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12九流
    内城,尔朱世隆见元子攸凝望着几个孩子,便近前问道“子攸将军,因何看着他们”

    元子攸说“刚才和我说话的学生叫孙云,他是本届剑士比武的八名金剑之一,他的几个师弟也参加了比武,有个和贺拔纬一样得了银剑,还有得铜剑的,他们几个孩子很特殊,现在的身份是太学院的学生,不算是某家门派的弟子,却有和各门各派多少有点瓜葛,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后备力量。前些阶段一直帮助御史台办了好多案子,显出很有智谋和胆略。各位将军,听说你们的晚辈有好几个也在太学院,让孩子们多与这几个学生接近,争取让他们都成为我们的亲信,以后万岁亲政,需要储备人才,”

    几位将军点头,李遐说“放心,子攸将军,我们的几个孩子和那几个同学关系一直不错,等有机会,我让孩子们请他们到我们家做客,这些孩子多少有些江湖子弟的血脉,与我们武人应该很对脾气,很投缘,我想以后一定会慢慢拉拢过来的。”

    元子攸说“有机会我也请万岁多去太学院讲学,多和这些孩子们亲近。好了各位回去吧,一个休息天都赔了我了,也没和家人团聚,实在过意不去,都早

    些休息吧。”

    几位将军说“应该的,愿为开国公效力。”

    元子攸也拱手回礼道“好了,我们自家人不必客气,我还有事见客,明天见”

    大伙还没等散开,远处过来几匹马,马上端坐着几个将军,正是侍中光禄大夫左将军李延寔,还有平东将军、光禄少卿郑季明,以及通直郎郑先护。李延寔是元子攸的舅舅,他的妹妹李媛华嫁给了彭城王元勰,此外李延寔也是凉武昭王李暠的玄孙,家里世代为官,爷爷是侍中、镇西大将军、沙州牧、并州刺史、敦煌宣公李宝,父亲是司空、清渊文穆公李冲。郑季明和郑先护也都是官宦子弟,因此他们与战将出身的费穆和穆健等人关系便不是很紧密。

    李延寔看见元子攸便过来拱手招呼道“子攸,你在这里那各位将军,你们也在。”

    众将施礼,李遐道“左将军,各位将军,你们怎么过来了”李遐是右将军,与左将军品级相同,不过排名在后,加上李延寔是元子攸的舅舅,李遐自然客气。

    这边卫将军左光禄大夫穆绍、武卫将军费穆、直合校尉尔朱世隆马上与郑季明和郑先护等人,互相打着招呼见礼。大家虽然不在同一个营卫,不过同为羽林

    军,加上同在小皇帝的阵营,听元子攸为总协调,因此还算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李延寔说“我要接子攸去见一个人,这是一个士家之人,现在朝廷命官,你们大概都不愿意见的,因为他是个清流。”这几位将军最痛恨清流士家,因此听了此话,便不屑一顾。

    元子攸说“几位将军,别听我舅舅开玩笑,我去见的是我的姨夫王遵业,另有要事相商,诸位暂时都回府休息,来日再见。”李遐等人回府不提。

    李延寔说“季明、先护,你们二位麻烦在后面警戒,我与子攸将军有话要说。”二将领命带着随从在后面跟随,李延寔和元子攸催马奔光明寺而来。

    元子攸说“今天怎么如此晚才安排完毕难道老太太那边有什么动静”

    李延寔说“那道不是,王司徒说,他义女那边遇到点麻烦,好像有人认出来。”

    元子攸一惊说“真的么姨父在哪,咱们立刻过去。”

    李延寔说“就在光明寺,已经安排好了,就等你过去。”元子攸点头,二人很快赶到。

    光明寺,在东陽门内一里愿会寺南的宜寿里中。这个寺院不大,是当年苞信县令段晖舍宅改造的。据说

    当年段晖家中地下常常听到悦耳的钟声,偶尔半夜醒来能看见地下冒出五彩金光照在屋顶。段晖觉得奇怪,便令人把地下挖开,结果里边竟有金佛像一座,大概三尺余高,另外还有二尊菩萨,下面趺坐上还有刻字写着制作的时间和人物,原来是晋朝年间侍中中书监荀勖的,因此他便就势改成光明寺。

    光明寺的格局与普通住宅院落格局几乎一致,因此元子攸和李延寔来到之后,留下二郑假装浏览警戒后,便径直来到后院禅房,此刻王遵业正在与本寺的方丈聊天论禅,看到元子攸进来,住持主动离开。李延寔与王遵业打过招呼,俩人是郎舅关系,彼此熟悉不拘小节。

    元子攸见面简单施礼之后,问道“姨夫,听说,您这边遇到点麻烦”

    王遵业说“是啊,我听颜儿回来和我讲,她在城西的时候至少两次遇见他们学校的学生,她怀疑自己的身份可能暴露,问我有没有问题。”元子攸问道“她说出是什么人了么”

