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漠曙光(9)
    原本安静的书房顿时呜泱泱一片,如煮沸的开水。

    在场的学生都是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们都愿为了报国奉献一生。

    可,没有谁,像岑渺有那么大胆的想法

    造兵器何其困难,又何其惊世骇俗的想法,一个姑娘家竟然也敢想

    徐乐山被震撼得久久不能发言“学造兵器,这可是连男子都不敢想的事情你为什么要走这个极端”

    岑渺目光认真“你看不起女子”

    “并非。”徐乐山叹气,“我好歹是出过国的人,又怎么会歧视女性。只是女子孤身一人在海外,总是比男子艰难上许多。我是你兄长,如果你愿意留下,我自然能够为你谋求更好的生活,你就算是想入大学学堂,这对于我来说,也并非什么难事。”

    “你我都知,如今的华国形势,学文救不了中华”岑渺摇头。

    “可笑”

    这时,一道冷傲的声音传了出来。

    岑渺循着声音看去,一个青年从角落站了起来,他穿着中山装戴着帽子,这人是此次发起抗议走私药的带头人,也是湖南大学的学生会会长任景明。

    任景明也在打量岑渺,他嘲讽道“岑姑娘如果想要学习新派,那还是将这一身封建糟粕放下才好。时代进步,女子早已不时兴穿衣严实,当下女子穿衣自由,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这一番话说出。

    在场人都安静下来。

    任景明不以为意,他看着同学们,拍了拍衣袖,“你们怕徐教授,我可不怕。迂腐就是迂腐,迂腐还说不得”

    “穿衣自由,是指发自内心的愿意。”岑渺微一笑,“这是我所愿意做的事,你若真尊重女子穿衣自由,那便不会对我的穿着指手划脚。”

    任景明神色一僵,“我并非这个意思。”

    “没关系,你继续。”岑渺抬手示意他继续说。

    “好,那我就接着说。”任景明脸上重新染上冷傲,神情极为严肃。他是鲁迅先生的铁杆粉丝,容不得,也看不得有人蔑视文学存在。

    “你说学文救不了中华,那请问你把鲁迅先生这些新文化的思想家放在了哪里”任景明极其不认同岑渺的观点,“如果不是他们以笔代剑,现在的百姓,只怕还在愚昧无知,不知抗争是何物”

    相比起对方的激动,岑渺明显平静许多。

    “我并非看不起文学,只是当前面临的时势不一样。”

    “战火连天,我们的兵将连自保都成问题,明知上了战场,就是螳臂当车,就是赴死,却依旧往前,为何他们为的是要保护我们,可手无寸铁怎么抗敌”

    岑渺再度看向任景明。

    “所以,这个时代需要鲁迅那般唤醒国人的傲骨,但也需要能够为中华带来希望的惊世之才”

    任景明愣了愣,他没想到岑渺会说这一番话,却依旧不服输。

    “那在你看来,什么才叫惊世之才,什么才能救国”

    “科学。”岑渺目光如藏了利箭,“科学救国,更可以兴我大中华”

    “天真”任景明对于国外研究的东西也有所听闻。

    尤其是近几年国际上炒的火热的原子弹。

    “美国搞原子弹搞了整整七年时间,你知道研发一颗原子弹的经费吗整整26亿美元祖国还处在战乱期,劳民伤财,老百姓饭都吃不饱你认为让现在的国家举国之力去研究核武器,勒紧了裤腰带过苦日子,他会吗”

    华国内战不说,还要面临外敌。

    上面的人风光日子过着,却一点都不愿意去帮助百姓。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愿意去主动过清贫日子愿意主动为国家去研究核武器那才是见了鬼

    任景明说完,岑渺沉默下来。他松了一口气,以为是他拿出事实说话,终于战胜了岑渺那毫无实际的谬论。

    谁知。

    岑渺却淡淡发了一问。

    “国外仅用几门洋枪大炮,就打开我们辛苦守护五千年的国门,我们却只有几杆大枪抵挡敌寇。如果,我们有能媲美强国的利器,他们还敢欺负我们吗”

    这一发问,将所有人都问住。

    书房内所有人都沉默。

    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映衬出他们的无力。

    他们都明白事实。

    如果祖国有重器守护,会被欺负吗

    不会,那些强盗也不敢。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实力相当的国家打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没人会干。

    “我坚信新民主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那时一个崭新的华国将会诞生现在的那些人贪图享受不会做的事,他们为了民族,也一定会咬紧牙关做。”

    岑渺抬头。

    “心怀国之大者,为国为民。如鲁迅先生、先生,他们都是愿意为了民族赴汤蹈火的人而纵眼五千年,我泱泱大中华,有此胸襟的英雄,只多不少”

    任景明惊讶抬头,对上少女平静如水的眼眸。

    “为此,我将披荆斩棘,再所不辞”

    “即使付诸生命”

    “即使付诸生命。”

