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点了下头“对,我是姜宁。”
这位骄横的老太太,浑身上下都写满我很不好惹的模样,要不是第一眼见她实在觉得眼熟,姜宁本不予理会这种人。
但就几句话的功夫,她从有限的零星记忆里倒是扒拉出了那一点点的回忆。
两个刚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小孩,对未来充满着茫然和不知所措的时候,唯一对姜晁来说还称得上是亲人的外婆刘金凤和他舅舅沈建军,就从他那儿“借”走了当初运输公司赔的八万块的赔偿款。
借这个字,用的极其巧妙,他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对着一个才几岁大的小孩灌输亲戚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一方有难,应当尽全力地相互帮助
于是,他们就从这小孩手里借到了八万块钱的帮助。
这个年代的八万块,可不是后世的八万块,在这样一个小县城里足够买上五六套房了,即便是在省城,都够买个三居室,且还有的剩。
所以,不论是对别人来说,还是对这两个年纪尚小,还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孩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当时,俩涉世未深,毫无城府的小孩,便是听了刘金凤的一张巧舌如簧的嘴,把钱借给了姜晁沈建军结婚用了。
其实,按照现在的物价,结个婚根本花不了多少钱,房子是现成的,彩礼有个两三千块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是在后世看来重头的喜酒宴,在这种质朴的年代,一两千块都能办得漂漂亮亮的了。
前前后后加起来,哪用得了八万块钱
姜宁一想,就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了。
她的内心很不待见这老太太。
不提八万块钱的那档子事,就她一进餐馆那副蛮横的模样,她都想把人赶出去了,难道还想让她以礼相待
她连个座都不给
刘金凤还在上上下下打量着姜宁,怎么都看不够似的,眼里透着许多稀奇“才多久没见,你的变化咋这么大了我一下都没认出来。”
人倒是瘦了许多,也不知道是不是饿瘦的
老太太撇了下嘴,却在视线扫到装修风格十分漂亮的餐馆的时候,突然一顿,这才又想起她打听来的消息。
“对了,你们开饭店的事儿我还是别人说的,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跟我们商量商量,我们好歹也是过来人,还能给你们出出主意不是”
刘金凤的语气突然变得熟稔起来,她的视线控制不住地打量着餐馆,和餐厅客满为患的盛况,心头一热,不由地惊叹道“你这个店生意不错啊,每个月起码能挣个一两千块吧”
她这会儿倒没有了刚才一进门的那股气势,大约是努力想堆起衣服慈祥的面孔,收起了吊着眼看人的神态,却又因为本身刚硬又刻薄的性格,怎么都看不出有一丝的慈眉善目来。
坐得最近的一桌食客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发现刘金凤的眼神朝他们看过去,其中一个老饕客说道“老太太,您可太小看人家小老板的这家店了,别说每个月,就是一天都能挣个一两千。”
餐馆的菜做得好吃,质量有保障,而且还实惠,并不像有些大饭店那样胡乱开高价,现在大家口袋里稍微有点闲钱了,偶尔也愿意对自己好一点,下馆子吃饭也就越来越流行了。
“第一家美食”店在他们县城可是家很红的饭店了,他们家推出来的招牌菜味道绝了,只要来吃过一次就绝对会成为回头客,导致每天排队吃饭的人是越来越多,整得他们这些老客是又爱又恨。
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其实他们也是很高兴的,这说明他们眼光好啊,而且他们是“第一家美食”的忠实顾客,在店刚开业的时候就被他们发掘到了,是餐馆的伯乐,现在看到又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光顾,还心甘情愿地在门口排起了长队,就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油然而生。
“真的”
刘金凤惊呼一声,眼睛都发直了,忍不住心里换算一下,一天赚个一两千,那一个月不得好几万了
她倒也不怕别人骗她,反正骗她没必要,又没有钱拿,还没有好处。
而且,她看店里这么多的客人,还有大门口还排队等了那么多的人,搞不好一个月真能挣好几万
这生意未免也太好了
刘金凤再看向姜宁两眼放光,抑制不住的激动的脸上,微微浮起了一片红光“阿宁,你可真有本事,没想到你都这么出息了,你哥泉下有知,肯定能安心了。不过啊,你哥虽然走了,我们亲戚关系可不能断咯,这不,我听人说起你和阿晁,就想起你们俩小的时候了,心里就一直想着过来看看你们。”
