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出一个读书人是不容易,可要是只供上三两年呢
这是陈青刚刚才想到的,家里现在想供出一个考科举的是不容易,可要培养出一个只认识字的倒不难。
想认字,学个三两年就差不多了吧,也不要认识多生僻的字,就日常能用到的就行,能读懂契书,能简单记个账。
这样的人去城里找活干肯定容易,城里铺子那么多,肯定缺这种能识字的,做个账房先生,还是在铺子里做个二掌柜的都行。
这条路是她给三虎准备的,这孩子今年已经九岁了,进私塾虽然晚了点,可咱也不是奔着科举去的,咱是奔着认几个字去的。
学个三两年,也才十一二岁,要是学的不算好,还能给他再学两年。
前期投资虽然有点多,可得到的回报也不少,起码不用在家辛苦的种地了。
家里大哥二哥都有了出路了,大哥有那手艺根本不用愁,二哥学会武艺也能找到出路,就是不能留在城里,一身好武艺进山打猎都容易。
就剩下三虎,这个弟弟从小就是自己的跟屁虫,刚穿过来的时候,他才三岁,天天跟在自己后面“三姐三姐”的叫唤,到现在已经六七年了。
把他放在陈家沟,往后的日子能一眼望到头,娶妻生子,种着几亩地,一年又一年,过的日子基本上都是重复的,就像陈家沟多数的汉子一样。
村里这些人祖祖辈辈都这样,所以过这样的日子他们很满足,而陈青是经历过现代社会的洗礼,见识过繁华热闹的生活。
她不想她看重的家人过的那么辛苦,不错,这种日子在陈青看来就是辛苦,村里人则认为自己的日子过的还不错。
可在陈青看来,这种日子是很苦的,一年忙到头,风吹日晒,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得到的和付出的是不成正比的。
这种日子还不如找份工作,能旱涝保收,那虽然也要看老板的脸色,可比起阴晴不定的老天爷好太多了。
自古农民苦,这是公认的道理,能不做农民还是不做了吧
爹娘是岁数大了,不想谋别的出路,陈青也没那么大本事改变他们。可下面这些兄弟,陈青总是想给他们谋一条别的出路。
三虎这事,她要和爹娘好好谈谈,家里要嫌花费多,自己这多多少少能补贴一点。
说干就干,三虎现在都九岁了,要想去读书还是早点的好,可不能再往后拖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二虎进城去了,田田跑出去玩了,家里就剩下陈二柱夫妻俩和陈青三虎。
陈二柱用竹筒装了点温水,就准备去地里看看,还没出门呢,就被闺女给叫了回来。
“爹,你先等一等,我有事跟你和娘商量。”
陈二柱楞了一下,闺女好久没这么说过话了,还是以前发现黄精和金银花的时候是这个表情,好几年了,他又一回见到了。
心里嘀咕,难道又有啥事可这几天也没看青青出去过啊
几个坐回堂屋,包括三虎都被陈青叫来了,三人疑惑的看着她,想着到底啥事能让她这么严肃。
陈青咳了一声,才说道,“爹,娘,我想让三虎去读书”
“读书”
“嗯。”陈青肯定的点头,回答刚刚方氏的疑惑,“咱也不求三虎去考啥功名,就是能简单认几个字就行。我盘算过了,就读个三两年就行,也不找啥好的私塾,好的私塾都是奔着考功名去的,咱是奔着识字去的,一般的私塾就行,学个几年出来,在城里谋个账房先生做做,不比种地强啊”
屋里剩下的三人都傻了,他们还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事,好像说的也有点道理
陈二柱在心里盘算着,这条路能不能这样走,有是能这样走他就让小儿子去认字,花上两年银钱,就能让小儿子轻省一辈子,这买卖肯定划算。
三虎也懵了,自己还能去读书,读书在他心里那是很神圣的事情,村里这么多孩子,除了村长家有个孙子去了私塾,别的再也没有了。
而自己就要做那第二个了想到这儿,他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我真能去读书”
陈青刚要回答,却被陈二柱抬手打断,“三虎,你别急,让爹进城去问问再说。”
“爹”陈青有点急了,怕这是陈二柱的推脱之词。
陈二柱看她这样却笑了,青青对兄弟这份心他感受到了,为了三虎,她都不相信自己这个做爹的了,他没觉得生气,心里还很是欣慰。
