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26章 文献公——张九龄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

    张九龄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县丞。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

    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武则天长安二年,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所赏识。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后来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

    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神龙四年夏,奉使岭南,就便省亲。他当了几年秘书郎,得不到调迁,萌生归乡之念。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九龄应试道牟伊吕科,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李隆基即位为玄宗,张九龄改任左拾遗。但是,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执掌军国大权。张九龄在唐玄宗上台的第二年,就上书姚崇,提醒他“远馅躁,进纯厚”。姚崇复书嘉纳其言,在选官用人中消除过去缘亲是举的流弊,坚持以才取人,整顿吏治。

    可以说,张九龄一生波折。

    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张九龄的故事相传张九龄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

    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

    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

    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

    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

    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

    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

    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

    张九龄信口道“好呀。”

    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

    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张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张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

    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