一声,连半个眼神都欠奉给她。

    “龙鳞。”

    恰在此时,皇帝带着笑意的声音随之响起,“等什么呢,还不快些过来”

    明昙拂袖起身,“诶”了一声,一溜小跑到皇帝跟前站定,笑嘻嘻道“龙鳞背得可好了,请父皇随便考我”

    “哦挺有志气嘛,”皇帝问道,“你所治之经为春秋,可有觉得艰难晦涩”

    “龙鳞近日学得是左传,其中故事颇有意趣,倒不觉得有多晦涩。”

    明昙口不对心地否认了一句,顿了顿,似是想起了什么,眯着眼又补充道“还要多谢父皇隆恩,为我寻了个好伴读。”

    “林相家的大姑娘才名远播,冠绝京城,有她和秦先生在,朕对你放心得很。”

    皇帝抚掌而笑,挑一挑眉,顺势道“既然你方才说,近日在学春秋左传那朕便考你这个吧。”

    当今圣上明熠幼时便饱读诗书,登基后也一直勤学不缀。四书五经这些与治国密切相关的经文典籍,他一直都记在脑中,时不时还要翻书复读一番。是以论起博学来,倒也未必会比专精此道的秦先生差上几分。

    明昙扬了扬头,倒也不曾胆怯,神采飞扬道“父皇请”

    在林漱容的魔鬼教学方针之下背书这块,已经被她完全拿下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皇帝却并没有像考校其他皇子公主那样,仅将古书中的原文篇目拿来让她抽背。

    而似是早有准备般地问道“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依龙鳞之见,庄公之弟共叔段其人如何”

    郑伯克段于鄢,出自春秋中的第一篇。这段故事讲述了庄公故意放纵被母亲所宠爱的弟弟共叔段,使其骄横,乃至谋反,然而共叔段却在鄢城被早有准备的庄公即为题中的郑伯所打败,母亲也在这之后被迁于颍地。

    明昙被这出乎意料的题目问得一愣。

    但她立即回过神来,在脑中飞快地把这个故事过了一遍,沉吟片刻,抬眼直截了当地说道“共叔段是个蠢人,也同样是个歹人。”

    此话一出,众人登时神态各异台下诸名未治春秋的皇子公主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一旁秦先生微微蹙起眉头,面露沉思之色。

    可坐在主位的皇帝却挑高了眉梢,饶有兴趣地抬抬下巴,示意明昙继续说下去。

    后者也不迟疑,下意识背起手来,拧眉作思考状,缓缓道“古往今来,众家评论之中,总有人怒骂庄公,叹惋于共叔段”

    “但是,以龙鳞拙见庄公乃堂堂国君,为保大业,何错之有更为可恨的,明明应当是那胆敢造反的谋逆之人才对”

    “”

    秦先生不禁倒抽一口冷气;诸位皇子公主也纷纷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完全没想到明昙脱口就是“造反”、“谋逆”。

    而在一旁,无人注意的角落中,明曜拧起眉头,下意识把头埋得更低了些。

    不过,即使众人讳莫如深,可皇帝却依然神色未变,反而笑得更深,继续问道“那庄公其人又如何”

    “龙鳞以为,庄公自幼不受母亲关爱,弟弟又有不臣之心,身为长子长兄,何其悲哉。”

    明昙仿佛并不觉得自己方才是在口出惊人,仍然淡淡说道“旧恨新仇,再加上本就错在共叔段,所以庄公引而不发、施计放纵,再将骄横的谋逆者诛杀,实乃君王权术之典范,明明应当受天下之誉才是。”

    “哦”皇帝奇道,“龙鳞不觉得庄公弑弟之举过于残忍”

    “残忍”明昙嗤笑一声,“且不说是共叔段有谋逆之举在先,便只说庄公成大事者不应囿于情感,身为君王更要着眼于大局只要事情的结果正确,哪怕过程残忍一些,狠辣一些,那又怎么样呢”

    “”

    皇帝垂眸一笑,站起身来,缓缓走到明昙面前,伸手慈爱地摸了摸她的脑袋。

    “那若朕为武姜,你为庄公,又可会与朕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武姜便是庄公的母亲。

    她把共叔段宠的无法无天,却对庄公不假辞色。在弟弟谋逆兵败后,庄公将她远远送到颍地,曾发誓要与母亲“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可是这样双标的武姜,怎配与她全天下最好的父皇相提并论

    明昙又惊又怒,一把捉住皇帝的手臂,咬着后牙道“武姜为母不慈,父皇万不可拿她作比”

    “是,是,父皇糊涂了。”

    皇帝安抚性地拍了拍明昙的手,语气特意放慢了些,温柔道“可是龙鳞,虽然父皇觉得你所言大多不错,但你也一定要知道,为君者不止应当善于权谋取舍,还应当明白一个字。”

    “”明昙抿抿唇,怒气消散了一些,有些茫然地仰起头,“什么字”

    皇帝垂下眼,静静看向明昙。

    他的双眸沉沉,好似一片悠远的汪洋,既像是历尽千帆,又像是饱经了这世间最为残酷的风吹雨打。

    他笑了笑,淡淡说道

    “这个字呀,便是先贤常说的仁。”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涉及的尚书、郑伯克段于鄢等相关内容,一律参考网络。

    天承朝是架空朝代,古文尚书被确认为伪作其实已经在元明清之后了。给大家摘一段百度百科的考证,不要轻信小说哦23333

    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共58篇,每篇有称作孔安国传的注。到了南宋初年,吴棫、朱熹等学者开始怀疑梅赜这部书,认为从文字看不像周秦时的文词。到元明清时,有更多的学者继续指责梅赜这部书。元赵孟頫,明梅鷟作尚书考异,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清惠栋作古文尚书考,2008年7月收藏的“清华简”均证明梅赜的尚书为伪书。

    下附本章参考链接。

    htts:baikebaiduite尚书6297bkfrchabottotista1620991015814

    htts:baikebaiduite古文尚书8899626bkfrchabottotista1620901353927

    htts:baikebaiduite虞书12547925

    htts:baikebaiduite大禹谟9504256bkfrchabottotista1620991057979

    htts:ghienguenbookv46653fd803893e4f6c08453e29d4da61asx

    htts:ghienshienv31e46b1ffasxivksa1024320u

    htt:bogsadoobogsbog15e0ec2530102xis4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