知道疼弟弟是好事,家里几个孩子感情好,以后遇到事才能互相帮衬。
“青青你也别急,爹真的准备去问问。”陈二柱沉吟了一会儿,又接着说道,“我去问问马掌柜的,他认识的人多,经过的事也多,看看他对这事是个啥看法。”
说着看天色还早,进屋换了身好点的衣服,就准备进城。
陈二柱之前身上穿的是去地里干活的衣服,那上面的补丁都要数不过来了,现在要进城了,肯定不能穿这身破衣服去。
娘仨看着陈二柱大踏步走出去的背影,心里想着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三姐,我真的能去读书吗”
三虎自从听了陈青说了这消息,心里就没一刻安稳的,充满着不确定感,就想得到一个肯定答案。
不管是能,还是不能,总比现在摇摇晃晃的强。
要是不能他肯定失望,可他本就是个农家孩子,不能读书才是天经地义的吧。
陈青看他这小可怜的样子,心酸的摸摸他的头,“能,肯定能,爹不让你读三姐出钱让你读。”
方氏气的敲了她一下,“别瞎答应他,等你爹回来再说。”
她也想让儿子去读书,上面俩儿子没赶上好时候,这小的说不定真能去读书。
要真像青青说的那样,读上两年就能做个账房先生,她准备让二虎也去读,家里的银钱要是不够方氏咬咬牙恨下心,要是不够就把地卖了,卖上两亩应该就够了吧
陈青还不知道方氏心里的想法,要知道了肯定给她一个大大的赞。
家里这几亩地那就是方氏的命根子,她看的比谁都重,之前谁要敢让她卖地,她能和人拼命去。
而现在呢,听说关系着儿子的前程,她没要人劝,自己都打算卖地了,不得不说,天下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的爱了。
怪不得人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三人在家都是心不在焉的,做啥事都三心二意的,陈青一上午也没打出一个络子来,要知道她认真打的话,一天能打出三个络子。
平时她都是慢悠悠的打,上午一个,下午一个,一天两络子,就能赚上十六文,她已经很是知足了。
而今天呢,一上午才打一半多一点,陈青看着手里还没成型的络子,实在是没心情打了,把打了一半的络子扔针线筐里,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还是去给娘搭把手吧,烧饭去。
灶膛下三虎坐那烧火,陈青没去抢他的活,又看看方氏手里的活,正往锅里贴饼子呢,已经贴了一半了,自己何必又去沾个手,搞的两人手上都是面好玩嘛
唉
看来自己今天又要吃现成的了,在灶房里晃悠了一圈,她又出了院子,站院门口向东望了望,还是没看见陈二柱的身影。
等饭都端桌子上了,陈二柱还没回来,方氏看了看马上都要过了饭时了,“咱们先吃吧,给你爹留点就是了。”
中午也没烧啥好的,就贴了一锅玉米面饼子,玉米面里还放了点白面,吃的还算不错。
两亩坡地这几年还是种玉米,一年收回家两百来斤,家里也没拿玉米缴税,都是给了银钱,倒是那两亩好地都是拿粮食缴税的,不然县里来的衙役也不让啊
边边角角的零碎地方他们倒是无所谓,像村前那一片地你想用银钱代替是不行的。
两百斤玉米收回来,肯定是要吃的,家里粮食虽然够吃,但你不能尽挑好的吃呀,玉米面也不差啊,村里有的人家连玉米面都吃不上呢
家里人口这么多,两百斤玉米要不了多久就能吃完,可谁让家里有个会过日子的呢,家里这点吃完了还不算,还要再买一点回来。
这人是谁呢不用想,肯定是当家“主母”方氏,这几年,哪一年她都要买上三两百斤玉米面回来,加上家里自己种的,一年要吃上四五百斤玉米面。
四五百斤听着多,一年十二个月,平均摊摊一个月也就四十来斤,一天也就一斤多点,也不算多。
就像今天这一锅饼子,起码要用上两斤玉米面,就这还是加了白面的,不然一锅饼子要三斤玉米面差不多。
今天这一锅饼子一顿肯定吃不完,要家里人都在差不多能吃完,就他们四个人,饭量还是家里面最小的,这锅饼子够他们吃两顿还有剩。
除了这锅饼子,方氏还烧了个汤,汤里放了两鸡蛋,这日子在村里已经算不错的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