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40三国
    辩论春秋课程的题目,怎么命题出自论语中的曾子的话呢两者有什么关联呢大多数同学们还没理解题目的内在联系,不知阐述角度,所以都保持缄默。

    王钦早有腹稿,与王林对视一眼,后者点头,王钦率先回答说“东汉建安五年,曹操挥师东征刘备,在徐州败之,俘获关羽和二位皇嫂。操旧识羽,讨逆董卓,爱其英勇,又尝闻忠义,有心相试。便将羽与二位皇嫂同关一室,羽秉烛夜读春秋,通宵不倦。并时而朗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操闻甚喜,并求贤若渴,对其三日一宴,拜偏将军,赐宅建阁。可关羽仍不为所动,立志与刘备团聚,挂印封金而去。云长东汉之武将,常读春秋,手不释卷,素有忠义,可谓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由此可知,春秋弘毅,国士己任。司马迁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关羽追随刘备恢复汉室,即为春秋大义。相反曹操,孙权所为,则与春秋大义相去甚远。”他一落座,京城子弟们,都点头附和,一直认为他说的好。

    王钦少年才俊,文理皆通,思维敏捷,最先反应出魏收题目由来,题扣立意也可。只因他为士人子弟,溯源正统保守,还追流怀旧,结果扣题之后,画蛇添足,贬毁魏吴。同学本来见他回答快而又准,都佩服他有东汉杨修之才,没曾想结尾之处,留下争议,使群情激奋。

    这时,贺拔纬起身辩道“王钦同学所答,虽然入理,但结尾有失偏颇。学生以为,曹操求才务实,奉天子以令不臣,东征西讨,中原安定。天下若没有曹公,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因此,曹公国士情怀,一统华夏,死而后已之志,乃为大义。至于曹丕承禅,天下大势耳,有德居之,五行终始,轮回常也。座下荀彧、程昱、郭嘉、贾诩、曹仁、乐进、张辽、徐晃等外拒兵荒,内修政吏,皆有识之士,大义之才。非比孙刘等辈,乘隙乱世,偏安一隅,抗逆洪流,违背天道大义。”他的话说完,武将子弟都点头称赞。尤其现在的大魏朝,就是自诩远承曹魏代汉,因此贺拔纬的话,更能鼓动一批人。

    王先见两派同学都已经表明观点,尤其还对孙云的先祖,以及吴坚的吴姓有所非议,便不甘示弱起来辩道“前面两位同学,阐述春秋大义固然可嘉,但论证尚不准确。想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扰政,汉祚衰微,天下纷乱。江东孙策,少年英雄,隽才大志,勇锐无前,谋而有成。其高视阔步,仗马江东,辟地建侯,吴基兆定,为当世豪杰之士且孙策壮武,有周瑜、鲁肃之俦以辅其起,而於张昭,张纮,虞翻俱代以师友之礼,委而用之,天下英豪,因义而聚,始三分天下,百姓拥戴。由此可知,孙吴所建之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流芳千古,足具春秋大义,比之曹刘,有过之而无不及。”地方士族平民子弟听了不住附和。

    课堂上一下出现了三个观点,接着各小团体竞相争辩,十分火热,辨不出胜负。这时魏收博士正好回馆,他听了大伙的论述,显得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听大家辩论的差不多了,并不评判孰是孰非,而是说“刚才听各位同学争论,非常有见地,但是却没有胜败结果,正如你们各执的三分天下,雄据一方,难分成败。我看,围绕你们的三国争辩,不如继续来个三国争霸比赛怎么样”

    三国争霸赛大家都被博士的新奇提议激发了兴致,急着询问下文。博士说“现在王钦、王林的阵营代表蜀汉,贺拔纬、李真你们阵营代表曹魏,王先、李辰你们阵营代表孙吴。合起来就是魏蜀吴三国。咱们正好刚开学,这个春秋课程还没选学科长,我建议你们六个人就是各组正副组长。以后我的课程的学分,就按你们争霸的结果积分。最后本科的积分就代表你们的学分。最终的成绩就按积分确定。”

    “积分”“怎么积分呀”同学们更糊涂了,课堂上议论纷纷。

    魏收说“积分的规则呢,除了我们正常的测试以外,其他的一些活动,我们都可以列入积分的范围。比如我们现在就可以设定几个比赛。第一场呢,就可以是围棋比赛。”

    “围棋比赛”“那怎么和积分挂钩呢”“怎么和三个队连上呢”同学们还是不解。

    “哈哈,简单呀。明天下午有围棋课程,你们各国选派四名棋手,分两组与其他国手对弈。这样一共同时有六场角逐,对吧我们规定,比分获胜的一方得3分,负的一方为1分,这样合计24分,以比分高者获胜,并计算各队之间的比例。我们每次比赛设总积分600分,这600分按比分的比例情况和队员的数量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大家听明白了吗”