    王遵业点头道“说了,是图书馆的那个勤工组长,叫孙云。”元子攸说道“孙云怎么回事快详细说说,我们好有个对策。”王遵业伏在元子攸耳边,俩人开始秘密私聊。

    黄昏,河阴县后院,高谦之正在品茶休息,准备吃完饭。前院有人来报,著作郎孔渠的长子孔长孙求见。高谦之一愣,说声有请,便接到中院。孔长孙见到高谦之,拱手道“谦之兄,一向可好啊我今日才来洛阳,特来拜会兄长。”

    孔长孙虽然没有功名,但他是崇圣侯孔渠的长子,孔家的爵位几乎铁定的世袭罔替,因此所有人见了孔长孙都会客气。高谦之不例外说道“哪阵香风把长孙贤弟给送到寒舍快看屋里请,你这是什么时候来京呢是和著作郎一起回来的么”说着领着进到正厅。

    进了屋,孔长孙继续说“没有没有,这不前些天九九重阳,京城有剑士比武,我们名教学院有弟子来参赛,我这才有机会过来看看,这些天一直忙于闲杂的事情,今天才有空拜会老兄,还望老兄不要见怪。”俩人分宾主落座,高谦之命人上茶。

    孔长孙谢了座,高谦之说“岂敢,岂敢,谁不知道长孙贤弟是个大忙人,名教在你的周旋之下,正在如火如荼,发扬儒教的重任,就在贤弟你了。”

    因为高谦之刚刚品茶,因此茶水很快上来。孔长孙说“不敢,不敢,如今外来的佛教实力越来越大,早晚要把我们中原儒家和道教湮灭,愚弟如何不着急

    呢。哦,对了,适才进来的时候,看见后院的影壁墙之下有个奴仆面壁,是怎么了”

    高谦之笑道“见笑见笑,他是我老奴仆的小儿子,本来我免除了他的奴役,没想到他对待父母不敬,成天游手好闲,我便惩戒于他,因不忍打罚,便让他面壁思过。”

    孔长孙说“谦之兄真是儒家风范的楷模,连我这个孔门后代都自愧不如,适才惭愧惭愧。”

    高谦之说“贤弟过谦,贤弟家学渊源,愚兄怎可比拟呢。贤弟今晚没事吧”

    长孙说“小弟今晚最大的事情就是与歉之兄畅谈一番。”

    高谦之说“那就好,现在我的弟弟也在京,我再请郦道元、袁翻、温子升他们,咱们几个今晚开怀畅饮一番如何可惜常景被征为行台讨伐杜洛周去了,要不然也要他来的。”

    孔长孙点头道“如此太好了,我已经好多日子没与几位老哥哥们见面了,今天务必不醉不归。”高谦之大笑立刻差人骑快马想请。

    高谦之今年四十多岁,他请的这几个人,岁数却大小不等。其中郦道元现在是侍中御史中尉,今年已经54岁。袁翻现在是安南将军、中书令,领给事黄门

    侍郎,今年也已经50。常景兼给事黄门侍郎,除左将军、散骑常侍、兼尚书,授光禄大夫,今年也接近50。高谦之的幼弟高恭之熙平元516年被元匡选为御史,后来做萧宝夤的行台郎中,今年因病留在京城继续做御史,现在三十几岁。温子升也是御史,而且他的御史也是在熙平初年他才二十二岁就得到,当时东平王元匡广泛招览文学之士,从中择优充当御史,前来应选的有八百多人,只有温子升被选中,今年他只有31岁,与孔长孙相仿。

    孔长孙父亲孔渠的岁数与郦道元、袁翻和常景差不多,不过孔渠性格内向平稳,不好文学,因循守旧,没有个性,不好交际,因此孔长孙反倒与这些人经常交往。

    俩人正叙旧,门外有人笑道“长孙,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俩人回头,原来是高谦之的弟弟高恭之,他素来待兄如父,今晚就是过来叙家常吃完饭来了,没想到碰到孔长孙。

    孔长孙说“道穆,好久不见,一向可好,我来是看望老哥哥,刚才一叙旧倒把本意都给忘了,我老找老哥哥,是听说老哥哥,正着手编制修订历法,身为折服。尤其还听说正要著述编著凉书,特来探讨一二。”

    高恭之说“我家兄长不但专攻经史,而且天文历法、算学图谶、道德周易,无所不好,长孙,你要和家兄探讨什么啊。”

    孔长孙说“听说凉国盛事佛道,譬如中原,小弟以为,九流广泛包含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僧道仅为九流之一,不知是否为对”

    高谦之说“贤弟之言正合我意,我也早有此想法,当今太后佞佛,朝堂虚废,百业不兴,此乃国之大不幸,贤弟高见,今日我们要好好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