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纳闷,陛下让赵平安“滚”,是不是代表看他不顺眼才训斥了他,不然也没有别的理由可以解释。
总不能是赵平安故意找骂吧
所以他们这么想,也是这么问的。
对于他们的问题,赵平安是这么答的,只见他一脸无所谓的回道“无缘无故的,陛下训斥我做什么陛下喜欢我还来不及呢”
众人“”
陛下喜欢你
呵呵
尔之脸皮可与城墙比之。
这话不知是经了谁的口,后来还传到了陛下的耳中。
“那新科状元口出狂言,说陛下的训斥是喜欢他,陛下,您看这赵平安是不是太狂妄了。”
“朕觉得”
“陛下觉得如何”
“朕觉得他说的对。”
挑事儿的那名官员“”
这感觉就像嘴里突然被塞了一口屎。
偏偏他还嚼了两下。
咽了下去。
怎么说呢
就是噎得慌。
夸街这日,京都的玄武大街差点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想想近期发生的事情也知道是因为何故。
新科进士要夸街了。
只因消息还没有传到宫外,所以新科状元花落谁家尚不可知,但不管是谁,都不影响他们内心的激动。
“状元被谁得了”街上有人问。
“人没出宫,这会儿还不知道呢不过我听说会元徐若海考童生秀才举人都是案首,已是小三元,倘若这一次陛下有意成全,兴许能出个连中六元的佳话。”
这人说的六元,指的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县试,府试,院试皆是案首便可称作小三元,而乡试,会试,殿试皆案首便称作大三元。
若是六场考试全拿了第一,便可称连中六元。
但科举一事不确定性太大,连中六元的实在少见,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尤其越往上越难
这不,卡住徐若海的最后一关就栽在了赵平安头上。
说到连中六元,那人也是噫吁嚱“连中六元,往年也不是不行,就是今年悬了点,那个赵平安前段时间闹出的风波可不小呢”
“也是。”
“不过人到底什么时候出来我家里铺子还得我回去看,着急。”那人道。
“让你婆娘先看着呗”
“啂,你看那边,你是不知道啊我家里那蠢婆娘也来了”
“呃”那人看着另一边高额大口,叽叽喳喳说话的妇人,忍不住笑笑,又道“那就再等等。”
“唉只能这样了。”
他们守在宫门口不远处,不多久,新科进士一行人也从宫门出来了。
最先走出的是两名手持牌匾的红衣侍卫,牌匾上,一边写着肃静,一边写着回避。
其次走出的便是一甲的三名进士,白藏锋,任贤在侧后,居中、居首的自然是状元赵平安。
此时,他就端坐在高头大马上,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着红袍,一时间,风头无两,意气风发。
街上,比平时涌现了不少卖花女,沿途叫卖,生意极好,有那出手阔绰的,一买便是几十支,心里头一高兴,一股脑全朝着街上游行的新晋进士队伍扔了过去。
早在前些日子,赵平安的名头就已传遍了整个京都,所以此时见到这个结果,众人并不觉得意外。
只是可惜了会元徐若海,失了状元,还丢了一甲
今日是个大日子,姜家一众人丢下手头的所有事情,都赶来了京都,在人没从宫里出来之前,他们也不知道平安能得个什么名次,但不管第几,一个进士总是跑不了的。
等看着坐在高头大马上的那个熟悉的脸孔,一伙人惊呼“平安是状元。”
“还真是状元,这小子有出息。”
等到赵平安到了他们近前,挥手的挥手,呐喊的呐喊。
“平安。”
“平安”
赵平安循着声音往底下看,入眼的除了老太太以及姜家大房二房的老老少少,还有他干爹,甚至连高家他小舅小舅妈也带着那对龙凤胎来了京都。
等再往前走,又见着船工师傅,眼下正靠在墙角,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显然是听着消息来瞧他来了。
老太太几个子孙都是喜笑颜开,唯独二太太,神色有些复杂,有些惆怅
世事多变。