    这一段话说出,深深震撼了在场人的心。

    任景明对上岑渺清澈的眼眸,终于闭上眼。

    他的脸色带着挫败、还有羞恼,直到今天,他才真正停下来认识这个问题。

    他本以为岑渺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才会说出那样虚无缥缈的话。

    可他发现。

    并不是。

    岑渺的想法,比他认为的更有深度。

    许久未动的任务面板,传来轻响。

    岑渺扫了一眼。

    主线任务大漠曙光进度5

    岑渺有些疑惑,问系统“这怎么回事”

    系统回答宿主一番言论,影响了在场学生的志向,所以推动了任务。

    “影响人们也能够有任务进展”

    是的。

    岑渺这才回神。

    屋内依旧安静,学生们却不知什么时候离开,徐乐山从书柜的梯子里,拿出一个红花梨的盒子,递给她。

    岑渺接过,不明所以“这是什么”

    “你打开便知。”徐乐山语重心长,神情格外凝重。

    岑渺将推匣缓缓拉开,随着里面东西的出现,她紧紧屏住呼吸。

    盒底,安静地躺着三块玉佩,洁白的玉佩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光滑、润气。

    岑渺没有说话,徐乐山沉默了半晌,终于苦笑出来。

    “你同他们一模一样,你身上有岑家人的气骨。”

    岑渺指腹摸过光洁的玉佩,三块玉佩,代表着三个岑家儿女,她缓缓抬眸,“你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吧。”

    “岑永是你大哥,死时年仅19岁,因做着革命的事,被当局捉住枪毙,尸首悬在城墙上三天三夜,不许家人收尸。”

    “岑闻是你二哥,他死在了武汉战场上,手拿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死后他战友告诉我,一块完好的肉都拼凑不起。”

    “岑玉在上海潜伏时被伪军抓获,牢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她因不肯透露任何有关革命的机密,最后被杀。我疏通关系,最终接到了她的尸首,回来安葬。”

    徐乐山说完停了一会儿,他看着岑渺,仿佛透过她在看身后的无数岑家人。

    “我原本想让你过平静的日子,远离这些事情。可你注定了会承担起岑家的精神。这是你的志向,我自然也要成全你。”

    岑渺沉默了一会儿,她才看向窗外的月色。

    “我不会辜负他们。”

    她从没有想过,岑家会这么难,会这么惨。

    满门忠烈。

    岑家的骨血都是英雄,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岑渺再抬起头时,徐乐山已经离开。

    书房内,空无一人。

    她缓了好久。

    突然。

    阿苗问了一句“你说徐乐山和我父亲,长得有几分像”

    裴阿苗上辈子不知道父母是谁时,从来没有过这种念头。后来,她又变得贪心,贪心的想要了解岑家更多。

    岑渺久久没说话。

    裴阿苗以为岑渺生气了。

    毕竟她和那边做了交易,她能够留在身体里,已经是岑渺很大的宽容了。

    她想,她不能贪心,也不能过分好奇。

    就在裴阿苗准备休眠时,却听到那道淡淡的声音。

    “能够顶起家国的人,一定很高大威武。”

    裴阿苗瞬间乐开了花,“对一定威武又帅气”

    岑渺收拾完东西,准备回房。

    忽然。

    前方的院子传来翻墙的声音。

    紧接着一道黑影迅速跑进了走廊。

    岑渺秀眉微皱,借着月光,尾随过去,将准备进那个房间的黑影猛地拽了出来,一手卡在他脖子上,言辞色厉,“谁”

    “别别别,是我,江拯。”

    对方赶紧举起双手。

    岑渺疑惑地松开手,看着黑不溜秋浑身泥巴的江拯。

    “怎么这么晚还来我这”

    江拯赶紧将人推进房里,他转过身来,俊朗的脸上纨绔神色不在,凝重不少。

    “倭寇打进来了,前线士兵伤亡惨重,他们严重缺医药品,因为伤口感染死亡的人越来越多,情势危急。”

    这几日,江拯已经尽了所有力。

    他拿着江家的钱,托了国外的关系想要买药进来,奈何二战刚结束,到处都缺药。

    他实在没办法,才想到了岑渺。

    毕竟岑渺这一身武力值,可不是盖的

    “这事我知道,徐乐山应当是找药贩子去谈判价格,想以市场正常价格购药。”岑渺想起刚刚那群学生,应当就是为了此事。

    江拯面色微沉,“没用。徐乐山最近忙的事我知道,他想和药贩子谈判,让他们价格降下来,再以市场的正常价格进行购买。可二瞎子这人,为人奸诈不说,甚至和日本人有勾搭。那些药堂老板都被二瞎子威胁着,哪里敢卖药”

    “所以你想怎么办”

    “我打听到了走私药的存放位置。”

    江拯说完。

    两人对视一眼。

    都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半晌。

    岑渺微一笑,“行,我们去走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要去爆药仓啦。

    邓稼先之父,邓以哲曾说过“嫁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时代背景不同,这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看到太多血了。

    那个时候的邓稼先相信新国一定会诞生,他认真考虑后,毅然决定坚持物理道路报效祖国。

    这段内容是来自邓稼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