这老太太还挺能演,连称呼都变成了“阿宁”,仿佛关系有多亲近似的。
对于刘金凤今天的突然造访,她可不会傻到以为这是来还钱的。
他们要是愿意还钱,这两年来还会对外孙不闻不问
任由人家一这么小的孩子打工赚取生活费
不说接济一点,就是把借走的钱还上一部分给外孙度过难关也不难吧
或者看在这小孩孤苦伶仃的份上抚养他
这些,统统都没有。
作为姜晁的直系亲属,他们明哲保身,压根不提帮扶一下,甚至骗走了赔偿款后,连面都没再见上一见,就跟人间蒸发了似的音讯全无。
当然了,都住在这么个不大的小县城里,即便毫无音讯,也断然不会找不到人,可姜家俩小孩面皮薄,没好意思上门要钱,又发现他们也不愿意见他俩,两家这才断开了联系。
但都这样了,他们也好意思上门,这脸皮未免也有些太厚了
她便宜侄子也是个小可怜,爹没了,妈也跑了,用以生存的赔偿款还被借走了,自己抠抠搜搜的,舍不得,也舍不得穿,就像她刚传来的时候看到的那样,长得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难怪他把钱看得那样重,这是穷出了心理阴影了呀
同一时间,小可怜才刚放学。
瘦瘦高高的少年把课桌上的课本和文具简单收进课桌里,手插着裤袋朝教室外走去,同桌徐凯忙不迭地紧跟了上去。
这俩少年在学校大小也算是名人,一个成绩好,一个家里有矿,长得还都不错,再加上姜晁也不用在放学后再去打工了,业余的时间除了学习,青春的热血无处散放,就被徐凯拉去打球,还打得挺好,跟其他班的初一、初二生办了两次校篮球赛,很是收获了一堆迷弟迷妹们。
尤其是女生,大家都喜欢看帅气的男生在操场上打球的那种认真、专注的魅力,这对于青春期的女生们,完全没有抵抗力。
姜晁之所以发现打球的乐趣,这还全赖他的同桌同学。
以前他独来独往惯了,学校的任何团体活动他都没有兴趣参与,自从上了初中,就被徐凯拉去打了好几场球,本来就是精力旺盛的年纪,而且篮球这种人数不多的团体项目,沉浸其中也是很有乐趣的。
“喂,你今天中午是不是又回你们家饭店吃饭”
同桌同学哥俩好地勾搭上他的肩,一点儿都不在意他同桌面无表情的冷淡样。
学校也是有给学生午餐便利的,统一价都是3块钱一顿,搭配一荤两素外加一份汤,偶尔也会有两荤一素,菜色还可以,味道也是勉勉强强,对于正在长身体又饿的快的初中生来说,倒是没什么可挑剔的。
要是在往常,徐凯也愿意再学校吃,省得还来回往家跑,但自从知道了“第一家美食”店就是姜晁他们家开的以后,他就心痒难耐,恨不得每天每顿都跟着同桌回去吃了。
这家伙几乎每天中午都是回去吃的
那么好吃的菜,要是让他每顿都吃,他也乐得回去啊
“怎么”姜晁扭头,看了眼搭在他肩上的手,嫌弃地用两根手指捏着他的手从自己的肩上弄下来。
徐凯亮了亮他的大白牙,嘿嘿一笑“我跟你回去吃呗。”
“随你。”姜晁又把头扭了回去。
听在徐凯耳朵里,这就相当于变相地邀请他了,一高兴,连脚步都雀跃起来了“哎,要不然以后中午我都跟你回去吃得了,让你姑姑报个价,我包月实在不行我包年也可以啊。”
姜晁冷眼看了眼厚脸皮的同桌,有点不想搭理他。
“哎,你别不理我啊,你不同意没关系,待会儿见了姑姑,我问姑姑去。”
徐凯笑嘻嘻地跟上了他,忽然看见他脚上的鞋,口中“咦”了声“这双阿迪是新买的以前没看你穿过啊,上周我还看到你穿耐克呢。”
初中生的年纪,同学其实还都挺质朴的,很多学生连牌子都没听过,日常穿着几块钱或是几十块的鞋子都很正常,只有像徐凯家条件比较好的才舍得给孩子买几百、上千的衣服和鞋。
像耐克和阿迪这样的牌子,徐凯就有好几双,白的黑的红的蓝的,颜色款式都不带重复的,家里整面墙的鞋架,他一个人就占了一半。
还别说,品牌卖得贵,自有它贵的道理,穿着它们去打球,脚上的舒适感绝对是与众不同
关键是,穿着这样的鞋,让他自我感觉特别地帅
要是别人,未必会留意同学是否穿了新鞋子,可他不一样,阿迪耐克这样的牌子在他们县城都没有设专柜,平常也没见其他同学穿过,自然是一眼就发现了。
姜晁也顺着他的视线,低头看了眼脚上的鞋。
和上次那双白色的耐克不同,这双阿迪的鞋面是黑色的,鞋子两边各有三条雪白的杠条,呈现一种干净利落的帅气。
这双鞋,是昨天姜宁从省城回来的时候给他带的。
除了鞋以外,还有两套衣服,和一个随身的cd机,听说刚在省城那儿流行起来,就给他带了个回来。
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几张华语流行的cd专辑。
姜晁才刚想到cd机,就听到徐凯问他这双鞋多少买的。
多少钱
少年回忆昨天他那个小姑姑从小汽车的后备箱里拎着俩塑料袋下来,大的那袋放她自己屋里,还有一个小袋丢给了他。
袋子里,就是她从省城采购的衣物和日用品之类的。
在他拎着一双连包装和都丢了的,仿佛从批发市场进货来的阿迪,问她多少钱的时候,她毫不心虚地报给他一个价格
“99块。”
“啊”
这是傻眼的同桌。
你特么仿佛在逗我
作者有话要说姜宁99块一双,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