她一直觉得,鱼墨不爱念书,平安又是个跳脱性子,整个家里就她儿子鱼林最有出息,也最稳重,这也是她一直以来趾高气昂的根由。
结果
二太太紧咬下唇。
赵平安中举的时候她没太在意,会试出结果也没在意,毕竟他是取了巧,考题正好让他赶上了,二太太还想着,赵平安年纪小,即便运道好些,总不会越过了她儿子去。
毕竟他儿子可是探花郎,除非赵平安能得了榜眼,或是状元。
不过这可能吗
呵呵
十五岁中进士,她信。
十五岁中状元,除非那赵平安打出了娘胎就会读书。
不,这还不够,除非那赵平安是天选之人,他读了两辈子书,才可能有这成就。
几百个举人,要知道,她儿子可是第三,这可是能够载入县志,在小县城立碑的事情。
说起来,两个字,光荣。
起码,今日殿试没出结果前,她一直是这么以为的。
但是,坐在高头大马上的赵平安活活给她扎了一剂强心针,生生摧毁了她的光荣,她的得意,她的高人一等。
就两个选项,榜眼,或者状元,结果他还真得了个头名的状元。
要不是亲眼看见,她还真不敢信这状元竟真被他收入囊中。
一个姜家,养出了两个进士,还都是前三甲,二太太不由得对这科举制度失了些从前的敬畏,起码含金量不如她从前以为的那么高。
若是在从前,路上拉出来一个人,告诉她这人是新科进士,二太太恨不得把人供起来,日日净身焚香,一天三次的跪拜祈福。
换了现在,真来个进士,她确定自己会很淡定的让丫鬟奉杯茶,客套两句也就完了。
嗯顶多再“顺道”提一提自家有两个文曲星的事儿
不过这也只是她心里暗搓搓的一些小心思罢了,真要让她去害赵平安,去污蔑他,她不会做。
她承认,自己嫉妒心强,爱攀比,说难听点,她就是欺软怕硬,但这也只是她心里想想,起码底线她还是有的。
她不知道的是,姜鱼林之所以能得了探花郎,除了他自己争气之外,跟赵平安和陛下也有一定关系,但这个秘密,魏帝不会告诉任何人。
他是皇帝,他给自己选个顺眼的手下,不可以吗
自古,科举考试都是世家贵族子弟多,寒门子弟少,可如今他就想扶一扶寒门,他就想给他徒弟找个帮手,他就想任性一回。
有些人天生就与别人不同,赵平安就是,他看的出来,这小子,天生就是为百姓谋福利的料。
其实,魏帝也有自己的小私心,他就想看看,整个大魏,整个朝堂能不能因为赵平安这个人产生一些变化。
另一边,队伍领头的赵平安冲着熟人摆了摆手,只笑笑,却不好说话,不然整个夸街队伍,来观看的亲眷众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只怕是乱了套了。
他胯下的马匹走的不快,但仍是很快就离了众人的视线,如此,姜家人也不继续在这里站着。
老太太说了,今日大喜,她得给回去做几道好菜,等回了鹿鸣郡,势必要摆三日的流水席。
只不过来来往往的京都百姓众多,看他们一脸喜气,免不了多问几句。
一问才知,竟是状元郎的家眷。
二问又知,这家不光有状元郎,还有探花郎。
一个“鸡窝”里飞出两只凤凰,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又纷纷讨教起了孩子的教育经,不过,有老太太在,也没有大房二房说嘴的份儿。
反正他们是不想跟老太太抢这个风头,老太太如今年纪越发大了,性子就跟孩子似的,爱显摆。
尤其是显摆孙子。
姜鱼林是她亲孙子,赵平安也是,两个孩子她都是当亲孙子看待的,自然有这个资格说道说道。
“老太太,您贵人事忙,也教教我们这养孩子有哪些诀窍,到底是咋养出这么有出息的孩子。”
“对啊您好歹多说两句。”
由两个儿媳搀着,老太太眉眼含笑,心里高兴,不免多说了两句“哪有什么诀窍,两个孩子打小就爱看书,还努力,都不用别人去说,自己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再加上脑瓜子灵光些,先是秀才,再是举人,这才考上了进士。”
老太太心里嘟囔着,平安虽然没这么刻苦,鱼林却是一贯如此,所以她这么说也没错。
但这话听在旁人耳中。
众人“”
这算什么诀窍
哪个进士不是先秀才,再举人,然后才是进士。
还有,努力读书能考上进士的哪个不努力读书