    王钦说“博士,是不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们三个队最后的比分如果是平局,那么每个对就是200分。然后这200分平均分配到每个组员的身上。如果每个对的组员多,那么平均分配的就少,组员少的平均到个人的分数就多”

    魏收说“不错,王钦说的很对。”

    王林问“博士,您说的都是每个队员的,可是参加比赛的同学,做出的贡献大,如果平均得分,有点不公平呀”

    魏收说“太对了,我们还要增加个人积分,谁取得的名次高,额外增加积分。个人积分合计60分,第一轮输掉比赛的六个队员,每个人3分。第二论输掉的三个队员将每人5分。第三名7分,第二名9分,第一名11分,一共60,怎么样”

    “好啊,这样公平。”“好刺激呀”同学们又兴高采烈的议论。

    魏收说“今天快下课了,明天下午上课之前,你们要把三国的名单报好,给董助教。下课之前要把比赛的名单报好。然后我们围棋课就比赛。不过提示大家,报名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报出并公布比赛的全体名单,让各国都知道参赛人员。第二阶段要暗中写出战次序,比如蜀国名单要写明魏1魏2,吴1吴2的人选,然后当场揭开对弈。当然报名是有学问的,大家有学兵法课、或者了解历史的,该听说田忌赛马的策略。就算三国时期,用兵之道也各有千秋,因此各队都要注意。同时,各队可以在同窗之中尽可能争取优秀的人选参加自己的国家,来争夺好名次。”

    “知道啦。”同学们都拉着长音回答,还回味着老师的奇思妙想。有有跃跃欲试的,有心里没底的。上周围棋课程大家基本上互相了解一点了,以王钦王林兄弟应该是最厉害的,其次是武将家门的,最次才算李辰这些人的吴国。因此这个比赛,如果好的情况会出现888,但最坏会出现1284的比分,这样的话600分,会按300分200分100分来分配。那么还面临着同学们参加那个队的问题,如果都报第一队,大伙分300分就不如人少分100分。

    看见大家表情各异,魏收感觉达到目的,又乐呵呵的说“当然这是第一场,第二场我们可以是比诗。这旬末柳博士不是定下来到神树诵诗了么我们可以把这次社日的咏诗都进行排名。那么这次比赛的规则可是设定为,各国按排名最靠前的五个人选,参加总排名,这十五人中,最后一名得1分,最前一名得十五分,三国累计比分,积分最多为胜,并按总比分,分摊600总积分。”

    诶呀这个也很难啊。第一场比赛,要求的是知己知彼,通过调整对决人选争取差异获胜。第二场比赛,需要考虑诗歌的评判尺度符合这些博士大儒的眼光,真的需要好好斟酌。同时还要争取同学中没有阵营的人要加入到自己的国家中,尤其还有不少女生。

    魏收看见大伙投入,继续说“我们还可以有第三场比赛,就是武士预选赛。刚才我去博士祭酒大人那开会,议题就是讨论今年太学武士预选比武的参加名额。每年皇宗学、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小学各推荐二十名选手,争夺前二十名的铜剑和铁剑,来参加京师的二十名金剑和银剑的选拔赛。祭酒大人征求我们的意见,当然应该是以毛博士的推荐为主。不过我们的积分,就是这个第三场比赛,胜负仍和第二场一样就以前十五名的数量和名次决定,三国中凡是属于你们阵营的,按最后的排名,金剑得15分,银剑10分,铜剑5分,铁剑2分。累计计算比分。总之,我们先确定的比赛,第一场斗智,第二场斗文,第三场斗武,三场定输赢,公平合理,不偏不向,你们说是不是呀每个国家的获得的分数,定期累计,积分除了进行阵营胜负外,还对各队人才个人平均分配,形成个人的积分,当然参赛的人才会按名次额外得分,积分高的定期给与荣誉或其他的奖励。”

    文斗、武斗、智斗,魏博士不愧是聪明绝顶,真难为他怎么想出来的。三国中,魏国贺拔纬他们人才均衡,文武智都居于中油,蜀国王钦他们偏智力文学、武功差强人意,吴国李辰偏武,文学次之,智斗相差甚远。综合起来,大家没没有明显的差距,绝对的优势。同学们想来想去,博士这个安排还是极尽合理的。

    大伙意犹未尽,下课的铃声想起,同学们匆忙的往外走,还要分开去小班上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