众人纷纷缠着老太太,让她再多说些,最好是说出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诀窍。
老太太有些无奈,知道这些都是望子成龙的主儿,却也只能回道“老身说得都是实话,学堂的夫子都说,读书要先读厚再读薄,偏偏有些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理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哪能行估计到秀才也就止步了。”
众人一听,哀叹一声,想着自己身边的那些读书人还别说,有许多还真是这样。
说读吧,也读了,提问吧,也还行,问题出在哪儿呢这些人有个通病,少了股灵气,还多了几分的酸腐。
读书这种事,强求不来,有些孩子喜欢读书,就比方说姜鱼林,哪怕不用催促,他也是那么一副性子,但有些孩子天生就不喜欢读书,就比方说姜鱼墨。
他不愿意读,家里还能拿刀逼着他不成
牛不喝水强按头,到底是一个无心,一个有意,打着为“牛”好的心意,却全然不顾“牛”的想法。
又听老太太再道“这两个孩子,读书,却又不死读书,他们是真看进去了。”
“不然,我们一家子好几口人,一个个没功没名的,要不是祖宗烧高香了,怎么能养出来这两个有出息的”
众人琢磨着,的确也是这么个理儿,有些事情不是光几句话就能解释的清的,话说到这份上也差不多了。
众人当即又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老太太,想不到您一介白身,竟有这等眼界,我等佩服。”
“唉这话你说的可就不对了。”老太太忽然开口。
“在下说错话了”那人满脸疑惑。
老太太点点头,直起了腰板,一脸认真“谁说老身是白身,老身可是有诰命在身的。”
“诰命夫人”
一群人惊讶的瞪大了眼睛,据他们所知,姜鱼林如今还只是七品,如何能给老太太讨诰命
说到这里,老太太高昂着头,很是得意“老身的诰命可是自己挣的,说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
棉花的事情,朝廷还没有对外宣布,所以关于改良棉花纺线工艺的事情老太太也不便多说,但众人偏偏央求着她再多说两句。
“老太太,您再多说两句,让我等开开眼界。”
“就是就是,老太太,您再多说两句嘛”
如此,老太太也只好赶鸭子上架一般,皱着一张老脸,“勉为其难”的说道“别的事不好说,但这件事你们一定知道,就这条路上有个炭笔铺子,各位可听说了”
“这炭笔如今风靡一时,我等自然听过。”
“要说这铺子,可是挣老了钱了,还有这炭笔,也不知是怎么制出来的”
说着,这人还从怀里掏出一只被纸包裹的炭笔,左瞧瞧右瞧瞧。
“对对对,如今京都还有几个不知道的别说我们这些本地人,这炭笔店的名声怕是早传到外头去了。”
听到这里,老太太很是得意,莫说是嘴角,连眼睛都是往上挑的。
众人见状,纷纷小心猜测“莫不是这炭笔店铺子就是您家开的”
站在老太太后头的一大家子人,看着自家老太太这副得意样子,忍不住憋了笑。
只见老太太拍了拍胸脯,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区区一个铺子算什么这炭笔就是老身改良的。”
老太太只用了改良这个词,没说发明,毕竟这发明人可不是她。
赵平安当初把这活计丢给她,从柳条烧的炭笔到如今能够普及开来,两年间,她可是付出了不少努力才有了今日这个成就,这会儿拿出来吹吹牛,不过分。
当然,老太太拿出来说嘴的这个话题选的也够好,够妙,够精辟,众人原本还纳闷儿赵平安这又会制冰又会制糖,还改良兵粮的本事是跟谁学的,原来是这位啊
“果然是有其奶必有其孙,老太太,您教了个好孙子啊”
“原来状元郎的本事都是跟您学的。”
老太太“老身觉得,你们应当是误会了。”
“哪儿不对”
“不是他跟我学的,是老身跟他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